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神進化論,體驗深度學習的快樂

2020-08-28 金碧輝煌姚小6

一談到「學習」,很多人會不自覺的想起各種金光閃閃的名人名言。什麼「學海無涯苦做舟」,「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總而言之,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學生們就像遊戲裡的悲催主角,要無休無止的打怪打裝備,期中期末還會碰到叫做「考試」的大Boss,一個不小心就會全軍覆沒,game over。

然而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叫「學神」的生物。他們打遊戲,談戀愛,追明星,唯獨不會在教室裡埋頭苦讀。他們過著連學渣都自嘆弗如的精彩生活,但一到考試,分數卻總是穩穩碾壓每天埋頭苦讀的學霸。

是什麼讓「學神」站在了學習食物鏈的頂端?是天賦,還是我等凡人無法窺探的金牌學習法?其實學習不是敵人,也不是無法跨越的險阻。只要擺正觀念,調動潛力,每個人都有晉升為學神的可能。



擯棄「囤積癖式」學習-不做知識的搬運工

什麼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傳統學習法大多包含三個步驟:

  • 訂立合理的計劃
  • 自律的執行計劃
  • 科學的整理和回顧知識點

這種學習方法大多是老師傳授的。老師教學的目的是要把靜態的知識植入學生的腦海中,所以學習是一個簡單、線性的「傳遞—接收」的過程。

在以既成知識為核心的學習中,學生扮演的只是一個「吸納者」或者「搬運者」的角色。他們機械的把外部的知識經過消化後搬運到頭腦內部,而自身的心智,原有的知識體系、想法、觀念乃至困惑,都被擱置起來,不聞不問。這種僵化的,填充式的傳遞和接受,怎麼會不痛苦,不讓人精疲力盡呢?

「學神」和普通學生的差別在於,他們大多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照本宣科,零零碎碎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毫無價值,他們需要的是那些可以解答困惑,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

學神們的學習目的不在於記住了多少的知識點,而在於這些知識點如何能夠形成一套有用的體系,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他們學的其實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技能。

想要進化成學神,學習者首先應該明確學習的真正目的。知識是人類滿足好奇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最強有力的工具,而對問題的好奇,對答案的渴望才是學習最好的內驅力。那些因問題無法完美解答所形成的焦慮和不安,會鞭策我們不斷的努力和探索,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真正的「學神」。

學會提問-成為知識的探索者

好的學習者首先要做的是提問。一個好的問題,會讓我們成為「探索者」,主動地去探求未知的領域,拓寬未知的邊界。好的問題讓我們不再滿足於現成的、邊界明晰的知識點。在努力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會篩選、評判和整合新舊知識,並把它們融匯成一個自洽的整體,在頭腦中建構出新的知識體系。而不斷擴大的知識體系是我們應對生活難題的最佳利器。

主動提問和主動探索對習慣了應試教育的一代人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太習慣於埋頭解決已有問題,卻很少關注自己的好奇心。

如果提問對你來說真的太困難,那不妨先想一想自己最迫切的需求是什麼。舉幾個最簡單的例子:

如果你想要錢,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工作賺錢多?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才能獲得這份工作?

如果你想要好身材!那麼問題又來了,你的身材哪部分達不到標準?要改善飲食還是改善生活方式才能獲得想要的體型?

如果你希望下屬更聽話!那麼問題將是,下屬為什麼會不合作?是溝通問題?是情緒問題?還是管理方式問題?

看吧,只要有需求,疑問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現。而一個好的問題,就是我們打開「學神」之門的鑰匙。

系統性學習-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如果你的心中有了一個疑問,怎樣才能獲得解答呢?

網際網路的大佬們一邊販賣焦慮,一邊拋出各種各樣的「乾貨」,誘惑我們只要付出一點點的錢和一點點的時間,就能獲得解答。且不說這些「乾貨」的正確性有多高,即使它是某個領域大佬們根據多年經驗總結而成的方法論,這些方法我們又真的用的上嗎?

知識構建的過程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別人的答案是別人基於自己舊有的經驗和知識體系凝練出來的。如果你沒有他的學識,沒有他的知識架構,這些方法註定只是空談。

手中的圖紙再精美,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燒制出的磚瓦,你註定建不成心目中那個富麗堂皇的羅馬城。

所以,無論你想要涉足哪一個知識領域,請務必靜下心來從最基礎的部分開始學起,不要妄想一蹴而就。無論你想要的了解和學習的是心理學還是芭蕾舞,都請從最基礎的理論和最簡單的站位開始。用自己的雙手積累起的知識「分子」,用自己的努力搭建起的知識架構,才能真的為你所用。

學以致用-技能,才是學習的終點

我們究竟為什麼要習得知識,搭建架構?

學以致用並不是一句空談。學習的終極目的就是運用。你掌握了多少知識,並不取決於你記憶了多少知識以及知識的關聯,而是取決於你能調用多少知識以及知識關聯。

如果你了解了的運作模式,不妨真的定好計時器,完成一個五分鐘的高質量學習。如果你聽說了SMART原則,就真的按照它的要求,訂立一個科學的工作目標,然後去實現它。

應用的過程是一個主動解碼和運用知識點的過程。它不但讓你能夠更好的記住這些知識,同時也調用了你原有的知識結構,讓你的整個知識架構獲得了擴展。久而久之,你會看到更大的知識疆域,探索出更多潛在的規律,並獲得對世界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

說到這裡,也許你會反駁,我們在學校裡被逼學習的數理化,被迫背誦的詩詞歌賦,真的對現在的生活有什麼用處?

一個好的學習者要學會想像。分析知識的「深層結構」,觀察和調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深層關聯。大多數的知識都可以轉化為動態的,可以用來完成某件事情的技能。問題在於你是否能將所學組織起來,為了解決某一個現實的問題,綜合性、創造性地調用知識。

構造一個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假想情境,逼迫自己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它。這種設計式操練就是「學神」常有的操作,自己出題自己解。這種做法不但迫使我們最大化的調用已有的知識,還會讓我們發現自己缺失某些方面的知識。而這種缺失,又會反過來觸發我們開始新一輪的探索。

在一次次出題,解答,發現新問題,再解答的過程中,深度學習的能力會被不知不覺的培養出來。而當你真的習慣於自主,深度的學習的時候,一個嶄新的「學神」就真正誕生了。

相關焦點

  • 基於神經進化的深度學習模型研究綜述
    摘要 深度學習研究發展至今已可以勝任各類識別、分類、生成任務,但是對於不同的任務,神經網絡的結構或參數不可能只是微小的變化,依然需要專家進行調整
  • 《進化論》告訴我們不要學習過時的知識,要學習面向未來的知識。
    《進化論》對現代人的啟示是什麼?生命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生物大多只有一種生存技能而不是多種?為什麼生存技能會用盡廢退?什麼算是生物進化什麼算是退化?生命發展的總趨勢是什麼?生物的神經系統的快樂和痛苦對生物的改變有哪些推動作用?什麼是進化什麼是退化?為什麼說有時候有一部分的進化本身就是退化?為什麼說進化同時也伴隨著退化?退化的過程也伴隨著進化?進化的方向進化的動力與進化的部分和需要退化的部分是統一的嗎?對於每一個個人來說,學習什麼樣的知識是有用的,什麼樣的知識是沒用的。知識與能力的區別在哪裡?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到了十九世紀上半期,由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自然認識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所前進,一些考古學家開始注意對原始社會的研究,並試圖按時間順序說明人類社會最初的發展。提出充分事實和理論來論證生物的進化並且取得勝利的,是英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他創立進化論學說的時候,正是英國資本主義向外擴張時期,年青的達爾文,富有科學進取的精神。
  • 李飛飛提出深度進化強化學習新框架:創建具身智能體學會動物進化法則
    最近,李飛飛和其他幾名學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計算框架——深度進化強化學習——Deep Evolutionary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ERL),基於該框架,具身智能體可以在多個複雜環境中執行多個任務。
  • 進化認識論的實在論辯護
    隨著適應論綱領不斷受到挑戰,其實在論觀點也受到內在懷疑論的致命威脅。本文通過對新近出現的激進建構論、非適應論的進化認識論以及應用的進化認識論進行評析,探討其中的實在論議題,從而重構進化認識論中的實在論立場並為其提供辯護。
  • 深度解讀達爾文進化論,生命本該長生不老,為何在幾十年後死去?
    深度解讀達爾文進化論,生命本該長生不老,為何在幾十年後死去?達爾文進化論說明了什麼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因為他們深入解讀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從本質上來說,人類可能是長生不老的生物,如果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看,在自然選擇的過程當中,會將作為優秀的基因保留下去,基因一代又一代的向下傳播,這些優勢性狀在繁殖的過程當中就會變得越來越強。
  • 創造論與進化論
    前面幾章已經提到,自從一八五九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後,進化的思想像野火一樣迅速在思想界、科學界蔓延,對《聖經》所啟示的創造論提出空前的嚴重挑戰。雖然《聖經》的歷史性已被考古學的證據充分證明,不少人仍把進化論當作科學真理,認為創造論不符合科學,是無法接受的。進化論成為許多知識分子接觸、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阻攔。
  • 深度學習不是萬能的,進化算法在遊戲中表現更佳
    編者按:深度學習的如日中天遮掩了進化算法的光芒,但進化算法也有望重歸大眾視野,畢竟在某些領域它可比深度學習領先得多。本文譯自MIT Technology Review中原標題為"EVOLUTIONARY ALGORITHM OUTPERFORMS DEEP-LEARNING MACHINES AT VIDEO GAMES"的文章。
  • 打倒達爾文的進化論
    自己初中時學習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他提出了人是由猿猴變來的,當時是求學階段,就這樣學過來了。成人後自己學了中醫,接觸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看了一部分的《道德經》、《黃帝內經》、《易經》。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純粹是瞎扯淡,估計只是一種異想天開的假想。1 達爾文的進化論依據的只是外觀相像,說你看人和猴子長的多像啊,就是缺少個尾巴,西醫學還趁機編造出來一個尾椎骨。
  • 進化論被推翻的證據
    然而,兩年的學習和兩次見習無麻醉的手術後,達爾文開始頭痛、心悸、反胃、嘔吐和腹瀉。於是他轉入劍橋的基督學院念神學預科,二十二歲時通過了文學士的考試,他選擇了到鄉間的英國聖公會教堂,預備在那裡成為一名牧師。達爾文生長在一個不信神的家庭。他的祖父(Erasmus Darwin,1731-1802)是一位著名醫生,是第一位使用「進化」(Evolution)一詞的人。
  • 進化論被推翻三大理由,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他認為生物是在不斷進化的,而人類也是一步步由草履蟲發展進化而來的。但是近些年來人們發現進化論中也有些不符合邏輯的,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在十九世紀的時候達爾文發現了進化論,這是相當重要的甚至於最終成為了現代科學的研究基礎,當然很多方面還是比較符合進化論的,比如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會那麼長等問題就是比較符合的。
  • 進化論150年那些與達爾文 無關的「進化」(組圖)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事實上,達爾文自己始終反對把進化論用於社會思想學領域,直到臨終時他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理由可以把進化論用於哲學。他在1878年評價這種做法時說:「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觀念。」
  • 你如何看待進化論?進化論到底有多少漏洞?
    網絡上對於進化論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不僅僅是進化論,很多其他理論,比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都會受到質疑。質疑科學理論並沒有錯,科學本來就是用來質疑的,沒有質疑就沒有前進的動力。而網絡上流行的所謂「進化論漏洞」能明顯看出根本沒有了解進化論到底是一個什麼理論,了解到的僅僅是進化論的皮毛而已。不可否認的是,進化論在當今世界早已是相當成熟的理論了,遠不像達爾文時代了,有現代多門學科的支持,基因,胚胎研究, 考古學等都是進化論有力支持。網絡上一些人所為的「進化論在西方國家被否定」完全是子虛烏有!
  • 博弈論速成指南:那些融入深度學習的經典想法和新思路
    博弈論的定義有很多,但我認為以下這個定義非常有幫助,儘管它過分簡潔:博弈論是具備激勵機制的概率。遊戲在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對於初學者而言,遊戲環境在強化學習或模仿學習等領域中逐漸成為流行的訓練機制。理論上,任何多智能體 AI 系統都要經歷玩家之間的遊戲化交互。
  • 進化論被推翻了嗎?
    事實上,自 150 年前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有無數考古發現和科學實驗都具有證偽進化論的潛力,但它們都沒能做到這一點。拿進化論做例子。曾經有個名叫 J.R.S. Haldane 的生物學家在被問到如何證偽進化論時,說了下面一句著名的話:「前寒武紀的化石兔子!」
  • 張五常《經濟解釋》中蘊含的進化論思想
    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每次閱讀,都能帶來新的感覺,帶來知識上的快感。經濟學家中相信進化論的比重可能是所有學科中比重最高的,《經濟解釋》中仍然或明或暗的瀰漫著進化論的理念,對進化論的強調貫徹著《經濟解釋》的始終,進化論是張五常《經濟解釋》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
  • 首部教育題材網劇《天才進化論》高考日開機
    作為首部關注教育題材的網絡劇,《天才進化論》在開機前即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該劇由「開心麻花」系列知名演員沈騰、青年演員墨陽、兒童節目主持人「櫻桃姐姐」茅原君及童星關曉彤等人共同出演。並邀請曾參拍《舌尖上的中國》的劉睿擔當該劇製作人。整部網劇將以情景喜劇的形式描述孩子與父母心目中的理想學校,並探究現代教育的個性化解決之道。
  • 前沿 | 不使用深度學習,進化算法也能玩Atari遊戲!
    選自arXiv作者:Dennis G Wilson等機器之心編譯深度學習因為其強大的表徵能力而最近土魯斯聯邦大學等研究者表示進化算法也有著與深度學習相類似的潛力,它可以進化出一些能玩 Atari 遊戲的智能體,並取得與人類相匹配的性能。近期街機學習環境(ALE)被用於對比不同的控制器算法,從深度 Q 學習到神經進化算法。Atari 遊戲的環境在一個通用界面上提供了大量不同任務、可理解的獎勵度量和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且它所需的計算資源相對有限。
  • 達爾文的進化論正確嗎?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完美的嗎?生物分子的進化是生物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進化理論的「選擇」仍是指自然選擇,因而它發展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但它未能在分子水平上闡述遺傳機制,故仍然是不完美的。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建立與發展,這一不足為另一新說「中性突變論」所克服。
  • 超級物種工坊進化論,如何打造常逛常新的體驗感?
    定位於品質生鮮食材體驗店,超級物種依託自身生鮮供應鏈深厚積累,把握消費升級浪潮,針對城市新中產消費人群,構建年輕人全新生活方式與品質態度相結合的消費模式。創立兩年來的超級物種,依靠自身不斷迭代的創新力,以核心工坊+合作物種的模式持續進化,為消費者打造場景式體驗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