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滄州市新華區荷花池北側的鼓樓廣場中心,有一座仿古建築——鐘鼓樓,鼓樓的一層有四個城門,分別為:阜民門、拱極門、鎮海門、望瀛門。此四城門之名稱就是採用了滄州古城(幞頭城)城門的名稱,鼓樓一層城樓即代表了幞頭城。
滄州舊城(幞頭城)
滄州於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建州,最早的州治在饒安(今鹽山東南),公元622年,滄州州城從饒安遷到胡蘇城(今東光東北),五年後,州城又遷到清池(今舊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一說明永樂初年)遷到大運河岸邊的長蘆鎮(今運河區白家口一帶),一直到清末中國封建制度終結,州城無變動。明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知府賈忠主持修建滄州磚城,城周長8裡,城高8米多,計有垛口2166個。城池平面形狀類似男子戴的頭巾——幞頭,故俗稱「幞頭城」。城有5門,分別是:南門,後稱「阜民門」,位置在今清池大道和解放路交叉口一帶;北門,後稱「拱極門」,位置在今清池大道和維明路交叉口一帶;東門,後稱「鎮海門」,位於今建設大街與東風路交叉口一帶;西門,後稱「望瀛門」,位於今新華路與水月寺大街交叉口一帶;西南門,後稱「迎薰門」(俗稱小南門),位於原第一百貨商場西側路口一帶。
那麼,滄州古城五門名稱的含義是什麼呢?
南城門「阜民門」和「迎薰門」(小南門):用舜帝《南風歌》的典故,「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表達社會安定、人民富裕的含義。北城門「拱極門」:意思是群星朝向北極星,取天下都要以朝廷為中心之義。東城門「鎮海門」:和滄州鐵獅鎮海吼相呼應,鎮厄海潮之意。西城門「望瀛門」:瀛,從水,本義為海。《山海經》載,海上有三座仙山,曰蓬萊、方丈、瀛洲,山上有長生不老之藥。神仙本來是沒有的,因此「瀛洲」究竟在哪裡,誰也無法確指。上海的崇明島簡稱為「瀛」,山東的濟州島古名「瀛州」或「東瀛」,全國以「瀛」或以「望瀛」「登瀛」命名的地名車載鬥量,不可勝數。因為「瀛」是一種神仙境界,後也被引申為讀書士子金榜高中,「望」之,「登」之,就成為人們的一種美好嚮往。還有一說是「望瀛」指「望河間」。【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於趙都軍城(河間市)置瀛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瀛州為河間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郡復稱瀛州。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又罷瀛州恢復河間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廢郡復稱瀛州。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瀛州歸入契丹,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歸後周轄。北宋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廢瀛州建河間府。】但此說與其它城門名稱含義之宏大氣象極不協調,所以,我們還是按原始義理解比較準確。
滄州古城五門十個字,涉及了天文、地理、政治、民生,命名準確、文雅,表達了官民的心態和期待。讓我們了解滄州古城的文化,熱愛我們的家鄉,為建設現代化滄州貢獻力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