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年僅6歲的女童勤勤因為還沒開學,就跟著爸爸去工地幫忙,結果在幫忙過程中不慎被釘槍擊中,一根長約7釐米的鋼釘就這樣直接擊中了勤勤的胸膛。
鋼針從胸膛刺入,針尖剛好刺破她的腹膜,進入腹腔,造成部分肝臟表面劃傷,而這根鋼釘竟然距離心臟僅僅2.6釐米。
鋼釘射入體內後,由於當時沒有立即出血,勤勤害怕說出來會遭受父母責備,於是沒有吱聲。直到晚上胸口疼痛難忍了,她才告訴父母,然後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評論區裡有人感嘆勤勤太幸運,同時認為釘槍這麼危險的東西千萬別讓孩子接觸。也有一部分網友發現了一個問題,被鋼釘刺進胸膛這得多疼啊,而為了不被父母責備,一個6歲女孩可以選擇強忍不說,可見在她眼裡,父母的責備比被鋼釘刺穿胸膛還恐怖。
前不久有網友吐槽由於父母喜歡譴責別人,所以自己小時候受傷了壓根不敢告訴父母,生怕挨罵,這篇吐槽貼下很多網友留言講訴自己童年類似遭遇和同樣的心態。有網友說小時候被貓抓傷,明知道得狂犬病會死,可是卻更害怕父母的譴責,於是選擇了自己寫封遺書,也不願意告訴父母發生了什麼。
父母的責備、譴責與自己受過的傷、忍受的痛相比,更讓孩子感覺可怕。教育家尹建莉曾談過這個話題,她說當孩子出現了這類行為或心理時,說明父母與孩子的相處出現了太大的問題。
是啊,我們口口聲聲說父母是孩子最值得信賴的人,可是他就連受傷了也不願意告訴你,這算哪門子信賴呢?
有的家長認為我不過就是責備他幾句,一來是因為心疼孩子,二來也是希望孩子長記性。可是,當孩子受傷、遇到困難、迷茫時向父母傾訴,而父母不問青紅皂白就是一頓責罵,在孩子看來真的代表了家長的疼愛或者警示嗎?
1、 父母的責備會讓孩子因懼怕而選擇閉嘴
既然告訴父母的結果一定是被訓斥,害怕被訓斥的孩子勢必選擇閉口不談。由於孩子還不具備太多應對各種事情的能力,往往可能因為他們的閉嘴,讓小事變成大事。
2、 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破壞了孩子的規則感和安全感
有網友說自己小時候做了錯事,誠實坦白的後果就是換來一頓罵,家長這樣的做法可能會讓孩子以後不敢繼續做一個誠實的人。
在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和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家長一味的責備可能讓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3、 會讓孩子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讓親情疏遠
有網友說自己小時候生病,媽媽總是表現得滿臉不高興,甚至還會嘀咕"我生病了煩人我耽誤她工作類似的話",家長的這些語句、這些情緒,在孩子眼裡就是他與父母之間遙不可及的距離。
4、會讓孩子背上"我不好"的枷鎖
父母責備孩子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錯,但是父母的責備給了孩子一個信號:是我的錯,是我不好。長期以往,可能會讓孩子自卑,更不願意表達自己。
當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就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後果。因此,學會和孩子有效溝通,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而親子溝通的前提是雙方互相尊重、位置平等。如果下次,孩子告訴你他受傷了,他遇到難題了,請你改變一下回應的態度和方式。
1、 關心他,就要說出來。用擁抱、拍拍後背、摸摸腦袋等方式來關心孩子,並且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和親近的語氣告訴他,你關心他,你心疼他。
2、 耐心地了解事件來龍去脈。父母想深入了解事件和孩子心理,就必須心平氣和地去詢問孩子,從孩子口中得到答案,這時候你的用語和語氣就相當重要了。
3、 用朋友的姿態,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孩子向你求助,就說明了孩子自己面對這個問題他已經手足無措,他把你當成權威或者偶像,希望你給到幫助,那麼家長就不能輕易讓孩子失望。
4、 當你一不小心說出傷害孩子的話後,要學會事後彌補。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並不是權威,父母也會犯錯,要給孩子指出你犯錯的機會,你也要端正知錯就改的態度。
養育孩子,本就是一場需要智慧的旅程,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責備,給孩子開誠布公、敞開心扉的機會,讓他們真正感覺到自己值得被愛、被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