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日,西岸美術館(West Bund Museum)將正式向公眾開放,並開啟與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籤署的為期五年的展陳合作項目。「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不僅是蓬皮杜中心在亞洲的首個合作項目,更是中國首次與國外頂級美術館共同運營文化機構的嘗試。 日前,澎湃新聞了解到,西岸美術館旨在打造社區性的跨學科文化中心,致力於呈現為面向所有人開放的公共文化場所,除展館之外,所有空間將向市民免費開放。
西岸美術館外觀 西岸美術館
11月8日,西岸美術館將正式向公眾開放。作為開幕展,常設展「時間的形態」匯集了蓬皮杜中心的百餘件館藏作品,呈現中心在藝術收藏方面的定位和歷史,以及相關藏品同歐洲乃至整個西方社會的重要淵源。展品包括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等藝術大師的重要作品。同期進行的首個特展「觀察」將以跨學科的討論方式聚焦新媒體藝術發展。展覽將從蓬皮杜中心的新媒體藝術館藏中精選約20件作品,並特別關注中國藝術家對於該領域的討論和貢獻。
傑克遜·波洛克 《黑色、白色、黃色和紅色的銀色》(Silver over Black, White, Yellow and Red) Public Domain Centre Pompidou, MNAM-CCI/Philippe Migeat/ Dist. RMN-GP
馬塞爾·杜尚 《自行車輪》(Roue de bicyclette) Centre Pompidou, MNAM-CCI/Christian Bahier et Philippe Migeat/Dist. RMN-GP
瓦西裡·康定斯基 《黃、紅、藍》(Yellow-Red-Blue) Public Domain Centre Pompidou, MNAM-CCI/Philippe Migeat/ Dist. RMN-GP
共同策展、互相交流,蓬皮杜首個亞洲合作項目落地上海西岸
2012年,徐匯提出打造「西岸文化走廊」的品牌戰略計劃,隨後進一步深化為「藝術設計、戲劇表演、視覺藝術和新媒體藝術」四條主線。這與蓬皮杜中心多年來建立的對「建築、視聽實驗、音樂、電影、視覺藝術」五種文化形態的跨領域研究十分契合。此外,蓬皮杜中心自上個世紀以來,便一直與中國進行著積極的交流與合作。而近十年來上海西岸所呈現出的藝術氛圍也同樣吸引了蓬皮杜中心的目光。
蓬皮杜中心
2017年,西岸集團與蓬皮杜中心籤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並最終於2018年12月19日正式籤署為期五年的展陳合作項目。「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是中法兩國間最高級別的文化交流項目,這一項目的內容包括:在未來五年內,雙方將以共同策劃為前提,在西岸美術館展開3個為期不少於18個月的常設展和約10個為期半年的特展;同時在法國巴黎蓬皮杜中心也將呈現3場聚焦中國現當代藝術作品的展覽;雙方將基於當地藝術文化生態,共同組織策劃多場不同主題的特展以及面向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公共文化藝術項目;雙方還將就美術館管理人才定期開展互訪、培訓等交流活動。此外,蓬皮杜中心還將藉此機會開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及收藏計劃。
對此,蓬皮杜中心主席塞爾日·拉斯維涅(Serge Lasvignes)表示:「蓬皮杜中心一直致力於展示中國藝術的魅力與價值,在未來的五年時間裡,相信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彼此的聯繫,也勢必促進東西方藝術家之間、文化機構之間產生新的對話。」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是蓬皮杜中心在亞洲的首個合作項目。2015年,蓬皮杜中心在西班牙馬拉加市設立首個「蓬皮杜臨時藝術空間」,與馬拉加市展開五年的駐地合作。去年,蓬皮杜中心與馬拉加市宣布將這一臨時合作項目延長至2025年。此外,2018年3月,蓬皮杜中心宣布將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設立一座新的分館。
西班牙馬拉加市的首個「蓬皮杜臨時藝術空間」
另一方面,與國外頂級美術機構的合作正在成為如今國內美術館發展的新模式。今年6月,上海陸家嘴集團與英國泰特美術館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標——浦東美術館。泰特將為上海陸家嘴集團建設浦東美術館提供為期3年的培訓和諮詢服務,並於2021年合作舉辦浦東美術館開館大展。去年,餘德耀美術館與LACMA宣布達成合作,雙方將建立基金會,保存並管理餘德耀捐贈的大部分中國當代藝術藏品,此舉也是餘德耀美術館從私人美術館邁向公共化的重要一步。而「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則是中國首次與國外頂級美術館共同運營文化機構的嘗試。
從西岸濱江出發,打造生活化的美術館體驗
西岸美術館坐落在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旨在打造一個社區性的、有溫度的跨學科文化中心。西岸美術館致力於呈現為面向所有人開放的公共文化場所,吸引更多人走進美術館、使用美術館,進而享受美術館生活。
西岸美術館由英國著名建築師戴衛·奇普菲爾德(David David Chipperfield)帶領的建築事務所擔綱建築設計,歷時三年建造完成,總建築面積為2.5萬平方米。西岸美術館被分設兩個入口,參觀者不僅可以從龍騰大道正門口進入美術館,也可沿著西岸濱江步道走上美術館外部的開放式臺階,拾階而上或至下進入美術館的不同區域。貫通龍騰大道與濱江步道的這一設計,也恰好連接起美術館內部與戶外濱江,營造共享功能空間,形成鼓勵交流和體驗的開放式參觀動線。美術館的外圍由半透明的、玉石般的玻璃包裹,使其在白天和夜晚的光線下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西岸美術館模型,戴衛·奇普菲爾德建築事務所
西岸美術館內部展示空間除了三個主要負責呈獻常設展與特展作品的展廳外,還包括一個特別項目空間,以及由多功能廳、智造展廳(其中包括工作室、遊樂場、兒童工坊)等組成的地下一層。除了展覽空間之外,其餘空間均免費向公眾開放。
西岸美術館內部效果圖,戴衛·奇普菲爾德建築事務所
澎湃新聞了解到,特別項目空間將主要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家與國際藝術家之間的文化對話,逐步建立開放的藝術生態環境,由中西方持衡的視角對現代性問題進行不斷討論與探索。西岸美術館地下一層空間的三個各具不同優勢的功能場所也將在蓬皮杜的共同策劃下,結合地域展開公共文化藝術項目。例如,藝術家沈遠將根據智造展廳中的「遊樂場」空間特點,特別創作大型藝術裝置「地心引力」(Gravity)。該項目將持續至2020年4月。
「時間的形態 ——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將從2019 年11月8日持續至2021年5月9日。
「特展:觀察——蓬皮杜中心新媒體典藏展」將從2019 年11月8日持續至2020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