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歲孩子不能吃零食?其實我們都欠零食一個道歉
我們家長總是陷入一個誤區,覺得孩子不能吃零食,家裡也總是杜絕零食的存在。但是零食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以缺少的。
孩子對零食的需求,除了是嘴饞之外,還有很多原因。
1 滿足自我的好奇心。那麼多花花綠綠的包裝,孩子都會想摸一摸嘗一嘗。
2 滿足自主意識的需求。孩子想決定自己吃什麼吃多少,而不是家長制定好了的。
3 人際交往的需求。當孩子看到其他同學都有零食時,自己也會想擁有,自己有零食時也會和小夥伴分享,這是他們的樂趣所在。
孩子對零食上癮當然不是個好事,家長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限制。所以家裡要囤一些適合孩子吃的零食,滿足以上孩子的這些心理,做好了零食這一步,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也會更近一步。
當然不同階段適合吃的零食也會有不同,6~12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兒童體格和智力發育快速,運動能力、自助型、獨立性都在增強,也容易產生飢餓感,所以很容易想吃零食。
這個階段就更需要家長根據零食的特點挑選適合的零食。給孩子吃零食原則應該是正餐為主、零食為輔。早餐合理,零食少量;課間適量加餐,優選水果、奶類、堅果;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早餐合理,零食少量
早餐是一天精力的開始,三餐都要正常吃才能保證孩子的成長發育。合理的早餐是應該至少包括谷薯類、肉蛋類、奶豆類和果蔬類中的三類及以上食物。所以早餐可以一個蛋、一杯牛奶,加上粥或者弄點紫薯等,再加點蔬菜,如果不想那麼麻煩就給孩子吃點水果。
但是孩子是很容易餓的,所以可以買點堅果類零食給孩子帶到學校吃,如果早餐沒有喝牛奶,也可以準備一盒牛奶讓孩子帶到學校。
課間適量加餐,優選水果、奶類和堅果
下午孩子要去學校時也可以裝一些堅果或者水果去,在上課2個小時之後孩子就會感覺到餓。新鮮水果、奶類和堅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兒童對於水果、奶類和堅果的攝入量都低於推薦水平。
我們家長在選擇零食的時候一定是主要根據營養價值選,而不是根據口味和喜好來選。
同時家長也要避免一些誤區,比如果汁可以代替水果。對於喝奶後會出現腹痛、腹瀉、腸鳴等乳糖不耐症兒童,可以首選酸奶或低乳糖奶製品。
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
兒童時期形成的食物口味偏好很容易保持到成年時期,一旦形成不良飲食偏好以後很難糾正。所以家裡的飲食習慣應該偏清淡一點。像很多零食的含鹽量和含糖量都比較高,家長也應該加以引導和限制,不讓孩子攝入過量的鹽和脂肪。
除了這些之外,一些飲食習慣也很重要,如養成早晚洗漱的習慣,洗漱完不能吃零食,吃飯前一定洗手,家長選擇蔬菜水果也要以新鮮為主。
另外孩子的飯後消食也很重要,孩子正值發育時期,飯量比較大,如果沒有及時地消化,食物在腸胃裡堆積,營養就無法吸收,還會對腸胃功能造成損害。所以平時飯後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消食的零食,比如齊雲山南酸棗糕。
齊雲山南酸棗糕已經暢銷了28年,老企業老品牌還是很值得信賴的,一直都在做著綠色食品。南酸棗糕是用南酸棗野果製作而成,裡面豐富的有機酸可以促進孩子的消化,口感是酸中帶甜的,糖分不高,而且沒有任何色素、防腐劑、添加劑等,很放心的零食。
對於零食方面,家長還是要從小就引導孩子有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否則長大了以後會很容易對一些辛辣高鹽高糖的零食上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