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上海時間」②|從西岸藝島,到當代藝術與全球藝場

2020-12-11 澎湃新聞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

浦江兩岸,無論是近期的西岸藝博會、Art021,還是莫奈、蒙克、蓬皮杜合作展陳等一系列重量級大展,都讓人看到今年全球藝術界久違的「春天」,見證著上海的大氣與多元。「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本期聚焦的是徐匯區黃浦江畔的西岸,這裡匯集著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畫廊,以及即將落成的西岸藝島,進一步鞏固了西岸的聚合型藝術空間屬性。

作為原本的工業空間,徐匯西岸經由一系列規劃和改造,向人們打開了「新」的生活空間,在這裡,過去與當下共存,藝術與生活交織。澎湃新聞記者走訪觀察中發現,當代藝術與國際交流已經成為西岸的關鍵詞。這樣的發展並非一日鑄成,而是基於整體規劃與自然生長,也正因如此,西岸的發展也折射於一個地區、一座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演變。

從「生產」向「生活」的轉變

上海西岸位於徐匯區黃浦江畔,岸線長度11.4公裡,區域面積9.4平方公裡,區域建築總量950萬平方米,是「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中承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高品質中央活動區。這裡曾是20世紀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契機,啟動地區城市更新,對標巴黎左岸、倫敦南岸,開啟了生產型岸線向生活型岸線的華麗轉變。

徐匯濱江俯瞰圖「2010年的時候,我們借世博契機,岸線做了3.3公裡的樣板段。2012年的時候,徐匯區委區政府就確定了要做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這是一個節點,標誌著這個地區的屬性開始被明確。2017年也是個重要節點,黃浦江兩岸45公裡貫通,我們從3.3公裡延伸到8.4公裡,整個公共開放空間進一步拓展,為發展帶來了更多餘地。」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安達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說道。

徐匯濱江一隅徐匯濱江的西岸文化走廊上,幾乎每座藝術場館都由工業遺產改造而來。較早入駐的龍美術館西岸館原本是一座運煤碼頭,建築師柳亦春在改造過程中,保留了煤漏鬥與地下車庫,新建的空間採用「傘拱」結構,在形式上與原有遺址相呼應,「我們考慮的是二者時間上的延續,以及新建的建築在西岸作為工業碼頭遺址的氣質。」柳亦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曾說道。2019年,油罐藝術中心在西岸開幕,建築師李虎及其團隊OPEN建築事務所將廢棄的五個機場儲油罐改造為美術館,並以一個覆土綠化的一個新地面,將五個獨立的油罐「連接」起來。這個特別的建築空間被定位為公共藝術公園,除了展覽之外,舉辦一系列室內外公共活動。

楊浦濱江·毛麻倉庫樓頂鳥瞰的風景將工業遺產改造為藝術文化空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上世紀50年代的紐約蘇河,到2019年已初具雛形的上海楊浦濱江,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陳安達曾談到這種改造背後的一種初衷:拆除工廠意味著一段歷史的消失,而對於城市的發展而言,人們必須向前看。「所以現在我們說人要生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當中,才是最幸福的。現在這也是很多城市開發過程時應用的理念,這也是對於文化,對於歷史,對於人文的一種尊重,這是一個大的宏觀的趨勢。」當原本的工業空間隨著城市的產業改造而逐漸歸於沉寂,西岸經由一系列精心的規劃和改造,向人們打開了這個「新」的生活空間,在這裡,過去與當下共存,藝術與生活交織。

集聚的國際藝術生態

「我們希望未來整個城區的文化設施是星羅棋布的,而且不用去做太多的幹預,它自然而然會形成。」陳安達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示。經歷了大約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上海西岸已經成為上海文化藝術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這裡聚集了多家畫廊、美術館,一年一度的西岸博覽會在這裡舉行,今年新建的西岸藝島為這一區域帶來了又一個聚合型藝術空間。

地處上海徐匯西岸的西岸藝島Art Tower由曾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擔綱設計的7棟圍而不合、高度不一的建築單體組成。香格納畫廊於2016年遷入西岸,與此同時保留其位於M50的空間。畫廊創始人勞倫斯·何浦林(Lorenz Helbling)曾表示,相較於M50,西岸則相對更新,主題更多地圍繞當代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空間分布集中、相互距離很近,藝術活動和展覽等質量也都很高,「對畫廊來說,一座城市的藝術區越多越好。M50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西岸則是下一個20年很好的新開始,二者不是取代與被取代的關係,可以說西岸是上海藝術生態發展的下一步。」

西岸藝島Art Tower遇見香格納展覽現場去年11月,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宣布將與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卡達博物館群聯合開發、共享展覽和項目,為西岸注入更多的國際元素。大約同一時間,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開啟五年展陳合作項目,這是蓬皮杜中心在亞洲的首個合作項目,也是中國首次與國外頂級美術館共同運營文化機構的嘗試。蓬皮杜中心國立現代美術館館長伯納德·布萊斯涅表示:「蓬皮杜非常注重上海的藝術生態,注重在此土壤上發生的所有事情,我們希望能夠融入上海當地的藝術生態。我們不是法國風格藝術的代言人,我們想成為新一代上海人。」

西岸美術館作為一個藝術生態的集聚地,當代藝術與國際交流是上海西岸的關鍵詞。從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到去年建成的油罐藝術中心,這些美術館在過去的幾年中為觀眾呈現了一批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而蓬皮杜中心的參與讓當代藝術的線索在西岸變得更加明朗:三大常設呈現蓬皮杜中心現當代藝術收藏中的標誌性作品,試圖系統且完整地展現20世紀至21世紀現當代藝術的歷史面貌和發展進程;特展則由合作雙方共同選題,挖掘當下全球化語境下熱議的藝術話題。另一方面,西岸藝術生態的國際交流也越來越活躍。除了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的合作,各大國際展覽的集聚,一年一度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簡稱「西岸博覽會」)也讓這一區域成為國際交流的中心,尤其是今年11月的上海藝術季,在全球大部分藝博會和雙年展等活動都宣布取消的情況下,西岸博覽會依然如期舉行,包括高古軒、豪瑟沃斯、大田秀則、常青畫廊與佩斯畫廊在內的多家國際畫廊都選擇參展。今年的西岸博覽會為畫廊與藏家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不少畫廊都取得了超過預期的銷售成績。

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 2020常青畫廊的工作人員Pierre Martinez表示:「中國收藏家表現出了他們對當代藝術的極大熱情。這次展會,我們結識了很多新的藏家,這側面證明了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成熟並且還在持續發展。目前新冠肺炎大流行病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發,在此情況下,文化尤其是藝術市場很可能會越來越依賴亞洲市場來度過這場經濟動蕩。」未來:線下到線上,趨於完整的藝術產業鏈

正如Pierre Martinez所說,今年的西岸博覽會讓人看到「經濟動蕩」之下亞洲藝術市場的潛力。事實上,西岸博覽會只是推動西岸乃至上海成為亞洲新興藝術中心的一環。如今,整個西岸力圖建立完整的藝術產業鏈,於今年落地的新地標「西岸藝島Art Tower」便是這一「野心」的直接體現。

在今年10月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開幕之際,西岸藝島首次正式亮相。西岸藝島建築面積約9.3萬平方米,由榮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專家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主持的SANAA建築事務所操刀設計,包括7棟圍而不合、高度不一的建築單體。隨著西岸藝島的正式啟用,「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遷入並提供產業落地整體配套服務,為入駐企業度身定做一整套服務體系和配套政策將進一步完善,而集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服務鏈為一體的藝術品產業生態圈也已初構成型。「西岸藝島Art Tower」與相距不足百米的「西岸智塔AI Tower」交相輝映,未來將進一步依託國內頂尖藝術院校等專業學術力量,聯動周邊的美術館大道、西岸智慧谷、西岸傳媒港,讓科技與藝術在這裡碰撞出更大的火花。

西岸藝島 Art Tower活動現場「西岸藝島是非常具有開創性的藝術綜合體大樓。國際上有一些類似的先例,比如香港H Queens,但是H Queens只是一座獨棟大樓,而西岸藝島是依照國內的狀態與需求來規劃的,」陳安達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道,「西岸藝島是為藝術產業量身定做的,比如有藝術品物流專屬的貨運系統等,西岸藝島是一棟集結了全產業要素、代表著上海藝術品產業高地的新地標。」陳安達坦言,西岸藝島更多的是針對未來上海建設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過程中,境外機構如何快速地進入上海市場並達成落地和經營行為所設置的這些功能。「比如設置公共展廳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可供臨時租用;保稅倉庫可以用作臨時的周轉;交易中心可以協助交易過程當中結匯、物流、法律、稅務等一系列的專業服務。這些功能是為了藝術產業能夠在本地更好地發生而去配置的,這在國際上也都是非常創新與先鋒的。」

從採訪中可以看出,藝術品交易是西岸藝島的重要功能,如果說西岸的美術館群是藝術展示與交流的場所,那麼藝島試圖解決藝術產業鏈中相當實際的交易問題。陳安達向澎湃新聞透露,目前已經遷入西岸藝島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提供政務服務、文旅服務和配套服務三大版塊,其中包括:拍賣企業經營文物拍賣許可、商業性藝術品展覽活動、拍賣文物審核、民政服務、外匯結算、交易申報代理、版權受理等,同時可為入駐機構優先爭取國家藝術品、文物、海關等領域優惠政策。此外,基於藝術產業鏈是全球性的特質,考慮疫情將常態化,交易中心服務線上平臺的建立,也幫助了世界各地的國際藝術機構,更快地完成相關流程申請工作,進入上海市場。

龍美術館結合原北票碼頭保留煤炭漏鬥改造而成,於2014年建成運營。「隨著兩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的努力,政府正在推進更好的商業環境和文化環境。以西岸藝島作為交易月的核心,也是政策落地的一個載體。」陳安達說,「西岸對藝術品行業包括交易體系、展示體系、授權體系都有許多前沿性的考量。基於新的技術、新的社會環境和全球狀態,相信隨著未來數位技術、虛擬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將會被徹底打破。在今年特殊的背景下,物流行業面臨著全球化的瓦解,而線上的發展將使得文化產業輻射更多領域,文化領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全球化。」從城市更新、國際交流到線上與線下整合,西岸正在形成趨於完整的藝術產業鏈。這樣的發展並非一日鑄成,而是基於整體規劃與自然生長,也正因如此,西岸的發展也折射於一個地區、一座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演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藝術的「上海時間」|從西岸藝島,到當代藝術與全球藝場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 浦江兩岸,無論是近期的西岸藝博會、Art021,還是莫奈、蒙克、蓬皮杜合作展陳等一系列重量級大展,都讓人看到今年全球藝術界久違的「春天」,見證著上海的大氣與多元。
  • 2020上海藝術市場盤點:全球藝場引人注目的「上海時間」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全球各地眾多藝博會、線下藝展紛紛被按下「暫停鍵」,申城卻逆勢迎來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牽引了世界的關注目光。【領航力】政府牽頭、政策創新釋放一連串利好,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如期舉辦,國家文物局將全國唯一的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放在上海在全球藝術市場因疫情而紛紛被按下「暫停鍵」的2020年,申城卻迎來全球藝場分外引人注目的「上海時間」,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 全球藝場·上海時間·11月藝術地圖
    停擺了半年,為解決困局,上海M50園區從背後「收租」轉型至直面市場,陸續組團帶領畫廊走出去,並設立首屆M50上海當代藝術周,共同發聲。在推動藝術市場上,上海官方單位總能及時跟進。今年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打出「全球藝場·上海時間」主題,聯動全市各主承辦單位,集聚超100場各類藝術品交易相關活動。
  • 上海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落戶徐匯西岸藝島
    近幾年,徐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作為上海建設世界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建成了龍美術館、西岸美術館等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場館,集聚了蘇富比、富藝斯等一批國際頂尖拍賣機構,打造了西岸藝博會、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等一批交易服務平臺,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藝術品產業鏈和良好的產業生態。
  • 全球藝場與上海時間|西岸藝博會觀察:復甦與輻射
    膠囊上海的創始人Enrico Polato說道,「在全球範圍內,這或許是今年首個此類事件,讓我們以往常的方式來體驗藝博會。在藏家和整個藝術行業的支持下,我期待著這一次勝利的回歸。」立木畫廊的聯合創始人樂睿昕 (Rachel Lehmann) 表示,疫情期間,畫廊留意到在亞洲市場的重要性,其中包括上海西岸,「我們非常高興終於能再次在實體藝博會上展示藝術品。實體展覽始終是無可取代的。」
  • 一周觀展指南|見證「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不僅僅在西岸
    11月,正值上海藝術季和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蓬皮杜合作項目「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等分別在徐匯濱江的主要藝術場館開幕,見證了「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的主題。
  • 建築|上海新藝術地標「Art Tower西岸藝島」背後的設計故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2020年10月,隨著西岸藝島ArtTower正式啟用,上海西岸文化核心區—西岸美術館大道迎來了嶄新面貌。
  • 「藝術」|藝知物當代藝術空間
    6 December 2020YIZHIWU 編集No.132Contemporary Art藝知物當代藝術空間「藝知物」是一座線上虛擬藝術衍生線下「藝知物當代藝術空間」,位於北京市宋莊藝術區,專注於推動中國年輕藝術力量的發展,為年輕藝術家的培養貢獻力量。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早已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 | 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早已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 中央美院教學與實驗基地「西岸科技與藝術創新實驗室」入駐上海...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與上海市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方世忠為中央美術學院教學與實驗基地「西岸科技與藝術創新實驗室」揭牌2020年10月16日,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開幕儀式暨西岸藝島 Art Tower
  • 2020年全球第一個大型線下藝博會,西岸博覽會贏在何處?
    11月11日,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如期在西岸藝術中心拉開帷幕,被疫情擾亂的藝術界迎來今年首次規模盛大的線下博覽會,全球頂尖畫廊、藝術家最新力作、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齊聚一堂,不僅為藝術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也讓人不由得重新評估西岸博覽會的地位與影響力。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①|美術館群何以在浦江兩岸持續崛起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浦江兩岸,無論是近期的西岸藝博會、Art021,還是「唐招提寺文物」、莫奈、蒙克、蓬皮杜合作展陳等一系列重量級大展,都讓人看到今年全球藝術界久違的「春天」,見證著上海的大氣與多元。
  • 「以藝術引鳳、以智慧築巢」,西岸鳳巢強勢來襲!西岸地標天團又添...
    >、以島薈藝、以巢築商,特色分明的三大建築體打造成一個集人工智慧產業地標、上海新文化地標、創新商業地標為一體的超強地標組合,形成辦公+藝術平臺+商業的閉環生態圈,將助推西岸不斷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邁進。
  • 尚藝畫廊首次亮相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第八屆 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於近日舉行,尚藝畫廊(Harmony Art Gallery)攜藝術家大憨作品首次參展,重返國內藝術博覽會,以黑馬之勢為會場帶來一番新氣息。以「冥想的詩意」為主題,為觀眾呈現大憨的中草藥系列作品,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引起強烈共鳴,展覽首日現場作品成交量即超半數以上;同時,以詫寂美學與藝術作品相融,為本屆 ART021設計呈現主題為「禪茶一味」的貴賓休息室,營造全新當代藝術生活空間。
  • 上海觀察之一|如何成就全球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上海時間」?
    以上海藝術品市場為例,真正地「復甦」至10月中旬才顯露。即使打出「全球藝場·上海時間·藝術西岸」主題,但在全球旅行禁令背景下,是否能成為「上海時間」依舊是未知。
  • 西岸博覽會引領上海嵌入國際藝術世界版圖
    這個體量從2017年開始出現明顯的變化:這一年共有70家畫廊參加西岸博覽會,其中包括首次參展的裡森畫廊;此外,同年還添設了「天才帳篷TALENT」。到2018年,西岸已經超過110家參展畫廊的規模,而展覽空間也擴容到了2萬平方米,以雙館形式呈現。在《美術手帖》日文版2018年的報導中指出,這一展會已成為「中國本土最大量級的藝術博覽會」,且「存在感年年增加」。
  • 徐匯濱江:這裡有10個愛上西岸的理由 還有4場人氣新展等你來
    ⑥老少鹹宜的休閒去處⑦鳥瞰浦江的西岸藝島⑧引人沉醉的藝術氣息⑨青春洋溢的運動場地⑩溫馨有愛的寵物天堂此次入選的「愛上徐匯濱江的十大理由」,每一條都值得一趟專程安排的旅行龍餘西館三處逛, 藝島油罐兩相望。雲錦龍耀飛機場,鐵軌塔吊日暉港。」優美靈動的語言,將上海西岸的各種美好娓娓道來:徐浦大橋賞月,澱浦河橋賞花,龍華港橋「跑馬」,這裡吸引了央視總站等諸多知名企業入駐,從AI(人工智慧)到ART(藝術),雙A齊備的上海西岸,坐擁龍美術館(西岸館)、餘德耀美術館、西岸美術館、油罐藝術公園等20多個文化藝術空間,勾勒出黃浦江畔一道優雅「藝術岸線」。
  • 2013臺北新藝術博覽會 「藝出慈悲」義賣活動
    百大名人熱情創作獻愛心 晶華酒店 麗晶精品即日起預展2013第三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3),5月3日即將在世貿三館登場,前兩屆藝博會大成功、引起全球藝壇的迴響,今年更吸引來自全世界40國、254位藝術家,共1800件作品參展,作品更豐富多元且極具水準。
  • 上海西岸打造藝術設施高度集聚區域
    新華社上海11月7日電(記者李榮)上海西岸曾是集聚「鐵、煤、砂、油」的大工業廠區,如今由「鐵鏽地帶」華麗轉身,大力建設藝術設施高度集聚的區域,加快邁向卓越城市水岸。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19全球藝術館高峰會議上獲悉,上海西岸正在打造「美術館大道+西岸藝術季+藝術品交易平臺」的文化格局。上海西岸文化藝術委員會主席、上海市徐匯區區長方世忠說,徐匯是上海的文化大區,是上海中西文化交匯地和海派文化發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