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也悟也在有關科技論文三線表的前兩篇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三線表的要素、製作和排版方面的知識,今天就三線表中往往被忽略的輔助線問題作一闡述,希望大家學習後能夠製作出更為規範的、被學報編輯和導師認可的三線表。
1 輔助線的概念
一般情況下,三線表只有3條線,即頂線、底線和欄目線。當然,三線表並不一定只有3條線,必要時可添加輔助線,但無論加多少條輔助線,仍稱做三線表。
輔助線就是除了頂線、底線和欄目線之外,為了準確表達表格中欄目的隸屬關係或邏輯關係而另外添加的間隔線。在對三線表的處理中,輔助線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它的存在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表格的自明性和可讀性。
輔助線的合理使用能夠解決讀者閱讀時的準確度問題。若該加輔助線而不加,則不同層次的欄目隸屬關係可能就表達不清晰。只有正確添加輔助線,才能更直接地表達表格的含義。但如果隨意添加輔助線或缺少適當的輔助線,可能會造成表達意思含混不清的狀況。
如果橫項或豎項的某一項目欄中,包含有兩個以上的子項目時,最好在某一項目欄和子項目之間添加一條間隔線,作為區分各欄目之間的輔助線,使隸屬關係明確,便於閱讀。
2 有輔助線的三線表示例
使用輔助線常見的有表頭部分添加輔助線和表身中添加行間隔線。輔助線用細實線繪製,不得貫通全表,且不用豎線形式。在此給出幾種添加有輔助線的三線表實例,以提升大家的感性認識和正確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