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文明祭掃方式流行:敬獻鮮花、網際網路祭拜

2020-12-2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清明節來臨,人們通過敬獻鮮花、栽種綠植、網上祭掃等綠色文明方式,寄託哀思,緬懷先人。

  上午9點,在蘇州鳳凰山公墓內,正舉行著一場集體樹葬公祭儀式。有79戶家庭參加了公祭儀式,逝者家屬們親手灑花覆土、輕揚輕鋪,將裝有骨灰的紅布袋安葬。一位家屬將承載著思念的黃絲巾系在心願樹上。他表示,這樣更貼近自然,買墓地的話對生態也會有影響,所以考慮的是樹葬,這種方式比較好,拜祭也比較方便。

  隨著文明祭掃、生態安葬深入人心,記者發現過去人們普遍採用的燒紙錢、元寶的祭祀方式已逐漸發生改變。

  今天上午,在江蘇南通市各公墓,各種文明祭掃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很多市民手提鮮花、水果前來祭掃,市民陳女士是文明祭掃的支持者,她說以前燒紙有汙染,現在帶了水果來祭拜一下就行了。

  這兩天,吉林通化市南山福園和三仙峰墓園每天接待祭掃群眾2萬多人。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祭祀的市民很多都拿著鮮花,部分攜帶燒紙的市民通過工作人員勸阻,也都表示理解。市民雋女士覺得通化市開展文明祭祀的活動讓環境變好了,不像以前一出來的時候到處都是煙味。

  網上祭祀也為這個傳統節日注入了新元素。和父母在三門峽做生意的張偉,老家在新疆,因為沒時間回去祭祀,只能藉助網際網路祭拜先人。他在網上註冊申請了一個靈堂,把爺爺奶奶的名字打上去,就可以祭拜緬懷了。這種方式既低碳又經濟,還節約了時間。

  最近,安徽淮南廣大的高校學生正流行「微祭奠」。安徽理工大學大二學生劉勇今年清明前並沒有像往年那樣,回阜陽老家和家人一起出行祭祀,而是響應學校號召,選擇在微信這種網絡媒介上悼念親人。他認為通過網絡祭奠親人,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親人之前做的事情,把懷念親人的那份感情發在網絡上,可以讓更多的人和去懷念親人,這也是一種孝敬方式。

相關焦點

  • 祥和陵園舉行清明公益祭掃,代市民祭拜先人
    4月4日上午,廣州市番禺區祥和陵園舉行清明公益祭掃儀式,由陵園工作人員代無法親臨現場祭掃的市民祭拜先人,並號召廣大市民群眾一同「文明祭掃,平安清明」。上午9時許,祥和陵園清明公益祭掃儀式正式開始。隨後,參加清明公益祭掃活動的全體人員來到植地莊烈士紀念碑,向烈士敬獻鮮花,表達對烈士的崇高敬意。據了解,為了鞏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果,守護好市民群眾的健康安全,祥和陵園以社會公益為出發點,舉辦了這場簡約而莊重的集體祭掃儀式,幫助市民完成在疫情期間也可以祭拜親人的心願,為他們追思,為他們祈福。
  • 今天鄭州現"鮮花換紙錢"活動 引導綠色祭掃理念
    今年清明節期間,鄭州公交二公司五車隊推出「鮮花換紙錢」活動,進一步推廣文明低碳的祭掃方式。 今天一大早,天氣變了臉,十分寒冷。人們都穿上了棉襖。在鄭州邙山公墓附近,前來祭掃的車輛排成長龍,沿途「無煙拜祭,文明環保」等倡導文明祭掃的條幅隨處可見。
  • 合肥:冬至現場祭掃每戶一般不超過5人
    合肥市民政局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儘量選擇網上祭祀、代客祭掃等方式。全市各殯葬單位將實行現場祭祀人員總數限制,分批放行,祭掃人員必須佩戴口罩,接受體溫檢測、安康碼核驗。倡導敬獻鮮花等文明祭祀方式冬至期間,各陵園將採取措施,積極倡導敬獻鮮花、心願卡、黃絲帶等祭祀方式,嚴禁燃放煙花鞭炮,杜絕焚燒冥紙,營造綠色殯葬和文明祭祀氛圍。同時,以「方便群眾祭祀、提供優質服務」為目標,努力為祭祀群眾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務。
  • 中元節掃墓文明祭掃 紙錢換鮮花五十多人願接受
    面對祭掃高峰,鄭州市民政局、鄭州市環保局、鄭州市殯葬管理處聯合發出文明祭掃倡議,並在河南福壽園舉行「選擇文明祭掃方式還大自然一片藍天」活動,呼籲人們摒棄燃放鞭炮和燒紙錢的祭拜方式。大河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河南福壽園通過鮮花換紙錢等形式,倡導文明祭掃,參與者有限,不過,與以往相比呈上升趨勢。  上午9時許,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帶著各式各樣的祭祀品,趕往位於新鄭龍湖鎮的河南福壽園。
  • 清明時節手工紙花獻英烈 文明祭掃成風尚
    瑞安市民林先生也選擇了鮮花祭掃的方式,今天一早,他提著一籃鮮花往陵園裡走,他告訴記者,這幾年,他已經習慣了不打鞭炮、不燒紙錢,只用擺放鮮花的方式來緬懷先人。&nbsp&nbsp&nbsp&nbsp市民林先生:「我們也跟著文明走(這種方式有幾年了?)大概我兒子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大概五六年了。」
  • 新河縣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清明節期間,因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全面解除,倡議全縣暫停群眾現場祭掃和集體公祭等聚集性活動,希望大家增強安全意識,理解、支持和遵守有關規定,少出行、不串門、不扎堆,不組織集聚性祭祀活動,自覺佩戴口罩,勤洗手,對衣物進行清潔和消毒,從自身安全和親朋好友安全考慮,做好疫情防控。節日期間難免車多人雜,大家要自覺遵守交通秩序,文明禮讓行車。二、綠色低碳,文明祭掃。
  • 請不要墳前哭完警局哭,提倡綠色祭拜,文明祭拜
    清明時節祭掃防火2019年4月6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近日,有多位青島市嶗山區居民向中國之聲記者反映,在嶗山風景區內,散亂分布著大量違規建造的墳墓,部分村子內甚至還存在非法買賣墓地的情況從祭祀方式,祭拜禮節、祭品都有著對應的傳統和說法。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因我們民族對於逝者有著入土為安的說法故大多採取土葬方式,又因我國民間有風水氣運等迷信流傳,土葬地多為山林密集,人煙較少的山區或農村周邊,不僅浪費大量土地,破壞森林植被,而且在清明掃墓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無法及時救援。
  • 重陽鮮花寄思念,麻湧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九九重陽節,麻湧四大公益性墓園迎來祭掃高峰。近年來,越來越多麻湧市民選擇綠色環保的祭掃方式,用實際行動為重陽這個傳統節日注入了縷縷文明新風。人們擺下幾杯清酒,獻上一捧鮮花,緬懷已經離世的親人們。麻湧市民的重陽祭掃,思念與文明同行。
  • 關於中元節文明祭掃的通知
    為倡樹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減少環境汙染,努力營造文明、衛生、安全、和諧、有序的社會氛圍,現將有關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慎終追遠,傳承傳統精髓。理性選擇紀念先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傳承中華民族孝親感恩、家風傳續、關愛生命為主要內涵的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提倡老人在世多孝敬、離世祭祀不攀比的新風尚。
  • 文山這個陵園用「鮮花換紙錢」!倡導文明祭掃
    用鮮花祭奠親人,作為一種現代文明的祭奠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清明節即將到來,為大力倡導文明、綠色祭掃,廣南大田陵園開展「鮮花換紙錢」活動,群眾可在祭掃時用紙錢換取鮮花進行祭掃,深受群眾好評。在廣南大田陵園門口,工作人員正在開展鮮花換紙錢文明祭掃活動,將前來掃墓群眾手上帶來的紙錢、香火收下,免費換上幾隻新鮮的菊花。郭年欣作為前來掃墓年輕人,她認為大田陵園開展的鮮花換紙錢文明祭掃活動很好,作為年輕人非常願意接受。
  • 文明祭掃入人心 海口市民綠色平安過冬至
    12月21日,記者走訪發現,海口市民祭掃時大多選擇擺放鮮花、貢品食物等文明祭祀方式,文明祭掃蔚然成風。21日上午9時許,海口市顏春嶺安樂園內已停放了300餘輛前來祭掃的車輛,許多市民手持鮮花或貢品,有序前往墓區祭掃。「近年來一直倡導文明祭掃,我們已經逐漸習慣了鮮花祭掃。」
  • 微信遠程祭掃 還能提供視頻直播
    中元節將到,你想過用這樣方式去祭祀嗎? 微信遠程祭掃 還能提供視頻直播 天府早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天堂信箱寄語」等綠色、環保的祭奠逝者方式逐漸開始流行。而基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也出現了多種網絡祭掃的渠道,例如手機APP、祭祀網站等,更有公墓推出了微信掃墓,可以提供遠程祭祀服務。這些網絡祭掃的模式也被網友們親切稱為「用指尖寄託哀思」。
  • 錯峰、限時、限流、還需戴口罩 常德清明節祭掃你需要注意這些
    從3月28日開始有序開展現場祭掃服務,為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避免交叉感染,實地祭掃實行錯峰、限流、限時,還需戴口罩。3月28日起開始有序祭掃常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祭掃從3月28日開始,至4月12日結束。提倡分地區分時段約定祭掃。
  • 文明祭掃:改變的是表達方式,不變的是情感與文化傳承!
    清明節臨近,人們開始準備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然而今年的清明與往年有「大不同」,與擺放塑料祭品、燃燒紙火等傳統祭祀方式相比,用鮮花代替塑料花的新式祭祀方式在市民中蔚然成風。隨著文明祭掃理念漸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用鮮花祭拜故人。
  • 朵朵鮮花敬英烈 先烈精神銘記心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開展代祭掃活動
    昨天上午,樂清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全體黨員幹部來到雁蕩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長眠在此的523位烈士敬獻花籃,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烈士精神。當天,雁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莊嚴肅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全場肅立,向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共和國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士默哀並鞠躬致禮。
  • 佛山市民響應號召文明祭掃:別樣清明一樣情
    一時間,網絡祭掃、居家追思、鮮花代祭等文明祭掃成為市民緬懷先人的「首選」方式。就連以往普遍選擇清明上山祭拜或在村中祠堂焚香祭掃的廣大村民也自覺不聚集,不現場祭祀、不踏青祭拜,以文明祭掃的形式遙寄對親人的哀思。文明祭掃,既展現佛山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彰顯了廣大村居的文明自覺。
  • 綠色祭掃,讓這個清明節更「清明」
    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趨多元,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網絡祭祀等綠色祭祀新風興起。為文明有序開展清明節祭掃,柯橋區積極推行雲端祭奠、免費代客祭掃等服務,為這個特殊的春天增添了一道文明新風景。「鮮花祭」「雲祭祀」,祭祀新風漸升溫近年來,我區不遺餘力推動清明節移風易俗,從減少煙花爆竹燃放到倡導鮮花祭掃,再到倡導網絡祭掃,煙燻、火燎、爆竹聲不再是人們對清明節的期待方式。「不管歲月如何流逝,對您的思念從未改變。」
  • ...軍人事務局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和線下祭奠...
    清明將至,緬懷、祭掃英烈是人民群眾的自發需求,也是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育。在疫情防控期間,為避免現場祭掃人群聚集增加感染風險,切實保障好烈士親屬和退役軍人等祭掃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 【文明祭祀 從我做起】 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
    希望廣大群眾文明祭掃、弘揚文明風氣,以更文明的方式表達人們對英烈的緬懷與敬仰之情。請廣大人民群眾給予理解、支持和配合。我們倡議01預防事故,提倡無煙祭祀、平安祭祀清明節期間正值春季森林防火期,稍有不慎極易引發森林火災,「點點菸頭火,可毀萬畝林」,要時刻牢記防火有關規定,特別是在山林、雜草密集地段嚴禁使用明火、焚燒紙錢、燃放煙花爆竹等祭拜陋習,杜絕火災和各種不安全隱患的發生。
  • 代客祭掃,連「韭菜炒雞蛋」祭品也幫您供上了 不一樣的方式 一樣的...
    今年清明,不能去陵園和墓地祭掃逝去的親人,您能接受網絡祭祀和代客祭掃嗎?隨著清明臨近,合肥市雲祭祀平臺上線,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小蜀山陵園的自有網絡祭祀也先後上線。記者3月24日了解到,這種新的清明祭祀方式,因為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而被不少市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