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什麼都想給孩子提供最好的,除了父母自己

2020-12-25 肯定式教養

前段時間我看了北京衛視的一個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其中一期來了這樣一個家庭,他們為了教育孩子,3年花了120萬,甚至學費不夠,還賣了北京的一套房。這些錢用來幹什麼呢?上各種興趣班、培訓班,參加各種比賽。讓人真是大開眼界。

大多數的家庭,可能不會像這樣的家庭這麼瘋狂,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花費上,可從來不會吝嗇。

在前程無憂發布的《2019國內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調查》中,家庭子女校外教育年支出主要集中在12,000-24,000元和24,000-36,000元兩個範圍內,佔比分別為22.4%和21.7%,共計38.8%,約佔家庭收入的2-3成,如果再算上校內或者其他的隱性教育指出的話,估計要達到4成以上。

比如說,很多家庭為了孩子,砸鍋賣鐵的也要買學區房,背負巨額房貸,這應該算是教育的隱形支出了。

也就是說,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教育支出是家庭的大頭。為了孩子,父母捨得花錢,即使降低家庭生活標準也無所謂。

從這方面來看,中國父母實在是太重視教育了,是世界父母的楷模,應該值得人們的稱讚表揚。

但是就我觀察來說,父母們捨得給孩子投入,卻捨不得給自己投入。為了孩子,可以買學區房、上名校、上高價的培訓機構……即使家裡沒錢,哪怕貸款、砸鍋賣鐵也要滿足孩子,但是卻很少花錢投資自己。

這樣的教育理念,實在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陷入教育誤區的父母

我見過太多這樣的父母,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孩子,為孩子甘願付出一切。

家裡明明沒那個實力,但是為了孩子,也要咬牙從孩子上高價早教班、培訓班;明明沒那麼多錢,砸鍋賣鐵、到處借錢,也要買套高價的學區房……這樣的父母是不是很多?肯定不少。

但是,我又看到這麼一個事實,父母寧願花這麼多的錢給孩子投資,也不願意給自己投資一分錢。

父母寧願貸款買學區房,也不願意花10幾塊錢給自己買本專業的育兒書籍,學學專業的育兒理念、方法;父母寧願送孩子去高價培訓班,也不願意自己抽空陪孩子讀讀書;父母寧願送孩子去高價早教班,也不願意多抽時間做一些早教的遊戲……

這樣的父母實在是太多了。

一方面他們捨得給孩子花錢,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要教育好孩子;但另一方面,他們卻又捨不得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這實在是有些自相矛盾。

按理說,要想教育好孩子,最應該做的就是投資父母自身,多買些專業的育兒書籍,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的根本。如果這一點做不到,上什麼名校、高價培訓班,都是白搭。相反,如果父母自身水平過硬了,即使將來不花錢上名校、培訓班,孩子也不會太差。

現在父母在自己身上花100元錢,都勝過將來在孩子身上花1萬元。

而現在很多父母的所作所為,顯然有些捨本逐末了。

那為什麼父母會做出如此不理智的行為?歸根結底,還是人的懶惰本性使然。

懶惰本能讓父母陷入了誤區

每個人都是有懶惰本能的,都會抗拒改變。

對於父母來說,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就必須要學習,改變自己過去錯誤的一些思想,甚至改變自己的一些錯誤習慣,而這些,沒有一點是容易的。

首先,很多父母抗拒學習

我們過去的應試教育,使得很多父母都厭學學習,當然也包括讀書。很多人,自從畢業後,估計一年都看不了一本書。

現在讓父母改變這已有的觀念,重新拿起書本,認真學習,當然會讓很多父母本能的抗拒了。比起讀書來,他們更喜歡每天晚上抱著手機玩,那多自在、多嗨皮。因此,父母懶得學習。

其次,改變是困難的

即使學習了,很多時候也並不代表有用。

我研究了這麼多育兒理論,自己也提出 「肯定式教養」的理念,但我也不能保證完全能做到,因為我們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慣本能,使得我們會採用以前錯誤的方式方法。

比如說看到孩子的錯誤,我們就會忍不住的批評指責孩子,儘管我們事後分析,這樣是不對的。但是長久養成的本能習慣,使得我們很難改變。

要改變,就要付出巨大的犧牲,需要父母抽出很多的時間、精力才能做到,這顯然違背了我們的懶惰本能,我們會本能的抗拒它。

我們的懶惰本能,使得我們抗拒學習,不希望改變自己,於是我們也就不再自己身上投資,而只是投資在孩子身上,指望孩子自己改變。

總結

父母花在自己身上100元,遠勝於將來花在孩子身上1萬元。

但是我們的懶惰本能,使得很多父母走入了教育誤區,光想投資孩子,從不想改變自己。結果是錢花了很多,效果卻沒有多少。不僅如此,父母還抱怨孩子: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卻一點也不長進。

事實上,你付出的都是不重要的東西,你要捨得為孩子改變自己,那才是真正的付出。

相關焦點

  • 作為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呢?
    作為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尤其是吃過苦,受過累的父母。那麼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究竟是什麼呢?《虎媽貓爸》是一部幾年前的老劇,劇中的媽媽畢勝男為了給孩子爭取優質的教育資源,賣掉新房和車換了個50平的學區房。
  • 孩子最好的育兒專家是父母自己
    養育孩子的根本之處在哪裡呢?心心媽是一位全職太太,她將自己養育兩個女兒的心路歷程記錄下來,從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從小就給孩子充分的愛,理解孩子,陪伴孩子,讓他們得以幸福地成長。可能有的父母會說,這麼美好的事情,當然都想實現。但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可能從地裡自己長出來,總要有手段去達成吧?
  • 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0-12-08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告訴父母自己在想什麼呢……
    第一,父母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很多家長喜歡事無巨細地替孩子考慮問題,當孩子要做某事時會表現出不信任,這讓孩子十分苦惱,他會用強烈的反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父母卻很少在乎孩子的這些情緒,反而會用強勢來壓制他。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理解他,不會再對父母敞開心扉。第二,教育沒有針對性。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是什麼?這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引言:「最好的東西」這短短的五個字裡,孩子和父母對它的認識卻是不同的。每一個活潑的小生命降臨到一個大家庭都會使愛他的人們增添不少幸福感,為了自己心愛的孩子的健康成長,每個父母都願意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帶給孩子。
  • 孩子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讓其重新學會愛自己
    導讀:孩子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讓其重新學會愛自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讓其重新學會愛自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式父母: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孩子
    也難怪有人調侃說,什麼人最好騙,不是老人,也不是小孩兒,而是中國的家長。一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就能讓無數家長趨之若鶩,爭先恐後為孩子定製「完美人生」, 只是父母眼中的完美,一定是孩子眼中的完美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背後,是父母的擔當,卻也可能成為孩子的負擔。
  • 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本文選自他的新書《什麼是最好的父母》,以一問一答的形式,輔以詳細解說,剖析親子關係,以及養育的本質。1Q1:為什麼孩子總和我唱反調?A1:因為那些是父母的盲點。沒有逆反就沒有成長。孩子真的是很厲害的,他們總能看出哪裡是父母的盲點,然後就在哪裡出現問題。不過從父母的角度來看,怎麼也想不出自己哪裡有錯。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父母都要教導給孩子些什麼呢?
    而在孩子上學接受正式教育前,父母無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那麼父母的行為對孩子又會有哪些影響,相信看過下面幾個小故事你就知道了。不孝的父母記得小時候老人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夫妻,對自己的母親十分不孝,而他們的兒子卻和奶奶的關係很好。隨著老人一天天老去,這對夫妻把老人當成了負擔。於是他們做了一個竹筐,把老人背到了山上,想讓老人自生自滅。不料夫妻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們的兒子卻要把竹筐帶回家,兒子表示,等以後父母老了,也要用這竹筐把他們背上山。
  • 想讓孩子改變,父母從改變自己開始
    需要去問路時,我和愛人就會互相依賴,後來我發現:倆孩子每次都瞪著眼兒,看著我們嬉笑著互相推搡。我忽然意識到:我們的性格,有些影響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出外旅行,給我們帶來不少困擾!我們的今天就是孩子們的明天,我和愛人這樣做不行。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改變,需要從自己改變開始!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徐路嬋 「我想,沒有最好的家庭教育,只有最合適孩子的教育。不過,好的家庭教育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譬如,以身作則的,三觀內核正的,富有正能量的,勤勞善良的父母。」 反思: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即由家庭裡的長者對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你見過的好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呢?2《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冠軍,「集才華與智慧於一身」的才女武亦姝,她的背後更是詮釋了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有格局,父母做最好的自己。從武亦姝上學起,身為知名律師的爸爸每天4:30下班後即使再忙都不會看手機,而是專心的陪孩子學習、讀名著、玩知識遊戲。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樣做避免我們在育兒道路上少走彎路,也反應出為人父母的心理:我想給孩子最好的!最好的奶粉,最好的身體乳,最好的尿布溼等等。特別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為了子女的教育真是煞費苦心:不惜重金買學位房,為了幼兒園學位通宵在園門口大排長龍。我常常為這樣的做法感到困惑,而為人父母的責任感又驅使著我不得不這樣做!
  • 孩子自律全指望自己?父母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一個孩子,僅僅12歲,在別人家,還是一個頑皮鬼,而他,能獨自坐飛機,從異國他鄉輾轉回國,在特殊時期,做好個人防護,不給其他人添麻煩,有始有終,堅持20多個小時。真想說,孩子,你真偉大!在小小的年紀做著很多大人可能都做不好的事,為你超強大的自律意識點個大大的贊!
  • 把孩子還給他自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這一句話看似充滿了父母對孩子的愛,但其實這只是父母用來脅迫孩子聽話懂事的藉口罷了。父母讓孩子背上了道德的枷鎖,讓他們認為自己父母的苦與累,都是因為養育自己而導致的,從而產生一種負罪感。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將孩子還給他自己,讓他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 「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經常有人說,孩子什麼樣,父母就是什麼樣。其實反過來也依然成立,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則是父母的影子。鄭淵潔的父親名叫鄭洪升,在鄭洪升看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關鍵看父母當著孩子做什麼,而不是說什麼。對孩子說的再多都不一定有用,有時還會起到反作用。」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個好老師。
  • 言傳身教,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沒錯,一個不諧世事的孩子也許還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孝順,但是他一定明白父母平時就是這麼做的,自己這麼做肯定沒錯。通過孩子的行為表現,不難看出父母的痕跡。對孩子來說,父母說的一句話,孩子也許就記一輩子,父母做的一個舉動,可能就會影響孩子終生。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 是什麼讓孩子砍死自己的父母
    學校還沒開學,00後中學生卻砍傷了父母?是父母的溺愛還是道德的淪喪。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全社會的問題讓自己的孩子砍死父母。父母的溺愛,學校的不作為。還是當今社會網際網路的發展,孩子吸取了不良信息。都應該值得我們每個人的思考。我們不一樣我們結婚生子,認為把自己最好的給了孩子。最後發生矛盾,讓孩子再次把我們父母砍死。學校應該多開設我們的傳統文學,讓仁義禮智信深入我們每一個學生,讓這種悲劇不在上演。多開設一些心裡方面的課程。多觀察他們的心裡健康問題?
  •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疲憊的妻子回答說:「你都20了吧,想吃自己出去買」。於是,兒子用憤怒的聲音吼道:「這飯這麼難吃,你都不管我」。並摔掉筷子,帶著極度憤怒的情緒,用髒話數落著家裡的每一個人。轉身回到房間,摔打東西,發洩情緒,髒話瀰漫在家裡的每一個角落。 這樣的場景持續了近20分鐘。妻子和我都一直沉默著。
  • 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是什麼?
    孩子都是每一個父母眼中的寶貝,父母總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那什麼才是留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呢?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有的父母總是在拼命工作,甚至拿自己的健康換財富,想給孩子留下更多的財富,更好的生活環境,其實你不如教導孩子學會自強不息、自立更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