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前請先閱讀《貧窮的本質》:你的行為,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財富

2020-08-28 炅媽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獲獎的三位經濟學家分別是班納吉、迪弗洛,這是一對夫妻位是克雷默。說實話,這個名單出來之後,經濟學界有點蒙,搶著發稿的媒體也有點蒙。

這三位學者的研究領域,叫&34;,簡單說,就是研究怎麼讓窮國變富,貧困人口脫貧。這是一個特別艱難的學術領域,因為它不是在紙面上的學問,它必須在現實中兌現。


關於對如何解決貧困這一問題,有很多人說這三位經濟學家應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加貼切一些,但是如果你看了班納吉和迪弗洛共同著作的作品——《貧窮的本質》,或許就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獲此殊榮。

《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的內容,是兩位作者通過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一系列具體的問題出發,總結了貧窮的根源所在,揭示了產生貧窮的真正原因,並指出現代社會看起來並不貧窮的人其實和窮人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也就是貧窮思維。

整部作品總結出這樣的一個思想:比物質貧窮可怕的是貧窮的思維,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擺脫不了貧窮的原因。

而當我以一個育兒筆者的角度來再次研讀這部作品中的中心思想的時候,我所更多關注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所作出的行為選擇,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所發揮的影響作用。

今天我們就通過淺析這部作品,來告誡各位家長:你的行為,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財富。

一:環境等客觀因素的限制

《貧窮的本質》這書裡首先就提出中心問題:什麼是窮人?


在觀念世界裡,窮人是被高度抽象的,每個窮人生活經歷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看待導致自己貧窮的原因也是各有說辭。

幾位發展經濟學家對18個國家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即使是農村極端貧困人口,食品消費也只佔他們總消費的36%~79%。

多說民以食為天,我們從各種渠道途徑看到一些貧困地區,最直接的現狀就是他們的糧食儲備很貧瘠,他們窮的飯都吃不上。可是你再看真實數據統計,他們並沒有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來吃飯。

那剩下的錢花到哪裡去了呢?關於這個問題,在摩洛哥的一個偏遠山村,經濟學家遇到一個人,說自己吃不飽飯。於是經濟學家問他:如果你有更多錢,你會用來幹什麼呢?

那人回答說:會用來買食品。

但是你能想像嗎?就在調查的過程中,經濟學家發現這個人的家裡有電視機和DVD播放機。就問他,你飯都吃不飽,你還買這些?他的回答是:哦,電視機比食物重要。

這就是作者在親身採訪中得到的發現——窮人在生活當中還有看得比食物還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娛樂消遣。


和我們的直覺相反,對於窮人而言,重要的不是如何填飽肚子,而是如何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一些。

其實這也是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

人的壓力和一種叫皮質醇激素的水平相關,皮質醇水平越高就代表壓力越大,同時也會影響前額皮質、類扁桃體等負責認知功能的大腦區域。

窮人長期處於生存壓力中,因此不太可能會做出理智、長遠的決定,他們往往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

二:思維上的貧窮

窮人缺乏相應的一些有用價值的信息,信念不堅定容易被旁邊的事物所左右,並且有拖延的症狀。比如窮人關心自身的健康並為此投資了大量的資源,但是他們把錢花在了治療和用抗生素上,而不是用在於預防上。

和窮人接觸多了,會發現他們算得更精,但是可惜,他們生活在人類文明的乾旱地帶,現代文明之水沒有浸泡到他們。換句話說,人類最稀缺的那種決斷力和自控力,我們其實不太用得著,而窮人則需要不斷地去用,不是他們的能力差,而是因為這種能力本來就是稀缺的。


窮人為什麼會窮?從這本書中可以簡單的概括就是因為他們在思想上是貧窮的,就像很多扶貧工作一般,給貧窮地區補助各項救助資金,但是錢花完了,糧食吃完了,這個地區還是恢復成了貧窮水平,這也就是&34;的道理體現,要想讓一個地區發展起來,擺脫貧窮,就要讓他們的思想活躍起來,發展經濟才能起到根治效果。

有很多人,總是怨天尤人的說自己悲慘的遭遇,天天哭著喊窮,但是卻沒想過怎麼去賺錢。還有的人,目光過於短淺和偏執,很容易受到眼前的利益便撿了個芝麻丟了個西瓜。

站在育兒角度來看,如果家長的思想貧窮了,做出的錯誤的選擇並且以此倆對孩子進行引導,那麼勢必對孩子來說也是災難的降臨。


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很多時候,你的行為,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財富,務必三思而後行,首先讓自己的思想擺脫&34;

三:如何讓思想更擺脫&34;?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們雖然極力推薦家長多給予孩子自由發展和選擇的空間,但是仍不能忽略家長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對孩子起到的影響折射作用。

很多時候,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是被孩子所觀察和模仿的,而還有更多時候,家長所作出的選擇,也會直接對孩子起到引導作用,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要多一些思量。

1.要有明確的發展目標

未來充滿著不可預測性,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明確自己的目標。思考自己圍繞這個目標能夠做些什麼,有了想法之後,就要開始著手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這個道理就是在告訴我們,家長不要刻意的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對孩子的人生進行強制性安排,有一個大的目標是可以的,但是也要切合孩子的自身情況去擬定。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要有明確的發展目標,這樣才不會渾渾噩噩了無頭緒

2.把目光放的長遠

每個人的意志力強弱都是不同的,很多時候我們會抗拒不了眼前的利益誘惑,對於未來的收益我們因為不可預測性而搖擺不定。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一直不得成功過的要領,關鍵在於缺乏遠見。這也是要求我們對於未知的世界,要以一個開放、理解、包容的心態來看待,尋求事情的真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才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應該做的事。


3.教育還是以人為本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導致每個人的發展方向都是不一樣的,家長們最容易做出的選擇就是模仿和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但是在很多時候都是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實際能力,所以導致不能達到預期中的理想效果。

所以這種情況,還是要求我們在教育這件事情上,要注重以人為本,想要為孩子提供意見幫助孩子進行發展規劃是可以的,但是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和選擇,要觀察孩子,發掘孩子的潛能從而找出更適合其發展的道路。

家長就是孩子成長中的領路人,要注意多一些細心和耐心,注重觀察和分析,避免自身行為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育兒角度解析《貧窮的本質》:養兒並不能防老,害了自己毀了孩子
    一:解析《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這本書當中闡述了貧窮國家為什麼貧窮而貧窮人為什麼越來越貧窮,越來越脫不了貧窮的困境。在這本書當中闡述了貧窮的本質,就是之所以人會越來越貧窮,其實最大的原因是在貧窮人本身。在世界各地依然是存在著一些貧窮國家,而且貧窮的人是越來越多的,反而是變得越來越貧窮。
  • 《貧窮的本質》跳出貧窮思維,實現財富自由的4個黃金法則
    貧窮有多可怕?它不僅影響生活質量和人生發展,更重要的是,它還決定一個人的壽命。在全球至少有25個國家,多數人都活不過55歲,初生小孩死亡率高達33%。而根源都是因為貧窮,窮到連吃飽飯都是問題,這些國家多數都在南美洲一帶,以非洲為首。在中國,雖說很多人不那麼富裕,生活也挺艱難,但吃飽飯還是沒問題的。而非洲一些國家,大數據顯示飢餓人口已達到10億。
  • 《朗讀手冊》:讓熱愛閱讀,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消費型快樂指的是我們消費別人創造的產品獲取限時性快樂,例如玩遊戲、刷手機等;而創造型快樂指的是你在自己發揮才能創造產品並得到滿足感。不閱讀、不反思、不繼續學習的我們正是在不斷消費與被人消費中獲取短暫的快樂。人性的本質是喜歡享樂的,我們更願意做那些很快就會獲得收益的事情;但閱讀、學習本質上是反人性的,閱讀需要漸進積累、學習需要長期堅持,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長期的效果。
  • 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窮,蘇格拉底人生觀
    要懂得知足常樂,首先要懂得捨得,有舍才有得,人生就是不斷的去放棄一些東西,也會收穫一下東西,要懂得滿足,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再多的財富也比不上一個好的人生。看透事物的本質人是視覺動物,總是習慣於用表面去看別人,然而眼睛有時也會騙自己,這是就需要自己用理性的大腦去思考,去看透本質,奢侈是人為的貧窮這句話很多人會很難理解,我也是花了很久時間才理解的,在我們的身邊,總是不會缺乏那些有錢人的身影,然而我們並不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有了錢
  • 你真的知道,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嗎?
    在此我們也不用評判哪種標準是對或錯,雖然「金錢至上」是一種背離普世價值觀的容易被批判的想法,但是我們還是得承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需為錢擔憂的生活相對來說還是更從容一些。本文就從四個方面簡單分析財富與貧窮的關係是什麼。1-獲取財富的關鍵是什麼?2-何為「資源邊界」概念?
  •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為什麼窮人的孩子即使上學了也不愛學習?下面這本書的作者,15年來,深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作者指出,人們難以擺脫貧困的原因,在於人們對於貧窮的理解不夠深刻,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 育兒視角分析《窮爸爸,富爸爸》:「窮人思維」比貧窮更加可怕
    在富有的爸爸看來,他更傾向於鼓勵羅伯特去僱傭聰明的人,然而在窮爸爸看來,他更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聰明的人。面對這兩種完全對立的觀念,羅伯特不知道該怎麼辦,對於他的兩位父親,富有的父親也不算很富有,貧窮的父親也不是非常貧窮,這兩位父親都剛開始他們的事業,都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奮鬥。
  • 生存法則:一個人貧窮並不是金錢決定的,而是頭腦缺乏這三種意識
    ,真正決定一個人貧窮的,往往不是金錢。 真正影響我們的,往往是內在的潛意識,一個人的潛意識裡決定了我們對金錢的態度,甚至影響我們財富和未來價值。 從本質上來說,金錢是一種資源的流動,金錢更屬於那些能夠支配金錢的人,所以我們要想讓自己賺錢,首先就要改變自己對金錢的態度與內在的潛意識,我們才能開啟真正的財富之門。
  • 育兒知識小分享:育兒七要素幫你認清育兒本質
    在我們育兒的過程裡,孩子的每個行為無一例外都只是為了得到愛。我的孩子最近總是喜歡大喊大叫,這讓我們全家人都很頭疼。於是我觀察到當我們都忙於自己手中的事情時他大喊大叫的頻率極高,當我們某一個人聽到他的叫聲後停下手中的事情來陪伴他時這種大喊大叫的行為明顯減弱,原來,他只不過希望有人陪著他而已。這就是孩子行為背後的肯定意圖。
  • 貧窮的本質:當陷入「貧窮陷阱」的時候,如何找到梯子有效逃離?
    貧窮並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在很多人眼裡,貧窮意味著沒有足夠的食物,沒有足夠的收入。但是實際上,為什麼窮人明明吃不飽卻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
  • 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請防微杜漸
    2、執法的不到位,為什麼如此多次犯規,卻絲毫沒有影響繼續她那種漫無人性的行為。若沒有出現傷亡事件,是否她的這種行為還會繼續?還有多少無辜受害者?3、父母一次次的放縱,難道不知道結局會是這樣的嗎?違章違規86次,每一次的違章和違規都是給父母教育孩子的機會,但是直到最後一次,作為父母還最終醒悟。
  • 認知的貧窮(深度好文)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本質上都是無知而認知低力下的人,無論窮富。著名作家史鐵生曾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的差別。全球青年領袖傅盛說: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就是認知的差別。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可見最窮不過是認知的貧窮。
  • 《 貧窮的本質》-1
    大家可以回復0403,把: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會找到一個方法 這篇文章看一遍,當你培養一個習慣時一定要下定決定,讓身邊的一切為這個習慣讓路才行。繼續0520的話題,一直到今天才開始分享《貧窮的本質》如果你對貧窮這個話題有興趣,這本書讀起來會非常有意思,這本書的二個作者一直在深入各個國家的底層,有大量的親身經驗,從實際到理論非常的紮實,全書一直在探討到底什麼樣的援助會改變窮人的現狀?
  • 《貧窮的本質》—2019諾貝爾經濟學獲獎作品:精英教育會導致貧窮
    ,進行基礎性研究;來到街頭巷尾,村前屋後,與住在那裡的窮人交談,向他們提出問題,搜尋數據信息……構建理論,研究數據。一個錯誤的政策的制定,並非來自動機不良或是腐敗,而僅僅是因為某些政策制定者頭腦中的世界模式是錯誤的:他們認為某個地方有「貧窮陷阱」,而實際上卻沒有;或者另一個「貧窮陷阱」就擺在他們面前,卻被他們忽略掉了。本書會從生活案例到慈善機構的實例出發,與你共同來探索。
  •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頒發給了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克雷默,因為他們三人合寫了一部著作叫《貧窮的本質》。他們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
  • 育兒書解決不了你的育兒問題.
    而認知和思維決定一個人的行為方式,看了再多的育兒書,如果思維和認知沒有絲毫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很難得到改變。比如,有的人看了「愛與自由」的育兒理論後,認為這並不現實,最後都會變成「溺愛和放縱」,顯然,在他的認知層面裡,還無法真正理解何為「愛與自由」。
  • 家長過度節儉哭窮,太貴效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
    導讀:家長過度節儉哭窮,」太貴效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過度節儉哭窮,」太貴效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上海「懶媽」育兒寶典:教給孩子一輩子的「財富」
    給孩子「帶寬」而不是「內容」  「我覺得現在很多父母很熱衷於孩子報各種奧數班、興趣班」吳老師說,「其實我們當年也曾猶豫是否給孩子報奧數班,小魚班主任就說,「在這個年齡段還不如讓他去擴大知識面,去運動、去閱讀和玩耍會更有價值。」
  • 李永樂老師:一套板書帶你了解《貧窮的本質》
    前一段時間,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發展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對抗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其中的兩位獲獎者,巴納吉和迪弗洛夫婦曾深入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之後二人於2011年合著了《貧窮的本質》,詳細解讀了我們過去對貧窮和窮人的誤解。也許通過他們的研究,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貧困問題的成因,為擺脫貧困找到一條道路。
  • 三種貧富交換真人秀,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黃聖依一看就是沒被生活欺負過的樣子」「姐夫對姐姐也太寵了吧」……就算網際網路記憶短暫,這位姐夫的火傳媒欠薪往事可也沒過去幾年,更別提聖依姐姐什麼與星爺決裂,走奧斯卡紅毯前突發暈倒的精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