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一會」波德萊爾:在巴黎,每個人都背著一個巨大的怪獸

2020-12-11 界面新聞

法國象徵主義詩歌先驅夏爾·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19世紀,隨著法國工業文明的興起和城市的加速現代化,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對於詩歌創作者而言,這也意味著過去那種田園牧歌式的抒情經驗已經不再適用了,如何在發達資本主義時代書寫生活、表達情感,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問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夏爾·波德萊爾的經典詩作《惡之花》因運而生。作品不僅深入刻畫了巴黎的錯綜複雜與光怪陸離,也以展現城市「病惡之美」的方式顛覆了人們的審美想像。與此同時,波德萊爾開始在各個雜誌上陸續發表散文詩。所謂的散文詩,既可以理解成詩意的散文,也可以說是以散文寫就的詩,在這種文體下,「詩」與「文」相互滲透,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平衡。波德萊爾去世後,有人將其生前發表的五十篇散文詩按他本人的意願集結出版,命名為《巴黎的憂鬱》。

從形式上看,《巴黎的憂鬱》捨棄了傳統詩歌中的分行和分節,書中的篇目長短不一,卻囊括了對話、描繪、敘述等多種行文方式,頗具散文特質。從主題上看,這部散文詩集與《惡之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聚焦於大城市的景觀和日常中的隱喻,試圖為讀者展現「一種更抽象的現代生活」。在波德萊爾看來,美不止存在於浪漫、和諧、積極向上的事物中,也存在於醜惡、頹廢和腐壞的現實之中。可以說,《巴黎的憂鬱》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惡之花》,而且更為自由、細膩和辛辣。誠如波德萊爾所言,這部作品「沒有節奏和韻律而有音樂性,相當靈活,相當生硬,足以適應靈魂的充滿激情的運動、夢幻的起伏和意識的驚厥。」

正值波德萊爾誕辰紀念期間,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經商務印書館授權,從去年再版的《巴黎的憂鬱》一書中節選部分散文詩,與讀者一同回顧波德萊爾所在的19世紀的巴黎風貌。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描繪的雖是詩人在巴黎的所見所聞,卻鮮少出現明確指向巴黎的場所或地標,這意味著,「巴黎的憂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任何一個現代化大都市的憂鬱」。這些寓意深刻的觀察和思索,在百年後的今天仍未過時。

《巴黎的憂鬱》[法] 夏爾·波德萊爾 著 郭宏安 譯商務印書館 2018-06每人有他的怪獸

在巨大、灰色的天空下,在廣闊、塵土飛揚的平原上,沒有道路,沒有草地,沒有薊草,沒有蕁麻,我遇見好幾個人,彎著腰向前走。

他們每個人都背著一個巨大的怪獸,重如一袋麵粉,或如一袋煤,或如羅馬步兵的裝備。可是這怪獸並不是一件僵死的重物;相反,它用彈性而有力的肌肉摟壓著人;用它兩隻巨大的爪鉤住坐騎的胸膛;它那龐大無比的頭壓在人的額頭上,就像古時的武士為了威嚇敵人而戴的可怕的頭盔。

我問其中一個人,他們這是往哪裡去。他回答我說,他一無所知,他,別人,都一無所知;可是很明顯,他們是要到什麼地方去,因為他們被一種無法控制的行走欲推動著。

有一件很好奇的事情要注意:沒有一個行者對吊在脖子上、趴在背上的兇惡的野獸表示憤怒;甚至可以說,他們似乎認為這怪獸是自己的一部分。這些疲憊而嚴肅的面孔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絕望;在這陰鬱的蒼穹下,他們的腳陷入和天空一樣愁慘的大地的塵土中,帶著註定要永遠希望的人的無可如何的神情,走著。

行者的隊伍從我身邊走過,沒入天際,地球圓形的表面遮住了人們好奇的目光。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想理解這奧秘;可是很快不可抗拒的冷漠控制了我,我被沉重地壓倒了,那些背著過重的怪獸的人也沒有這樣。

瘋子與維納斯

多麼美好的一天!寬闊的公園在太陽灼熱的眼睛下發愣,就像青春在愛神的控制下一樣。事物的普遍的狂喜無聲地表達著,甚至流水都好像睡著了。與人類的節日截然不同,這裡是靜靜的狂歡。

似乎越來越強烈的光使萬物閃爍著,越來越燦爛;花兒五彩繽紛,渴望著與藍天一爭高低,溫暖使香氣可見,讓它如同煙霧朝星辰飛升。

但是,在這萬物的享受之中,我瞥見了一個傷心的人。

在一尊巨大的維納斯雕像下,一個人為的瘋子,自願的小丑,他的職責是逗那些陷入懊悔和厭煩之中的國王們發笑。他穿著一身閃光而可笑的衣服,戴著犄角和鈴鐺,蜷縮在像座上,抬起一雙滿含淚水的眼睛,望著永恆的女神。

他的眼睛說:「我是人類中最卑劣、最孤獨的了,失去了愛情和友誼,甚至連最不完善的動物也不如。然而,我也像所有的人一樣,生來就是為了理解和感覺永恆的美的呀!女神啊,可憐可憐我的憂傷和狂熱吧!」

可是無情的維納斯用她那大理石的眼睛望著遠方不知什麼東西。

夏爾·波德萊爾《惡之花》窮人的玩具

我想說說天真無邪的娛樂是怎麼回事。無罪的娛樂是如此之少!

當您早上出門,決心在大街上逛逛,那就在口袋裡裝滿不值錢的小玩具吧:用一根線牽動的扁木偶,在鐵砧上敲打的鐵匠,騎士和尾巴是個哨的馬,沿著酒吧,在樹下,把它們送給您碰到的不認識和窮困的孩子們。您會看到他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他們開始不敢拿;他們懷疑他們的幸福。然後他們會用手緊緊地抓住禮物,然後逃掉,就像貓逃到遠離您的地方去吃您給它們的食物一樣,因為它們已學會了不相信人。

在大路旁,在巨大的花園裡,有一座美麗的白色古堡,沐浴在陽光中,一個俊俏鮮麗的孩子站在那裡,穿著鄉下衣服,很漂亮。

豪華、無憂無慮和看慣了財富使這些孩子如此漂亮,人們會以為他們和那些小康之家和貧窮之家的孩子是用不同的材料製成的。

在孩子身旁,在草地上,躺著一個富麗堂皇的布娃娃,上漆,鍍金,穿著絳紅色的裙子,戴著飾以羽毛和玻璃珠的帽子。但是,這孩子並不理會他喜歡的玩具,而是朝另一邊望著:

在柵欄的另一邊,在路旁,蒺藜和蕁麻之間,也有一個孩子,骯髒,羸弱,滿臉煤煙色,一個賤民的孩子,公正的目光可以從中發現一種美,如果他能像一個行家從一個馬車製造工身上的油漆中悟到一幅理想的畫一樣,把他身上貧困的令人厭惡的汙垢洗去。

通過隔著兩個世界,大路和古堡的象徵的欄杆,窮孩子向富孩子展示他的玩具,那富孩子像看一個稀奇、不認識的東西一樣盯著。那小髒孩在一個籠子裡逗著、弄著、搖晃著的,原來是一隻活老鼠!他的父母,也許是出於節省,把玩具從生活中去掉了。

兩個孩子兄弟般地互相笑了,露出了「同樣白」的牙齒。

港口

對於一顆倦於生活的鬥爭的靈魂來說,港口是一個迷人的居所。天之廣闊,雲之變動不居的結構,海之變幻不定的色彩,航標燈之明滅,這一切都是一個稜鏡,特別適合愉悅眼睛,並使之永不厭倦。修長的船身,複雜的帆索,浪使之和諧地搖晃,在人心裡保持著節奏和美的興趣。尤其是,對一個既沒有好奇心又沒有野心的人來說,躺在平臺上或俯在防波堤上觀望那些人東奔西走,真有一種神秘而高貴的樂趣,有的走了,有的回來了,他們還有力量去渴望,還想旅行或發財。

沉醉吧

應該永遠地沉醉。這就是一切;這是唯一的問題。為了不感到時間那可怕的沉重,它壓斷了你的肩膀並把您向地下彎曲,您應該不停地沉醉。

醉於何物?美酒,詩歌,還是德性,隨便。但要沉醉。

如果有時在一座宮殿的臺階上,在溝壑的綠草上,在您房間的憂鬱的孤獨中,您醒了,醉意減弱或消失了,那麼您去問風,問浪,問星,問鳥,問鍾,問所有逃逸的東西,問所有呻吟的東西,問所有滾動的東西,問所有歌唱的東西,問所有說話的東西,問問幾點了;風,浪,星,鳥,鍾會回答您:「是沉醉的時候了!為了不做時間的殉葬的奴隸,沉醉吧;不斷地沉醉吧!醉於美酒,詩歌,還是德性,隨便。」

本文散文詩部分選自《巴黎的憂鬱》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

相關焦點

  • 波德萊爾,人生還不如他的一行詩
    每一個追問生命本質的人,或許都有一個被波德萊爾所吸噬的階段,或者是曾經,或者是永遠。波德萊爾式的頹廢,波德萊爾式的反叛,波德萊爾式的目光,波德萊爾式的表達。他是一個同語言密謀策劃的人,他在詩行裡調遣詞句,就像密謀者在城市地圖前面分派暴動的人手,向生命的腐化這一過程發動叛亂。
  • 波德萊爾:他是惡魔,也是上帝
    在當時的法國,有一位詩人卻顯得格格不入,像是一個異類,還被稱為「惡魔的詩人」。他的代表作剛出版時,時人認為有傷風化而被告上法庭,他因此遭到罰款並被迫刪除其中的幾首詩。可是在他死後,他深刻影響了蘭波、魏爾倫、馬拉美等法國大詩人,蘭波更是稱他為「詩人中的國王,真的上帝」,他還被視為象徵派詩歌與現代文學的鼻祖。
  • 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編者按】1821年4月9日,法國19世紀著名現代派詩人波德萊爾出生於巴黎。艾略特稱他為「所有詩人的楷模」,芥川龍之介曾說「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他的詩集《惡之花》被譽為法國「偉大傳統業已消失,新傳統尚未形成」的過渡時期裡「一叢奇異的花」。
  • 晨讀|「遇見」波德萊爾
    十幾年過去了,我也去過巴黎,有一次在蒙馬特高地看見一位老者彈豎琴,俯瞰巴黎全景時,腦中突然冒出了波德萊爾。今年夏天某周三,經過南京西路上海電視臺門口,看到一輛像賣冰淇淋的那種小貨車,上前一看是個流動圖書館(靜安圖書館),可以借書!還可以全市圖書館還。我正好飯後散步,順便看看。然後一本書名吸引了我:《巴黎的憂鬱》。
  • 廢墟集|《論波德萊爾的幾個母題》評註(上)
    一讀者經驗結構的改變「意願的力量和集中精力的本領不是他們的特長;他們偏愛的是感官快樂;他們總擺脫不了那種扼殺興趣和接受力的憂鬱。」經驗與記憶「自上世紀末以來,哲學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以圖把握一種「真實」經驗,這種經驗同大眾的標準化、非自然化了的生活所表明的經驗是對立的。經驗。與其說它是牢固地紮根於記憶的事實的產物,不如說它是記憶中積累的經常是潛意識的材料的會聚。」
  • 「欲為大乘的藝術家,誠不可不借波陀雷爾(波德萊爾)的魔惡之劍,一...
    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是一卷奇詩,一部心史,一本血淚之書。編輯推薦19世紀文學經典之作《巴黎的憂鬱》,是法國有名詩人波德萊爾對散文詩這一在當時還尚未成為獨立文體的新的文學形式的嘗試與完善。波德萊爾自己則這樣評價《巴黎的憂鬱》:「這還是《惡之花》,但更自由、細膩、辛辣。」
  • 愛倫坡:人生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人生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記不清是哪個人這樣說過,但就是如此匆匆不曾追究來處的一句話,卻始終叫我難以忘記。波德萊爾的一生本來該與別人大同小異,可正如聖經中那些平平無奇的牧羊人一樣,他在聽到人類之外聲音的呼喚之後,得到了屬於自己的傳奇。在這個神秘聲音為他打造的傳奇當中,他走進了與人類「共識」所迥異,但卻處處對應息息相關的森林。
  • 法國大詩人波德萊爾,這十句驚豔陰鬱的詩,感受他的憂鬱和孤獨
    1821年4月9日,即199年前的今天,波德萊爾出生在巴黎。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便去世了,之後,母親改嫁。他的繼父是一位將軍,後來又成為法國駐西班牙大使。波德萊爾對繼父的專制和管束非常不能接受,於是他的繼父成了他當時最討厭、最厭惡的人。
  • 「一詩一會」法國詩人雅姆:在很多人不知道的安寧中,我感到巨大的...
    在這一時期,他近乎本能地感受到詩歌的召喚,1891年,雅姆的第一部詩集《十四行詩六首》問世,接下來每一年,雅姆都保持著穩定的創作節奏,相繼出版《詩二十一首》(1893)《從晨禱到晚禱》(1898)《報春花的哀傷》(1901)等詩集,以及多部小說和散文集。1905年,雅姆皈依天主教,他的詩歌也從單純的歌頌自然轉向在自然中追尋信仰。
  • 波德萊爾代表作《憂傷與漂泊》欣賞
    從1843年起,波德萊爾開始陸續創作後來收入《惡之花》的詩歌,詩集出版後不久,因「有礙公共道德及風化」等罪名受到輕罪法庭的判罰。1861年,波德萊爾申請加入法蘭西學士院,後退出。作品有《惡之花》、《巴黎的憂鬱》、《美學珍玩》、《可憐的比利時!》等。
  • 本雅明論波德萊爾: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目錄】中譯本序 本雅明的意義第一部 波德萊爾筆下的第二帝國的巴黎一 波希米亞人二 遊手好閒者三 現代主義第二部 論波德萊爾的幾個主題第三部 巴黎,十九世紀的都城一 傅立葉與拱門街二 達蓋爾與西洋景三 格朗德維埃與世界博覽四 路易・菲力浦與內部世界
  • 五月天怪獸與「她」的故事從被拒絕到接受
    既然無法加入合唱團,怪獸在升高中那年,決定學樂器,至於樂器百百種,為什麼選擇吉他,他說:「因為吉他比較方便,你會說走我們出去郊遊彈吉他唱歌,但你不會說我們出去郊遊彈鋼琴唱歌。」理由就是這麼簡單。 怪獸目前擁有約三十幾把吉他,有人會把吉他當女友,甚至會喚它們叫「HONEY」,怪獸開玩笑說:「我不來這套,我會叫『小紅』、『小黑』。」
  • 《波德萊爾》節選:浪蕩子波德萊爾
    《在迪旺咖啡館的一個晚上》。[版畫](厭惡工作的波德萊爾過著一種自由放蕩的生活。此時已升為指揮官的奧皮克為他的繼子安排了「一次漫長的海上旅行,到印度或某個比印度更遠的地方去」,以便讓他遠離「巴黎的陰溝」。[巴黎,裝飾藝術美術館])鳳凰網讀書頻道專稿,如無授權,請勿轉載。
  • 五月天怪獸「愛你一萬年」黑白來 阿信臺上飆本名:溫尚翊!
    怪獸:「哇賽!」瑪莎:「哎呦講這樣!」阿信說:「今天要唱得多、唱得特別,賓主盡歡!」冠佑:「對,當尾牙來做。」怪獸:「好,現在我們歡迎冠佑送出的一萬紅包!」中人鼓譟「抽獎、抽獎」、「加碼、加碼」。冠佑:「不要啦,尾牙抽完獎大家就離席了,還是不要。」
  • 《波德萊爾》節選:預言家波德萊爾
    「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在我看來是件極為可憎的事情。」(夏爾·波德萊爾:《我心赤裸》,第6節)[巴黎,奧塞美術館])鳳凰網讀書頻道專稿,如無授權,請勿轉載。--所以,與道德相似的東西,我要說,所有對普路託斯1沒有熱情的人都將遭到廣泛的嘲笑。正義,如果在那個財富時代還可能存在正義的話,將用來查禁那些不懂得發財的人。--你的妻子,哦,資產者,那是你聖潔的另一半,她的正統性將為你吟詩賦詞,從此在合法性中引入一種無可指責的卑鄙無恥,成為你的保險柜警惕又多情的守護者,而她無非是由情夫供養的完美典範罷了。
  • 詩人之外,身為「毒舌」與「差評師」的波德萊爾
    「圖畫書界奧斯卡」我們所熟悉的波德萊爾是詩人和文藝評論家,許多人卻不知道,波德萊爾若生在今天,少不了被人當做一位「毒舌」評論家。看看那些被他評論的當時「知名」畫家:「拙劣」、「平庸」,「他在什麼鬼地方拿到了歷史畫和有靈感的畫家的證書?」
  • 帕斯卡爾·皮亞著《波德萊爾》簡介
    本書通過細讀波德萊爾的文本,勾勒還原出詩人無盡探索的一生。書的下半部中精選了波德萊爾對同時代文學家的批評,展現出他作為美學評論家的現代魅力。【作者簡介】帕斯卡爾·皮亞(Pascal Pia,1903—1979),法國作家、記者、學者,「荒誕玄學社」都督。皮亞年輕時著有詩集《發情的繆斯及其他詩歌》(1928)。他於1938年開始新聞生涯,加繆曾把《西西弗神話》題贈給他。
  • 現代「文人」——本雅明和他筆下的波德萊爾
    他們身後的巨大名聲在他們生前的朋友們看來,不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的確,身後之名往往在身前伴有來自極少數人的最高的論評。當卡夫卡於1924年死去,他的全部得以出版的作品(其中無一長篇小說)只賣出了兩百冊;但僅憑這些已足以讓幾個朋友和讀者確信,這裡有一位現代散文的大師。本雅明早也在一個難以描繪的圈子裡贏得了這種承認。
  • 塵世的繁雜 靈魂的超凡——在波德萊爾的詩裡盡情暢遊
    ——《惡之花 ·高翔》讀波德萊爾的詩,似乎能感受到極度渴望自由的靈魂,勇敢也畏懼、執著卻孤獨。波德萊爾一直以專業的反叛者而自居。波德萊爾在痛苦的掙扎中,想要結束生命,卻也留戀著世界,因此,他的反抗是悄無聲息而厚積薄發的。 波德萊爾的憤恨和敵意正是善良、正義和純真的表現,他無法改變背叛他的戀人、無法逃脫窮困潦倒的生活、難以改變資產階級對窮人的壓榨和對藝術世界猖狂的掌控。
  • 《哥吉拉II怪獸之王》主海報超震撼!經典「原子吐氣」毀天滅地
    記者林映妤/臺北報導《哥吉拉II怪獸之王》19日推出電影主海報,只見哥吉拉站在海中央,被直升機、軍艦等人類最尖端的軍事武器包圍,哥吉拉昂首向天空發射經典的「原子吐息」,向世界宣告真正的王者降臨!導演麥克道格提(Michael Dougherty)形容這幅海報是哥吉拉為戰鬥前做最後的準備,在電影中除了將會出現哥吉拉、摩斯拉、拉頓與其終極宿敵王者基多拉等4大經典怪獸外,更有這4頭巨大怪獸力量大到足以毀天滅地的震撼戰鬥場面,絕對能滿足觀眾的視聽感官享受。▼《哥吉拉II怪獸之王》經典「原子吐氣」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