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教育拾件事,熱點裡面理事實,關注教育做實事。
——這裡是教育「拾事」,歡迎你們關注。
本期是教師微筆記第90期教育拾事
您將讀到10條新聞
主題涵蓋:高考建議、老師考試、校長監考、坐車聽英語、勵志故事等。
建議歷史學科確立為高考必選科目
這次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雅禮中學校長劉維朝提交了《關於縱深推進高考改革的建議》。他建議,降低英語學科在高考中的權重,採取成績等級制呈現的方式,各類高校招生錄取時設置英語等級要求。要合理增加英語社會化考試次數,考試時間與全國夏季高考錯開,考試結束提供本次英語考試等級而非具體分數。高校依據學校和專業要求提出錄取時英語的等級標準。
劉維朝建議,提升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權重,總分180分,其中增設30分國學(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考核,加強和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著力提升中華文化自信。歷史學科確立為高考必選科目。歷史學應當成為所有高中學生深入修習並內化的課程。
學生最想看到的畫面!
高三老師集體考試校長監考
26日,江西吉安泰和縣第二中學,高三老師集體參加模擬考,校長監考。每個學科100道高考題,當場批改。
校長稱,會對成績優秀的老師進行獎勵,此舉是提高高三課堂複習質量和促進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高三的時候數學老師,每次大考小考都和我們一起考試(除了自己命題的試卷),考完還和我們說,這次試卷很簡單但是粗心了只考了148……
多位人大代表建議:
高考語文分數權重應高於英語
據中國青年報,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教育部門可對高考、中考的語文、英語分數權重作出調整,使語文比英語和其他外語總分至少提高20%,以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無獨有偶,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雅禮中學校長劉維朝也提出,應降低英語學科在高考中的權重,同時將高考語文總分提升至180分,增設30分國學(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考核。
坐車聽英語:
山東一公交播英語聽力已一年
「很受學生歡迎」
高考在即,山東濟南一輛滿載著高中生的公交車每天播放英語聽力。
5月27日,山東省濟南第七中學高三定製公交車上播放英語聽力的視頻引發社會關注。山東省濟南第七中學工作人員稱為幫助高三同學複習,學生總體反饋良好,認為這樣能夠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學校與公交公司商議後,決定在定製公交往返期間播放英語聽力,將持續到高考。
農村男孩河裡苦練足球:
想踢進國足,為國爭光
巖砍香來自雲南西雙版納,是一名高中體育足球特長生。從初中開始接觸足球,從此便愛上了踢足球。
一年前,他嘗試在水中練習,發現在水中踢球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腳的爆發力,還能訓練倒勾、側勾等高難度動作。於是他開始在水裡進行各種動作的練習……
李杏玲代表:發揮名師輻射效應
基礎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實現國家富強的基礎性工程。
面對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改革創新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梅縣東山中學教師李杏玲建議抓好管理,提高欠發達地區中小學管理隊伍和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服務意識;推廣經驗,發揮當地名師輻射效應,推廣目前名校長、名教師工作室的經驗引領示範作用。
這個建議可以考慮,但是名師、名校長設置成動態性的更為合適,有審核機制,也就有努力動力。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
建議將寒暑假拆分為4個假期
可減少家長負擔和親子衝突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建議,將原來的寒暑假拆分為4個假期。
劉希婭認為,將寒暑假拆分,既可以減輕家長們長期監管孩子的負擔,又可以減少孩子們因長時間居家而集中產生的親子衝突。
全國政協委員:
整天刷手機的家長培養不出愛讀書的娃
全國政協委員、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金云:許多家長也開始重視親子閱讀,也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但是有些家長就是做不到,要求孩子讀書自己玩手機,整天刷手機的家長培養不出愛讀書的娃。
山西14歲男孩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
免參加中高考
8年即可獲得碩士學位
山西忻州,14歲的初二學生趙電宇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績,被西安交大少年班錄取。
他將免去中考、高考和研究生入學考試,8年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趙電宇稱,剛開始只是想感受不同類型考試,沒想到會考上,很欣喜。
高三學生讚美老年機:
鬧鐘電話簡訊
其他功能不需要
5月26日,撫州臨川一中高三學生向高考發起最後衝刺,早晚自習時間過道被佔滿,每天只睡五個多小時。
大部分高三學生都有老年手機,並表示使用非常方便。
當時我用的也是老年手機,很方便的,有可以外放的收音機,可以聽廣播,還有自備手電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