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是最受歡迎的「入睡」音樂

2020-12-17 騰訊網

近日,英國古典音樂媒體報導,根據一項全球睡眠研究,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是最流行的「入睡」音樂。

20%的英國受訪者表示,這部經典的鋼琴曲是最有可能幫助他們擺脫困境的音樂。

研究發現,總體而言,鋼琴獨奏音樂使沉著沉睡的人最平靜。在2,000名成年參與者中,有14%的人認為蕭邦降E大調夜曲最有可能使他們立即平靜並誘發睡眠。研究發現,約19%的人每晚在睡前聽輕鬆的音樂。

同時,32%的受訪者表示,平靜的音樂有助於他們擺脫困境。

人們發現,古典音樂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幫助人們良好地入睡,其次是流行音樂,鄉村音樂或民間音樂。

全球89%的受訪者同意,聽輕鬆舒緩的音樂有助於睡眠。最近對古典音樂的鎮靜效果的研究發現,聆聽管弦樂的旋律可以孤立地促進心理健康和幸福。

同時,美國的一項研究聲稱,考試前一天晚上聽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可以提高學習成績。

來源:音教藝術網(ID:yinjiaoart)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無聲電影|貝多芬《月光奏鳴曲》Flute Cover
    Moonlight Sonata貝多芬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14 in C minor, Op. 27, No. 2),又名「月光奏鳴曲」和「月光曲」。這首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是來自德國音樂評論家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撰寫的一篇評論,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夜晚的月色」。之後,該奏鳴曲在十九世紀後期便以此標題聞名於世。
  • 貝多芬奏鳴曲三「遺珠」現世
    新華社今晨專電 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馮·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一般收錄32首作品,英國一名音樂教授新近發現3首此前幾乎不為世人所知的貝多芬所作奏鳴曲,並將它們加入最新出版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3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巴裡·庫珀耗費10年心血,從大量散落手稿中發掘整理出3首貝多芬12歲時創作的奏鳴曲。  庫珀編輯的這3卷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包括了貝多芬全部35首鋼琴奏鳴曲,除收錄最新發現的3首作品,全集中另外32首奏鳴曲曲譜也經過庫珀逐個音符校正。庫珀還在書中寫下15萬字評論,幫助讀者更好理解這些曲目。
  • 這首孕早期胎教音樂《月光奏鳴曲》非常不錯,值得收藏!
    我每天都會堅持在晚間休息前,聽幾首胎教音樂來結束當天的日常生活,如果聽到好聽的胎教音樂後呢,我會在第二天花上一小時的時間,寫一篇關於音樂的文章,用於分享此音樂,最後上傳到本人關注的論壇中。就好比,今天我要給各位媽媽們帶來的是一首孕早期胎教音樂-《月光奏鳴曲》。
  • 世界上10大最著名的鋼琴曲,貝多芬四首曲子入選,你都聽過嗎?
    2、悲愴奏鳴曲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寫來贈送給他的贊助人兼忠實粉絲赫諾夫斯基王子的,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世界著名十大鋼琴曲之一。悲愴奏鳴曲的演奏技巧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因此也經常被人演奏,是除了致愛麗絲之外,貝多芬最為人所熟知的曲子。
  • 孕中期胎教音樂之西方經典系列:熱情奏鳴曲-貝多芬
    貝多芬,路德維希·馮(1770-1827),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情感表現的張力和藝術氣質都是他人無與倫比的。貝多芬的音樂講究音響的強弱對比。《熱情奏鳴曲》原名《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是由出版商所起,由於確切說出了該曲的本質而被沿用至今。此曲是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貝多芬認為這是自己最好的一首鋼琴奏鳴曲。貝多芬關於「熱情」的內容曾經說過:「去讀一下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吧「。
  • 貝多芬《升C小調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賞析
    事後才將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敷衍湊數地送給了茱麗葉塔。    此曲於1801創作完成、1802年出版,當初只是一首在形式上略有突破的奏鳴曲,而且沒有「月光」的稱謂,因為作曲者並非對月亮心生所感而寫。但此曲卻因音樂極為動聽而大受歡迎,貝多芬還因此向弟子徹爾尼抱怨過有心插柳的無奈。直到三十年之後,一位音樂評論家H.F.L.
  •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
    有些國外著名的音樂學者如金德曼與查爾斯·羅森,分別在討論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時,提到此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的大量運用,但是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更為深刻的論述。因此本文要針對貝多芬的拿坡裡和弦進行系統化的梳理。
  • 大音樂家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的經典音樂有哪些?
    一位耳朵逐漸失聰的音樂家,是怎樣做出讓世界都迷戀的音樂?這可能只有貝多芬可以做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是偉大的,生平有許多經典的曲目,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 鋼琴家陳薩完成首次貝多芬獨奏會巡演,計劃演完「樂聖」全部奏鳴曲
    整個上半年,所有的演出取消,當復演的好消息終於傳來,陳薩帶著精心挑選的貝多芬第25號、第21號、第20號、第32號鋼琴奏鳴曲,於8月底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並帶著這套曲目在全國多個城市巡演。前不久在深圳完成最後一場演出,陳薩心懷不舍,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她計劃演完貝多芬的全部32首鋼琴奏鳴曲,因為「此刻,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貝多芬的音樂」。
  • 貝多芬5首最好聽的鋼琴曲分析
    01 《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這一時期的奏鳴曲充滿了嘗試性的作法,他企圖重新評價奏鳴曲式主要的創作原理,他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是古典樂派開始朝浪漫樂派轉變的作品之一。
  • 鋼琴家貝多芬5首最好聽的鋼琴曲分析
    「音樂是為無法表現的東西而設的,我希望他仿佛從朦朧中來又從朦朧中去。」 一一德彪西貝多芬一共寫了32首鋼琴奏鳴曲,鋼琴這件樂器在貝多芬手上,施展出前所未有的威力,真正成為樂器之王。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與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相呼應,是鋼琴藝術中的經典樂章。
  • 《月光曲》裡本沒有月光
    彈奏樂曲的是位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卻買不起入場券,她哥哥只是位窮鞋匠,貝多芬便為兄妹倆彈奏了那首樂曲。「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借著清幽的月光,在茅屋裡即興創作出著名的《月光曲》。 故事很動人,但傳說毫無根據,因為《月光曲》裡本沒有月光。
  • 走進《月光曲》,了解貝多芬的高尚情懷
    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其中《月光曲》就是在為窮人演奏樂曲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1.作者簡介貝多芬 (1770-1827),德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從小接受父親的音樂訓練,學會了鋼琴和作曲。
  • 課文《月光曲》,和月光大海沒有任何關係,不過是商人的伎倆
    有次聽公開課,某老師讓學生聽著《月光曲》跟著課文描述一起想像畫面,隨著音樂,老師解讀「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縷輕紗似的薄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學生一臉懵。
  • 20200720【古典-器樂】Konstantin Lifschitz - 貝多芬:32首奏鳴曲...
    https://www.highresaudio.com/en/album/view/swfxus/konstantin-lifschitz-beethoven-32-sonatas 在像我們這樣的世界中,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甚至像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這樣的紀念性語料也可以以新的方式出現
  • 陳薩彈貝多芬奏鳴曲:與其在悲苦中呻怨,不如歌頌生之偉大
    在陳薩的「奏鳴貝多芬」鋼琴獨奏音樂會上,樂評人聽出了高度個性化的演繹。11月20日,鋼琴家陳薩回到闊別已久的上海音樂廳,獻演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25號、第21號、第20號、第32號,用四首不同時期的奏鳴曲,濃縮了貝多芬的一生。長髮披肩,藍裙加身,音樂會上的她像個洋娃娃,手下卻有著四兩撥千斤的力量。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升C小調(《月光》),OP.27.2,作於1801年。
  • 外賣小哥演奏《月光奏鳴曲》!學音樂的人在哪裡都閃閃發光!
    這位小哥彈的是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相信很多人都對這首樂曲印象深刻,每次聽見還能想起練琴時候被這首樂曲支配的恐懼。而這位看似平平無奇的外賣小哥卻能夠這樣熟練而流暢地演奏下來,雖然只有一小段,但是也足夠讓人驚嘆,不得不感嘆一句真的是高手在民間啊!
  • 部編版六上:月光曲中聯想與想像,仿寫習題、手寫筆記及高頻考題
    貝多芬是德國的音樂家,既集古典之大成,又開創浪漫之先河,為人類留下眾多的音樂遺產,被尊稱為「樂聖」。他對勞動人民充滿了同情,曾經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我該是多麼幸福。」
  • 鋼琴家陳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貝多芬的音樂
    視頻截圖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作品,樂迷最熟悉的無非是《月光》《悲愴》《熱情》《暴風雨》,而陳薩此次選擇的這四首曲子,大家相對陌生。四首不同時期的奏鳴曲,濃縮了貝多芬的一生——作於早期的《第25號奏鳴曲》別名「布穀鳥」,有些地方旋律感強,很像藝術歌曲;作於中期的《第21號奏鳴曲》和《第20號奏鳴曲》,前者別名「黎明」,充滿勃勃的生機,後者音符簡單,充滿古典和精緻的小趣味;而《第32號奏鳴曲》寫於貝多芬喪失聽力的晚年,堪稱生前遺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