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寧願被鋼釘穿膛也不願求助父母,原來大多數孩子都是這麼想的

2020-10-03 哆啦育兒

作為父母,你會不顧場合的責罵孩子嗎?



01

記得去年一起發生在杭州的火災。

13歲小女孩,凌晨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房間冒出了煙,由於害怕父母責備,關上房間的門,跑到客廳繼續休息。

這事傳到網絡上,很多納悶,為什麼孩子遇到危難的時候想到的不是父母,而是關上房門換到客廳繼續睡覺。

當父母聞到味道的時候,火勢已經大起來了。

網友紛紛表示:

網友1:經過這次火災,看出了親子關係的惡劣。

網友2:又是一個為無情打壓的孩子。

不僅如此,還讓很多網友產生了共鳴,想起的過去的自己:

網友:我小時候不小心掉入冬天的池塘,全身溼透,身體凍成冰棍也不敢回家,就是怕被父母打殘。

還有的長大後會重蹈覆轍的網友:

小時候被父母這樣對待的長大的,現在為人父母也這樣對待孩子。過去一直在反抗,一直被打壓。面對孩子,想的不是將錯誤終止,而是重複父母對待我的方式,直到孩子承受不住。

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很多父母就會下意識的指責謾罵。孩子在人格發展的時期,負能量高於正能量的話,本來犯錯的孩子,是懷有愧疚之心的,久而久之,就被消磨了。

如果再犯錯,孩子就會通過規避撒謊來面對問題,即使需要自己承擔難以承擔的後果。

相信很多父母也不想孩子這樣。

02

6歲女孩被鋼釘穿入胸膛,僅僅離心臟26毫米,卻不敢告訴父母,自己受傷了。

了解後才知道,孩子在爸爸的作業的工地玩耍,不小心碰到了氣釘槍,被一鋼釘中傷,小女孩忍痛回到家,什麼都不敢說,直到晚上痛到不行了才告訴父母。

幸好來得還算及時,鋼釘還未射到心臟。被問到為什麼不告訴父母時,孩子說,是不敢。

孩子為什麼不敢?

知名教育專家尹建莉給出了答案:

「孩子寧願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訴家長,這其實是個信號,說明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出了問題。」

生活中,孩子總是被教育「你怎麼這麼笨?」,「這都不會,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女兒?」,「叫你不要亂吃零食,拉肚子了吧」,「吃個飯都不會吃嗎,還掉地上"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無形中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因為誰也不想被無情的打擊,不斷的被否定,甚至有的媽媽當著外人的面,也毫無顧忌。

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景,都為那個孩子捏把汗,長時間被打壓,受傷的內心,會在潛意識告訴孩子他就是無能,攻擊自己的同時,還有可能會學著父母反擊。


03

古人曾說,「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正悲憂不責,疾病不責。」——《呻吟語》。

孩子小都會都犯錯的時候,何況我們也會時不時犯錯,不合時宜的責罵,會適得其反。

第一、對眾不責

就像平時被領導當眾罵了一頓一樣,一天的心情都沒有了,在同事面前也是很沒有面子。

第二、愧悔不責

孩子在犯錯之後後悔慚愧了,就不要再在傷口撒撒鹽。孩子在愧疚的時候就已經傷肝氣,如果被愧疚感經常持續會影響孩子的胃口。

第三、暮夜不責

睡眠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很重要,睡前被罵了一頓,夢裡全是負面情緒,可能還會讓孩子失眠,進而影響發育。



第四、正飲食不責

我的母親就一直有這樣的習慣,所以很能理解人要吃飯的時候,一直處於被打壓的狀態,本來很想吃飯的,已經被罵飽了。

經常如此的家庭,還會影響孩子的消化系統。

第五、正歡慶不責

不知道有多孩子會在過年或者節假日被罵的,我的朋友小美家就是這樣,大概是父母的年紀比較大,那個年代的人,與孩子溝通,即便是過年,都會忍不住罵的,所以,家裡的節日氛圍會比較差。

第六、正悲憂不責

難過的時候,誰想被罵?

悲傷的時候責備,無疑是雪上加霜,心理壓力會更加沉重,可能還會讓孩子想不開。

第七、疾病不責

孩子在生病的時候,身心都比較脆弱,此時的責備打壓讓人窒息。父母的安慰,家庭的溫暖,更能幫助孩子恢復。

責備少一點,溝通多一些,家庭關係更和諧。

相關焦點

  • 孩子寧願被鋼板釘也不願求助父母:說出大多數孩子的內心
    作為父母,你會不顧場合的責罵孩子嗎?還有的長大後會重蹈覆轍的網友:小時候被父母這樣對待的長大的,現在為人父母也這樣對待孩子。過去一直在反抗,一直被打壓。面對孩子,想的不是將錯誤終止,而是重複父母對待我的方式,直到孩子承受不住。
  • 6歲女孩鋼釘穿膛不敢告訴父母:真相讓人心酸
    我們明明心裡滿滿都是對孩子的愛,為什麼一出口就變成傷害呢?——鹿媽 作者 | 楓子來源 | 女兒派(洞見旗下帳號)被鋼釘擊穿胸膛是什麼感受?真是想想都覺得痛。近日,常州一名6歲女孩隨爸爸到工地玩耍,在收拾工具回家時,女孩不慎觸發氣釘槍。一枚鋼釘直接穿「穿膛」射進去了。
  • 6歲女孩鋼釘穿膛不告訴父母:是什麼讓孩子失去求助父母的本能?
    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是最親近的人,當孩子受了委屈,受了傷,第一個想要求助的人應該是父母,可為什麼7釐米的鋼釘穿進去,寧可忍著都不告訴父母?01「痛苦要是說給你聽,我會得到雙倍痛苦。」「你怎麼這麼不小心?」「你咋走個路都能摔倒?」「我說你什麼好?你真是笨死了!」……很多孩子受了欺負,受了傷都不敢告訴父母,除非實在忍不住了才說。
  • 6歲女孩鋼釘穿膛距離心臟僅2.6釐米,卻害怕父母責備選擇強忍
    鋼釘射入體內後,由於當時沒有立即出血,勤勤害怕說出來會遭受父母責備,於是沒有吱聲。直到晚上胸口疼痛難忍了,她才告訴父母,然後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評論區裡有人感嘆勤勤太幸運,同時認為釘槍這麼危險的東西千萬別讓孩子接觸。
  • 父母吼孩子,父母是發洩了,可孩子的內心卻從此封閉了!
    這位媽媽不明白,自己雖然贏了孩子,保住了面子,但是孩子的自尊心就是被她這麼一點點地摧殘了。毀掉孩子的自尊只要一瞬間,可重建他們的自尊,也許需要一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明明是愛孩子的,卻總是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 女童被鋼釘打中胸膛,卻不跟家人說!理由讓很多家長值得反思
    事後,問女孩為什麼當時沒說,小女孩的回答讓人揪心,原來是怕父母責罵而不敢說。原來在孩子心中,父母的責罵這麼可怕,足以讓孩子寧可忍受著難以想像的疼痛,也不願接受父母的責罵。要想孩子願意跟你說心裡話,家長起碼要做到這3點:1、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家長要隨時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一旦孩子有情緒低落的情況要及時關心孩子,給孩子一些鼓勵,一個擁抱,讓孩子知道有了事情找父母自己會得到幫助。
  • 孩子被狗咬卻不敢和父母說?拒絕向父母求助的背後滿是心酸
    被狗抓傷後為什麼明明不敢向父母求助?其實孩子出了事情不願意向父母求助,寧願自己承受傷痛也不告知父母,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存在問題,親子關係並不親密。母親十月懷胎將孩子帶到人世間,父母共同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對於每個父母來講,疼愛孩子是本能,但是愛與會愛卻不是一碼事,有很多父母都愛錯了方式。
  • 「寧願孩子在家啃老,也不願孩子出遠門」,原因讓人無法反駁
    現在很多人都發現,有的孩子早已經成人甚至已經30多了,每天還待在家裡面不願外出,活脫脫的在家啃老。其實除了與孩子自身有關之外,很多時候與父母也有很大關係,就像張先生所說的那樣,自己寧願孩子在家裡面啃老,也不希望孩子出遠門,聽上去似乎讓人捉摸不透,張先生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令人唏噓不已,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 為什麼父母寧可死,也不願給孩子添麻煩?
    導讀:為什麼父母寧可死,也不願給孩子添麻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父母寧可死,也不願給孩子添麻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願再跟父母交流溝通時,只因父母們都犯了這麼一個通病
    所以他心裡有什麼事,都願意跟媽媽分享。不過那只是停留在小學以前,而隨著他慢慢長大,當媽的我卻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和我說話。我曾問過他為什麼不願跟媽說話,他說跟你講了之後,你只會發飆和生氣,接下來則是不斷的指責,讓他害怕。當時我就跟兒子溝通,說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如果媽媽曾經傷害過你的話,那媽媽在這裡真心地向你道歉。
  • 中國父母,什麼都想給孩子提供最好的,除了父母自己
    前段時間我看了北京衛視的一個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其中一期來了這樣一個家庭,他們為了教育孩子,3年花了120萬,甚至學費不夠,還賣了北京的一套房。這些錢用來幹什麼呢?上各種興趣班、培訓班,參加各種比賽。讓人真是大開眼界。大多數的家庭,可能不會像這樣的家庭這麼瘋狂,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花費上,可從來不會吝嗇。
  • 孩子越大越不和父母說話:不懂溝通的父母,永遠打不開孩子的內心
    願每一個父母都懂得放下姿態,在理解和尊重中,收穫孩子的真心。——少兒守護人前兩天,孩子剛返校,鄰居就開始訴苦,抱怨自家孩子一整個假期都不和父母說話,除了吃飯、上廁所,就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作息時間完全混亂,晚上熬夜一兩點,早上睡過十二點。開學送孩子回學校,剛進校門,就催家長趕快回家,多一句話都懶得說。
  • 中學孩子為何不願與父母溝通
    初中的孩子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時期。在心理上自主意識在不斷增強,自我表現也日益突出。隨著知識的增加,眼界的開闊,思維的完善。這種自我意識就更強烈,他們強調自己已經長大了,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不再依賴父母,喜歡和同齡人交流。有了困惑,更願意求助朋友、同學,而不願和父母交流,解決問題。
  • 寧願討飯、睡覺,不願動的巨嬰,父母相繼去世後,23歲餓死家中
    一個寧願討飯、睡覺,也不願動一動的少年,懶讓他失去了自尊和底線,這也奪走了他的一生。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懶"的楊鎖,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的一生將走向哪裡?富養"窮孩子",巨嬰楊鎖"泯然眾人矣。"最讓人吃驚的是,他的父母竟然縱容他不學習,甚至無視老師的勸告,還責備老師的嚴厲,踐行著自己所謂的"孩子快樂就好"的理念。這樣過度的溺愛會形成的結果和大多數人所猜測的一樣,他成為了一個巨嬰,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小孩子。
  • 為什麼孩子受傷了,卻不願意向父母求助?背後的原因值得思考
    她的父母急忙把她送到醫院,結果發現這顆鋼釘離心臟的距離只有二十六毫米。這件事不由得讓我們為小女孩捏了一把冷汗,這小女孩是忍受了多大的痛楚,都不願意將自己受傷的事告訴父母。類似這樣的新聞數不勝數,父母本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為什麼孩子受傷了,寧願強忍著,也不願意向父母求助?背後的原因很現實。
  • 做父母做怕的就是,孩子不願和自己說心裡話
    有時她覺得孩子看起來不太正常,就會特別著急的逼問,結果孩子不但不說,還可能跟她吵起來!從小到大,孩子們總是圍著他們的父母,總有說不完的話。看見就說,從不掩飾。但是,有一天父母突然發現:為什麼周圍的孩子這麼安靜,為什麼他不願意跟我說話?
  • 做孩子願意求助的父母,有多重要?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父母愛的只是那個優秀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父母對待孩子犯錯、失敗、表現不好時候的態度,深深影響著孩子的安全感、自我價值感和對父母的信任。為什麼孩子遇到事情不敢求助父母?一、做孩子敢於求助的父母,是能夠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問幾位媽媽「如果滿分是10分,你給孩子打幾分?」
  • 孩子受委屈了,卻不願跟父母講,原因在這
    除了懊惱自己的粗心,咒罵偷書賊沒良心,我因為擔心父母的責罵而不敢把這件事告訴家長和老師。最後只能自己想辦法,靠著向高年級的同學借書,總算把那一個學期熬了過去。這件事我至今都未對父母講過,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那個脆弱無助的小男孩瘦小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見。
  • 最傷孩子的5句話,養廢一個孩子,就這麼簡單,父母們都該看看!
    最傷孩子的5句話,養廢一個孩子,就這麼簡單,父母們都該看看!這次國慶節,在一親戚家呆了兩天,在這兩天裡,經常聽到親戚數落孩子的聲音:「這麼大了都不聽話,你真以為我不會打你,還記得上次被關在門外面哭的樣子嗎?」「你看看哪個像你,你怎麼就不像周正浩學習,看看他有多懂事!」
  • 父母這麼做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也許很多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當初我為了生你吃了多少苦。」「就為了你的學習,我放棄了那份工作。」「雖然媽媽工資很低,但是這個媽媽還是會給你買的。」後面一句說出口的或者沒說出口的就是——所以你要聽話。這些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可太常見了,但是常見一定是對的嗎?你可能會說,讓孩子知道父母多辛苦,錢有多難賺有什麼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