這是潛水遊世界第1671次分享,類別【潛水安全】。潛水美文伴你潛遊世界。如果你希望收取潛水資訊,請關注訂閱號divetheworld; 如果你還對優惠潛水套餐和行程感興趣,請關注服務號divetheworld_s
因為耳疾不能潛水,或者因為潛水不當引起耳疾的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因此而不能潛水實在是一大憾事。今天我們就來多了解一下,因潛水操作不當或準備不足而引起的潛水性耳疾。
文/臺灣耳鼻喉科專科醫師 劉博仁 出處/聯合報健康版
我們不能忽略潛水對全身的生理機能狀態有很大的影響,尤其若未經訓練,有其危險,當然對耳朵也是。
我們的中耳腔是一與外界靠耳咽管聯絡平衡壓力的空間,與外耳隔著耳膜,與內耳隔著圓窗及卵圓窗。在從事潛水活動時,其中耳生理物理變化和二大定律有關 。第一是波以耳定律(Boyle's law),即恆溫下中耳的空氣體積與壓力成反比; 第二是亨利定律(Henry's law),即定溫下,氣溫溶於液體的量與壓力成正比。 換句話說,若在深海很快速上升,未經減壓就可能造成了所謂的減壓病,即潛水夫病或沉箱病。這種病亦見於許多地底進行的工程建設人員或偶見於飛行人員。
單純的潛水性耳傷有以下幾種:
1.外耳道氣壓傷:
亦稱為耳道擠壓傷,因為外耳道內有耳垢嵌塞導致,因此當潛水愈深,外界與中耳的壓力愈大,而在嵌塞處以內的外耳道因相對壓力降低造成充血、疼痛,更甚者耳膜破裂。故從事潛水活動前應先檢查外耳道有無過多之耳垢。
2.中耳氣壓傷:
當下沉時,若耳咽管未能做好疏通工作,則中耳壓比外耳壓低,造成了中耳腔擠 壓效應,引起疼痛,甚至出血,形成鼓室積血,此時便成為氣壓性中耳炎。同樣的道理,當上浮時,應可能造成口耳腔壓大於外耳壓力,亦即所謂的反擠壓效應 ,如此亦會造成疼痛、耳膜破裂、中耳出血,甚至永久性聽障。
一般說來,中耳及外耳壓力差到60毫米汞柱高時,耳朵會有耳脹感;當壓力差到90毫米汞柱高時,耳咽管會關閉,且任何嘗試皆無法打開;當高到100到150毫米汞柱時,耳膜就會穿孔。
3.耳膜穿孔:
若造成穿孔,則應保持乾燥,並觀察二個月,大部份都會自動癒合,若未癒合, 只好以手術修補。
4.外淋巴廔管:
亦即在中耳與內耳間的圓窗及卵圓窗破裂,使得內耳外淋巴液漏至中耳腔,造成波動性聽障、眩暈等。成因可能為外爆或內炸。當在下沉時用力呼氣並閉嘴鼻,增加上呼吸道壓力,以迫使耳咽管打開,有可能直接造成中耳腔壓力急速上升,產生圓窗及卵圓窗破裂,此即外爆式。當然,也有可能因顱內壓增高,透過耳蝸 導管傳至圓窗造成破裂,此即內炸式。不管何種方式,手術是唯一且應儘快實行的治療方式,否則聽力不保。
5.內耳減壓病:
即減壓病所釋放出之氮氣在內耳之耳蝸及半規管的靜脈中造成循環障礙,產生障礙、頭暈、耳鳴。治療以高壓氧治療為主。
6.內耳氣壓傷:
包括持續眩暈、感音性聽障、耳鳴。所要注意的是,應與內耳減壓病區分,因為此種傷害絕對不能做高壓氧治療。
7.方向感喪失:
可能是因為深水中光線不足使眼睛無法辨別光向,再加上水浮力使四肢本體感受降低。
若此時內耳再因溫度變化或壓力影響,使得內耳前庭接受器產生暫時性功能異常,那就會有方向感喪失的問題。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可能會讓你身陷大海中而致命。有經驗的人會以氣泡上飄來重新定位,才不致上下不分。
潛水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健康活動,唯需在有經驗的教練指導下循序漸進,才不會因準備不足而造成身體的危害,抱憾終生。
推薦閱讀
高血壓、心臟病、失眠、術後、耳傷或高齡?我還能潛水嗎?
潛水時耳壓平衡的11個訣竅
Drop or stop? 潛水時無法做耳壓平衡,又掉隊以後...
這是廣告:15升多彩防水袋已在微店上架,原價225元,優惠價149元。25升防水包179元。有的顏色需預訂。點擊閱讀原文,直接購買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微信立場。內容為一家之言,供討論參考,請謹慎甄別,若有任何疑問,請謹遵專業人士叮囑。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
Dive the World Live Your Dream
微信公號 divetheworld
私人微信 divetheworld_p
客服:400 678 1632
郵箱 divetheworld@126.com
歡迎投稿合作贊助
👇👇👇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防水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