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胎教音樂之西方經典系列:熱情奏鳴曲-貝多芬

2020-12-19 Wecele胎教音樂

貝多芬,路德維希·馮(1770-1827),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情感表現的張力和藝術氣質都是他人無與倫比的。貝多芬的音樂講究音響的強弱對比。

《熱情奏鳴曲》原名《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是由出版商所起,由於確切說出了該曲的本質而被沿用至今。

此曲是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貝多芬認為這是自己最好的一首鋼琴奏鳴曲。貝多芬關於「熱情」的內容曾經說過:「去讀一下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吧「。莎士比亞的《暴風雨》表達了人的意志和智慧一定可以戰勝大自然的力量,剛好與《熱情奏鳴曲》所要表達的意思相吻合。

孕媽媽可以從中體會到那份熱情洋溢的感情,尤其是曲中表達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自由。

《熱情奏鳴曲》節奏輕快而舒坦,不僅能給孕媽媽帶來輕鬆愉快的心情,更是對胎寶寶的智力發育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孕中期胎教音樂之西方經典系列:歡樂頌-貝多芬
    貝多芬,路德維希·馮(1770-1827),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情感表現的張力和藝術氣質都是他人無與倫比的。貝多芬的音樂講究音響的強弱對比。《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而這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不包含文字)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 《歡樂頌》原來是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氣勢磅礴、意境恢宏。
  •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
    有些國外著名的音樂學者如金德曼與查爾斯·羅森,分別在討論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時,提到此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的大量運用,但是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更為深刻的論述。因此本文要針對貝多芬的拿坡裡和弦進行系統化的梳理。
  • 這首孕早期胎教音樂《月光奏鳴曲》非常不錯,值得收藏!
    我每天都會堅持在晚間休息前,聽幾首胎教音樂來結束當天的日常生活,如果聽到好聽的胎教音樂後呢,我會在第二天花上一小時的時間,寫一篇關於音樂的文章,用於分享此音樂,最後上傳到本人關注的論壇中。就好比,今天我要給各位媽媽們帶來的是一首孕早期胎教音樂-《月光奏鳴曲》。
  • 研究發現,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是最受歡迎的「入睡」音樂
    近日,英國古典音樂媒體報導,根據一項全球睡眠研究,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是最流行的「入睡」音樂。20%的英國受訪者表示,這部經典的鋼琴曲是最有可能幫助他們擺脫困境的音樂。研究發現,總體而言,鋼琴獨奏音樂使沉著沉睡的人最平靜。
  • 貝多芬5首最好聽的鋼琴曲分析
    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與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相呼應,是鋼琴藝術中的經典樂章。 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 本曲的演奏技巧並不太難,因此被演奏的機會也非常之多,是許多鋼琴初學者愛不釋手的曲目。
  • 大音樂家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的經典音樂有哪些?
    一位耳朵逐漸失聰的音樂家,是怎樣做出讓世界都迷戀的音樂?這可能只有貝多芬可以做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是偉大的,生平有許多經典的曲目,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 貝多芬奏鳴曲三「遺珠」現世
    新華社今晨專電 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馮·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一般收錄32首作品,英國一名音樂教授新近發現3首此前幾乎不為世人所知的貝多芬所作奏鳴曲,並將它們加入最新出版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3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巴裡·庫珀耗費10年心血,從大量散落手稿中發掘整理出3首貝多芬12歲時創作的奏鳴曲。  庫珀編輯的這3卷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包括了貝多芬全部35首鋼琴奏鳴曲,除收錄最新發現的3首作品,全集中另外32首奏鳴曲曲譜也經過庫珀逐個音符校正。庫珀還在書中寫下15萬字評論,幫助讀者更好理解這些曲目。
  • 鋼琴家貝多芬5首最好聽的鋼琴曲分析
    「音樂是為無法表現的東西而設的,我希望他仿佛從朦朧中來又從朦朧中去。」 一一德彪西貝多芬一共寫了32首鋼琴奏鳴曲,鋼琴這件樂器在貝多芬手上,施展出前所未有的威力,真正成為樂器之王。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與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相呼應,是鋼琴藝術中的經典樂章。
  • 孕早期胎教音樂之西方經典系列:C大調長笛和豎琴協奏曲--莫扎特
    從小就被譽為「音樂神童」,更是西方音樂史上一顆罕見的巨星。莫扎特的風格結構嚴謹,旋律經典。他的曲子節奏多在每分鐘70下左右,這種節奏恰似孕媽媽比較理想的心跳節律,所以對胎兒和新生兒有安撫和啟發的作用。因此,莫扎特的音樂是國際公認為非常適合胎教的音樂。《C大調長笛和豎琴協奏曲》,作於1778年。此曲是莫扎特應駐倫敦的法國大使濟尼公爵及其女兒之邀而創作,讓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兒結婚慶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達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賀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動的表情。
  • 鋼琴家陳薩完成首次貝多芬獨奏會巡演,計劃演完「樂聖」全部奏鳴曲
    整個上半年,所有的演出取消,當復演的好消息終於傳來,陳薩帶著精心挑選的貝多芬第25號、第21號、第20號、第32號鋼琴奏鳴曲,於8月底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並帶著這套曲目在全國多個城市巡演。前不久在深圳完成最後一場演出,陳薩心懷不舍,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她計劃演完貝多芬的全部32首鋼琴奏鳴曲,因為「此刻,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貝多芬的音樂」。
  • 孕晚期胎教音樂之西方經典系列:G大調弦樂小夜曲---莫扎特
    從小就被譽為「音樂神童」,更是西方音樂史上一顆罕見的巨星。莫扎特的風格結構嚴謹,旋律經典。他的曲子節奏多在每分鐘70下左右,這種節奏恰似孕媽媽比較理想的心跳節律,所以對胎兒和新生兒有安撫和啟發的作用。因此,莫扎特的音樂是國際公認為非常適合胎教的音樂。《G大調弦樂小夜曲》,由 莫扎特於1787 年在維也納完成,並以最時髦的德文用語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該曲是十八世紀中葉器樂小夜曲的典範。
  • 無聲電影|貝多芬《月光奏鳴曲》Flute Cover
    Moonlight Sonata貝多芬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14 in C minor, Op. 27, No. 2),又名「月光奏鳴曲」和「月光曲」。這首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是來自德國音樂評論家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撰寫的一篇評論,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夜晚的月色」。之後,該奏鳴曲在十九世紀後期便以此標題聞名於世。
  • 20200720【古典-器樂】Konstantin Lifschitz - 貝多芬:32首奏鳴曲...
    https://www.highresaudio.com/en/album/view/swfxus/konstantin-lifschitz-beethoven-32-sonatas 在像我們這樣的世界中,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甚至像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這樣的紀念性語料也可以以新的方式出現
  • 史上最讓孕媽省心又簡單的胎教方法——音樂胎教!
    前段時間我的閨蜜懷孕四個多月之後跑來問我,「知不知道什麼是音樂胎教?為什麼那些阿姨都跟我說音樂胎教好?我快被她們煩死了」我說當然知道啊!因為音樂胎教是那麼多種胎教中最主要又最省心的方法了。因為孕媽咪們只需要準備好特定胎教音樂,每天選擇固定的時間播放十來分鐘就能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簡直簡單到令人震驚!不用像營養胎教那樣注意多種多樣,營養是否豐富等等。或者是光照胎教需要找有陽光好的時候,挑日子。
  • 陳薩彈貝多芬奏鳴曲:與其在悲苦中呻怨,不如歌頌生之偉大
    在陳薩的「奏鳴貝多芬」鋼琴獨奏音樂會上,樂評人聽出了高度個性化的演繹。11月20日,鋼琴家陳薩回到闊別已久的上海音樂廳,獻演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25號、第21號、第20號、第32號,用四首不同時期的奏鳴曲,濃縮了貝多芬的一生。長髮披肩,藍裙加身,音樂會上的她像個洋娃娃,手下卻有著四兩撥千斤的力量。
  • 越聽越聰明的胎教音樂
    而音樂胎教就是比較重要的一種胎教方式了,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孕婦在懷孕期間身體是比較脆弱的,所以在胎教音樂的選擇上面一定要注意了,只有適合的胎教音樂才能夠讓寶寶更加的聰明,那麼適合懷孕初期的胎教音樂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收集了一些,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感興趣的孕媽快來了解!
  • 怎樣選擇孕中期的胎教音樂?
    孕中期的準媽媽腰圍增大,腹部隆起明顯,導致身體重心前移,走起路來孕味十足。而且隨著度過了懷孕初期孕吐的折磨,胃口自然而然的變好很多。準媽媽們本以為終於可以舒服的享受懷孕時光了。殊不知,進入了孕期一個新的階段,準媽媽和胎兒會有新的變化,當然也會有新的煩惱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下我在孕中期遇到的煩惱和最終的緩解辦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話中有樂-音樂解讀與欣賞 巴洛克時代的奏鳴曲:科雷利的貢獻
    義大利是西方器樂音樂的故鄉,許多我們今日熟知的樂器和體裁都誕生在這裡。16、17世紀,義大利的器樂合奏音樂日益興盛,最突出的體裁包括奏鳴曲和協奏曲。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義大利巴羅克時期的奏鳴曲藝術,以及音樂家阿爾康格羅·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年)在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方面的創作貢獻。
  • 鋼琴家陳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貝多芬的音樂
    視頻截圖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作品,樂迷最熟悉的無非是《月光》《悲愴》《熱情》《暴風雨》,而陳薩此次選擇的這四首曲子,大家相對陌生。四首不同時期的奏鳴曲,濃縮了貝多芬的一生——作於早期的《第25號奏鳴曲》別名「布穀鳥」,有些地方旋律感強,很像藝術歌曲;作於中期的《第21號奏鳴曲》和《第20號奏鳴曲》,前者別名「黎明」,充滿勃勃的生機,後者音符簡單,充滿古典和精緻的小趣味;而《第32號奏鳴曲》寫於貝多芬喪失聽力的晚年,堪稱生前遺囑。
  • 你知道嗎|貝多芬失聰後是怎麼創作音樂的?
    說起貝多芬,大家腦海中會聯想到什麼?天才?音樂家?創作鬼才?這位超級「交響樂之王」確實為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命運交響曲》等。然而,貝多芬一生命途多舛,28歲聽覺開始出現問題,45歲近乎失聰。有些人說他的失聰是高燒所致,也有人說是因為長期使用含鉛的酒杯……無論其原因如何,最令人們感到不解的是:這位音樂大佬在近乎耳聾的情況下,到底是如何繼續創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