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明大街 | 44年,一座城!

2020-12-25 長城原創

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  長城新媒體記者 李相伯 攝

  這是2020年的7月15日,唐山南湖,站在鐫刻著層層疊疊名字的紀念牆前,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

  離7•28越來越近了,總有人來到這裡,放下手裡的花,用目光撫摸著紀念牆上的名字,沉默。

  是的,親人從未離去,往事仍在眼前。

  聽,那風聲,那蟬鳴,愈發襯託出此間無邊的寧靜。

  24萬多個名字,張王李趙……他們的生命停止在44年前7月28日那個凌晨……

  1976年7月28日,註定是一個要用黑色筆填寫的日子,也是唐山人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忌日。

  這些年,每當7月28日凌晨到來的時候,唐山街頭就會有一些人影在晃動著。悄寂無聲中,亮起的是一小簇一小簇暗紅的火苗。我兒XXX收 愛女XXX收 父母大人收  ……晨曦中,淡黃色的紙錢化作的煙,由絮絮縷縷漸漸融合成一片,如白色的霧,浮動在新建的高層建築間。

  寫下這段話的人,名叫錢鋼。

  錢鋼這個名字,早已與唐山大地震緊密地契合在一起,撕也撕不開。

  唐山大地震發生後,錢鋼去唐山參加抗震救災,一待就是近三個月……有了這三個月的經歷,才有了後來的厚重之書《唐山大地震》。

劇痛中的城

  地震發生後,唐山到底有多慘烈?

  當時正處於災難中的唐山人民精神面貌怎麼樣?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供圖

  作為唐山抗震救災副總指揮的遲浩田將軍在2006年接受《燕趙都市報》採訪時這樣說:

  灰黃的塵霧瀰漫天空,到處是令人心碎的斷壁殘垣,地上的一些泥漿被血水染紅。我作為一名老戰士,參加過許多戰役戰鬥,無數次目睹戰爭的殘酷場面,但來自大自然如此慘烈的破壞景象,還是第一次看到。

  在慘烈的自然災害面前,唐山人民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大難壓垮,他們把巨大的悲痛留在心底,自救互救,與災難抗爭。從廢墟中死裡逃生的人,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部隊到達之前靠自救和互救脫離險境的。倖存的人們沒有哭聲,沒有眼淚,默默地掩埋了死去的親人,又繼續救助他人。部隊到達後的十多天裡,還有人在廢墟深處求生,時間最長的是開灤煤礦的5位礦工,他們在漆黑的井底坑道,扒開塌落的矸石,一寸一寸地向外移動,在毫無食物的情況下,靠地下水維持生命,堅持了15天之久!工人王樹斌在廢墟中堅持搏鬥了8天、盧桂蘭搏鬥了13天。部隊發現他們並組織營救的時候,我都在現場,當時的情景震撼人心!創造了人類生命史上的奇蹟。

  那些逆行的兵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供圖

  解放軍報《簡報》摘錄(1976.8.13 記者邢石操)

  ……北京軍區唐山抗震救災前指召開會議,總結半月來工作。萬海峰副政委小結摘要如下:(1)參加救災部隊共計10萬人,包括北京軍區、瀋陽軍區、空軍、海軍、鐵道兵、工程兵等部隊。截至8月10日,共救出群眾12245人……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供圖

  錢鋼在《唐山大地震》中這樣描述——

  當我在1984年採訪軍政委高天正時,他無限感慨地說了這樣一句話:「那十天裡,我們年輕戰士都感到:他們突然間長大了……」

  當時戰士們的心,就像成天成天被刀戳著。有的地方,看得清清楚楚,廢墟中一兩丈深的地方還有活著的人。可是沒有工具,能看不能進啊!裡面的人在受折磨,外面的人也在受折磨!我們師的紅軍團在車站附近救人,二連負責車站大樓,三連負責鐵路公寓,四連負責站前旅館,一個連隊要管一大片地方,面前是那麼堅硬的預製板,鋼筋……我記得有個指導員,不知從哪裡找來一堆小鋸條,他們就用這樣的小鋸條鋸鋼筋,鋸壞一根扔掉一根,硬是把結實的鋼筋水泥板一小塊一小塊分解開……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供圖

    據新華社報導——

   震後8小時,第一支部隊就急行軍進入唐山。隨後數日,先後有14萬解放軍陸續趕到,從死神手中搶奪生命,讓1.64萬名群眾重獲新生。

   震後6天內,2萬名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奔赴唐山,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藉助手電筒的光亮進行手術,保住了眾多垂危者的性命。

  求生的人

  據一般醫學文獻記載,在完全斷水、斷食物的情況下,一位女性的生命極限時間是7天。但唐山的一名家庭婦女,當時46歲的盧桂蘭卻創造了「生命奇蹟」,1976年8月9日,震後第13天,她被救出廢墟時,神智依然清醒健全。

解放軍慰問被救出的盧桂蘭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供圖

  以下為錢鋼採訪盧桂蘭的筆記摘抄——

  有一陣子,不知道餓也不知道渴,就覺得凍得難受。已經喝過兩天尿了,尿也沒了,凍極了,從心裡往外發抖。我就拼命活動身子,人坐不起,就窩在那兒亂撲騰,像小猴似的。後來,也不知從哪拽出一條毛毯,沒準兒是我老爺子身上蓋的那條,綠的,我用牙咬,用腳蹬,好歹扯下一塊,裹在身上。

  那些日子,迷瞪著,醒著;醒著,迷瞪著,只有一隻蒼蠅和我作伴。

  ……

  後來,就再也喊不出聲了。我對自己說,不著急不著急,再怎麼樣也等著,總能出去,不管多少日子。我就這麼想,最後連舌頭也乾巴了,硬邦邦地,像塊泥土塊,一層皮被我撕掉了,血淋淋的,還覺得滋潤。

  你問我迷迷瞪瞪中的感受,有啥感受?我就看到一隻大鐵鐘,生鏽了的,就是小學校裡那隻大鐵鐘,噹噹地響,沒完沒了地亂敲,煩人。我想,等鐘不響了,我就可以被救出來了。

  瘟疫的威脅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供圖

  歷史上「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已是一條必然規律,其實地震之後,瘟疫的陰影已經籠罩著唐山。

  錢鋼寫到:蒼蠅到處放肆地追著人叮咬,走到哪都能聽到那「嗡嗡」的噪音。我到民政局長蔣憶潮的「家」去,那蘆席小棚簡直成了蒼蠅的世界,棚頂棚壁黑壓壓一片,在那裡的幾個小時,只見他女兒揮動蒼蠅拍的手就沒有停過。在街上,我看見過一隻防蠅的大菜罩,菜罩內躺著一個可愛的嬰兒。

  此時,在唐山,一場推開瘟疫的嚴酷戰役,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著,萬幸的是,大災之後的唐山沒有出現通常的大疫。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供圖

  據《燕趙都市報》2006年報導——

  遲浩田將軍回憶說:為防止傳染病的爆發,中央從全國調集了21個防疫隊和軍用防化車、噴藥飛機、大批藥品器械投入防疫工作。一位老首長、老紅軍的兒子叫尤海濤,當時是救災部隊的戰士,一次他身帶腐臭味、滿手血汙地闖進我的帳篷裡,喊了聲「遲叔叔,我餓壞了」,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找到的東西狼吞虎咽地往嘴裡塞。他才十六七歲,顯然是因為搬運屍體而累壞了、餓壞了,衣服也來不及換,手也顧不上洗。當我看到這個景象時,真是心疼極了!

  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日夜苦幹,次年春暖,唐山安然度過災後的傳染病的爆發期,傳染髮病率比常年還低!唐山成功地推開了瘟疫,創造了「大災之後無大疫」的奇蹟。

  那些地震孤兒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供圖

  地震讓唐山4200多個孩子一夜之間沒了爹媽,張家五姐弟就在其中,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們沒有被送往外地育紅學校。除了16歲的大姐張鳳敏在救援部隊撤離時,隨軍當兵走了之外,13歲的二妹張鳳麗、8歲的孿生姐弟張學軍和張鳳琪,在15歲的二姐張鳳霞帶領下,相互照顧著留在了遍地瓦礫的廢墟上。

  由幾個孩子撐起的一個家庭又是如何捱過那些艱辛的,錢鋼做了詳細記錄(摘取):

2006年6月,唐山,張氏五兄妹,左起依次為:鳳麗、學軍、鳳齊、鳳霞、鳳敏。圖/姜曉明

    「姐!我不吃你烙的餅!」小弟把一塊烙糊的餅狠狠摔在滿面菸灰的鳳敏面前,「我要吃媽媽烙的那種兩面黃嘎嘎的餅!」

   「姐不會烙……」

   「那我就不吃飯!」

   「你走吧。」鳳敏生氣了,「哪家烙的餅好,你到哪家吃去!」

   八歲的小弟果真捆了一捲兒衣服走了。在外面流浪了兩天才回來。

   炕上弟弟妹妹發出輕微的鼾聲……鳳敏累極了,她覺得自己就要栽倒了。爸爸呀!媽媽呀!此時此刻,你們能知道女兒的辛酸麼?絕望的時候,張鳳敏甚至閃過這樣的念頭:找一包藥,下到飯鍋裡,姐兒五個一同死去算了……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供圖

  據《燕趙都市報》2006年報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姐弟四人一直住在部隊撤離之前給我們蓋的一間簡易房內。然而隨著弟弟妹妹年齡的增大,一間簡易房顯然已經不夠住了。我(張鳳霞)決定帶著弟弟妹妹們自己再蓋一間簡易房。

  先是和沙子水泥,剛開始不是放的水多就是放的水少。水放多了沙子水泥變成了稀湯,水放少了沙子水泥根本不粘,凝固不住。後是壘牆,剛開始我們壘的牆往左偏,努力校正結果又往右擰了。儘管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試圖把牆壘得整齊筆直,但結果卻總是歪歪斜斜。到了弄房頂的時候,我們徹底犯難了,不是剛弄上去的石棉瓦往下出溜,就是油氈蓋不住窟窿。無奈之下只好請救兵,在一個鄉下表舅的幫助下房頂總算弄好了。

  如今,我們五姐弟各自都成了家,生活很幸福。

44年,同一個唐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4年已過,當初地震的痕跡似乎已在唐山看不到蹤跡。

  歷經10年重建、10年振興和20年的快速發展,鳳凰之城涅槃重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86年6月底唐山復建完成,恢復建設竣工面積1800萬平方米。年底,全市23萬戶居民搬入新居,佔當時總戶數的98.5%。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90年,唐山成為我國首個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的城市。

  1995年,唐山實現國民生產總值490億元,是地震前的7.4倍,跨入了全國經濟發展較快城市行列。

圖片來源:新華網

  2015年,唐山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000億元、全部財政收入575億元,分別比震前的1975年增長了72.8倍和141.4倍,居全省首位。

  2019年,唐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890億元,穩居全省第1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0年7月至今,唐山市深刻把握新時代「三個努力建成」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努力把唐山建成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的窗口城市、環渤海地區的新型工業化基地、首都經濟圈的重要支點」。1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截至目前,曹妃甸港、京唐港兩大港區建成泊位123個,開通國際航線132條,可通達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90餘個主要港口,實現對中國沿海主要港口及日韓10個基本港、日本26個偏港的高密度全覆蓋。

圖片來源:新華網

  截至2019年底,來自日本、韓國、蒙古等東北亞國家的75家企業落戶唐山,唐山成為河北日韓企業最大集聚地。

  十年來,唐山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一批優質產業項目落地運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4年以來,唐山共實施與京津合作億元以上項目498項,總投資3904.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085.7億元。

  十年來,唐山新增鐵路營運裡程414.02公裡,其中新增高鐵營運裡程121公裡。

  一個矗立在渤海灣畔、堅固而生態宜居的新唐山正向我們走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唐山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是無私無畏的人民,是頑強不屈的人民,是能忍受千辛萬苦、戰勝各種困難的人民,是中華民族的縮影。有了這樣的人民,我們將無敵於天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綜合錢鋼《唐山大地震》,新華社、燕趙都市報相關報導)

相關焦點

  • 話說滄州古城(幞頭城)城門名稱之含義
    在滄州市新華區荷花池北側的鼓樓廣場中心,有一座仿古建築——鐘鼓樓,鼓樓的一層有四個城門,分別為:阜民門、拱極門、鎮海門、望瀛門。此四城門之名稱就是採用了滄州古城(幞頭城)城門的名稱,鼓樓一層城樓即代表了幞頭城。
  • 維明教育集團校長郭秀琴一行到石家莊創新國際學校參觀學習
    4月23日,維明教育集團校長郭秀琴,維明西校書記梁庚龍、副校長張彥芳等率領導班子成員及陽明實驗校區20餘位教師走進石家莊創新國際學校,參觀交流。維明教育集團校長郭秀琴一行走進「5D生態課堂」,對走廊文化、班級文化及創新學子的學習模式產生了濃厚興趣。
  • 聯盛九龍與一座城
    舉目望九龍,一座地標性建築映入眼帘,這是一艘就要啟錨的商業航母,一座城市的風景,一座城市的榮耀。  風景就在水中央。滔滔長江,碧波甘棠,湓浦港灣,龍開河道,車水馬龍,檣桅林立,喚醒了潯陽城的集體記憶。
  • 一條街戀上一座城,瀰漫著西方味道的中央大街!這裡有百年的風景
    西方建築史上具有影響力的建築流派與建築裝飾風格,在這裡幾乎都能看到原型,穿梭在中央大街,就像走在一條藝術長廊~中央大街始建於1898年,是歷史文化名街。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畔,南接新陽廣場。1924年5月,由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監工,街上鋪設的石塊,是歐洲進口的麵包石,據說這種石料價值不菲,整條街頓時顯得華貴起來!
  • 三條地鐵線 連通一座城-動態·人物-石家莊-中國網地產
    昨日,在省會南北向的交通大動脈——建設大街上,一如往常,車來車往、川流不息,但是全省會的人都知道了,此時在地下,15.5公裡長的隧道內,地鐵列車已經開啟空載試跑,朝著通車的目標向前,向前……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通車後,在省會中心城區,地鐵「一線串三心,二線連五城」的骨幹線網將基本形成。三條地鐵線,連通一座城,未來必將給省會城市發展、經濟建設帶來一場巨大的改變。
  • 什麼是「那一座城」?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微果醬上周,城君接受了自媒體「微果醬」果醬妹的採訪。做了十年記者,還是第一次被認真地採訪一次。我們認真地聊了這些問題:4年來,那一座城發生了哪些變化?文章為何能引起當地人的共鳴?走過哪些彎路?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 潮州牌坊街|細數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在古城裡,每一條街、每一座城自有其故事與密碼。作為潮州府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軸線,當我們談起牌坊街時,我們在談什麼?牌坊街的牌坊在取名這件事情上,民眾永遠能夠捕捉到最顯著的特徵——23座牌坊次第展開,「牌坊街」這個稱呼如此順理成章。
  • 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
    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國際博物館日br/>愜/意/在/無/錫br/>你知道國際博物館日嗎?會放假麼?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於1977年發起,是用於給世界各地博物館舉辦宣傳、紀念活動的節日,讓更多人來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時間是每年的5月18日,每年確定一個主題,中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
  • 《一本書一座城》,那裡才是真實的她.
    真的決定放下一切,開始《一本書一座城》的時候,我開始找回真的自己,找到新的快樂。熱愛的時候,人會變得無畏;熱愛的時候,一切都覺自然,苦也是樂。 我喜歡靜水流深,這也是《一本書一座城》的氣質。我們懷以善意,以書為媒,說雲淡風輕,品暗潮洶湧。         當然,並不是每座城市都有我的故友。在更多的城市裡我是一無所知,或接近一無所知。我們選擇的是最難最吃力不討好的一種拍法。每一座城市都是一個陌生的世界,語言,文化,當地人的文化密碼,通通不知道。
  • 一座星河城 改變一座城 旭輝銀盛泰星河城產品發布會圓滿落幕
    一座星河城,改變一座城。8月7日,山東旭輝銀盛泰集團全國第三座星河城產品發布盛典在即墨海景花苑大酒店圓滿舉行,精英媒體、眾多嘉賓匯聚於此,共同見證屬於即墨的人居3.0時代。深耕齊魯 省域化布局伴隨一場華麗驚豔的燈光秀,本次星河城3.0產品發布會活動正式啟幕。山東旭輝銀盛泰集團副總裁、青島事業部總經理王建春先生首先登臺為本次盛典致辭。
  • 一座博物館,拯救一座城!
    一座博物館的力量能有多大? 這段歷史告訴你, 它可以拯救一座城。 如今,一城一館,幾乎成為城市的基礎配置,藝術文化不再高高在上,永居神壇。逛逛展覽,看看畫作,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 林五洲的廈門情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廈門城
    這座城市有無數關於熱血 青春和奮鬥的故事 而他就是主角之一 在廈門創業17年他說:政府的大膽改革 城市的包容創新 給予了每一個創業者最大的支持 未來,我將繼續與廈門拼在一起 今天,他提筆給廈門寫下一封情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廈門城
  • 因大街上的梧桐樹讓遊客記住了這座城,秋天時節的南京確實美呆了
    六朝古都南京歷史悠久,人文氣息濃鬱,有數不清的名人,也有無數人文歷史景點,還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現代高樓,但去過南京的遊客,也許會被滿大街的梧桐樹所吸引,這也是古都南京的一大特色。有人說,因為梧桐樹,讓人們記住了這座城,至少在筆者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泰城擂鼓石大街東段改造工程:搶抓工期 全速推進
    泰城擂鼓石大街東段改造工程:搶抓工期 全速推進 2020-11-02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