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醫生整理的7個心梗教訓!很多人都是被自己坑死的

2020-12-19 騰訊網

在心梗面前,任何一步都有可能走錯,而走錯一步,就可能抱憾終生。

看看心內科醫生總結的這些關於心梗的血的教訓,每個人都應該牢記!

醫生整理出關於心梗的7個教訓!

作為長期與心梗「戰鬥」的心內科醫生,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耿寶玉,見過太多的人在緊要關頭卻頻頻「踩雷」,錯失救命良機,釀成終身遺憾。

他總結這些血的教訓,整理出一本心梗的「逃生秘笈」,值得每個人牢記在心頭。

1、覺得沒多大事,喝兩口水就沒事了

我們曾接診過一個姓戴的老奶奶,79歲,她出現胸痛後,先是自己在家觀察和處理,過了9小時還沒緩解,才趕往醫院。我們馬上進行了急診手術,很成功,命是保住了,但因為太遲來就診,心臟功能已經嚴重受損。

術後,她反覆出現心衰,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血管閉塞

血管開通

記住: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每耽誤一分鐘,就意味著更多心肌細胞壞死。

2、知道自己有事,但非要自己開車去醫院

一名姓張的男子,51歲,胸痛2小時後到家附近的衛生院就診,心電圖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室性早搏」。

醫生建議他們趕緊乘坐120救護車趕往醫院搶救,家人不聽勸告,自己開私家車送院,途中病人突然發生室顫,不幸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早搏

記住:心梗發生後,一旦再出現惡性心律失常,患者很難自救。120救護車上有專業的急救設備和經驗豐富的急救人員,是送院途中的生命保障。

所以,胸痛發生後,一定要優先呼叫120,乘坐救護車送院。

3、「急性心梗」去醫院「挑三揀四」

一名姓餘的男子,58歲,胸痛3小時後就診,心電圖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房室傳導阻滯」。

醫生建議他立即住院搶救,但因為有親戚在省城大醫院,他們不聽勸告,執意開私家車趕往省城。結果途中死亡,十足可惜!

室顫發作去世

記住:明確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後,快速救治是關鍵。

此時切莫挑三揀四、捨近求遠,必須以最快速度到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搶救。如果當地有胸痛中心,最好去胸痛中心就診。

4、「傻傻」在門診等半天耽誤生命

一名許姓的女子,44歲,胸痛3小時後來醫院看病,堅持掛門診,在門診三樓候診時,突發惡性心律失常(室顫)。

醫護人員馬上搶救,電擊復律,但她最終還是沒挺過來。事後證實,她患的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上:急性心梗;下:室顫發作

記住:心梗等不起,務必看急診!大點的醫院,急診科都有急性胸痛的快速急救綠色通道。尤其是設立了胸痛中心的醫院,往往要求10分鐘內完成首份心電圖檢查,20分鐘內完成心梗三項的檢測,30分鐘內完成CT檢查。綠色通道,才能幫你爭分奪秒!

5、胸痛後,各種忙著找「熟人」

急性心肌梗死,最核心的治療是迅速讓閉塞的血管「復通」。每延遲一分鐘,就有更多心肌細胞的壞死。

記住:到達醫院之後,一定要直接看急診科!千萬不要忙著去找熟人,去找朋友!不要因為等朋友或熟人看病,而耽誤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6、手術前猶猶豫豫,死都不肯放支架

「可怕的心臟支架,坑害了多少人!」網上流傳著很多這樣的文章。很多人聽信了謠言,對心臟支架很排斥,發生心梗後無論如何不肯植入,最終失去生命。

事實上,心肌梗死發生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急診心臟介入手術,迅速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使心肌恢復持續的血液供應。很多醫院在遇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時,都首先推薦心臟介入手術。

而在不具備急診心臟介入手術條件的醫院,尤其是偏遠的基層醫院,在患者發病初期,急診靜脈溶栓是非常值得推薦的搶救措施,往往可以救患者一命。但靜脈溶栓完成後,一定要儘快轉診至上級醫院,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評估。

記住:一旦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醫生建議你靜脈溶栓或者行急診介入手術時,一定要舉雙手贊成,毫不猶豫地爽快答應!

7、一個人在醫院,卻要等家人來籤字做手術

廣東佛山有位姓譚的男子,年僅45歲,隻身一人出差來江蘇泰興,突發胸痛,9小時後就診於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院,心電圖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

他在這裡舉目無親,該怎麼辦?

聽了醫生的建議後,他當機立斷,自己籤字接受急診手術。這是一個大膽而又明智的決定!醫生立即為譚某進行了介入手術,打開了閉塞的血管,恢復了心肌的血液供應。

閉塞的前降支血管開通了,心肌的血供恢復了

記住:出門在外發生「急性心梗」,如果身邊沒有親人,能夠救你一命的只有醫生!請相信他,果斷籤字手術。不要等待配偶,不要等孩子,更不要犯傻地要求回當地手術。命運此刻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這些心梗預兆,要警惕!

以上這些案例還是及時發現心梗、身體不適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出現心梗症狀、或預兆後,完全不知道。這些這些心梗預兆要警惕!

上海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施鴻毓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心肌梗死致死率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狀沒有得到患者重視,等到突然發病,救治不及時就容易造成致命危險,所以及時識別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很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多在發病前1周出現,少數甚至可能提前數周,約40%的病人發生於梗死前1~2天,有的病人可以反覆發作。其主要表現為:

1、心絞痛發作頻率加快,而且痛疼加重;

2、心絞痛持續時間延長,伴出冷汗、噁心、嘔吐等;

3、心絞痛誘因改變,更易發作,在休息時也會發作;

4、原來可緩解疼痛的方式失效;

5、發作時伴心跳緩慢或心動過速、休克、暈厥等。

發生了心梗該怎麼辦?

要牢記兩個「120」: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把握黃金救治「120分鐘」,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心肌就會出現不可逆的壞死

相關焦點

  • 一位心內科醫生的新年願望感動了所有人
    2018-02-03 09:4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嚴林忠 報導組 姜偉鋒「我想回家看看父親……」說起自己的新年願望,江山市人民醫院心內科醫生張昆情難自已,滿是愧疚。2月2日上午,張昆這一願望深深觸動了所有在場人,大家無不淚滿眼角……暈倒在手術臺旁的護士張昆是江西省樟樹縣人,2012年參加工作,是江山市人民醫院一名年輕的心內科醫生。6年來,張昆一直沒能回老家過春節,只是結婚那年在老家陪父母待了三天。孩子出生後,母親也來到江山幫忙帶孩子。
  • 以心救「心」與死神搏鬥的人 記南溪山醫院共產黨員、心內科專家...
    李潔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7月21日電 題:以心救「心」 與死神搏鬥的人  ——記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共產黨員、心內科專家朱漢華博士  作者:張超群 李潔 朱玉萍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在生命中遇到死神的挑戰時,常常會顯得脆弱無力。這時候能遇到一位和藹可親、醫術精湛的醫生是每位患者共同的心願。
  • 哈醫大一院40歲心內科醫生深夜猝死,他救了上千人卻沒能救自己 |...
    趙繼義很後悔,陳彥東反流性食道炎已經有半年了,如果再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陳彥東的妻子也是一位醫生,她回憶,當天晚上10點多,二人睡覺前,陳彥東還好好的。半個小時後,她發現陳彥東不對勁,「面色青紫,仿佛斷了氣。」心肺復甦、人工呼吸、撥打120,她盡一切努力搶救愛人,卻失敗了。
  •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有哪些
    說起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對於患者來說,都是穿白大褂的,沒啥區別。但是從細微的一些細節還是能夠看出區別的,而且還非常有趣,比如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吸收的姿勢、吃飯的速度、走路的樣子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最珍視的稱呼還是"醫生"
    葛均波的頭銜很多: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但這麼多重量級頭銜中,他特別珍視的稱呼是——「醫生」。  在他看來,行醫如同做人,最重要的是講良心。「良心就是聽從內心道德的召喚,對醫生而言就是敬畏生命、治病救人,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 劍膽琴心——記 301 心內科主任陳韻岱
    接下來,「國家重點、全國首家、全軍首例……」她帶領心內科這個團隊,取得了越來越多的 well-done。2011 年 2 月,她組織團隊實施了經皮主動脈瓣膜置入術,這是 301 醫院第一次開展此類手術,心外、麻醉、外科、超聲等數個團隊加入,一名頗有相關經驗的義大利醫生也全程參與。
  • 華西醫院心內科:亞專業核心下的團隊作戰
    心血管學科的發展上亞專業化非常重要,醫生要用專職的時間做專職的事情才能成為專業的人才。我們科室分為八個亞專業組:冠心病、心衰及器械治療、心電生理、高血壓、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臨床心功能檢查和心臟重症。團隊建設最重要的是要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要分層次建設。
  • 年輕人多次喪失意識,心內科醫生靠一張心電圖找出真相
    原創 何金山 李學斌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名家大咖解讀病例,分別有疑難心電圖、背景知識、深入解析等內容,敬請關注《醫學界·心電解剖室》!上周,我們在醫生站上推送了一則病例23歲孕媽反覆癲癇發作,原因為何?
  • 心內科醫生自述:我是這樣照護93歲心衰奶奶的
    從2004年她查出心衰,到現在已經16年了,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心內科醫生,能在能力範圍內給她最好的治療和護理。 當時我還是一名年輕醫生,正在邯鄲一家醫院心內科工作,我很清楚,心臟問題導致的水腫一般是從腿腳向上,腎臟問題導致的水腫一般是面部向下,所以第一反應是立即帶奶奶到科室做了心電圖檢查。 現在想想,很慶幸當時我就在她身邊,儘早發現了疾病的苗頭,也做了正確的診斷。
  • 中山醫院心內科程蕾蕾:醫生就病論病只能打60分
    自今天起,本報推出「病人教我那點事」系列報導,講述醫生成長道路上「那些不可或缺的病人」。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程蕾蕾從醫近廿載,從最初的小醫生成長為如今的中青年骨幹,一路甘苦相伴。她直言:門診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病人,成長過程中也曾有過各種各樣的情緒。歲月曆練,診療思路漸漸清晰,相比外科的乾脆利落、立竿見影,內科更考驗醫生問診耐心度與技巧。
  • 修行人面對疾病,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
    例如:有的人因為生活遭逢困難、挫折,想要找個依靠,因此信仰佛教;有的人在極度失意、悲傷、沮喪時,因為一句佛法,心頭曙光乍現,從此虔心向道;有的人對人生的問題感到迷惑不解,想從信仰上尋求答案,因而學佛;有的則是因疾病而感受人生無常、體會人生是苦,因此契入佛法。
  • 燕達醫院心內科醫生建議:家人有先心病?你該去做個遺傳諮詢了!
    那麼,河北燕達醫院心內科醫生帶您來了解一下遺傳諮詢方面的幾點小知識。  1、哪些人該進行遺傳諮詢?  ●已知母親或/和父親有心臟缺陷或攜帶致病基因者  ●家族中有血緣關係的其他成員存在上述情況者  ●既往曾有先天心臟病患兒或確診為染色體畸變患兒生育史者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家人或者寶寶有這種情況,就應該去做個遺傳諮詢排查一下了。  2、為什麼要做遺傳諮詢?
  • 調查顯示外科醫生魅力勝內科-
    本周末出版的《英國醫學雜誌》登載調查報告顯示,現實生活中,外科醫生比內科醫生更高大英俊、更富有魅力。  這次調查由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4名校醫院醫生負責執行。魅力評價小組由女士組成,用數字1至7打分,表示醜陋或英俊的程度。評價結果表明,外科醫生比內科醫生更有魅力。外科醫生平均得分為4.39,內科醫生為3.65。
  • 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住院總醫師李晨光 每天都在做「生命選擇題」
    【醫生成長道路上,住院總醫師崗位是重要轉折點。從「住院總」開始,醫生需要獨自面對壓力,處理各種疑難雜症,溝通會診機制,進而成長為成熟的臨床醫生。因在醫院隨叫隨到,住院總醫師又被稱為「總住院」。他們每天工作起碼十幾個小時,吃飯、睡覺難以保證,可在這種忙碌中,也感受到了身為醫者的成就感與自豪感。
  • 中國心內科醫生挑戰SYNTAX評分
    國內有一位心內科醫生創建了一個全新的冠脈評估工具-CatLet評分,並對SYNTAX評分提出了挑戰,我仔細閱讀了兩篇CatLet評分的論文,想知道這到底是個什麼「神」?並回顧了SYNTAX評分的歷史、算法、進化和指南推薦。
  • 全新為民 領跑刀鋒 廈門大學中山醫院心內科專訪
    鷺島之濱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擁有國內一流的心內科——作為衛生部國家級心血管疾病介入培訓基地、美國心臟病學院教育基地(ACC in China),該科室不但是廈門市首批重點醫學中心、也是廈門首個心血管研究生培養點。
  • 專訪城陽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修「心」先要煉「己」
    城陽人民醫院「心內科榮譽牆」學習:做醫生學到老研究到老書不離身更不「紙上談兵」在王均志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他和另一位同事的辦公室,剛一進屋,記者就發現,兩位醫生的辦公桌上,都放了厚厚的一摞專業書籍,在桌子中間翻開並做筆記的,應該是他們各自正在閱讀的那一本
  • 心內科醫生說出大實話
    腦梗雖然說不像癌症那般讓人彈之變色,但是對於人的身體危害依舊非常的大,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對腦梗也是格外的重視!前段時間聽心內科的同事說一天之內接診了三位腦梗患者,而這三位腦梗患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發病之前停止使用阿司匹林。
  • 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血管內科仲琳團隊:用「心」詮釋大醫精誠
    回首從醫的二十六年間,她自覺只有三件事情最值得驕傲:練就了一身過硬的綜合性臨床診斷治療技能;堅持為每位心臟病患者制定個 性化治療方案,人文關懷也從未鬆懈;培養年輕醫生不遺餘力,因材施教,嚴厲之中卻又儘量滿足每個人的發展願景。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仲琳,帶領整個團隊披荊斬棘,一路向前,用「心」詮釋著大醫精誠的深刻內涵。
  • 【科室報考指南】心血管內科
    四、心血管內科醫生工作強度1.外科醫生的術前準備,心內科評估已是必選套餐,有事情心內科來會個診,沒事情也要會診保證將來不會有事,知道需要哪個科會診請哪個科,不知道的話請心內科指導請哪個科。在外科醫生眼中,心內科醫生基本等同於大內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