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詩人波德萊爾,這十句驚豔陰鬱的詩,感受他的憂鬱和孤獨

2020-12-11 刺蝟讀書

提到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名字,可能很多人對他並不是很熟悉,但是,如果說起他的代表作《惡之花》,大概你就不會感覺到陌生了。《惡之花》是19世紀很有影響力的詩集之一,在歐美詩壇有著很重要的位置,波德萊爾也是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先驅。

1821年4月9日,即199年前的今天,波德萊爾出生在巴黎。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便去世了,之後,母親改嫁。他的繼父是一位將軍,後來又成為法國駐西班牙大使。波德萊爾對繼父的專制和管束非常不能接受,於是他的繼父成了他當時最討厭、最厭惡的人。

波德萊爾的童年經歷以及這種非正常的親情關係、父子關係,對他的性格和精神狀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他一直試圖衝出傳統觀念的束縛,不接受道德價值的約束,他在詩歌的世界中尋找精神的平衡和自由的覺醒。

浪漫、自由、夢幻,代表著他的內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當作家、寫詩、旅行、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選擇的生活方式。之後,他陸續發表作品,主要以散文詩為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詩集《惡之花》,《惡之花》由100多首詩歌組成,根據主題和內容,分為六個詩組,包括《憂鬱與理想》、《巴黎即景》、《酒》、《惡之花》、《叛逆》和《死亡》。

今天是波德萊爾誕辰199周年,我們從他的名言詩句中選擇了十句話,一同來紀念這位抒情夢幻的詩人。

英雄就是對任何事都有全力以赴,自始至終,心無旁騖的人。——波德萊爾

也許你我終將行蹤不明,但是你該知道我曾為你動情。——波德萊爾

沒有一件工作是空費時日的,除了那件你不敢拌著手進行的工作。——波德萊爾

在每個人身上,時刻有二種要求,一種嚮往上帝,一種嚮往撒旦。——波德萊爾

獎賞會帶來厄運,學術獎、品格獎、獎章,所有這些魔鬼的創造物會鼓勵偽善,還會凍結一個自由心靈的自發激蕩。——波德萊爾

想像是真實的皇后。——波德萊爾

也許你我終將行蹤不明,但是你該知道我曾因你動情,不要把一個階段幻想得很好,而又去幻想等待後的結果,那樣的生活只會充滿依賴,我的心思不為誰而停留,而心總要為誰而跳動。——波德萊爾

一旦墮入笑罵由人的塵世,威猛有力的羽翼卻寸步難行。——波德萊爾

事物如此奇怪,在這些水與空氣的魔法前,我不止一次地抱怨人類的失憶。——波德萊爾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波德萊爾

相關焦點

  • 波德萊爾,人生還不如他的一行詩
    憂鬱與理想、巴黎即景、酒、惡之花、叛逆與死亡這六個段落組成了一個奇異的迴環的內在世界,受人欺凌的乞丐、孤獨無援的老人、麻木沉默的盲人、醜陋老邁的娼妓、苟延殘喘的病人、賭徒小偷和腐爛的屍體,全都是這個內在世界的返景。它使人感到驚悸,感到詩人從苦悶到沉迷、到幻覺、到抗爭、再到死亡的痛苦心路。可以想見,《惡之花》耗盡了波德萊爾多少心力。
  • 晨讀|「遇見」波德萊爾
    回到家,我打開《惡之花》,老實說,這位法國文學地位堪比雨果、在歐美詩壇具有重要地位的大詩人,他的經典作品我並沒能喜歡上,可能當時我年輕狷狂、心浮氣躁,不能靜心體會,我想也許是語境的不同使然。然而,此後我並沒找到合適的機會以此作為採訪線索,直到法國主教練離開。十幾年過去了,我也去過巴黎,有一次在蒙馬特高地看見一位老者彈豎琴,俯瞰巴黎全景時,腦中突然冒出了波德萊爾。
  • 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編者按】1821年4月9日,法國19世紀著名現代派詩人波德萊爾出生於巴黎。艾略特稱他為「所有詩人的楷模」,芥川龍之介曾說「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他的詩集《惡之花》被譽為法國「偉大傳統業已消失,新傳統尚未形成」的過渡時期裡「一叢奇異的花」。
  • 波德萊爾:他是惡魔,也是上帝
    在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和華茲華斯開創浪漫主義流派,接著拜倫、雪萊、濟慈大放異彩;在德國,晚年的歌德出版巨著《浮士德》;在俄國,普希金與萊蒙託夫創作的浪漫主義詩歌傳誦至今。在當時的法國,有一位詩人卻顯得格格不入,像是一個異類,還被稱為「惡魔的詩人」。他的代表作剛出版時,時人認為有傷風化而被告上法庭,他因此遭到罰款並被迫刪除其中的幾首詩。
  • 「一詩一會」波德萊爾:在巴黎,每個人都背著一個巨大的怪獸
    法國象徵主義詩歌先驅夏爾·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19世紀,隨著法國工業文明的興起和城市的加速現代化,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對於詩歌創作者而言,這也意味著過去那種田園牧歌式的抒情經驗已經不再適用了,如何在發達資本主義時代書寫生活、表達情感,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問題。
  • 詩人之外,身為「毒舌」與「差評師」的波德萊爾
    「圖畫書界奧斯卡」我們所熟悉的波德萊爾是詩人和文藝評論家,許多人卻不知道,波德萊爾若生在今天,少不了被人當做一位「毒舌」評論家。看看那些被他評論的當時「知名」畫家:「拙劣」、「平庸」,「他在什麼鬼地方拿到了歷史畫和有靈感的畫家的證書?」
  • 「欲為大乘的藝術家,誠不可不借波陀雷爾(波德萊爾)的魔惡之劍,一...
    >美國詩人艾略特稱他是「所有詩人的楷模」英國詩人蘭波認為他是「慧眼者,詩人之王」和「真正的上帝」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曾說編輯推薦19世紀文學經典之作《巴黎的憂鬱》,是法國有名詩人波德萊爾對散文詩這一在當時還尚未成為獨立文體的新的文學形式的嘗試與完善。波德萊爾自己則這樣評價《巴黎的憂鬱》:「這還是《惡之花》,但更自由、細膩、辛辣。」
  • 帕斯卡爾·皮亞著《波德萊爾》簡介
    他的詩集《惡之花》標誌著西方文學的思想感情與寫作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因其思想的複雜與豐富,他成為後世不同流派競相爭奪的精神領袖。本書通過細讀波德萊爾的文本,勾勒還原出詩人無盡探索的一生。書的下半部中精選了波德萊爾對同時代文學家的批評,展現出他作為美學評論家的現代魅力。
  • 本雅明論波德萊爾: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這是一部對法國著名現代派詩人波德萊爾(1821—1867)的研究專著。像本雅明的其它著作一樣,本書只是在他去世多年以後,才在社會上產生了影響。特別是在60年代重新被德國「新左派」發現,竟然一度在年輕的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和老一代猶太自由主義者之間掀起了一場論戰。此後,其作品的影響愈來愈大,他本人也因而名聲鵲起,甚至被德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布萊希特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之一」。
  • 波德萊爾:末世感、現代性和醜陋的美學
    1862年他的詩歌《浪漫派的夕陽》問世。這首詩包含了光與火逐漸減弱的過程,這一過程一直過渡至冰冷的深夜和對泥沼惡蟲的恐懼。這樣的象徵是不容誤解的。它指向的是最終的晦暗,它喻示了即使在頹敗時仍可能擁有的靈魂深處對自己的信賴也遭喪失。
  • 詩論|波德萊爾:末世感、現代性和醜陋的美學
    但是這主要還是一種氣氛,在文化的夕陽餘暉中獲取的色彩之美讓其失去了毒性。波德萊爾也將自己和他的時代歸於末世,但是是通過其他的圖像和刺激來表現的。自18世紀以來直至我們當代遍布歐洲的末世論意識在波德菜爾筆下成為了受到悚懼也讓人悚懼的敏銳識見。1862年他的詩歌《浪漫派的夕陽》問世。這首詩包含了光與火逐漸減弱的過程,這一過程一直過渡至冰冷的深夜和對泥沼惡蟲的恐懼。這樣的象徵是不容誤解的。
  • 現代性的詩人和去個人化
    現代性的詩人 法國抒情詩因波德萊爾的出現而成為一個歐洲事件。它自此以後對德國、英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影響便可以說明這一點。在法國本土很快展現出如此景象:出自波德萊爾的諸多流派具有了比出自浪漫主義者的更獨特、更激蕩人心的性質。這也是貫穿蘭波、 魏爾倫 和馬拉美詩作的潮流。馬拉美就曾坦言,他是從波德萊爾必須止步處開始的。
  • 波德萊爾代表作《憂傷與漂泊》欣賞
    >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象徵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惡之花》。
  • 永井荷風的漢詩
    波德萊爾(1821—1867)是19世紀的詩人,比王次回足足晚了兩個多世紀,說王次回是「中國的波德萊爾」,就時間順序而言似乎是顛倒的——說波德萊爾是「法國的王次回」才對啊!但事實就是如此。在如今的世界上,波德萊爾的名氣要比王次回大得多,用不著靠王次回來提高知名度;而王次回即在中國也是「載沉載浮」,也就只能靠波德萊爾來提升人氣了。
  • 波德萊爾詩歌三首!
    「以上是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對詩歌的評價,可謂真實又深刻,極好地道出了詩歌的真諦。他的代表作《惡之花》也全面而藝術地表現了這一點。《惡之花》簡介《惡之花》是夏爾·波德萊爾(1821-1867)的一部詩集,是一本有邏輯、有結構、有頭有尾、渾然一體的書,被譽為法國「偉大的傳統業已消失,新的傳統尚未形成」的過渡時期裡開放出來的一叢奇異的花」。
  • 現代「文人」——本雅明和他筆下的波德萊爾
    這種獨特性在法國傳統中有其歷史:從拉羅什福科對人類行為的洞察、蒙田的世俗智慧、帕斯卡爾箴言式的機智到孟德斯鳩大膽而開闊的思考,更不用說伏爾泰、狄德羅和盧梭。本雅明的寫作年代正是德國魏瑪共和國時代,這被稱為德國文化的「黃金時代」, 「巴黎時代」;本雅明這個在巴黎方感到如至家歸的德國人也許正從這一源泉中汲取了力量。
  • 塵世的繁雜 靈魂的超凡——在波德萊爾的詩裡盡情暢遊
    ——《惡之花 ·高翔》讀波德萊爾的詩,似乎能感受到極度渴望自由的靈魂,勇敢也畏懼、執著卻孤獨。波德萊爾一直以專業的反叛者而自居。卻看盡這座城市的粗鄙和狹隘、《惡之花》被指內容淫穢、褻瀆神明,他決然置身於正統的法國社會之外,赤裸裸的向這個社會宣戰。所有的種種讓他心寒,邪惡、扭曲和變態充斥著腦海,他對世界充滿了憤恨和敵意。
  • 愛人就是你內心情感的映照,讀波德萊爾《情人的形象》
    壹不出嫁,是因為嫁不出這句話,據說是波德萊爾說的。雖然手邊沒有證據,但也有點相信,除了這個浪蕩子般天才詩人,估計也沒有哪個傢伙,會因為這麼對女人能夠發表些看法而沾沾自喜了。能夠看見這句話,完全是因為閱讀了他寫的小說《情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