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日,河南省登封市陳某社在上墳燒紙時,不慎引燃了周圍荒草而引發火災,由於氣候乾燥,草木乾枯,火勢迅速隨風擴大。同樣的陳某堯也因為上墳防範疏忽引發火災。在消防隊員和附近群眾的幫助下,大火於被撲滅,陳某堯主動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3月29日下午涇陽縣兩女子在公墓祭祖焚燒紙錢,火源未熄滅即離開現場,導致隔壁一農業公司冷庫失火,造成損失達百餘萬元,所幸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目前,兩女子已被刑事拘留。
2019年4月6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近日,有多位青島市嶗山區居民向中國之聲記者反映,在嶗山風景區內,散亂分布著大量違規建造的墳墓,部分村子內甚至還存在非法買賣墓地的情況。
從古至今,清明節都是中華民族祭祀祖先,懷念親人的重大節日,是中國的三大鬼節之一。從祭祀方式,祭拜禮節、祭品都有著對應的傳統和說法。
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因我們民族對於逝者有著入土為安的說法故大多採取土葬方式,又因我國民間有風水氣運等迷信流傳,土葬地多為山林密集,人煙較少的山區或農村周邊,不僅浪費大量土地,破壞森林植被,而且在清明掃墓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無法及時救援。
國人相信祖先和親人在逝去後依然需要香火金錢,希望祖先和親人在靈魂棲息的世界富貴安寧,而上香、燒紙錢也逐漸成為清明懷念逝者的重要步驟。
清明節是按公曆算的,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清明節可能是公曆4月4或5或6日。正是冬春交替,萬物復甦之時。在清明節前,經過了整個冬季氣候乾燥,風吹日曬的山林和荒地草木乾枯,極易引燃。百姓在清明掃墓過程中上香和燒紙錢,看管不利往往會引發火災,甚至造成重大森林大火。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多次移風易俗,1956年4月27日年毛澤東在《倡議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簽字,對殯葬改革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對農村地區封建迷信活動進行打擊。時至今日,政府更是年年提倡文明祭拜,綠色祭拜,倡導植樹祭拜,鮮花祭拜,推廣無火文明祭祀、推行骨灰安放懷念堂、散亂墳墓治理。
清明掃墓,懷念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抒發先人思念的重要方式,我們在這個節日裡祭拜著逝去的親人,將自身生活的點滴告知先人,祈求祖先和親人的保佑,祝福親人的靈魂得以安寧。在掃墓過程中我們更要注意祭拜安全,預防火患,注重心意而非形式,採取國家提倡的祭拜方式,綠色祭拜,文明祭拜。
2018年8月21日民政部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全國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在全國範圍內聯合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將重點整治公墓建設運營中的八類違法違規行為,以及殯葬服務、中介服務及喪葬用品銷售中的違規經營、欺行霸市等行為。重點整治問題公墓建設運營中的違法違規行為。而今,全國各省都紛紛進行對未經批准擅自興建公墓設施,未經批准擅自修改公墓建設規劃、擴大建設用地面積,建造、出售(租)超規定面積墓穴(墓位)等專項治理,嚴厲打擊公墓建設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