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34次閱讀
作者:姜小毛 餘偉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9月24日
收藏綜合利用低品位鋰雲母資源
中化新網訊 9月22日,江西南氏鋰電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完成的低品位鋰雲母資源綜合利用製備電池級碳酸鋰及稀貴金屬回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文海領銜的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實現了從低品位鋰雲母資源高效提取,製備電池級碳酸鋰和銣鹽、銫鹽,降低了我國對國外鋰資源的依賴程度。
據南氏鋰電公司副總經理吳進方介紹,他們與中南大學和宜春市金地鋰業有限公司聯合承擔該項目以來,研發出了從低品位鋰礦及鉭鈮尾礦提取電池級碳酸鋰與稀貴金屬綜合回收的成套新工藝,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利用鋰雲母製備電池級碳酸鋰的產業化生產線。項目技術成果應用近兩年來,累計生產銷售電池級碳酸鋰7380噸,截至2019年6月底,實現銷售收入10.2億元。
該項目立足江西宜春的世界最大鋰雲母資源,以鋰電新能源材料原料電池級碳酸鋰為目標產品,從低品位鋰雲母和鉭鈮重選尾礦等含鋰礦石中分選得到高品位鋰雲母精礦,採用複合硫酸鹽可控複分解技術,實現鋰雲母的高效焙燒轉型,經選擇性浸出鹼金屬鹽,焙燒浸出渣製備新型環保建材;浸出液深度淨化除雜,一步法製備電池級碳酸鋰;沉鋰後液變溫操作回收鉀鈉鹽,溶劑萃取提取銣銫。
吳進方介紹說,為綜合利用低品位鋰雲母礦石及鉭鈮選礦尾礦中的鋰雲母,項目組設計開發出高選擇性及寬溫度範圍的浮選組合藥劑JD-3,提高了浮選藥劑的寬溫度適應性和浮選選擇性;開發了鋰雲母高效解離及強化脫泥等關鍵設備,形成高效浮選鋰雲母精礦的集成技術。在鋰雲母原礦品位低至0.35%的前提下,該技術的鋰收率達72.2%以上,精礦品位達4.40%以上。
此外,該項目還根據冶金、化工原理,結合硫酸鹽體系生產實際,開發了沉鋰母液變溫操作富集鈉鉀—萃取提銣銫—母液循環利用的新工藝,並開發出高溫聚氣式結晶器等綜合利用關鍵設備,提升了全流程有價金屬回收率,形成鉀銣銫綜合利用和母液循環的產業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