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麼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 莫言
世界上最簡單的數學題是什麼?應該是1+1=2啦。別看它簡單,它是兒童數學啟蒙的一小步,卻是人類數學起步的一大步。數學從遠古時期發展到今天,從涓涓細流到匯入海洋,我們追溯尋訪它的源頭,是從認識自然數開始的。從1+1=2開始,人類播下了數學的種子,數學的創世紀就開始了。
我們的數學之旅從薩摩島的畢達哥拉斯開始。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學派活躍在義大利南部,他們堅信數是宇宙的本原,研究數學就是探索自然的奧秘,數學是寄託了他們的熱情而矢志不渝的信仰——萬物皆數也!
第一章 數有形狀
如果說認識自然數、研究自然數的性質是數學的起源,那麼東西方數學在起步階段就各自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我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寫在數學史上,走另一條路的西方數學又有怎樣的精彩演繹呢?我們去看看吧。
與小棍形狀的算籌不同,古希臘人選擇了海灘上最常見也很方便的小石子來表示數。用一堆堆小石子表示一個個自然數,作為數學研究的工具,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了數有形狀。
請看下圖。
用棋子擺出的1到10的自然數
圖上用圍棋子代替鵝卵石擺出了1至10的自然數。這種表示方法化抽象為直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掌握數的概念,理解數的性質。
通過對小石子的不同排列方式的嘗試,我們發現了三角形數。
請看下圖。
正方形數和三角形數
1,3,6,10,15……這樣的數可以排成三角形,稱為三角形數。第二個三角形數可以排成兩層的三角形,第三個三角形數可以排成三層的三角形數,以此類推。
打撞球的開局階段,紅球整整齊齊地排成三角形,數一下有5層,第五個三角形數是15,所以有15個紅球。
對三角形數的進一步研究,我們發現了計算等差級數之和的公式。
請看下圖。
等差級數求和圖解
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快速計算1+2+3......+9之和時突發奇想,這個孤單的三角形好像缺失了一半,要不要補上?於是補上一個相同的三角形就拼接成一個長方形了。長方形很好算,再除以2就是我們要求的三角形數了:
9×10÷2=45
把這個計算結果推廣的到普遍情況,我們得到了等差級數求和公式:
緊接著,我們發現了正方形數。1,4,9,16......這樣的數可以排成一個正方形,稱為正方形數。用小石子研究正方形數,我們發現從1開始,連續奇數之和是正方形數,也是平方數。
請看下圖。
連續奇數構成平方數
兩個連續的三角形數相加構成正方形數
圖形直觀地告訴我們,1.兩個連續的三角形數相加構成正方形數;2.不斷的加上奇數,就會得到一層又一層不斷增大的正方形數。由此可見,正確地擺放小石子是優雅的數學證明的開始。
由圖可知,每一個奇數都能排成磬折形(正方形去掉一個角後剩下的部分就是磬折形,又稱為拐角形)。所以有4² - 3²=3+4,抽象成數學規律就是:
(n+1)² - n² =n+n+1=2n+1
再看這張圖:
連續的奇數排成磬折形
發現立方數
在九宮格第一行依次擺放1,2,3;第一列依次擺放1,2,3;剩下的格子按照行和列相乘的積擺放數字。我們發現,每個磬折形的數字之和都是立方數。
2+4+2=2³
3+6+9+6+3=3³
……
發現數學之美,從正確地排列小石子開始。
請看下圖,我們又陸續發現了五邊形數和六邊形數。
第二章 發現質數
我們把自然數按照兩個一排的方式排列,有的數能夠排成相等的兩列,有的不能。於是發現自然數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它們在自然數隊列中交替出現,能夠被2整除的是偶數,反之則是奇數。
我們用小石子做加法,發現數學規律:
奇數+偶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
進一步研究,發現大於2的偶數能夠排成長方形,而奇數有的能夠排成長方形,有的奇數脾氣古怪非常倔強,怎樣都不能排成長方形。不能排成長方形的個性倔強的奇數就是質數,它們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質數是數字王國的基本元素,與自然界有限的化學元素不同,它們的數量是無限的。用質數作為基本原材料,就構建了自然數宏偉的大廈。
發現質數
古希臘的數學家早就證明了質數的數量是無限的。雖然兩個相鄰的質數可以間隔任意數量的合數,但是質數數量是無限的。公元前300年,歐幾裡得在《幾何原本》第九卷最早給出了質數無窮多的證明。
關於質數給小學生一個溫馨提示: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從2開始,每個自然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不然,怎麼會有獨一無二、天下無雙的成語呢?
第三章 數有感情,萬物皆數也
畢達哥拉斯學派不僅發現了勾股定理,還進一步發現了無理數。發現了根號2是無理數,引發了第一次數學危機,還鬧出了無理數謀殺案,追求真理的希帕蘇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反觀我國古代數學,雖然數論方面有輝煌成就,但在質數、無理數方面乏善可陳。
下面分享畢達哥拉斯的一個經典瞬間:
萬物皆數
萬物莫逃乎數。是數也,先天地而已存,後天地而已立。
——楊輝《日用算法·序》
大約公元前530年,薩摩斯島的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of Samos,公元前570?-前495?),風塵僕僕,來到了義大利南部。他在克羅託內(Crotone),開壇布道,廣收門徒。從愛琴海到尼羅河,從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到恆河之津,足跡遍布希臘世界的哲人吸引了來自各個階層的有志青年。
在知識與智慧的園地還幾乎是一片荒漠的時候,一個用腳步丈量世界的心靈無疑是荒原裡最引人注目的參天巨木。年輕人紛紛匯聚到濃密的綠蔭下,靜靜地聆聽那些從宇宙深處、靈魂源頭飄蕩而來的美妙音樂:
星辰流轉,鶯飛草長;
人事代謝,寒來暑往;
自然的樂章,是數的交響!
後世「逍遙學派」的庭院漫步式教學法並不合畢達哥拉斯的口味,「教主」顯然更喜歡居高臨下的感覺,這裡不歡迎自由散漫、質疑詰問的學生,只有正襟危坐、點頭稱是的徒眾。端坐在巨石上的畢達哥拉斯清清嗓子開始吟誦解讀世界的「密碼」——自然數:
1——萬物本源,智慧的終端;
2——對立與矛盾,審視與反思;
3——雜然流形,實體所在;
4——永恆的正義,宇宙的創生;
5——奇(3)與偶(2),雄與雌,是婚姻;
6——神之生命,賦予靈魂;
7——意外的恩賜,是機會;
8——和諧,散布於友誼和愛情;
9——理智的力量;
10——包容一切,至善與完美。
一個個充滿渴望的稚嫩頭腦陷入了沉思,哲人躍起而呼——萬物皆數!
以上內容摘自《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李輕舟著。
計算19²的方法
請看上圖,用圍棋子演示了計算19×19的方法:
19×19=(10-9)²+4×10×9=4×90+1=361
原理是(a+b)² =(a-b)²+4ab
總結:這種藉助擺小石子來計數的方法,可能看起來有些奇怪,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計算手段,數學有多長的歷史,這種擺小石子算法的歷史就有多長。熟悉語言學的讀者應該知道,計算一詞,英文中叫作calculate,這個詞是由拉丁語詞彙calculus演化而來的,calculus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正是「計算用的鵝卵石」。要體會計算的樂趣,領略數學的美妙,你並不需要愛因斯坦般的天賦(「愛因斯坦」在德語中的意思是「一塊石頭」),但手持一些小石子,藉助數形結合方法確實能夠幫助你開拓思路,更直觀、更形象地理解一些巧妙的計算方法。
數學是抽象的,但它來源於人類勞動和社會生產生活實踐。到數學的源頭看看,那是多姿多彩,氣象萬千,並不抽象,而且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當我們從萬千現象中概括出普遍的數學規律時,生動的數學雖然抽象化了,它卻變成了一把屠龍刀,威力更大了。
數形結合是一種很好的數學工具,它在直觀和抽象之間架設了一道橋梁。華羅庚說得好:
數與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兩邊飛。數缺形時少直覺,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非。切莫忘,幾何代數統一體,永遠聯繫,切莫分離!(引自華羅庚著《談談與蜂房結構有關的數學問題》)
附錄:1000以內的質數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1,103,107,109,113,127,131,137,139,149,151,157,163,167,173,179,181,191,193,197,199,
211,223,227,229,233,239,241,251,257,263,269,271,277,281,283,293,
307,311,313,317,331,337,347,349,353,359,367,373,379,383,389,397,
401,409,419,421,431,433,439,443,449,457,461,463,467,479,487,491,499,
503,509,521,523,541,547,557,563,569,571,577,587,593,599,
601,607,613,617,619,631,641,643,647,653,659,661,673,677,683,691,
701,709,719,727,733,739,743,751,757,761,769,773,787,797,
809,811,821,823,827,829,839,853,857,859,863,877,881,883,887,
907,911,919,929,937,941,953,967,971,977,983,99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