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訪河西走廊:「遇見是一種驚喜」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圖為16日清晨,海外華文媒體高層採訪團團員拍攝牛肉麵製作間。 甄凱嬰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17日電 (閆姣 丁思)「吃到了『頭鍋』,真幸運!面好肉香,我要了店家電話,到時給家人寄一點。」澳大利亞智聲文化傳媒總經理張智森16日清晨與海外華文媒體高層採訪團一行來到蘭州牛肉麵館尋覓好味。

當日,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加拿大等21個國家的共40位媒體人一踏進麵館就顯得非常興奮,不停換角度拍攝牛肉麵製作現場。澳洲億憶網總編輯王冠侖更是迅速掏出相機,記錄揉面、抻面、撈麵等製作全程,並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圖為採訪團參觀走訪甘肅張掖市丹霞地質公園。 楊豔敏 攝

在金城的一碗麵中,為期5天的「河西走廊之旅」正式開啟。採訪團一行將先後前往甘肅張掖、嘉峪關、玉門、敦煌,實地探訪千年古絲路的魅力,感知中國西北的發展變遷。

從蘭州出發,越過黃土高原與河西平原的分界烏鞘嶺,便正式進入了河西走廊。沿途「邂逅」白雪覆蓋的祁連山脈,原本打盹的採訪團不禁「躁動」起來,紛紛拿起手機、相機感嘆「景色真美啊!」

圖為16日當天,海外華文媒體高層採訪團現場觀看張掖市大型歷史情景劇《回道張掖》,感知當地歷史文化。 楊豔敏 攝

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過去因黃沙漫漫而被冠以「艱辛」之名。這兩年,隨著交通、生態等方面的加強、改善,「絲綢之路精品旅遊線路」和「大敦煌文化旅遊圈」的提出,當地文化味道漸「溢」出,這段路程也從艱辛逐漸變成了享受。

歷經6小時的車程後抵達了河西走廊行的首站——張掖。採訪團不時發出「遇見是一種驚喜」「出乎我們的意料」等感嘆。張智森說,他非常感謝此次行程,當天領略了河西走廊非常有魅力的風景丹霞地貌等,也感受到當地淳樸的民風,還有從微小細節中體現出的接待的用心,「我們挖掘新聞素材也非常便利,此行非常值得」。

行進途中,採訪團隨時將各自所見、所聞、所想記錄下來,上傳至各自平臺,並將連結轉發至微信群。來自匈牙利的中東歐資訊總編李皓東在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高層2019甘肅行系列報導中以「蘭州人的早餐」「《回道張掖》情景劇再現歷史」記錄了蘭州、張掖兩座城市的風俗人情及歷史文化。

「10多年前去過嘉峪關、敦煌,這次再來感覺甘肅在旅遊上耗了很多資本,地方上的劇目也有了很高的水準。」美國海外電視網總編輯莫利人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河西走廊行」一定會更深切地感知到諸多變化,她也期待多與當地交流、探討文化旅遊的發展方向及前景。

據悉,「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高層2019甘肅行」活動由甘肅省委統戰部、中國新聞社甘肅分社共同主辦。(完)

相關焦點

  • 行走中國——2018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重慶行
    「行走中國·2018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重慶行」正式啟動  中新網重慶4月1日電 (記者 韓璐)隨著美國海外電視網總編輯莫利人接過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授予的旗幟,「行走中國——2018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重慶行」之聚焦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採訪活動1日在重慶正式啟動。
  • 李平清:海外華文媒體的符號學探察
    李平清:海外華文媒體的符號學探察 >   作為「譯解活動」的媒介實踐  ——海外華文媒體的符號學探察  作者:李平清 加拿大《七天》周刊評論員  海外華文媒體作為一種特殊的媒介組織實體和媒介實踐形態,早已成為人們觀察和研究的對象並形成了如下基本共識:海外華文傳媒是中國與海外華僑華人之間、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華僑華人與所在國政府和其他族群之間
  • 媒體:麻辣鮮香熬出重慶火鍋歷史 海外華媒高層紛紛點讚
    原標題:麻辣鮮香熬出重慶火鍋歷史 海外華文媒體高層紛紛點讚中新網重慶4月3日電 (記者 韓璐)辣椒與花椒激烈碰撞,一鍋紅油中沸騰出一朵花的形狀,傳出陣陣鮮香,這就是重慶火鍋。在2018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重慶行來的參訪過程中,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在重慶九龍坡參觀了三耳火鍋博物館,深入了解重慶火鍋的起源與歷史。圖為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參觀重慶三耳火鍋博物館。 陳超 攝「這個火鍋博物館意義重大,每一個小小的火鍋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第一次來到博物館的張自如說。
  • 海外華文媒體走進福建長泰文廟 感受儒學魅力
    海外華文媒體採訪團在長泰文廟合影留念。 張斌 攝中新網福建長泰11月23日電 (張金川 何凌霄 夏惠娟)「來到文廟,就像真的親耳聆聽到了孔子的教誨,感受到做他學生的一種快樂。」走進東南花都,探尋「語堂世界」,參觀東溪窯,胡萌23日同「行進中國·海外華文媒體漳州行」採訪團的夥伴們一起來到長泰文廟。長泰縣長陳力予來到文廟現場與海外華文媒體朋友交流。 張斌 攝長泰文廟是中國第二大文廟,始建於宋代(113年),距今已有800年歷史。
  • 「海外華文媒體眼中的藏區」攝影展在臺灣新竹舉辦
    「海外華文媒體眼中的藏區」攝影展在臺灣新竹舉辦 2018-03-08 14:44: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揚州國醫書院,感受中醫藥魅力
    5月5日,「追夢中華2019年海外華文媒體大運河沿線城市採風行動」的第三天,海外華文媒體採風團細數著名家詩句參觀了瘦西湖,隨後又來到揚州國醫書院,感受傳統中醫藥的魅力。「當地的馬來西亞人也很認可中醫,甚至他們的養生也都融入了中醫元素,如每個季節應該吃什麼怎麼調理身體等,中醫可以通過對身體的調理達到治本的效果,很受老外喜歡,海外華文媒體多數也都有中醫版面,今後我們將繼續聯合海外華文媒體,宣傳推廣中醫藥, 或者在國外開中醫門診等。」 續炳義說。
  • 「2018海外華文媒體眼中的藏區」攝影展在臺舉行
    「2018海外華文媒體眼中的藏區」攝影展在臺舉行 2018年03月09日 09:59:00來源:新華網 臺灣新竹縣產業總工會理事崔革風一邊觀看「海外華文媒體眼中的藏區」攝影展一邊感嘆。  「2018海外華文媒體眼中的藏區」攝影展8日在臺灣新竹縣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開幕,展覽分「冰封的鄉愁」「眾神的禮讚」「美麗的河谷」「如歌的行板」四部分,展示藏區自然風光、民族文化、宗教等題材的作品逾百幅。展覽由臺灣勞動黨和大陸的黃埔軍校同學會共同主辦。
  • 王虹:華文媒體對海外華人形象的影響力
    作者:王虹 加拿大《楓華之聲》 華人媒體在塑造華人形象上可以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可以通過教育、信息介紹本地文化,介紹當地社會的積極方面,介紹祖國的發展,分享海外華人適應當地社會的經驗和心路歷程等等,讓海外華人除了追求自己的新生活之外,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參與當地的社會建設
  • 24家海外華文媒體入駐津雲 共同講述中國故事
    7月14日上午,參加2018年中國·天津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洽談會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義大利、阿根廷等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家海外華文媒體齊聚津雲中央廚房。其中,24家海外華文媒體與津雲當場籤訂合作協議,加入津雲大家庭。
  • 河西走廊 讓人驚喜連連
    「洋記者」走進中國河西走廊。在2017「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舉辦的金秋時節,這批特殊的「洋記者」來到了中國的河西走廊。 白銀、蘭州、酒泉、玉門、瓜州、敦煌,這些古老的河西走廊明星城市正發生著歷史巨變。這些變化,讓「洋記者」們發出讚嘆。 驚聞,蘭州中歐班列能直達加德滿都 蘭州國際港務區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重要節點、蘭州市西固區「西大門」。
  • 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天津聲音 津雲新媒體已與41家海外華文媒體建立...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全媒體時代,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昨天下午,作為2019中國·天津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洽談會分論壇之一,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中國僑網共同主辦的海外華文媒體論壇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
  • 165家華文媒體齊聚杭州 傳播新時代華媒正能量
    5月29日,在這煙柳絕勝的江南名城,第三屆海外華文新媒體高峰論壇召開。   海外華文新媒體高峰論壇,是由人民日報海外版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而主辦的全球華媒高端對話合作平臺。此前已在北京和成都舉辦過兩屆。   本屆論壇以「融合新時代:華文媒體的使命與擔當」為主題。
  • 好文薦讀|郭熙:新時代的海外華文教育與中國國家語言能力的提升
    交際功能是語言最根本的功能, 因此以往對華文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從溝通交際的角度來認識的。當然, 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海外華人社會的華語交際也是有層次的, 應區別對待。( 馮勝利, 2014; 郭熙、王文豪, 2018) 。另一方面,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而且其自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文化。因此, 華文教育本身又是一種文化傳承教育, 具有建構身份認同的功能。
  • 廣西海外華文教師與社團骨幹才藝進修班開課
    中國僑網6月10日電 據泰國《世界日報》報導,日前,廣西華僑學校牽手泰國華文教師公會,舉辦的第5期「廣西海外華文教師與社團骨幹才藝進修班」舉行了在線開班儀式並順利授課。廣西華僑學校副校長覃志堅、泰國華文教師公會主席羅宗正及200位左右的泰國的華文教師與僑團僑社的骨幹齊聚網絡,共同見證這不一樣的開班儀式。「在線才藝班」培訓模式是廣西華僑學校在泰國開展華文教育的新嘗試。
  • 搭建「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雲平臺」 拓展海外華文教育事業發展新空間
    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雲平臺」開設「中華文化雲課堂」、「中國書畫培養工程」、「大運河文化線上體驗活動」、「海外華裔青少年創意作文大賽」、「『一帶一路』華文教師培訓工程」等一系列文化課程和活動,歷時近十個月,4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校和華文教育機構參加,海外青少年直接參與30萬人次,點讚數2000餘萬,有效地解決了因疫情肆虐全球導致2萬多所海外華校被迫停課,海外學生線下學習停滯和學生流失、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受阻問題
  • 西北師大「華文雲課堂」助力海外華文教育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欣瑤)日前,由西北師範大學與泰國華文教師公會聯手推出的「西北師大華文雲課堂——漢字文化與漢字教學」系列課程正式上線。華文雲課堂上線。2012年,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西北師範大學華文教育基地在蘭州成立,該基地致力於海外華文教育的研究與人才培養。
  •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任啟亮:竭誠為海外僑胞開展華文教育提供...
    中新社北京8月1日電 題: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任啟亮:竭誠為海外僑胞開展華文教育提供支持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對海外開展華文教育帶來挑戰,但我相信海外僑胞對中華文化的喜愛、對學習中文的需求不會減少
  • 海外華文教育線上課堂火熱
    來源:海外網圖為六月十四日,羅馬中華語言學校為二零二零屆畢業生舉行線上畢業典禮。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本期看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各國學校相繼停止線下授課。居家學習和線上教育也成為海外華文教育的新方式。
  • 《中文》成海外發行量最大華文教材
    《中文》成海外發行量最大華文教材目前,由中國編寫、發行逾500萬套的《中文》已成為海外發行量最大的華文教材,並仍以每年80多萬套的發行速度在傳播。        據香港大公報消息,暨南大學副校長、《中文》教材主編賈益民說,有關專家目前正對《中文》進行新的修訂,計劃明年9月前完成,體例上不做太大變化,難度上會有所降低,並將加入新的內容,如中國的「神舟」五號、楊利偉的故事等,希望將中國最新的變化收入其中。
  • 媒體人:促新加坡年輕人樂學華文 媒體作品題材要新
    中國僑網5月1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要引起新加坡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像上一代華校生那樣打下紮實的華文基礎,媒體的敘事方式要有根本上的改變,除了題材必須新穎,說故事的節奏也得更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