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實人文頻道 、東方影視頻道 上線!2020年上海電視螢屏有變化
東方網通訊員陳路12月30日報導:新的一年,上海電視頻道將再次迎來轉型升級,上海螢屏呈現新面貌、新變化、新亮點。2020年1月1日起,紀實頻道和藝術人文頻道整合調整為紀實人文頻道,東方電影頻道和電視劇頻道整合調整為東方影視頻道。藝術人文頻道和東方電影頻道停止播出。
-
——大型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青海衛視首播側記
在廣大觀眾翹首企盼中,2月23日起,連續三日每晚9時20分,大型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在青海衛視精彩獻映。 這部由上海市委宣傳部、青海省委宣傳部、上海廣播電視臺、青海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作為2018年上海紀實頻道的收官之作,去年年底已經在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青海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和愛奇藝網站同步播出;2019年藏曆新年期間,青海廣播電視臺安多藏語衛視又播出了藏語版;片子的英文版很快也能完成。
-
四集紀錄片《今日龍抬頭》4月10日起多家衛視聯播
《今日龍抬頭》是一部講述普通人戰疫故事的紀錄片,裡面能找到你、我還有他的影子,裡面有淚,或許有笑,也許還會有沉默。審片專家認為,四集紀錄片《今日龍抬頭》是全國三十多家省級電視臺的500多名電視工作者的一次集體志願行動的成果,片中的36個故事敘事有致,人物形象生動,有質感,有煙火氣,也有他們激動的淚水、殷殷的期待和默默的祝福。該片素材豐富、涉及面廣,結構緊湊,敘述與情感很有張力,有淚點、有亮點,兼顧了國際化和對廣播電視記者的記錄。
-
美國國家地理亞洲頻道播出中外合拍紀錄片《高考2020》國際版
近日,由解讀中國工作室、優酷、五洲傳播中心、美國國家地理聯合製作的紀錄片《高考2020》國際版,在美國國家地理亞洲頻道播出。後續,國家地理歐洲和拉美頻道也將陸續播出。這是國際主流媒體首次播出中國抗疫期間高考紀錄片。紀錄片《高考2020》國際版用最樸素的鏡頭,記錄中國普通家庭高考經歷的故事,卻在不經意中展示了中國疫情防控的成功密碼。
-
1月1日起,上海廣播電視臺頻道有較大調整!
今天,我們想告訴大家一個消息,2019年1月1日起,上海廣播電視臺(SMG)旗下的多個頻道將會有重大的改版調整。據了解,2019年東方衛視將進行重大改版,整合娛樂頻道和星尚頻道打造全新的家庭頻道「都市頻道」,整合炫動卡通頻道和哈哈少兒頻道打造全新的少兒頻道「哈哈炫動衛視」。
-
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
該片從10月18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黃金時段播出,每天2集,國防軍事頻道等其他頻道重播,部分省、區、市衛視跟進播出,中央主要新聞網站、重點門戶網站和「學習強國」平臺等同步推出。,將引導激勵廣大官兵和社會群眾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奮力推進新時代強國強軍事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紀錄片《含淚活著》下周上海紀實頻道中國首播
不過,今年8月13日和14日,《含淚活著》將在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真實第25小時》首播。 《含淚活著》故事裡的主人公丁尚彪,是一位典型的中國父親、上海男人,從他身上,能夠讀到這樣一組數字和信息:丁尚彪,上海知青。
-
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系列抗戰紀錄片 重溫硝煙歲月
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系列專題節目、欄目,將抗戰紀念報導推向高潮。 紀錄片《抗戰中的紅色之鷹》沿著當年蘇聯援華航空隊在中國戰場的足跡,遠赴俄羅斯、日本實地拍攝、搜尋史料,還原蘇聯援華航空隊員在中國的戰鬥經歷和故事。 紀錄片《抗戰日記——八路軍115師在沂蒙》,重訪、記錄了八路軍115師在沂蒙山區堅持敵後抗戰、奪取偉大勝利的輝煌歷程。
-
一家民營紀錄片企業的「解惑」之旅
這家成立於2001年的民營紀錄片企業起初只有十幾個人,現在已擁有員工160多人、日產節目150分鐘,節目累計在國內150餘家電視臺播出,是目前國內本土紀錄片產量最大的公司之一。 雷禾如何成功度過紀錄片的艱難歲月?在「解惑時代」,民營紀錄片又該往何處去?
-
2020一季度電視節目收視大漲 防疫紀錄片異軍突起
2020年第一季度,舉國上下在齊心抗疫中度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均開啟了宅家模式,傳統媒體視聽接觸行為也隨之發生改變。疫情大考,對於傳統廣電是衝擊和挑戰,還是進一步融合發展的機遇與風口? 多種類電視節目收視暴增 針對電視節目收視的競爭格局,呂一丹表示,重大突發事件面前,新聞節目的重要性無可替代,第一季度新聞節目收視時長同比暴增77%,其中,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與湖北衛視在疫情期間收視呈現出高光時刻,CCTV新聞頻道1月26日最高份額接近8%,位居收視榜首,湖北衛視最高份額比春節前翻番。
-
蝸牛押題|2018年藝考可能會考的紀錄片分析
上海是長江三角洲的龍頭城市,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每天播出 19 小時的節目,其中首播節目 7 小時。2018 年舉全市之力策劃推出7 集紀錄片《大上海》, 每集 50 分鐘,立足「百年中國看上海」的定位,全景式回顧上海開埠 170 多年來的發展歷程,目標是打造一部全景式展示上海城市精神和中國近代化和現代化歷程的史詩級經典。
-
廣電總局通報:延邊衛視、寧夏影視兩頻道廣告播出嚴重違規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延邊衛視頻道、寧夏廣播電視臺影視頻道廣告播出嚴重違規問題的通報廣電發〔2019〕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電視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電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辦公廳、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國教育電視臺
-
群落演化:媒介生態學視角下的人類學紀錄片
1989年中央電視臺還創辦了紀實類欄目《地方臺30分鐘》,一大批優秀的人類學紀錄片通過此欄目走進了觀眾的視野,一批批優秀的紀錄片創作者成長了起來,人類學紀錄片也開始逐漸擺脫電影紀錄形式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獨立的語言符號系統,電視勇敢擔當了人類學紀錄片創作、生產、傳播的歷史重任。陳曉卿的《龍脊》(1995年)等作品,代表了那個時期紀錄人的精神風貌和紀錄品格。
-
珠江電影頻道停播 年初首家地方電影頻道東方電影頻道已停播
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電影頻道(簡稱「珠江電影頻道」)已於2020年8月15日0時停播。儘管這次的停播讓人聯想到該頻道去年因播出非法集資廣告而受處罰,但其實,近年來全國電視頻道的關停和整合已經成為趨勢,珠江電影頻道只是又一例子而已。
-
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值約66.6億元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聯合在線上發布《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 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張同道表示,據課題組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50.36億元,同比增長9.4%;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同比增長3.3%,增幅為近10年來最低值。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對紀錄片產業有局部影響。
-
上海廣播電視臺公布2010年電視節目單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6日報導:對於新掛牌成立的上海廣播電視臺,作為「中國2010年世博會合作媒體」,世博將為上海廣播電視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重要的機遇和舞臺。日前,上海廣播電視臺公布了2010年本地電視頻道的節目單,「過去、現在、未來,懷舊、時尚、經典」各種節目類型將閃亮登場。
-
紀錄片《逐夢天河》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內容提要:由國防科技大學、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聯合出品的紀錄片《逐夢天河》將於11月29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晚8點播出。《逐夢天河》海報天津北方網訊:由國防科技大學、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聯合出品的紀錄片《逐夢天河》將於11月29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晚8點播出。
-
中央電視臺將播出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羅平篇》
《中國影像方志》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重磅大型紀錄片,作為大型文化影像工程,紀錄片從中華文明的角度解讀地方志、從地方志的角度彰顯中華文明,以局部展示整體、以地方表達中國,從而為時代謳歌,為人民立傳。歷時兩年多的節目製作和排播等待,萬眾矚目的《中國影像方志羅平篇》將於11月25晚和全國觀眾見面。大美羅平精彩秀,千萬不要錯過!
-
聚焦| CGTN英文系列紀錄片《武漢24小時》在全球多家主流媒體播出
聚焦 | CGTN英文系列紀錄片《武漢24小時》在全球多家主流媒體播出 2020-05-19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關注 | 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
該報告全面揭示2020年中國紀錄片呈現多點突破、質量總體提升的發展局面,進入高質量發展關鍵期,產業鏈各環節日益成熟,整體發展態勢持續向好,體現出七大特點。從節目類型來看,形成主題宣傳、人文歷史、社會、美食、自然、科技工程等多題材類型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從創作藝術來看,呈現出純記錄式紀實化表達與再現式劇情化表達多元發展態勢。一是抗疫題材紀錄片記錄全民抗疫偉大壯舉。參與抗疫紀錄片生產傳播的主體包括中央和地方廣電媒體、優酷、愛奇藝、B站等新媒體以及大量自媒體,可謂全民參與創作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