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寶寶都是家長手裡的掌中寶,生在蜜罐裡,長在福窩裡」,每個家庭的寶寶都享受著不只爸爸、媽媽的呵護,更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七大姑八大姨的關心與疼愛,琳琅滿目的零食成了長輩們慣用的「寵娃法寶」,為了「討好」心愛的大寶貝,喜歡什麼買什麼,孩子一旦張口絕不失望,健康的零食能夠為寶寶提供能量、補充營養,但是,市場裡充斥著很多的垃圾食品,雖然它們色澤豔麗口感豐富,但是很多有害的物質也已經悄悄的進入了孩子的身體裡。
講真,零食還是可以吃的,畢竟「一日三餐」的模式並不適用於小孩子,適當地吃點零食,既能及時給孩子補充能量,也能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
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
但是要怎麼給孩子科學地吃零食還是很有講究的。
該怎麼選?哪些零食最好別給孩子吃,以及哪些是健康的。
今兒我們就了解一下這些知識吧!
我們先來看一些數據:
6月15日,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等聯合發布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零食的專門標準,也是首個關於兒童零食的標準,該標準對3-12歲兒童食用的零食營養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據《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顯示,近年來,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總量佔食物總消費量的21%左右。另據光明日報報導,2019年休閒零食市場規模高達5713億元,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增長率維持在6%以上,2020年零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000億元。
但由於長期沒有相關標準制約,眾多兒童零食品質堪憂。高油高糖多添加劑,甚至三無產品層出不窮。兒童醬油、兒童餅乾、兒童牛奶、兒童乳飲料等,雖被冠以「兒童」的標籤,但事實上,和普通食品配料、成分均無差異,只是售價要比普通食品昂貴許多,徒有其名。
《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中將零食的定義為:正餐以外,用於補充能量、平衡營養或增加水分,能夠放鬆悠閒、愉悅心情的食品。
第一類:含鉛多的零食
代表食品:爆米花、皮蛋、罐頭食品、膨化食品。
鉛是腦細胞的一大殺手,食物中含鉛量過高會損傷大腦,引起智力低下。有的孩子常吃爆米花,由於爆米花在製作過程中,機罐受高壓加熱後,罐蓋內層軟鉛墊表面的一部分鉛會變成氣態鉛。皮蛋在製作過程中,其原料中含有氧化鉛和鉛鹽,鉛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多吃皮蛋也會影響智力。
第二類: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零食
代表食品:奶油蛋糕、冰淇淋、珍珠奶茶、蛋黃派。
反式脂肪酸又名反式脂肪,被譽為&34;,主要來源是部分氫化處理的植物油。部分氫化油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久等優點,在蛋糕、餅乾、速凍比薩餅、薯條、爆米花等食品中使用比較普遍。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膽固醇增高,會損害少年兒童的智力,危害心臟,甚至導致不孕。
第三類:含有激素的零食
代表食品:洋快餐中的炸雞、雞脖鴨脖。
每個人體內都含有激素,它對身體內部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經常食用含激素食品,造成體內激素失衡,影響孩子正常發育,造成性早熟。
第四類:含糖分和脂肪量高的零食
代表食品:可樂、糖果、薯片、巧克力。
雖然吃起來可口,但這些零食營養價值一般反而含糖量和脂肪量都很高,長期食用可誘發多種慢性疾病,不只會造成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還會讓骨頭變細和變脆,有研究者就發現,連續7個月的高脂肪飲食會讓機體骨骼中的礦物質大量流失,從而出現骨質疏鬆症並損害牙齒健康。
第五類:經過醃製的零食
代表食品:泡椒鳳爪、火腿腸、話梅。
醃製食品大多數含鹽量高,大量進食可導致鹽分攝入過多,影響身體的水平衡,造成血壓波動對腸胃和腎臟都會造成很大的負擔;醃製的食品,維生素C被大量破壞,VC缺乏就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各種炎症和潰瘍;食品在醃製過程中可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亞硝胺,長期食用容易造成鼻咽癌、食道癌和胃癌等。
第六類:含色素、防腐劑的零食
代表食品:果凍、膨化食品、糖果、飲料、方便麵等
一些食品生產單位為了追求小食品「相貌」好看、吸引眼球、延長保質期,往往食用大量人工合成色素和防腐劑,如果長期食用或者一次大量食用色素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會造成腹瀉,一定程度上抑制骨骼生長,危害腎臟、肝臟的健康。
還有一些吃零食的小貼士:
1 零食最好安排在兩次正餐之間,不能因為吃零食影響了孩子正餐的飯量。睡覺前30分鐘不宜吃零食。一天吃零食不超過3次。
2不能只一直吃一種零食,零食也需要多元化。
看了這些乾貨,有收穫沒有。喜歡的話,就給我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