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教書匠》,作者是愛爾蘭作家McCourt Frank。作者出生在美國,童年時回到愛爾蘭。由於父親酗酒,他的童年並不快樂。19歲又回到美國,在紐約大學取得學位。
在成為一名教師之前,作者做過體力活,直到獲得教師資質,才到一所並不知名的職業學校教英文。
在職業學校教書,作者遇到最大的挑戰並非教學上的方法,而是課堂管理。一個名叫Petey的男孩把三明治扔向同學,全班亂作一團。作者走過去說道「stop throwing sandwich」,卻被學生嘲笑「Hey, teacher man, he already threw the sandwich」; "stupid"。沒有哪個教授寫的哪本書能告訴作者如何去處理這種棘手的情況。沒有言語說教,作者撿起三明治當著學生的面吃了起來。「It was my first act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作者的第一次課堂管理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In America, doctors, lawyer, army officers, actors, television people, and politicians are admired and rewarded. Not teachers.
在美國,教師是個危險工作。打了學生,可能會被告上法庭,結束自己的教師生涯。作者的工作環境,學生並沒那麼優秀,但他還是儘自己的努力去教書育人。
It was clear that I had different ideas about teaching. I didn't like classes where the lesson was king and the students were nothing. That reminded me of my school in Ireland.
很認同作者的教育觀,他喜歡有人情味的課堂,擅長講故事,證明他把學生視為有思想的個體。
When I wrote on his paper, "Use simpler language,"he said, "why should anyone write like a baby?"
"Because, Freddie, people want to read clear writing, not smart writing."
上面是作者在大學教書時與學生的一段對話。學生Freddie喜歡用大詞,但是文章很難讓人理解,他的成績從A降到B-,很不服氣。而作者認為寫作要儘可能表達清晰,寫作的目的是讓讀者讀懂故事或思想,而非炫耀華麗的辭藻。
30年的教書生涯,上課,批作業佔據了作者大部分時間。直到退休,作者才將自己的童年經歷寫成《安琪拉的灰燼》,把教書經歷寫成《教書匠》,一舉成名。讀這位英文老師的自傳,就像身臨他的課堂。他在教授英語語言文學和二語教學的同時,慢慢地感染了他的學生,也讓讀者感受到他是一位有人格魅力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