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嗎?

2020-12-09 邏輯碎片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世人忙碌不過為了那兩三散碎銀兩

日復一日的奔波匆忙

年復一年的迷茫慌張

早已忘記自己兒時的遠大理想

只能把未來的希望

寄托在孩子身上

我們對財富的理解有時是寬泛的,知識、健康、親情、友情、愛情等都可稱之為財富。但更多的時候是比較狹隘的,就是指「錢」以及用錢能買來的一切體驗。在此我們也不用評判哪種標準是對或錯,雖然「金錢至上」是一種背離普世價值觀的容易被批判的想法,但是我們還是得承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需為錢擔憂的生活相對來說還是更從容一些。本文就從四個方面簡單分析財富與貧窮的關係是什麼。

1-獲取財富的關鍵是什麼?

2-何為「資源邊界」概念?

3-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4-如何避免「貧窮陷阱」?

獲取財富的關鍵是什麼?

獲取財富的關鍵是你得動起來並堅持下去!我們經常說社會殘酷,但絕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沒有怎麼努力過,沒有主動爭取過,也沒有主動做過艱難的決定,只是被動的接受生活的擺布,過一天算一天。社會實在是太大了,你覺得有很多競爭者,事實上沒有競爭者,你唯一的競爭者就是你心裡那個好逸惡勞的小孩。其實社會上大部分人是又懶又笨的,但他們不肯承認自己資質平庸,這就導致他們遇事喜歡走捷徑,不喜歡下笨功夫。其實應該理解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學會「不計後果」的去做某件事,也不需要每天都要有回報,短時間內看不到回報也不要懈怠,不斷向上突破就是克服基因裡固有缺陷的過程。所以說要發財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可以全年無休,一般做買賣和當領導的可以做到,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的狀態不是很有保障,如果長期過太有保障太穩定的生活,生理和心理都容易殘廢;二是堅定態度,不要過多關注社會上的負面信息,如果覺得未來會越來越差,那麼就會對什麼都沒有信心。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上班打工,因為公司替你解決「穩定、低風險」的難題而讓你不捨得離開。代價就是工作成果的後續效益是沒有的,都被公司拿走了,而這才是剩餘價值的最大部分。所以一定要分清哪些東西有長線價值,哪些東西的長線價值是自己的。現代社會的職業分工越來越細,在某一行業能做到資深之後也就具備了獨立的資本,當然前提是這個「資深」是真的資深。

何為「資源邊界」概念?

資源邊界也可以理解為認知邊界,原始人理解不了工業革命,近代人最優秀的科學家也想像不到如今的新能源技術。大部分的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他們的資源邊界很大,很多東西能為他們提供資源。社會底層人踩人是因為邊界不夠大,為了一點小的利益就可以拔刀相向,競爭激烈又殘酷。邊界大了之後競爭反而小了,而且要進一步拓展邊界,合作就必不可少,所以對富人來說交際圈子也是資源圈子。從這個角度來說,普通人在起點上是存在一定的劣勢的,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書籍是成本比較低的拓寬認知邊界的一種手段了,網絡時代信息扁平化趨勢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而如何篩選合適的書籍與信息這就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要避免強烈的依賴心理,盼望大牛將機會直接送到手上的想法,就很容易被割韭菜了。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一般認為的三個共識——營養很重要、教育很重要、要有風險意識。但是這三點對貧窮的家庭來說較難實現。窮人與富人的消費觀差距就體現出很大的差異,窮人的「月光」甚至提前透支的形式來消費,富人通過資產增值帶來的流水來消費。窮人最難突破的就是父母,孩子從父母那裡既繼承了生理意義上的基因,也繼承了社會學意義上的基因。義務教育讓社會底層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擺脫來自父母狹隘知識的束縛。這種情況最早在德國被普及,這也讓德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後得以超越英國的原因。當然義務教育也是做愛國教育的一種手段。社會經過一定時間的平穩發展後,就會逐漸出現階級的分層,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好像一瓶水與油的混合物,用力搖一搖,在一定時間內水與油混在一起,但靜置一會後兩者就會分層。在現實社會則是因為不同階層對下一代的教育投入的金錢與理念的差異導致的結果。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於一種缺乏選擇的狀態,大腦潛意識會慢慢認為做任何事情都無法改變現狀以及改變命運,於是會進入一種所謂習得性無助的狀態,變的非常消極,即使情況出現變化,有機可乘時也不去行動。相反當一個人有很多選擇時,他的自我掌控感非常強大,這樣人可以長期保持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勢,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當然如果選擇過多的時候又會出現問題,因為決策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選擇會有選錯的風險,這時候也會造成心理的挫敗感。很多人說自己感覺要得抑鬱症了,這時候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時幾乎沒有什麼事需要做選擇,都是被生活推著向前走?這種狀態下時間長了確實會產生一種越來越嚴重的消極狀態。一個人要從消費者向生產者轉變才能改變困境。這種消費不單指金錢,也是時間。從小的決定開始,社會對窮人並不友好,遠遠不止在思維方式方面的缺陷,更重要的是階層越靠下,可使用的資源就越少,試錯成本也就相對越高。但即使如此也要動起來,可以先從小的決定開始。

如何避免「貧窮陷阱」?

通常認為窮人相比富人會更節儉。但實際上窮人不但不擅長賺錢,反而擅長浪費錢,他們在奢侈品方面的開銷比例遠高於富人,且缺乏儲蓄的習慣。當一個人不反思自己,不克服自己的問題時很容易就淪為窮人。這主要是由兩個原因導致的,一個是皮質醇,一個是奢侈品。皮質醇是一種控制消極情緒的物質,含量指標過高的話人容易消極提不起鬥志,只想幹輕鬆愉快的事,從而導致延遲滿足的能力變低,並且對未來遠期規劃失去興趣,從而可能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奢侈品對頂級富豪來說和普通品沒有差別,他們對價格沒有概念。對一部分商人或企業高管來說奢侈品的價值主要是身份的象徵。另外奢侈品還有第三種用途是自娛自樂,奢侈品品牌花費大量費用通過廣告塑造消費文化給人們洗腦,以此讓一部分人把買奢侈品當成了信仰,當他們花大價錢買的時候可以獲取巨大的幸福感和愉悅感,感覺整個人得到了升華。奢侈品崇拜本身是一種文化崇拜,一個人、一個群體的文化徹底自信了,不再迷信「工匠精神」、「百年皇室」這類虛無縹緲的東西,它對人們就不再有吸引力了,人們就會更關注它的功能而非品牌,從而就不必為品牌支付高額溢價。不切實際的奢侈消費就是貧窮陷阱。簡單的欲望,只需要放縱就可以實現,而高級的欲望,放縱是實現不了的,需要的是自律和克制。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那麼中國人貧窮的本質又是什麼,脫貧致富中是什麼在阻礙中國的窮人變富有呢,接下來重點討論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我們先看一個小例子,一位普通教師的吐槽「我為什麼不願意教窮人家的孩子」,教師吐糟的是在一次課外輔導中接收一位穿著潮牌衣服卻十分調皮不認真學習的學生,輔導的是小學語文課程。
  • 《貧窮的本質》跳出貧窮思維,實現財富自由的4個黃金法則
    在這樣的國家,即便你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脫貧救助,也很少人願意去嘗試,在他們眼裡,吃上一頓飽飯,比你提供的長遠計劃要重要得多。但如果你在中國這樣的經濟發達國家,沒能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有時候還會為幾百幾千元錢所折腰,那你真的要考慮一下原因。《貧窮的本質》這本書,通過大量的案例,挖掘了一個人貧窮的4大原因,你看下自己在不在裡面。
  • 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的反貧困問題研究專家在《貧窮的本質》書中揭示出,貧窮的本質是窮人處於弱勢的發展處境。貧困的境遇,導致窮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造成許多小錯誤,並產生惡性循環。那麼,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今年是精準扶貧「收官」之年,接下來扶貧工作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重新審視貧窮的本質具有特殊的意義。
  •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下面這本書的作者,15年來,深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作者指出,人們難以擺脫貧困的原因,在於人們對於貧窮的理解不夠深刻,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 《貧窮的本質》,富翁和漁夫的故事
    貧窮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1-富翁與漁夫的故事富翁在海濱度假,見到一個垂釣的漁夫。富翁說:「我告訴你如何成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諦。」漁夫說,洗耳恭聽。富翁說:「首先,你需要借錢買條船出海打魚;其次,賺了錢再買幾條船,搞一個捕撈公司;然後把公司上市,用圈來的錢再去投資房地產;如此一來,你就會和我一樣,成為億萬富翁了」。「成為億萬富翁之後呢?」漁夫好像對這一結果沒有足夠的認識。
  • 《 貧窮的本質》-1
    大家可以回復0403,把: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會找到一個方法 這篇文章看一遍,當你培養一個習慣時一定要下定決定,讓身邊的一切為這個習慣讓路才行。1、常識決定命運我們一直在說知識改變命運,但對於達到貧困線(貧困線:是指每天收入低於99美分)以下的窮人來說是常識在決定命運,當收入低於一定程度後,所有的獲取消息渠道都要花錢,比如電視、報紙、書籍和網絡。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普通人所了解的常識,窮人很難了解和知道,更麻煩的是他們無法判斷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
  • 諾貝爾經濟學家告訴我們貧窮的本質
    這個世界20%的人掌握著80%以上的財富,還有很多人過著吃不飽飯的日子,那麼貧窮的本質是什麼?一起聽諾貝爾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答案。 01.大腦貧窮 窮人通常缺少信息來源,觀念裡相信很多錯誤的事情。不清楚接種疫苗對預防疾病的好處,不明白讀書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使用化肥增加產量。也不知道如何預防愛滋病等。
  •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如何打破束縛,實現階層躍遷呢
    他們說:你傻啊,有錢人的錢那麼好騙嗎?窮人之所以窮,是他們不但愚蠢,還貪婪。 其實貪婪是人類的本性,窮人被騙是因為他們的認知無法區分陷阱與機會。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貧窮的本質》一書的作者。他們花了15年的時間,深入到五大州的貧困地區做深入研究。
  • 貧窮真的不是上帝所喜悅的嗎
    神真的垂聽我們的禱告嗎?我們感覺到並不這麼簡單,因為這世界多少的人在饑荒的中間,多少的人在貧窮線的下邊,多少人在他生死邊緣的掙扎,沒有得到他肉體基本物質的需要。那,這樣你還說上帝垂聽人的禱告嗎?上帝供應人的需要嗎?所以有時候我們感覺,人對人比神對人更好,因為神給人的常常不能供應人的需要,世界上還有很多貧窮的人。
  •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教育本沒有絕對公平可言,你信嗎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教育本沒有絕對公平可言,你信嗎?世界本不是絕對公平的,但是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全又公平的環境中。任何事情都有相對性,有貧窮就會有富有。對於每一個家庭而言,你相信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嗎?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教育對於我們而言真的是絕對公平的嗎?我想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不同的答案。教育與金錢的關係如何?如果沒有金錢,真的能夠受到好的高等教育嗎?一、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
  • 貧窮的本質:當陷入「貧窮陷阱」的時候,如何找到梯子有效逃離?
    在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貧窮的本質》一書中,作者通過研究日均收入在0.99美元以下的群體,發現普通人與窮人在人性與欲望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時提出「貧窮陷阱」的概念,指出貧窮就像一道陷阱,讓深陷其中的人無法逃離。儘管有逃出陷阱的梯子存在,但梯子並不總是放在正確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怎麼踏上梯子。
  • 育兒前請先閱讀《貧窮的本質》:你的行為,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財富
    ——《貧窮的本質》,或許就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獲此殊榮。《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的內容,是兩位作者通過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一系列具體的問題出發,總結了貧窮的根源所在,揭示了產生貧窮的真正原因,並指出現代社會看起來並不貧窮的人其實和窮人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也就是貧窮思維。整部作品總結出這樣的一個思想:比物質貧窮可怕的是貧窮的思維,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擺脫不了貧窮的原因。
  • 三種貧富交換真人秀,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黃聖依一看就是沒被生活欺負過的樣子」「姐夫對姐姐也太寵了吧」……就算網際網路記憶短暫,這位姐夫的火傳媒欠薪往事可也沒過去幾年,更別提聖依姐姐什麼與星爺決裂,走奧斯卡紅毯前突發暈倒的精彩操作。
  • 非洲真的很貧窮嗎?看了菜市場才發現貧窮的是我們,他們是思想窮
    如果我問你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是哪一個,你肯定會首先說非洲地區吧。可以說你到了非洲的菜市場,才會發現其實更貧窮的是我們,他們窮的只是思想而已。相信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非洲都是一個相對比較貧苦的地方,所以就算是在電視的新聞上面,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國家的新聞報導,援助非洲地區,援助非洲的人民。當然非洲的很多國家也親切的把我們中國稱為老大哥,畢竟我們對他們的幫助也不是一星半點,簡直可以說是非常關愛有加了。
  • 李永樂老師:一套板書帶你了解《貧窮的本質》
    其中的兩位獲獎者,巴納吉和迪弗洛夫婦曾深入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之後二人於2011年合著了《貧窮的本質》,詳細解讀了我們過去對貧窮和窮人的誤解。也許通過他們的研究,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貧困問題的成因,為擺脫貧困找到一條道路。
  • 是什麼讓你如此貧窮
    分手是靜靜提的,男生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很懵,他不明白為什麼兩個人生活的好好的突然要分手,女生失望地問責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很穩定,我們在一起已經5年了,你有沒有為我們的以後想過,假如我們有一天結婚,生活費,孩子的花銷,教育的支出,我們要怎麼辦?我不怕你現在沒錢,但我在你身上真的看不到一點要改變現狀的意思,我沒辦法再跟你好下去。
  • 《貧窮的本質》:今年兩位經濟學諾獎得主合作巨著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便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住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爾·杜弗洛合作的著作,這是一本探究窮人為什麼無法擺脫貧窮的顛覆之作。窮人曾被說成是白人的負擔,是弱國劣政的犧牲者。他們是最底層的10億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貧困線之下。
  • 《貧窮的本質》—2019諾貝爾經濟學獲獎作品:精英教育會導致貧窮
    這本書中的理論有助於我們了解窮人能實現什麼,他們在哪些方面需要一些助力,以及他們為什麼會需要這些助力。本書中的每個章節都闡述了一種如何找出這些難點並攻克這些難點的方法。經濟學家、哲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認為:貧窮會導致令人難以容忍的人才浪費,貧窮並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屍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
  • 你知道購物中心和百貨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嗎?
    但是我發現人們在談論這些詞彙的時候其實是很含混不清的,如果你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那當然也沒有必要搞清楚什麼是購物中心或者百貨,但作為一個從事零售和地產的行業人士如果分不清其中的所以然,那就會造成很多的混淆、誤導甚至是投資和經營的損失。  所以,我首先以我的理解並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說明這兩個定義的本質:  1.什麼是購物中心?
  • 育兒角度解析《貧窮的本質》:養兒並不能防老,害了自己毀了孩子
    父母都知道這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以及撫育,這樣子才能夠讓孩子以後長大後有一番事業,能夠讓父母過上好的生活,父母一直都秉承著一種養兒防老的思想對孩子進行教育,認為有孩子才是對自己以後的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