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深思!擁有全世界最多國際學校的中國,究竟離最好還有多遠?

2021-02-14 INSIGHT視界

隨著中產興起,中國的國際教育也越發紅火。

 

統計顯示,2010年,中國的國際學校約300多所。[1]

 

僅7年後,這個數字就幾乎翻了倍。2017年,中國以734所國際學校,成功登頂「國際學校最多的國家」。


並且,近半數國際學校,都在近10年內建起。[2]

           

從1980年的「第一所」,到2017年登頂「第一多」,國際學校在中國的擴張,只用了區區30多年的時間。

 

這似乎是中國速度的又一場勝利。


但對家長來說,這並不算好消息。

 

大批家長不得不面臨難題:選校難度加大,訪校數量從個位數驟增到兩位數。

 

即便每個周末奔忙於開放日,家長論壇上,也有許多媽媽高呼「看不過來」,「選校真難」。 

              


而更讓家長焦慮的是,搞教育不是搞基建。


基建要快,教育卻不可不慢。

 

「中國速度」催生各地新辦學校,

這些學校質量如何?



對此,某教育機構工作者這樣寫道:

 

「目前國內的國際學校大體上有三種:


純粹引進英美加澳中小學課程的學校,部分引進課程的學校,和只掛名無實質課程的學校.

 

學校的情況可以說千差萬別,甚至有很多學校的情況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很難知道。」[3]

 

總結起來就是,隨著國際學校的規模化複製,相似的「問題」也被不斷複製:

 

其中,最大的問題即 「課程趨同」。

 

***

 

知名數據機構艾瑞諮詢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

 

雖然面向全球輸送學生,但國際學校「課程體系」的主流仍被三大課程牢牢制霸:


A-Level,IB及AP課程。

 

三種課程雖然在英美留學圈備受歡迎,但分別存在著不同問題:


「偏應試教育」、「考不到高分意義不大」、「學生課業重」。

        

圖片來自:艾瑞諮詢研究院國際學校發展藍皮書

     

以A-Level為例,要想考入牛津、哈佛這樣的名校,基礎要有3個A(百分制80分-90分),一些熱門專業甚至還會要求一個甚至兩個A Star(百分制90分-100分)——

 

能做到的學生極少。[2]


正因如此,國際教育,看似舶來,卻在中國模式下,正演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分數之爭。


這引發了許多教育界資深人士的反思。

       

上海諾美學校劍橋中心校長:James Waldron


曾在中國最大國際教育集團之一的協和教育集團任教長達14年的James Waldron即是其一:


「課程設置趨同,這不是國際教育該有的樣子。」


國際教育當務之急:

個性化、個性化、個性化

 

Waldron是一位英國人,但他卻把人生20多年留在了中國。

 

20年時間,既給了他一個中國名吳道仁、一個中國家;


也給了他在協和供職,實現中西教育融合的14年。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的國際教育探路者,協和自1993年發展至今,僅在上海就有6座分校,位列辦學集團的TOP5,是國際教育圈子裡的「老大哥」

 

但就在今年,曾切換協和6大校區和部門的 Waldron,選擇加入了上海諾美學校。


James Waldron 在K12教學,劍橋課程、IB課程方面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對中西融合全面教育、學校管理有著獨到的見解;多次發表論文和行業重要峰會演講。

 

驅動他離開的,正是「國際教育同質化」的現狀。

 

在國際學校課程被三大標化考試牢牢制霸的的背景下,擅長考試的中國學生,一方面通過國際標化考試迅速與國際教育「並軌」,


另一方面,也越來越急功近利:


學生個體的閃光點不再重要;

 

高分,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再次壟斷升學。


國際教育,正變成「國際應試教育」。

     


但好在,課程改革並不只是James個人的雄心。

 

一批國際教育改革先行者,在諾美與他為伍。




他們棄用了三大主流標準課程,重寫了一套「諾美體系」,又名「一基、雙軌、四通道」。


為了強化學生英文能力,夯實理化學科基礎,為高中階段學習打基礎,他們用中國本土課程和IGCSE Foundation融合,作為高中預備階段學習的銜接。

 

「一基」的好處,就是讓學生在「初始化」階段,就開拓出不同的「技能樹」,為以後留選擇餘地。



到了高中,孩子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

 

在雙軌中自由選包括美國高中課程(參考美國各州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AP、英國IGCSE+A-Level課程和藝術方向特色課程。

 

「四通道」即諾美四大特色班,諾美菁英班、諾美藝術大師班、諾美音樂大師班以及諾美體育衝藤班


 諾美音樂大師班的同學


Change the world starting from the classroom.

改變世界,從改變課堂開始。 

——James Waldron

 

同步中國中學核心課程和國外課程體系,實現中西融合和個性化教學;James和同事把這套新寫的課程邏輯稱作:

 

「一場在中國進行的國際課程改革」。

 

放棄了競相被複製的標準課

卻幫更多孩子找到雄心

 

同樣是傳統國際課程的「堅定放棄者」的,還有上海諾美學校校長助理,主管升學部與學生處工作的 Alice 賴玲鳳老師。


她建立了完善的升學指導體系及升學指導課程

所教學生大量入讀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等名校

 

在她的履歷中,既有著上海另一知名國際高中升學部主任的職位記錄,更有著10餘年的海外升學指導經驗。

 

一個讓人由衷稱她為「前輩」的數據是:

 

她帶領的6屆畢業生,

21%入讀了美國TOP20的大學,

包含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麻省等名校。

      


Alice認為,現代教育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把學生框定在一個固定的模式裡進行統一教學。


「從工業革命開始,我們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


我們的教育卻還保留著200年來的固定模式,現代的教育是為培養社會固定崗位需求而制定。

 

我們將教育劃分固定年級固定年齡,要求學生在既定的時間既定的環境完成學習,並沒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作為一名女性教育者,Alice有幸享受另一雙重身份:


一位育有兩個孩子的母親。


成為母親,讓Alice更關注孩子是否在教育中得到「快樂」。

 

「在諾美,我們希望學生能在快樂中接受教育。

 

諾美的核心教學方法是DPP理論,Data Driven數據導向, Project-based項目制探究, Personalized差異化。

 

我們通過MAP測試,使用數據導向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徹底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追求在既定時間完成既定教學。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信心,掌握知識點,再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除了努力給學生製造三類接觸,諾美還希望能培養學生有全局性理解的能力。

 

(註:三類接觸是一種認知、學習過程。與一類接觸-聽過這個知識點,二類接觸-自己學習這個知識點是遞進關係,三類接觸是學生對一個知識點的最終級認知形態。)

 

「具有全局思維的孩子,是真正能從人群中分化出的10%,這部分孩子能脫離於按部就班的程序,全面去分析與一個事件相關的因素,最終產生自我定向能力。

 

與這10%的定向孩子相比,其他90%,就更像我們說的吃瓜群眾,會經歷更普遍的迷茫,容易不知所措。」

       


值得一提的是,諾美集團也在學校課程改革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作為國內國際教育最早一批踐行者,2004年至今,他們一直主攻引進各類國際課程,幫助中國學生接軌到國際教育體系。

      04年以來,諾美一直堅持引進各類高端國際課程


然而,縱使權威機構和赤誠的教育者共同發力,在IB、AP、A-Level制霸的國際教育課程江湖,諾美體系課程也始終「小眾」,始終」非主流」。

 

對奉行中庸的中國家長來說,這似乎是「用孩子的未來下注」。


諾美這條「自創險路「,真能通到「坦途」麼?

 

一個班200個名校Offer

其中50個是TOP20


「100%進入TOP100,50%進入TOP50,30%進入TOP30。「

 

「人均Offer數=6.7。」

 

如果以不同排名榜單來看,還可以得到這樣的統計:

 

100% USNEWS Top100;

100% QS Top 60;

100% Maclean's Top 10。

 

2020放榜季,諾美交出這樣的答卷。


諾美2020升學捷報,詳細可在官網查看


用教育理念給家長建造「空中樓閣」時,諾美也用升學結果,建了一座讓家長安心的堡壘。


此外,它還是美國NCA CASI, NWAC和SACS CASI認證的候選學校;也以高分進入全球著名學校質量認證權威組織AdvancED的最終審核名單。

 

(註:AdvancED即現cognia,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由專業教育者組成的非營利性機構。目前整個上海地區只有協和萬源城校區獲得AdvancED認證。)


***

 

所有捷報裡,有這樣一位拿到約翰霍普金斯音樂學院Offer的林同學,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林喜歡音樂。

       


在諾美,他搞了人生第一支樂隊。

 

但相比於其他父母對孩子夢想的「無條件支持「,十幾歲的他卻已經聽過不少否定。

 

「父母覺得我是三分鐘熱度、老師覺得我不好好學習、同學覺得我音樂半吊子。」

 

「當時的自己非常崩潰,特別想要去證明自己。」

 

於是,他寫出第一支樂隊歌:New World,表達反叛、自我和抗爭。

     


至暗時刻,令他印象深刻的一段話,來自諾美音樂老師 Dr.Mamedov。他說:

 

「音樂是很主觀的東西,總有人喜歡你的音樂,也總有人不喜歡;

 

我們需要用平靜的心去對待。」



Nikita Mamedov 博士,曾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和威斯敏斯特合唱學院任職。


加入諾美後,他制定了針對性的音樂教育計劃,搭起音樂教學的框架。


他對林的評價是:

 

「林所展現的天賦和才能是極少見的;

音樂就是他呼吸、存在的方式。」

             

某種程度上,Nikita博士其實扮演了林的父母也未能扮演的:


一個堅定的支持者;

一個提供建議、幫助,而非打壓、否定的長輩。

 

對一個浪漫而充滿野心的少年 ,這種無條件的情感支持、合理的發展建議,無疑至關重要。

 

「(這)讓我在這個音樂路上可以全身心的做我自己,做我喜歡的音樂,讓我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我想,這也是約翰霍普金斯這樣優秀的院校所看重的品質。

 

雖然不知道未來的路會怎麼樣,但是堅信自己會創作不停,作曲至死。」

       


「人均6.7個牛校Offer」

100%進TOP100

50%進TOP50

30%進TOP30

 

好看到「不真實」的升學,

諾美真的做到了麼?

 

掃描下方二維碼,

預約畢業典禮暨開放日,

跟諾美就讀學生現場探秘!


誰在諾美教書?

阿斯頓馬丁設計者導師

藤校招生官,賓大校友招生官!


學校理念固然重要。

 

但孕育「好教育」的土壤,仍然在人;在傳道、授業、解惑、提供情感支持的老師身上。

 

那麼,是誰在諾美,「以人照亮人」呢?


>>誰在諾美教藝術?

 

英式傳統豪車阿斯頓·馬丁現任設計師、路虎現任設計師的導師 Paul Denison;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博士,全球設計大師 Ola Handford;

Artslink英語教學主任, InitialView初鑑美國大學面試官 紀承安/Jim; 

       

以及倫敦時裝周和巴黎時裝周任珠寶設計師的Yvonne;

蘇格蘭國會大廈做策展人的Suye;

 

正在諾美教設計。

 

>>誰在諾美教菁英課程?

 

傳統課程的「堅定放棄者「,讓「21%學生進入TOP20」Alice 賴玲鳳,正在帶隊諾美菁英班。

 

她也帶出一批「諾美升學指導幹將」:


 

其中既有布朗大學的藤校碩士,復旦大學博士後,雅思口語滿分的「天生學霸」;

 

也有在留學申請領域紮根已久,受聘於美國ESL語言預科中心,任SAT學盟學術委員會委員,在智課教育,上市公司COLES MYER集團供職過的「申請一把手」;

 

還有劍橋全球英語教師,AMC課程主管,擅長AIME,PUMAC, HMMT等高階數學競賽等「競賽咖」。

 

菁英班導師,平均升學經驗為6.53年,人均留學年限5.12年,人均授課經驗8.31年。

 

>>誰在諾美教音樂?

 

給了林同學無條件的學術支持和感情理解,幫他走進約翰霍普金斯;


在18個國際會議分享研究成果;發表15篇關於音樂教育,歷史,理論和表演實踐的同行評審研究文章的 Nikita Mamedov 博士;


正在諾美教音樂。

他在《音樂學與文化科學》、《國際音樂科學雜誌》、《科技與藝術》《國際信息與教育技術》、《有關新音樂概念與啟發教育的國際會議記錄》發表作品;希望通過項目學習,進行全面的音樂教育。


>>誰在諾美教體育?

 

據美國大學統計,同等學術水平下,學生運動員的錄取率是普通學生的1000倍。

 

常春藤盟校以及大多數精英學院,為運動員預留了約20%的招生名額。


在哈佛的錄取因素中,運動員以6.33的加分項獨佔榜首,而優秀的學習成績只能獲得1.31分的加分。

      



賓夕法尼亞大學校友面試官;

普林斯頓大學校友面試官;

哈佛大學的擊劍隊隊長;

斯巴達勇士賽創始人;

英國TOP20學校體育導師...

 

組成「衝藤大師聯盟」,正在諾美教體育。

 

現場認識諾美首屆畢業生,

和校長面對面聊升學!

 

做「課改」,「愛」學生,「信」學生。

 

透過James、Alice、林同學與Dr.Mamedov的故事,我們看到的諾美,似與其他學校皆有不同:

 

在中國耕耘15年之後,這所學校仍能保持對教育的新鮮感,仍能把「夢想」、「改革」這樣的豪情掛在嘴邊,仍能用「人點亮人」.

 

閱校無數,也終覺動容。

 

文章結尾,也要給大家帶來一個好消息:

 

就在本周五(6月26日)

諾美將以盛大的陣容啟動

首屆畢業典禮暨校園開放日活動!

           

與其說是「首屆畢業典禮」,不如說是「帶孩子參加party」

 

屆時你將看到:

 

時任諾美學校副校長的Andy Zhu,將以其從事教育近三十年,11年省重點中學教育教學、17年國際中學教育管理經驗,培養千人進世界名校的經驗,和家長面對面、現場答疑升學問題;

 

諾美學校招生主任、劍橋中心招生主任、美高中心招生主任三人組成的「入學規劃團」,也將現場幫大家一對一入學規劃!

 

諾美第一屆畢業生準備的表演、藝術DIY和特色集市,現場了解諾美第一屆畢業學子最真實的情況!

                     

             

校內大咖、管理高層、諾美就讀學子齊上陣,

 

這次活動完全是:

 

「一次把諾美看穿的機會」。



 這天的畢業典禮暨校園開放日,

也是今年6月份最後一場開放日活動!

 

請你一定別錯過!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預約:


更多關於諾美學校資訊,

盡在諾美學校官方公號:


參考資料

[1]2019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

[2]2019年中國國際學校發展藍皮書

[3]https://www.jiemodui.com/N/82979.html


*市場推廣

相關焦點

  • 中國離諾貝爾獎,到底還有多遠?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人對於諾獎還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因為他象徵著中國各領域在國際舞臺上的進步。不過自中國發展以來,獲得該獎的人數是少之又少,中國只有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屠呦呦獲得了醫學獎,莫言獲得了文學獎。除此之外,便沒有了。分析這背後存在的因素毫無疑問,那就是經濟的發展對於科技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 2-5歲兒童看電視,一天最多看多久?孩子看電視,應該離多遠?
    那麼,2-5歲兒童看電視,一天最多看多久?孩子看電視,應該離多遠?孩子喜歡看電視的原因: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喜歡看電視?電視能夠,擁有,不停變化的畫面,豐富的聲音,這些都能刺激孩子的感官,會比閱讀書本更具有吸引力。
  • 我們離現代化還有多遠
    原標題:我們離現代化還有多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綜合國力大幅提升。1978年,我國經濟總量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1979年到2012年,我國GDP年均增長9.8%,而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只有2.8%。
  • 施一公、顏寧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又是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揭曉時,作為論文大國、科研經費大國、科研人員數量大國的中國又一次與這科學盛宴絕緣。國內媒體動不動就喊「諾獎級」成果的今天,到底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對冷凍電鏡技術做出傑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國內兩位學術明星施一公和顏寧的工作離不開冷凍電鏡,他們也曾被媒體讚美做出了「諾獎級」的工作,他們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呢?施一公和顏寧這對師徒同為結構生物學家,他們在CNS(Cell、Nature、Science)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
  • 量子計算機"九章"有多厲害 量子計算機器離實用還有多遠?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量子計算機九章有多厲害 量子計算機器離實用還有多遠? 量子計算機九章有多厲害? 中國科技大學的潘建偉,陸朝陽和其他人建造了一臺量子計算機器,擁有76個光子和100種模式。其高斯玻色取樣的處理速度比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100萬億倍。
  • 我們離好教育有多遠
    現實中,我們看到學生的學業負擔越來越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指標下滑,近視率還在增高,學校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單一,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未得到發展,動手操作越來越少,於是有一種好的教育離得越來越遠的感覺。對此回應必然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是好教育?怎麼判定你所認為的好教育是符合專業標準的?我們距離好教育究竟有多遠?
  • 中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未來10年,能否實現人均2萬美元目標?
    中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幾十年前,我國可以說是「一窮二白」,而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環顧四周,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能創造出這樣的「中國奇蹟」。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1978年(改革開放前),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56美元,在全球範圍內相對「落後」。
  • 泰勒確認加盟 紅旗品牌離振興還有多遠?
    直至當下,中國汽車品牌的發展環境一路向好,紅旗品牌也迎來最好的發展階段。一方面得益於市場和消費者對於國產品牌發展的逐漸認可,另一方面徐留平執掌一汽以後,更是把紅旗品牌的發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前段時間,有關原勞斯萊斯設計總監賈爾斯·泰勒即將加盟紅旗的傳言不脛而走,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而最近,這一傳言已得到證實。那麼,泰勒確認加盟後,紅旗品牌離振興還有多遠?
  • 對話高西慶:中國離成熟市場還有多遠
    曾經的遊戲參與者,規則的制定者,如今是跳出遊戲之外的旁觀、研究者,擁有多重身份的高西慶,對市場的的觀察更有說服力。真正需要討論的要害是,究竟是哪些更深層次的因素,促成了"這一步"的發生?中國A股市場為何總是擺脫不了暴漲暴跌的宿命?探討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和背後的本質問題並試圖解決,才是關鍵。至於市場上出現的單方面停止做空與休市等聲音,高西慶認為並不可取。在他看來無論是停止做空還是休市都無法解決市場深層次的問題,反而容易加劇矛盾。
  • 年報管窺:國際化學校離專業化管理還有多遠?
    常看美劇的人都會注意到,國外的學校每年都會為畢業生做年鑑(Year Book),不少中國的國際化學校也是如此。此外,很少有人注意到還有一些國際化學校會每年發布年報(Annual Report)。與上市集團受證監會監管的年報不同,國際化學校年報主要是學校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和宣傳,內容聚焦於學校介紹、成果展示、財務報告等。
  • 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呢?
    越南人均GDP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呢?那問題來了,越南的人均GDP到底是多少呢?離發達國家的標準還有多遠呢?越南經濟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就有希望在2045年左右進入到發達國家行列呢?越南人均GDP,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呢按照越南統計局發布的信息:2019年全年,越南的經濟實際增速為7.02%,完成的名義GDP約為6037.35萬億越南盾,按平均匯率折算近2600億美元。據統計,2019年越南人口約為9650萬,人均GDP剛超過2700美元。
  • 在中國,階級固化離我們還有多遠?高考還能實現階級...
    如果美國的發展和中國相差幾十年,那麼美國現在的階級固化是不是就是中國的未來?口袋君今天就為大家盤一盤:中國離階級固化還有多遠?   美國階級固化到底有多嚴重?   首先,美國的階級固化是很嚴重的。
  • 阿里巴巴離國際化還有多遠?
    新華網巴黎9月22日電(記者應強)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在美國成功IPO上市,一躍成為市值僅次於谷歌的世界級網絡公司,一時間阿里巴巴和馬雲也成為世界金融界和媒體炙手可熱的話題。然而從國外普通民眾的認知角度,阿里巴巴離真正的國際化公司還相去甚遠。
  • 比歐洲還有新加坡日本,中國都划算的國家學校,泰國國際學校……
    從資質和經驗來看,泰國的國際教育略勝一籌。泰國現在一共擁有180多所國際學校,都經過泰國教育部批准,並提供國際文憑。所以在選擇上,泰國優質的國際學校也比國內要多。02國際認證資質,與各國接軌泰國的國際學校在課程和教育體系上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的選擇,課程體系豐富多樣,有英式課程(A-LEVEL)、美式課程(AP)、德式課程、加拿大課程及新加坡課程等。一般好的國際學校除了採用自己國家的教學體系,也擁有IB教學資質(國際課程體系)。
  • 面朝大海卻無巨頭,廈門離中國的「西雅圖」還有多遠?
    又離成為中國的「西雅圖」還有多遠呢?蔡文勝與紮根廈門的網際網路軍團網際網路的基礎是什麼?——域名。而廈門,則是中國的域名之都。根據公開數據,中國域名全球交易額佔全球40%以上,而廈門域名知名企業數量佔了全國30%以上。廈門的天使投資人,美團董事長蔡文勝,最早便是以做域名起家。
  • 廣東:離文化強省還有多遠
    2009年,號稱「中國動漫第一股」的「奧飛動漫」在我國A股市場上市發行,開創了國內動漫企業上市的先河。7月27日,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雄撰文指出:當今時代,文化因素已成為經濟競爭的核心因素;誰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競爭中獲得主動、提升文化軟實力的著力點,要緊緊抓住提高公民素質這一核心。」 事實上,黨的十七大報告就已經提出要提高國家的軟實力,把軟實力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
  • 個性化教育離我們還有多遠?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國外與國內個性化教育的實踐都開辦的學校。但是,中國化的個性化教育除了在家上學稍有成就外,很多都被功利化,僅僅為了掙錢,而迎合家長的心理罷了。夏山、華德福、伊頓等一批秉承素質教育和個性化教育的學校也如雨後春筍,飛快的生長起來。這些學校的理念都是沒錯的,然而,在我國的土壤中是否適合卻是另外一個問題。
  • 撿錢日報:日常檢視你離100萬還有多遠?
    來源:她理財今兒是聖誕節,祝大家節日快樂~小她社區裡有個熱門話題是:,大家時不時來盤點下自己離100萬還有多遠。有財蜜表示,定下「100萬」這個目標的時候,覺得離實現會很遙遠,但不知不覺中,錢攢下來了,離100萬的目標,越來越近,原以為要十年八年才能達成的目標,誰能想到,兩三年就看到希望了。
  • ...離小時候崇拜的科學家、醫生、教師、太空人、工程師...還有多遠?
    為了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兒童節其實是給我們這些大人過的。當每個人都在朝著成功努力時,當大家都在朝著車子、房子和票子奔赴時,我們或許早已忘記了兒童時的夢想。
  • 克隆猴在中國誕生有啥重大意義?複製人離我們還有多遠
    原標題:克隆猴在中國誕生有啥重大意義?複製人離我們還有多遠   這是全世界第一次成功地克隆靈長類動物——在基因上與人類最接近的動物。美國俄勒岡地區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組最近在著名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這一克隆成果。」  不過,這隻克隆猴的克隆方法同第一隻克隆羊多莉的誕生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