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憤怒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巨大的「情感包袱」

2020-10-13 睿智燈塔App

孩子需要關愛,尤其當他們不值得被關愛的時候。

——哈羅德·赫伯特(Harold Hulbert)

昨天去小區門口的便利店,進門就看到一個五六歲左右的小男孩,站在堆滿了玩具的展架前面,手裡拿著一個陀螺玩具,不停地說「媽媽,我想要這個」,男孩的媽媽果斷拒絕了他的要求,男孩舉起胳膊開始在媽媽的肚子上用力拍打起來,哭鬧不止,又蹦又跳,一場母子之間的較量開始了。

類似這樣的場景時常上演,孩子在公共場合因為各種原因大吵大鬧,摔砸玩具、暴躁易怒,很多父母遇到這樣的情況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其實,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類似這樣表現不佳的孩子,可能正在面臨一項他從前沒有遇到過的挑戰,並且非常需要你的幫助。

對於成年人來說,當我們心情不佳的時候,可以利用語言和故事調整自己的情感(今天,我累了,所以心情不佳,反應有些過敏)。

但對於孩子來說,他還無法做到充分的處理自己遇到的困難,你的孩子不會告訴你他心情不佳,他缺乏處理情感的經驗,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

他只知道自己心神不寧,暴躁易怒。

感覺不佳,會讓他們表現不佳。

所以,對父母來說,孩子所有的「不當行為」都是一種信號,說明孩子需要我們幫助他處理某種情感,正是這種情感導致了他的不當行為。

下面,是孩子需要你幫助解決情感問題的一些信號。

1、他變得執拗,表現出必須滿足某種需求的極大渴望。如果你真的滿足了他的需求,他會馬上提出另外一個要求。

2、他性情暴躁,總顯得悶悶不樂。無論如何,你都無法讓他高興。

3、他「行為不當」,甚至在違反規則時,還盯著你看,說明他與你存在重大隔閡。(如果孩子感到被強烈的負面情感控制,他們就會感到心裡隔閡和孤獨無助。)

4、他一時衝動「激情發洩」,例如擊打或折斷某件物品,說明他正在承受無法控制的情感。

5、他就像一個無底洞,總是重複同樣的不當行為,你付出的所有關心和呵護都無法改變他的習慣。

可是,你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處理這種重大情感問題呢?

淚水和笑聲能夠讓我們釋放憂傷和情感,當孩子願意玩耍時,為他提供幫助,當他希望哭泣時,允許他流下淚水。

除此之外,當孩子遇到某些讓他特別恐懼的事情時,他會試圖不去感受自己內心的感受,並且,發怒。

他要將這些情感發洩出來。

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這種強烈的情感支配,被迫做出這些不當的舉動,感覺自己像一個壞孩子。

但其實,他的不當行為只是尋求幫助的一種吶喊。

情緒是信號,不是讓你痛苦掙扎的泥漿。大多數情況下,一旦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被父母理解和接受,情緒強度便會減弱,並開始逐步消失。

當孩子憤怒時,他需要何種幫助呢?

他需要父母以同情的心態接納他的憤怒,幫助他順利克服憤怒背後的哀傷和恐懼。

是的,孩子要處理這種情感,首先需要知道擁有憤怒並不代表他是一個壞孩子,他需要你的關愛才能面對這些強烈的情感。

我們應該傳遞給孩子一個極為重要的信息,憤怒是人類一種重要的普遍情感,不過,他是可以管理和控制這種情緒的。

你需要做的是,承認他們的憤怒,並接受憤怒背後的情感。

一旦有機會感受自己的脆弱情感,孩子便不再需要以憤怒作為防禦手段,憤怒也會隨之消散。

這意味著,父母不僅僅要接納那個聰明伶俐、可愛乖巧的孩子,同樣需要接納那個足以把自己氣到爆炸的「神獸」。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父母都需要充分的表達對孩子的愛。父母無條件的愛,會成為孩子內心最強大的力量,讓孩子有勇氣面對人生中會遇到的各種困難。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用到智慧,所謂智慧父母,就是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後想出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睿智燈塔」,一個有溫度的家庭教育知識傳遞者,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睿智燈塔」。

相關焦點

  • 每個孩子開掛的背後都有一個接納的父母
    但要知道,每個孩子「開掛」的背後,都有一個「接納」的媽媽。更傷心的是,就算有警察叔叔相勸,媽媽卻寧願被起訴去坐牢,也不要他!這對一個孩子來說,該有多麼的恐懼、絕望、悲涼? 孩子稚嫩的心會想:好成績能讓爸媽更愛我、更快樂;成績差了,爸媽沒面子,也不給我好臉色。成績就是一切,不優秀就是罪過、不配被愛! 這種有條件的愛,反映在親情裡,尤其變得悲哀。
  • 致每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你有多大的憤怒,就能給自己多深的愛
    每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都是忘了愛自己的天使。請記住,你有多大的憤怒,就能給自己多深的愛。多年前,我參加過一個心理療愈培訓,其中一個培訓師拉著我的手說:「你是一個很有活力,且充滿無限能量的人。」當時的我還陷在自我懷疑的泥沼不可自拔,只是無助地說:「可是我的脾氣很不好。」
  • 每個強勢母親背後都有一顆柔軟的心
    「母親的強勢蘊含的是恐懼和無助,有母性的天性使然,她需要有攻擊性和保護性,才能維繫種族的延續,也有原生家庭創傷的代際傳承。不管是哪一種,強勢如同蝸牛的外殼、烏龜的鎧甲,內在越柔軟,外在越強硬,強勢的背後其實是一顆柔軟的心。」
  • 每個「巨嬰」背後都有不明是非的父母
    面對輿論的口誅筆伐,造謠者始終態度冷淡、歉意不足,而其父親的一席話更是讓人備感憤怒——「就是小朋友開開玩笑。」真的是「小朋友」嗎?警方通報顯示,這位造謠者已經27歲。只是「開開玩笑」嗎?造謠者偷拍一段當事人取快遞的視頻,就與朋友「角色扮演」,偽造當事人與快遞員不堪入目的聊天記錄並大肆傳播。
  • 每個磨蹭的慢性子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急性子家長
    周周解釋說,其實每個愛磨蹭的慢性子孩子背後,一定站著一位急性子家長。孩子是被「催」慢的。難道天底下的孩子都是慢性子?孩子慢,肯定是跟家長的教育分不開的。◆一定有個急脾氣的家長孩子的學業、性格、特長、情商、能力……從小到大,家長在孩子身上總是有操不完的心,焦慮的氛圍籠罩著家庭,家長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急,做什麼事情都要追求個「快、準、狠」,可孩子的成長節奏卻剛好相反,
  • 每個懂事的孩子心裡都有一個叫「原生家庭」的傷
    的確,開車要有駕駛證;教書要有教師資格證;做會計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連養雞鴨都要有證,唯獨父母養孩子不需要持證上崗,想想真是挺可怕的。那些被父母虐待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將如何面對曾經傷害過他們的父母,又將如何面對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種種困難?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生,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每個沒完成假期作業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失職的家長
    萬萬沒想到,2020年的國慶8天,孩子竟然沒完成作業。九點半還在「加班!」。而我這幾天,天天送孩子出去玩。孩子一大早就起床去打羽毛球,然後下午就出去某些公園去逛。最終,到了今天,本來說要做作業,居然跟我說了一聲,我說可以,整個下午不在家。
  • 孩子的脾氣都是你帶出來的!孩子憤怒時,我們該怎麼做?
    所以她要收拾孩子,想用暴力把他的怒火壓制住。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不管她是輸是贏,她都失去了了解和幫助孩子的機會。一個不被允許憤怒的孩子,和一個不懂處理憤怒的母親,註定難以共建和諧的未來。著名教育家帕蒂·惠芙樂說:「孩子的怒氣,通常掩蓋著某個可怕的經歷。」沒有哪個孩子的憤怒,是突然就有的。
  • 一個「進退維谷的乖孩子」的背後,是社交情感教育的缺失
    尤其是喬英子的這個角色,作為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她優秀,聰敏和善良,但是在母親宋倩所編織的牢籠裡,這個敏感的女孩一步步地走向自殺的深淵。 在電視劇裡,喬英子的成長中宋倩的身影無處不在:給英子補課、給英子安排時間表,給英子煮中藥,給英子填報高考志願。
  • 《隱秘的角落》:每個「壞小孩」的背後,都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
    父愛的缺失,母親「壓迫式」的愛,旁人的嘲諷,就連是六歲同父異母的妹妹朱晶晶,都能隨意踩踏他的尊嚴,嘲笑他的身份。但他要維持一個「好孩子」的模樣,被迫對這些顧若罔聞。直到他為嚴良和普普打開那扇門,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深藏在內心深處的「惡」被釋放出來。
  • 黃仕明:每個負面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正面動機 | 第三期
    每一個負面行為、負面情緒背後都有一個正面動機。如果孩子總是大喊大叫,可能他是想媽媽對他有更多的關注,這個動機是好的。孩子想媽媽能夠來到自己身邊,這種需求是可以被看見的。你覺察到了這個動機,你就可以說:「孩子,你這樣大叫把我嚇壞了。你是不是想媽媽關注你呢?是不是想媽媽保護你呢?
  • 每個慢性子的孩子,背後都有個急家長
    在這些密集催促的言語中,旁人尚且能感受到巨大壓力,孩子又會遭受怎樣的傷害?「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狠狠地催他。」這句話從來不是開玩笑。01每個慢性子孩子背後,都有個急家長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和「急性子」家長似乎總是同時出現。
  • 每個哭鬧不止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被社會嚴苛對待的媽媽
    我突然想到了那些抑鬱症自殺的媽媽,那些把孩子殺死再自殺的媽媽……她們之前是否也像這樣沒人理解無助到崩潰嗎?我很心疼這個媽媽,同時又很憤怒!憤怒這個社會對媽媽的嚴苛!同樣是瀟灑的上班族,結了婚有了孩子,爸爸還是那個爸爸,媽媽卻變成了「超人」。
  • 當孩子憤怒時,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
    導讀:當孩子憤怒時,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憤怒時,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陪孩子玩耍,家長被刑事拘留:你和鐵窗的距離只隔著一個憤怒
    前幾天上海松江的遊樂場內,有個家長因為自家孩子積木被搶,動手打對方孩子,並且多次推搡對方孩子,被行政拘留,事後家長說恐懼會引發巨大的憤怒。對社會的恐懼,對尷尬或失敗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我們的大腦會把恐懼的情緒轉變成憤怒的情緒,以此來克服恐懼。挫折往往是憤怒的根源。當挫折感不斷積累,往往就會引發憤怒情緒。挫折感常常來自於無力改變現狀,我們很自然會對自己的無力感感到憤怒。
  • 「一詩一會」波德萊爾:在巴黎,每個人都背著一個巨大的怪獸
    他們每個人都背著一個巨大的怪獸,重如一袋麵粉,或如一袋煤,或如羅馬步兵的裝備。可是這怪獸並不是一件僵死的重物;相反,它用彈性而有力的肌肉摟壓著人;用它兩隻巨大的爪鉤住坐騎的胸膛;它那龐大無比的頭壓在人的額頭上,就像古時的武士為了威嚇敵人而戴的可怕的頭盔。我問其中一個人,他們這是往哪裡去。
  • 一件事,看透一個人:情感的背後,是無數被忽視的情緒
    之前發生在身邊的一個故事,小王和小娟是一對夫妻,一個在學校讀研,一個在學校上班,兩人平時都很忙。有一次小娟家出現了意外,希望丈夫可以陪伴她,給予她一些安慰。當時小王告訴小娟,「我有點忙,等我不忙了再來陪你」。
  • 李玫瑾:孩子的脾氣都是你帶出來的!孩子憤怒時,我們該怎麼做?
    一個不被允許憤怒的孩子,和一個不懂處理憤怒的母親,註定難以共建和諧的未來。著名教育家帕蒂·惠芙樂說:孩子的怒氣,通常掩蓋著某個可怕的經歷。沒有哪個孩子的憤怒,是突然就有的。在節目《育兒大師》中,有一期來了個讓父母特別頭疼的暴躁男孩小花。
  • 孩子「犯錯誤」的背後
    家長或老師主動的、鼓勵性的回應:把孩子引向建設性行為。給孩子一個對大人有幫助的任務,比如給一個秒表,幫打電話的你計時。做孩子意想不到的事。一個大大的擁抱常常有效。設置特別時光,定期陪孩子。約定一些無言信號。避免給孩子特別服侍。給孩子安慰,表達你對他的信任。不管孩子的行為,關切地把手放在他肩膀上。彼此愉快時,花時間訓練孩子。閉上嘴,採取行動。
  • 相聲演員常佩業憤怒指責嘻哈包袱鋪,和郭德綱一樣陷入抄襲風波?
    現在相聲演員演出的作品有傳統和現代,很多都是傳統的相聲添加一些流行網絡用語,最終按照相聲的規矩改成包袱在舞臺上表演出來。流行的網絡用語一般來自網絡,但是這樣的段子或者作品相聲演員一般不能隨便用,不然會被指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