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一會」法國詩人雅姆:在很多人不知道的安寧中,我感到巨大的...

2020-12-13 界面新聞

對於如今普遍生於、長於城市的人們而言,法國詩人弗朗西斯·雅姆筆下的自然與鄉村之景顯得格外遙遠:白色的小村莊、草木芬芳的山野、髒乎乎的羊群、馱著灰暗水桶的驢子、辛勤勞作的女工……即使在雅姆創作詩歌的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也鮮有詩人能夠像他一樣安於鄉村生活的樸素與寧靜,在一切天然的事物之中尋覓愛與美德。

在對自然事物的觀察和描繪上,雅姆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敏銳。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我就是這樣懂得了事物: 首先,有一隻很大的黃蝴蝶,其次,是風跑進了成熟的麥子。」從童年起,雅姆就生活在庇里牛斯山脈附近的小鎮中,與田野中的動植物為伴,父親去世後,雅姆與母親遷居至父親的原籍奧爾泰茲(Orthez),從此開始長達三十餘年的鄉村生活。在這一時期,他近乎本能地感受到詩歌的召喚,1891年,雅姆的第一部詩集《十四行詩六首》問世,接下來每一年,雅姆都保持著穩定的創作節奏,相繼出版《詩二十一首》(1893)《從晨禱到晚禱》(1898)《報春花的哀傷》(1901)等詩集,以及多部小說和散文集。

1905年,雅姆皈依天主教,他的詩歌也從單純的歌頌自然轉向在自然中追尋信仰。與雅姆同時代的幾位著名文學家都曾被雅姆作品中流露出的善良、純真和多情的心性所打動。馬拉美驚嘆雅姆的詩歌中幾乎毫無技巧的天真和準確,紀德則稱雅姆是「我們文學潮流中幸運的意外」,他們隨後都成為了雅姆在文壇上最忠實的支持者和最親密的友人。當波德萊爾與其後人因高超的智識和複雜的詩藝在巴黎崛起,並成就「象徵派」詩歌時,雅姆卻與主流背道而馳,用簡單到近乎笨拙的語言與生活中的萬事萬物共情,以獲得內心的安寧。

有評論家將雅姆視為新象徵主義者或自然主義者,但雅姆本人從未接受過這些論斷。相對而言,「鄉村詩人」或許是更為貼切的稱號,1920年,雅姆還曾以《鄉村詩人》為名,發表了一部自傳體作品。無疑,雅姆在法國文學傳統中享有一席之地,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法國主要的文學力量,不是由於開創了某種新的「潮流」,而恰恰是因為無視「潮流」,完全聽憑心性而為。近日,《雅姆詩選》由上海文藝出版社譯介出版,經授權,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從中選取部分篇目,以饗讀者。

《雅姆詩選》[法] 弗朗西斯·雅姆 著 樹才 譯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9-07我愛驢子……

我愛這溫柔的驢子,它沿著冬青樹走著。

它搖晃雙耳提防蜜蜂兒;

它馱運窮苦人和裝滿大麥的袋子。

它邁著小碎步,繞過了小土坎。

我女友說它笨,因為它是詩人。

它總是在思考。雙眼像天鵝絨。

心地溫柔的姑娘,你沒有它的溫柔:

因為在上帝面前,它是青天的溫柔的驢子。

當它可憐的小蹄被累得疲憊至極,

它就待在驢棚裡,又順從,又悲悽。

從早上到夜晚,它做了它的活。

姑娘你做什麼活?你做了些針線活……

驢子受了傷: 蒼蠅叮了它。

它做那麼多活兒,你不由得憐惜它。

小姑娘你吃什麼?你吃了幾個櫻桃。

驢子沒吃上大麥,因為主人太窮了。

它舔了舔繩子,然後在陰影裡睡了……

你心靈的繩子沒有這麼溫柔。

多麼溫柔的驢子,沿著冬青樹走著。

我的心滿是怨恨:這個詞會讓你滿意。

親愛的姑娘,告訴我,我是該哭還是該笑?

去找那頭老驢子,告訴它我的靈魂

就像早晨的它,行走在大路上。

問問它,親愛的姑娘,我是該哭還是該笑?

我懷疑它會回答: 在那開花的路上,

它將走在陰影裡,滿身都是溫柔。

這些勞作……

人類的這些勞作是偉大的: 把牛奶擠進木桶;收割直直的扎手的麥穗;在蔭涼的榿木邊放牛;採集森林裡樺木的樹汁;在奔流的溪水旁邊折柳條;挨著昏暗的爐火修補舊鞋,旁邊有一隻長疥瘡的老貓、一隻倦鳥和一群快樂的小孩;織布到午夜,織機的噪音漸被蟋蟀的尖聲歌唱吞沒;烤麵包;釀醇酒;在園子裡播種大蒜和白菜;撿拾暖呼呼的雞蛋。

我抽著陶製的菸斗……

我抽著陶製的菸斗,看見牛群額頭繫著帶子,口鼻溢出涎沫,忍受著戳痛它們屁股的那些農人,掠過牛角——我看見溫柔的羊群,腿腳柔弱的雌羊一排排走過。忠誠的牧羊犬裝出發怒的樣子。牧羊人衝它喊: 狼!過來!來這兒!於是牧羊犬歡跳著跑到他那兒去咬牧羊鞭,一副滑稽的表情,多雨的大熱天,一片寧靜。

安寧在樹林裡……

安寧在靜謐的樹林裡,在如刀般想阻斷流水的闊葉上,像在一個夢境,水映照出停歇在金色苔蘚之上的藍天。

我坐在一棵黑色的橡樹下,不再思考。一隻斑鶇停在高處。這就是一切。而生命在這寂靜中,溫柔、莊嚴而奇妙。

當我的母狗和公狗盯住一隻飛著的蒼蠅,想撲上去咬它,我已不再那麼看重我的痛苦,我以順從命運來撫慰我憂傷的靈魂。

少女

少女是潔白的,她有青色的脈管在腕上,在敞露著的袖口。

人們不知道她為什麼笑。轉眼她又痛哭,真叫刺心。

莫非她懷疑路邊採花的時候已把你的心摘走?

聽說,有時候她明白事理。有時就不。她細聲說話。

「啊,我親愛的!呀…………你瞧……星期二遇見他……我笑了。」她這樣說著。

另一個小夥子感到痛苦時,她就不說話了,也不再笑,滿臉的驚訝。

走在小路上,她雙手捧滿帶刺的歐石南,還有蕨類。

她高挑,她是潔白的,她有溫柔的手臂。她挺直,脖頸微微傾斜。

搗衣裳……

在清水裡搗衣裳。你帶著淺窩的手臂好看。你的雙腿繃緊。

你是洗衣婦。你把長著溫和腦袋的農民們又重又髒的衣裳甩進水裡。

然後你走到院子裡,在晾衣繩上把它們晾開,院子挨著黑暗的牛棚。

星期天和重大節日,有一些白襯衫,為那些去戀愛的兄弟。

你在大樹枝下跳舞,在公共廣場,在鎮上,你的腰肢讓人著迷。

這個時候,聰明的小夥子在打靶場射著金屬瓶蓋,在彩票點,他們贏錢。

……你顯出幸福的樣子。明天還得在清水裡搗衣裳。衣裳——啪啪——洗衣婦

一邊聽著石頭上的流水。

那個人……

那個人口出惡言: ……讓我忍無可忍。

我曾到田野上散步,那裡的小草可不壞,我的公狗母狗趴在上面。

我在那裡看見一些從來不曾惡言惡語的事物,以及天真、快樂的小鳥。

看著荊棘叢的細枝在籬牆上搖曳,我讚嘆: 葉子真是好。可為什麼會有壞人?

在這很多人不知道的安寧中,我感到巨大的快樂,一種大溫柔在我身上升起。

我想說: 鳥,做我的朋友吧。小草,你們做我的朋友吧。做我的朋友吧,小螞蟻。

那邊,一塊傾斜的田地上,挨著一片美麗閃光的草叢,我看見牛群旁一個農夫

出現在夜間明亮的陰影下,夜晚,像一次祈禱,降臨到我安寧的心和大地上。

本文詩歌部分選自《雅姆詩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一詩一會」波德萊爾:在巴黎,每個人都背著一個巨大的怪獸
    正值波德萊爾誕辰紀念期間,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經商務印書館授權,從去年再版的《巴黎的憂鬱》一書中節選部分散文詩,與讀者一同回顧波德萊爾所在的19世紀的巴黎風貌。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描繪的雖是詩人在巴黎的所見所聞,卻鮮少出現明確指向巴黎的場所或地標,這意味著,「巴黎的憂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任何一個現代化大都市的憂鬱」。
  • 「讀詩經驗分享」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
    「讀詩經驗分享」讀古詩,需不需要仔細推敲?1、為什麼要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點:詩無達詁,每個人對詩歌的理解各有不同。這個觀點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實際上,很多詩歌寫得非常含蓄,詩中描寫的環境並不在同一空間或者同一時間,或者描寫的環境前後顛倒等,所以我們很難直接體會到詩人的感情。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呢?我總結出了一個突破口,先弄清楚這三個問題:詩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正在做什麼事。
  • 「一詩一會」弗蘭克·奧哈拉:我也躺在樹叢下,就像一堆樹葉
    如何在喧譁之中找到全新的詩意和詩意的生活方式,正是詩人在創作中想要回答的問題。昨晚在春天溫熱的空氣中,為了抗拒某個我提不起興趣的人,我長篇累牘地 滔滔不絕,是對你的愛讓我一點就著, 莫非不奇怪嗎?
  • 波蘭詩人扎加耶夫斯基:詩是隱藏絕望的歡樂|一詩一會
    儘管這首詩本身與「9·11事件」無關,但詩歌中對家園遭到毀壞後氛圍的描繪和對希望的尋覓,卻實實在在切中了美國人在「9·11事件」後悲痛不安的心理,這也使得扎加耶夫斯基的名字在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在扎加耶夫斯基看來,寫作的任務就是積極地尋找新的道路和新的生命。
  • 「一詩一會」小林一茶:馬馬虎虎也,俺的春天
    與中國的古詩相似,俳句詩人在詩中或客觀寫景,或借景抒情,不同的是,俳句更側重通過動靜的交互體現詩人在剎那間的頓悟之感,這使得俳句看似簡潔輕巧,卻意趣盎然,極具含蓄之美。法國作家羅蘭·巴特稱俳句為「最精練的小說」。在西方,日本俳句對現代詩歌發展的意義同樣不容小覷。
  • 人可以不作詩,但不可無詩心 |「為你讀詩」
    作為一個古典詩詞愛好者,很多年我對顧隨竟然一無所知。遇到顧隨,是在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一本書裡。原來,顧隨是葉嘉瑩讀輔仁大學時的老師。葉嘉瑩說:「我之所以在半生流離輾轉的生活中,一直把我當年聽先生講課時的筆記始終隨身攜帶,唯恐或失的緣故,就因為我深知先生所傳述的精華妙義,是我在其他書本中所絕然無法獲得的一種無價之寶。古人有言『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先生所予人的乃是心靈的啟迪與人格的提升。」我頗受震動,但還不太信服。
  • 美國詩人瑪麗·奧利弗:詩歌是拋給迷失者的繩索 | 一詩一會
    圖片來源:圖蟲在閱讀詩歌之前,多數人都會默認詩歌是複雜而難以理解的,這同時也將詩人推向了某種神秘的高處。似乎只有極少數天賦秉異的人才能領悟詩的真諦,而他們只需坐在桌前,傾聽內心的聲音,即可作出不朽的詩篇。而反觀其他的藝術——繪畫、雕塑、音樂等——卻沒有設下「天賦」的門檻,哪怕是初學者也願意相信,他們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掌握相關的理論和技巧,從而取得進展。
  • 「獨·詩」Vol.21
    因此,於我還是嚴冬,而你不在,    像逗著你影子,我逗它們開懷。 (梁宗岱 譯)阿多尼斯曾言,「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但其中只有一棵樹。」對於詩人而言,他的孤獨亦是一座花園,但其中只有一道戀人的影子。當春日踩著細跟鞋跨過萬物的心檻時,詩人的身邊卻是一片熾烈的黑白——白如心頭一席積雪,黑如夢內一縷影廓。
  • 「一詩一會」史蒂文斯:詩歌是想像與真實之間一份必不可少的婚約
    不過,在史蒂文斯的詩歌中,人們並未看出多少「世俗」的痕跡,相反,從第一本詩集《簧風琴》(1923)到之後的《秩序的觀念》(1936)、《彈藍色吉他的人》(1937)、《運往夏天》(1947)等,多數人認為史蒂文斯的詩歌受到了法國象徵主義詩人的影響,善於運用簡潔的語言描繪抽象而複雜的意象,具有強烈的藝術色彩。
  • 「一詩一會」弗羅斯特:我選擇了一條更少人走的路,這使得一切都不...
    回顧這段曲折的經歷,他寫下了《未選擇的路》,在詩中如此作結:「我選擇了一條更少人走的路,這使得一切都不一樣。」在詩歌創作上,弗羅斯特同樣選擇了一條「更少人走的路」。站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界點上,絕大多數詩人都傾向於進行自由詩的試驗與革新,將工業文明的新鮮血液注入到創作中,弗羅斯特卻沒有被這波現代主義的風潮打動。
  • 「詩情茶助爽」:唐代詩人與日常茗飲中的茶詩|一詩一會
    從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到「醉者神全」的莊子,無一不在酣飲和酒醉中抒發詩性。唐代之後,飲酒作詩幾乎成了每個詩人的課題。在這方面,「詩仙」李白最有發言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而與之齊名的杜甫同樣是愛酒之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直到晚年病痛纏身才終於「潦倒新停濁酒杯」。另一位詩人白居易不僅愛飲酒,還懂得如何飲得愜意——「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葉青:我的詩刪去贅詞只剩「我愛你」
    讀完她的詩總會想起這麼一句話「怕什麼,愛而不得的又不止你一個人」>不可能被喜愛於是選擇轉身背對這件事    伸出手    讓掌心幻化出更明亮的光芒    都是這樣從來沒有人說過這句情話:「我愛你包括愛你的影子」你    聽得見嗎(沒關係    你的影子也有耳朵的)
  • 好物 送你一扇「何景窗」
    今天恰好看到了一些關於「字」的話題,突然就想寫一寫。我在臺灣交換的那段時間,逛了很多咖啡館、文房具店,也住過不少Airbnb。我經常在這些可愛的地方的某個角落,發現來自「何景窗」的書法詩卡片。曾經仔細打量過「紅富士」蘋果的箱子的我,也被那種古早又樸實的字體打動。現在的各種形式的廣告太多了,電視廣告、移動廣告,每個廣告都為了更大的曝光率,拼了命地設計華麗而豐富的字體,當然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再看到那種手寫的、不那麼精緻的字體時,反而會感到一種安寧。何景窗坦言說,並沒有想過自己會走向文學和書法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她說「以前寫詩,電腦打字只能吸引有閱讀習慣的人。
  • 裡爾克:我曾對一切虛擲我自己 | 一詩一會
    書中內容雖是信件,話題卻緊密圍繞詩歌的創作和人生的意義,更令人著迷的是裡爾克詩意的語言,用馮至的話說,「色彩的絢爛、音調的鏗鏘,從頭到尾被一種幽鬱而神秘的情調支配著。」這本書隨即成為廣大詩歌愛好者的必讀之物,並進一步影響了中國新詩的發展。《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創作於1903至1908年,回溯起來,當時的裡爾克剛剛踏入法國。
  • 《詩人與世界》——辛波絲卡
    困難和挫敗絕對壓不扁他們的好奇心,一大堆新的疑問會自他們解決過的問題中產生。不論靈感是什麼,它衍生自接連不斷的「我不知道」。這樣的人並不多。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因為不得不工作而工作。他們選擇這項或那項職業,不是出於熱情;生存環境才是他們選擇的依據。
  •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們知道如何讀詩,他們已經錯了|一詩一會
    詩人們的答案也各不相同:米沃什把詩歌定義為「對真實的熱情追求」;裡爾克說,詩不是情感而是經驗,為了一首詩我們必須去觀看、去體驗;布羅茨基將詩的寫作比喻為「意識、思維和對世界感受的巨大加速器」,詩人對這一加速過程的依賴,就像落進對麻醉劑或烈酒的依賴一樣。當鮑勃·迪倫因「在美國偉大的音樂傳統下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榮獲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時,人們更加困惑了。
  • 張心柔把詩寫成歌 把音樂唱成詩的「吟遊詩人」
    高中時期,坐落在熱鬧的人群中,她沉靜在詩的海洋裡,以詩以音樂之名開始她的創作生涯,完成她的第一本個人詩集《邂逅》,迄今為止已經出版發行三本個人詩集。  詩是從生命裡湧流出來的。存在於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中的種種光和影、聲音、氣味、波動、被詩人敏感的心靈之網捕捉,化成文字形成為詩。
  • 中國人還在苦惱「離婚冷靜期」,法國人一輩子「只戀愛不結婚」!
    但離婚,真的等同於「失敗」嗎?以自由著稱的法國,對於離婚的態度和我們完全不同。在法國,一生中結婚、離婚數次,甚至一輩子不結婚也不在少數。從數據來看,法國約45%婚姻以失敗告終。「我今年33歲了,就要老了,遇到這麼個如此深愛我的人,我實在是難以無視…」(簡·伯金後來出版的日記)
  • 木心:看清世界荒謬,會心一笑 |「為你讀詩」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裡」|第2689期下載「為你讀詩Pro」App
  • 童詩中國丨我問山裡孩子最希望的+陽臺上一棵牽牛花「為你讀詩5」
    童音、童詩與童趣「詩意中國,孩提開始」為你讀詩活動進行到第5期後終於迎來了兩位男同學的聲音>最希望有一雙不溼腳的鞋子免得上課的時候,雙腳總是發抖最希望過生日的那天考試題目不那麼難還希望有一個保溫的飯盒和電視廣告上的熱開水難道不是最希望和爸媽一起孩子搖了搖頭,說不知道不知道爸爸媽媽在哪裡,做什麼甚至不記得爸爸媽媽什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