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你上午吃啥了?」那天中午正吃飯時,果實把碗裡的飯扒拉過來扒拉過去,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看到果實這樣,我感到十分疑惑,最近因為居家既沒給他買酸奶,又沒買其他東西,連水果都沒見他吃。他怎麼就不好好吃飯呢?要知道兩歲多的果實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而且飯量很好,每次吃飯都大口大口地吃。帶著這個疑問,我問道。
沒想到,果實異常興奮地指著冰箱說:「那上面有好吃的,姥爺給我吃了。」
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抬頭一看,冰箱上面有一袋餅乾,原來是姥爺給果實吃了餅乾。難怪他不好好吃飯,根本不餓啊!
在知道姥爺給果實吃了零食,我並不驚訝,也不焦慮,更沒有生氣。因為跟之前比起來,姥爺有了明顯進步。這一個多月以來,這還是他第一次給果實吃零食。
要知道疫情期間,我們在姥爺家過年時,孩子們每天都沉浸在零食堆裡。姥爺家簡直就成了孩子們的天堂。
過年不僅準備了各種美味佳餚,還準備了各色糖果餅乾。毫無疑問,這些零食自然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看著孩子毫無節制地吃零食,我們都自覺地將零食收了起來,定量給果實和果實表姐吃,但姥爺就是家裡那個特立獨行的人,他不僅把我們收起來的零食全拿出來給小朋友們吃,還會想辦法買回來讓他們吃。
即使沒什麼零食吃了,姥爺會開始給孩子們吃冰糖,而且是那種特別大塊的冰糖,估計是不容易弄碎,姥爺就拿一大塊給他們吃,兩個小傢伙就抱著一大塊冰糖啃。
那時的我們真的是怒火攻心啊!誰都知道不能給孩子多吃糖,而姥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儘管如此,我們卻是敢怒不敢言。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從小就害怕爸爸;另一方面,正值春節期間,也不想因為這事鬧得不愉快。畢竟姥爺是愛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不正確而已。
理解歸理解,但有時還是忍不住火冒三丈。有一次,果實和姥爺進了商店半天不出來,我就想「這是又要吃冰糖呀」,就趕緊去看。果然不出我所料,我一進去,果實就又蹦又跳地對我說:「媽媽,我和姥爺悄悄的。」
我一看,只見他手裡拿著一張紙,紙裡包著一塊冰糖。竟然教小孩子藏著悄悄吃?那一刻,怒火噴湧而出,直接就想找姥爺討個說法。天天這樣給孩子吃冰糖,沒有問題也會吃出問題來,孩子牙齒還要不要了?早晚會長蛀牙;孩子攝入這麼多糖分,怎麼消化得了?越想越氣,可是,姥爺當時不在身邊,我有火也無處發洩。
自己氣了一會兒,竟也慢慢消氣了!當我平靜下來以後,我又覺得老人有時候真像一個「老小孩」,讓人覺得既好笑又無奈。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其實比較強勢。從果實出生開始,我就通過行動告訴家人,我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我的孩子我說了算。所以,在果實的事情上基本上都是以我為主。
可是,面對我自己的爸爸,我卻拿他毫無辦法。因為從小就怕他,怕到骨子裡,即使現在也不敢造次,更不敢當面指出他的不對來。可是,在孩子吃零食這件事上,我不能放任不管啊!
思來想去,我決定採取「曲線救國」的辦法。我不敢指出姥爺的問題來,但姥姥敢呀。於是,我先跟姥姥說好,讓姥姥從正面「教育」姥爺。於是,姥姥屬於第一梯隊,從正面「教育」姥爺,告訴他為什麼不能給孩子吃那麼多的零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其次,給老人與孩子留一條路走。當我發現姥爺給果實吃零食的時候,我不會把零食全部拿走,會留一些給果實吃。一方面果實吃到了想吃的,拿走一部分他也能接受。如果全拿走了,弄得孩子又哭又鬧,姥爺肯定會挺身而出,維護果實,那就更不好收場了。
另一方面呢,也給了姥爺面子,也讓他知道零食偶爾讓孩子吃一點是可以的,只要不一下給太多了就可以。
然後,「騙走」零食時告訴孩子原因。在從果實手裡「騙走」零食時,我會很耐心地告訴他,為什麼不能吃太多。這其實也是說給姥爺聽的。因為,姥爺給果實吃零食的出發點就是愛果實,而且絕對是無條件的愛。既然姥爺是愛果實的,那一定希望果實健康。所以,雖然姥姥對姥爺的曉之以理時常被姥爺頂了回來,但我堅信他是能聽進去的。當姥爺給果實買了什麼零食以後,我會當著姥爺的面向果實誇姥爺,說姥爺真好,又給果實買好吃的了,讓果實謝謝姥爺。然後,再讓果實對姥爺說:「姥爺,你下次再給我買好吃的時候,就給我買酸奶吧,我可喜歡酸奶了。」就類似這樣,會間接的指導姥爺給果實買一些更加健康的食品。
最後,用繪本引導。我有時候也會以繪本為契機,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和姥爺。比如《肚子裡有個火車站》和《牙齒大街的新鮮事》,我會告訴果實肚子裡的小精靈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吃什麼會導致牙齒裡出現哈克和迪克,然後讓果實再轉述給姥爺,還能鍛鍊鍛鍊果實的表達能力。
就這樣,在對待姥爺總喜歡偷偷給果實吃零食的問題上,我沒有和姥爺發生任何正面的衝突,就這樣慢慢地影響了他。
都說隔代親,老人們對孩子是絕對的愛,做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堅信這點。只要我們讓老人們知道怎麼做才是真的對孩子好,我相信他們都是能接納並改變的。
作者簡介:果實媽媽,兩歲男孩的媽媽。注重親子閱讀和親子陪畫,更注重自我成長。喜歡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不斷學習和成長,希望能成長為樂觀自信的媽媽,助力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龍春華,筆名綠子靜,7歲孩子媽媽,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始人(ID:lch201302)。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為心理學 : 瞬 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後隱藏的秘密》(已出版繁體,銷量達20萬冊)、《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餘部作品。目前正專注 創作家教與童書作品,從內到外地發揮媽媽養孩子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