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直觀、簡明、清晰的敘述和表達作者的觀點,科技論文中常常需要使用到表格。表格按照編排方式和內容分為數據表和系統表。數據表主要是以三線表形式列出有關數據、符號、公式、表達式或文字等需要說明的事項,而系統表一般用於表示多個事項之間的隸屬關係和層次。下面,賽恩斯編譯結合工作經驗,參考有關科技論文編寫標準,談談科技論文寫作中對於表格的使用。
科技論文裡的表格應具有科學、明確、簡潔、自明和規範的特點,便於讀者比較和邏輯比對。表格一般由表號、表題和表身三部分組成,每一個表格都應有簡明、確切的表題,連同表號一起置於表身的上方。表號按表格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表l、表2、…,以此類推。當文章只有一個表格時,其表號為表1。必要時,應將表格中的符號、標記、代碼,以及需要說明的事項,以最簡練的文字,橫排於表題下,或作為表注,附註於表格下方。表內附註的序號一般採用小號阿拉伯數字並加圓括號置於被注對象的右上角,以免與數學上共軛和物質轉移的符號相混淆。
目前,在科技論文寫作中一般採用三線表,三線表既保留了傳統卡線表的幾乎全部功能,又增強了表格的簡潔性。對於某些比較複雜的數據或文本內容,單靠三條線並不能完整、有效地表達作者的觀點,一般可採用在項目欄或表身適當添加橫向輔助線的辦法來實現欄目多層次的效果。表身上的輔助線可以提高表格自身的清晰度,特別是當信息量很大時,輔助線還可以方便讀者查找、定位相關的數據或文本等表格內容。
表格的編排一般按照內容和測試項目由左至右橫排,數據依序豎排。表內同一欄的數字必須對齊,同一指標數值的小數點有效位數要一致,小數點要對齊。表中所有單位相同,應將單位標註在表的右上角,不寫「單位」二字。如果表格數據擁有多個物理量,則各個物理量的單位應在項目欄中單獨列出,項目欄中物理量名稱與單位符號之間用「/」隔開。表中不能出現「同上」、「同左」、「下同」等來代替相關內容,一律應填入具體的數字、公式、符號或文本,表內的「空白」代表未測或無此項。如表格中的數據已經繪製成圖片,可不再將數據列入表中,以避免重複。
科技論文中的表格,是輔助文本直觀、形象、簡潔的表達作者研究觀點的重要手段,因此,所有的表格在正文中必須有文本描述,表序號也必須在正文中至少出現一次。表格在論文中的放置應遵循「表隨文」的原則,即先見文本描述後見表格的展示。表格應儘量靠近對它的文本描述段落,這樣既符合閱讀習慣,又便於文本與插圖、表格的對照。
總之,表格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或研究方向論文採用的表格類型也不盡相同,但作者都應遵循寫實性、白明性、規範性和示意性的原則,精心設計製作和選用,以便有效的表達論文內容,增加論文的欣賞性和可讀性,提高論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