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先人要注意了!重慶有一家子到墳前祭拜,墓碑倒下導致1死3傷

2020-12-20 明槐說社會

儘管隨著社會的發展,春節的傳統習俗在現如今還保留著,而且還增添新的內容,各個地域所形成與發展的形式也各異,但其中所包含的意義都在習俗當中得以顯現,這也影響著我們,引導著我們。有些地方在除夕前後,都會舉行祭祖儀式,這其中體現了漢文化當中的追根溯源和崇尚祖先的觀念,也有著傳承的意義。

春節也是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在這樣的日子裡,一家人開開心心,幸福團圓,不過這樣的情景對於重慶雲陽縣耀靈鎮柏木村的姚先生以及一家子來說,這個春節過得很痛苦,因為一個意外導致一家4口人一死三傷,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事情發生在大年三十下午一點時分,姚先生帶著妻子,女婿以及孫子,一家4口來到了老丈人的墳前進行祭拜儀式,根據當地的習俗,姚先生和女士將帶來的煙花爆竹擺放到周圍,妻子和孫子將帶來紙錢燒完,姚先生準備燃放煙花爆竹,結果就在這時突然發生了意外情況,旁邊有個剛建好的石頭墓碑突然坍塌倒下,這千斤重的墓碑狠狠砸下來,威力可想而知。

事情發生之後,姚先生孫子的腳上,以及女婿身上都被石頭壓到,姚先生左腿也被壓傷。隨後姚先生爬到墳前,拿起手機撥打了急救電話,在附近經過的好心村民的幫助下,姚先生一家被送到醫院,但是由於姚先生的妻子因受重傷,搶救無效不幸死亡,女婿的胸腔部位受到了嚴重的損傷,已被轉到萬州醫院治療,孫子的右腳骨折,姚先生則是左腳骨折。

姚先生表示,墓碑砸下來前並沒有什麼徵兆,意外是瞬間發生的。姚先生還表示,老丈人是臘月12下葬的,臘月13立碑,當時花了5800塊錢,讓當地村民陳某修建的,這才過了10多天就發生這樣的意外情況。目前當地的居委會已經對此事件進行調查了解。居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這與墓碑建造結構,以及在上面堆泥巴有關係。目前事件還在進一步的調查當中。

小編表示:春節來臨之際,本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刻,結果卻陰陽相隔,希望大家在祭拜先人的時候要注意了,萬事小心為妙,特別是小孩子要看好,荒郊野嶺的很容易發生不測,希望姚先生能夠得到公道。對此小夥伴們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春節得注意了!重慶一居民大年三十祭拜先人,墓碑垮塌一死三傷
    春節得注意了!重慶一居民大年三十祭拜先人,墓碑垮塌一死三傷春節原本是一家人團圓高興的日子,可對於雲陽縣耀靈鎮柏木村村民姚先生一家來說,這個春節是個傷心的時刻,因為一個意外,家裡的人一死三傷,那麼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大年三十祭拜先人 墓碑垮塌一死三傷
    02-15 11:20:19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大年三十,也就是2月4日下午1點多鐘,雲陽縣耀靈鎮柏木村村民姚紹全,帶著妻子、女婿、孫子一行四人,來到才去世不久的老丈人墳前祭拜,按照當地的習俗,要在墳前燒錢化紙、燃放鞭炮。
  • 祭拜先人墓碑垮塌 究竟怎麼回事?
    祭拜先人墓碑垮塌 究竟怎麼回事?時間:2019-02-18 12: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祭拜先人墓碑垮塌 究竟怎麼回事?春節原本是一家人團圓高興的日子,可對於重慶的姚先生一家來說,這個春節是個傷心的時刻,因為一個意外,家裡的人1死3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大年三十,也就是2月4日下午1點多鐘,姚先生帶著妻子、女婿、孫子一行四人,     原標題:祭拜先人墓碑垮塌 究竟怎麼回事?
  • 祭拜先人墓碑垮塌一死三傷,在農村立碑安全注意事項要清楚
    墓碑是緬懷逝去親人的紀念載體,為了紀念他們,一般都會來到墓碑前悼念緬懷。為逝者立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管是立碑前還是立碑後,有些安全注意事項一定要清楚,以防發生不幸的意外,造成人員傷亡,就得不償失。就像今年在春節期間,重慶農村一家四口人在祭拜親人時,發生一場重大人員傷亡。事情經過是這樣的,重慶有一家四口去到剛離世不久的親人墳前祭拜,按照當地的習俗,要在墳前燒錢化紙、燃燒鞭炮。正當四個人在墳前忙活開來時,剛立好沒多久的牌坊墓碑石連同碑柱、碑頂一起從正前方垮塌下來,最終導致一死三傷。
  • 大年三十祭拜剛去世家人,墳前突然垮塌,一家1死3傷
    ,因為一個意外,家裡的人一死三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大年三十,也就是2月4日下午1點多鐘,姚先生帶著妻子、女婿、孫子一行四人,來到才去世十多天的老丈人墳前祭拜,按照當地的習俗,要在墳前燒錢化紙、燃放鞭炮。按照分工,四個人在墳前忙活開來。姚先生和女婿張先生將鞭炮、煙花擺放好之後,準備等妻子和孫子的紙錢燒完了就開始燃放,可就在姚先生轉身的瞬間,意外發生了。
  • 祭拜剛去世的老丈人,墳前突然垮塌,一家1死3傷!究竟怎麼回事?
    春節原本是一家人團圓高興的日子,可對於重慶的姚先生一家來說,這個春節是個傷心的時刻,因為一個意外,家裡的人1死3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大年三十,也就是2月4日下午1點多鐘,姚先生帶著妻子、女婿、孫子一行四人,來到才去世十多天的老丈人墳前祭拜,按照當地的習俗,要在墳前燒錢化紙、燃放鞭炮。按照分工,四個人在墳前忙活開來。姚先生和女婿張先生將鞭炮、煙花擺放好之後,準備等妻子和孫子的紙錢燒完了就開始燃放,可就在姚先生轉身的瞬間,意外發生了。
  • 請不要墳前哭完警局哭,提倡綠色祭拜,文明祭拜
    2019年3月15日,河南省登封市陳某社在上墳燒紙時,不慎引燃了周圍荒草而引發火災,由於氣候乾燥,草木乾枯,火勢迅速隨風擴大。同樣的陳某堯也因為上墳防範疏忽引發火災。在消防隊員和附近群眾的幫助下,大火於被撲滅,陳某堯主動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 文明祭拜先人是社會的進步
    圖片來源於網絡清明時節寄哀思,很多人都會祭拜先人,燒紙錢是以前的傳統,冬季已悄然離去,四月和煦的春風帶來溫暖和溼潤,同時也提醒著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即將到來。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麼嚴重,推行科學文明的祭祀方式,營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諧的良好祭掃氛圍,值得每個人注意。本人是80後,記得小時候拜年,作為晚輩,要給爺爺奶奶磕頭!我們幾個孫子一字排開,然後下跪磕頭。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進步,那為什麼祭祀不能改一下呢?我覺得可以做一下幾點:一、安全祭祀,不為疫情防控添堵。
  • 家中祭拜先人 思念在乎用心
    「所以我就簡單購買一點祭祀用品,在家祭拜先人以表思念。」 記者走訪我市多家花店了解到,前來訂購鮮花祭拜的市民也不多。「往年清明節前夕都有市民訂購鮮花祭拜,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市民取消了現場祭掃活動,鮮花銷售也受到影響。」一花店老闆杜女士表示,她也減少了鮮花的進貨量。 全市殯葬服務機構全面暫停現場祭掃活動,很多市民用行動表示理解和支持。
  • 中國人的一種習俗,不論是晴天還是下雨,都要祭拜先人
    其三,清明前後,江南一帶大氣層裡的水汽比較多,這種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結成毛毛雨。由於這些原因,因此清明時節下雨的天氣特別多。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中國人的一種習俗,不論是晴天還是下雨,都要祭拜先人,以示紀念。 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
  • 祭拜老輩時需要做哪些事情?瀋陽祭拜習俗
    廣大瀋陽市民對於我國喪葬過程中需要有的習俗應該都大概有所了解,但是,這些習俗都是道聽途說,未被證實的習俗,其實在祭拜老輩的時候都是有著相應的習俗禮數要求的,如果您也有疑惑之處,就來了解一下祭拜逝者時,作為後輩必須要做的一些事情,瀋陽陵園網小編為您經驗分享。
  • 清明祭拜先人,沒有留下子女的周總理,不能被我們忘記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到,今天有很多人為自己的先人進行掃墓,同時有很多人雖然無法返回家鄉為先人祭祖,也會在心裡進行悼念。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崇敬祖先的民族,而清明祭祖,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在三國時期,這項祭拜先人的盛大活動,已經是禮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就算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先人
    今晚2019年3月7日,還有幾分鐘就到偉大的女神節——三八婦女節了!!在此先祝願廣大的女性朋友們節日快樂,同時也祈福我的媽媽節日快樂。在我們廣西靈山縣哪裡,春分是萬物生長的時節,說是這樣的說,也不知道通常的日曆說法有沒有區別呢?我們鄉下很重視春分這段時間,春分前後這段時間,是我們鄉下人最隆重的日子——祭祀先人的日子。從春分前後之兩天,各家各戶隨即著手準備祭祀先人的物資,以有人手調備,都在那一天施行。
  • 新墳第一年怎麼祭拜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 清明祭拜祖先 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
    原標題:清明祭拜祖先 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   眼看清明節就要到了,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回去掃墓。但是有些人清明節是不適合去掃墓的。你知道清明節哪些人不適合去掃墓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
  • 在農村清明掃墓,祭拜先人有講究,農村老人說這4條禁忌不能觸犯
    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傳統的節日,但是每個國家的節日各不相同。在我們國家,差不多每個月都會有節日,但是有些節日,並不重要,有一些就非常的重要,且非常的有講究,就比如說我們國家的清明節!說到清明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且距離清明節已經沒有幾天了,大家也開始提前買好票準備回老家。不是因為清明節有多麼的「熱鬧」,只是清明節其實就是一個回鄉祭祖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為已經逝去的親人祭拜,去先祖的墳上除草添土,但是這個上墳的禮俗是非常有講究和禁忌的,且每個地區都不太一樣,雖然大同小異,但有些禁忌可不能犯!
  • 清明祭拜先人有講究,以下的四條禁忌,農村長者說不能觸犯
    這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無一例外在農村老家都會有這樣的一個規矩,就是要去祭拜已經去世的親人們。不過祭拜歸祭拜,若是你還沒有摸清農村的這些祭拜的時候所需要了解的東西的話,是會鬧出大笑話的。根據在農村的老者們所說的,大概是有這樣的五條禁忌,是萬萬不能觸犯的。首先就是給逝者上貢的食物,是不能吃的,這個對於小孩子們來說,誘惑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在祭拜之前給他們準備的貢品的話,是需要提前防止小孩子們偷吃的。然後是不允許祭拜的時候還邊幹著其他事情,比如玩手機,比如嬉笑打鬧。
  • 清明節:寄託哀思,祭拜先人
    清明節:寄託哀思,祭拜先人趙剛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或前後。古人把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稱之寒食,這天是要禁火的,要吃冷食,所以又稱之為「冷節」、「禁 煙節」。這個習俗是有個民間傳說的,傳說始於山西。相傳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
  • 逢年過節為什麼要祭拜祖先?
    中國遠古存在祖先祟拜觀念,逢年過節總要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祭祖的形式或許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大致說來,祭拜祖先有六個目的:一是慎終追遠;二是奉行孝道;三是感恩報德;四是維繫親屬團結;五是求祖先賜福;六是怕祖先降災。
  • 祭拜怎麼用?讀者反映「到三平寺祭拜」用詞不當
    近日,熱心讀者「漳州林鎮雄(歐陽)」@海都微漳州,指出本報4月26日A1版《媽媽臨時換座 兒子車禍中倖存》一文中,「(他們)從廈門到漳州平和三平寺祭拜」,「祭拜」一詞使用不當。  一石激起千層浪,海都漳州採編群因此炸開了鍋。入行七八年的老記者說:「我覺得這個讀者說得挺有道理的」;首席女記者斬釘截鐵表示認同,「這裡用祭拜不是不妥,是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