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陳薩完成首次貝多芬獨奏會巡演,計劃演完「樂聖」全部奏鳴曲

2020-12-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不尋常的2020年,鋼琴家陳薩的生活,被粗暴地分割為疫情前、疫情後。整個上半年,所有的演出取消,當復演的好消息終於傳來,陳薩帶著精心挑選的貝多芬第25號、第21號、第20號、第32號鋼琴奏鳴曲,於8月底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並帶著這套曲目在全國多個城市巡演。前不久在深圳完成最後一場演出,陳薩心懷不舍,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她計劃演完貝多芬的全部32首鋼琴奏鳴曲,因為「此刻,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貝多芬的音樂」。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作品,樂迷最熟悉的無非是《月光》《悲愴》《熱情》《暴風雨》,而陳薩此次選擇的這四首曲子,大家相對陌生。四首不同時期的奏鳴曲,濃縮了貝多芬的一生——作於早期的《第25號奏鳴曲》別名「布穀鳥」,有些地方旋律感強,很像藝術歌曲;作於中期的《第21號奏鳴曲》和《第20號奏鳴曲》,前者別名「黎明」,充滿勃勃的生機,後者音符簡單,充滿古典和精緻的小趣味;而《第32號奏鳴曲》寫於貝多芬喪失聽力的晚年,堪稱生前遺囑。

以演奏蕭邦作品為樂迷熟知的陳薩,其實是第一次以貝多芬的奏鳴曲作為獨奏巡演。恰逢「樂聖」誕辰250周年的節點,她把這次巡演視為「朝聖之路」。對作品的點滴感悟,陳薩也用文字記錄下來,發布在自己工作室的微信公眾號。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本身需要鋼琴家很長時間的積累,她覺得自己在和這套作品一起成長。

本次巡演的一場演出,臺上的陳薩演奏貝多芬《第32號奏鳴曲》時,聽到觀眾席有吸鼻子的聲音,「這是有觀眾在流眼淚,我覺得在那個瞬間,大家產生了共情,感受到貝多芬獨一無二的精神化內涵。」《第32號奏鳴曲》第二樂章以聖詠一般的主題開始,陳薩自始至終被內心裡聽到的輕柔的人聲合唱所打動,每個16分音符為一拍的吟唱緩入雲空,因此她也時常陷入沉思,應如何在鋼琴上去完善音和音之間的氣息,再現如同人聲一樣延綿的線條。

這一輪貝多芬奏鳴曲巡演,從八月持續到十二月,陳薩非常自信地說:「從一開始就是非常好的狀態。」與觀眾尋求現場演奏的共鳴,一直是陳薩喜歡的狀態。

2015年,陳薩成立個人工作室,喚起了她的創造力。從這一年起,陳薩每年都會推出嶄新的獨奏會曲目,策劃帶有她個人審美的「主題性」音樂會:從全套蕭邦《瑪祖卡舞曲》,到德彪西《24首鋼琴前奏曲》和《12首鋼琴練習曲》,以及全套蕭邦《夜曲》,很多都是「全集」專場。這與此前不成體系的演奏形成鮮明的對比。陳薩形容這是一個長期而更有深度的學習,「很有一種踏實的分量感,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會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除了獨奏,協奏曲和室內樂演奏同樣是陳薩的心頭好。陳薩非常享受與一群人合作一部作品碰撞出的火花。剛剛過去的周末,陳薩攜手中國交響樂團在國家大劇院完成了杜鳴心新作第四鋼琴協奏曲《覺醒》的世界首演。演出前的排練中,92歲高齡的作曲家杜鳴心和指揮夏小湯以及陳薩,就第二樂章的一小段演奏速度產生了爭議,幾遍磨合下來,作曲家、指揮、鋼琴家的「三國語言」逐漸變成了「一國語言」。

即將到來的2021年,陳薩將回到夢開始的地方——波蘭華沙,出任第18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評委,她是這一屆肖賽最年輕的評委,也是唯一受邀的中國籍評委。2000年,初出茅廬的陳薩在第14屆肖賽斬獲第4名以及波蘭舞曲的最佳演奏獎。20年彈指而過,肖賽記憶之於陳薩是「黃葉滿地、霧氣蒙蒙」的蒙太奇式浪漫片段,這麼多年她始終堅持一點,「不管獲獎與否,都需要面臨著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的起承轉合,但最核心一點是對音樂極致的熱愛。」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徐顥哲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鋼琴家陳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貝多芬的音樂
    不尋常的2020年,鋼琴家陳薩的生活,被粗暴地分割為疫情前、疫情後。整個上半年,所有的演出取消,當復演的好消息終於傳來,陳薩帶著精心挑選的貝多芬第25號、第21號、第20號、第32號鋼琴奏鳴曲,於8月底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並帶著這套曲目在全國多個城市巡演。
  • 陳薩彈貝多芬奏鳴曲:與其在悲苦中呻怨,不如歌頌生之偉大
    在陳薩的「奏鳴貝多芬」鋼琴獨奏音樂會上,樂評人聽出了高度個性化的演繹。11月20日,鋼琴家陳薩回到闊別已久的上海音樂廳,獻演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25號、第21號、第20號、第32號,用四首不同時期的奏鳴曲,濃縮了貝多芬的一生。長髮披肩,藍裙加身,音樂會上的她像個洋娃娃,手下卻有著四兩撥千斤的力量。
  • 陳薩2017獨奏鋼琴音樂會演出行程安排(附曲目單)
    鋼琴家無與倫比的色彩觸感和她詮釋復調音樂的技巧令人欽佩。」  ――德國《南德意志報》(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2000年,陳薩獲得波蘭第十四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第四名和波蘭舞曲特別演奏獎;2005年,她在第十二屆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水晶大獎。自此,陳薩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位在三大頂尖鋼琴比賽中均獲獎的鋼琴家。
  • 青年女鋼琴家陳薩:音樂是我生活中唯一的主角
    青年女鋼琴家陳薩  陳薩,歷史上唯一一位在英國利茲鋼琴比賽、波蘭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三大國際頂尖大賽奪獎的鋼琴家。7月30日,時隔六年再臨星海音樂廳舉辦獨奏音樂會的她,將給樂迷帶來一次對貝多芬、李斯特經典作品的琴語傾訴。  儘管從年前起有意減少了自己的音樂會場次,但陳薩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坦言,「也許大家會有一種錯覺,看到我的演出場次少了,就以為我投放在音樂和鋼琴上的精力也少了,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事實也並非如此。音樂依然是我生活中唯一的主角!」
  • 貝多芬奏鳴曲三「遺珠」現世
    新華社今晨專電 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馮·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一般收錄32首作品,英國一名音樂教授新近發現3首此前幾乎不為世人所知的貝多芬所作奏鳴曲,並將它們加入最新出版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3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巴裡·庫珀耗費10年心血,從大量散落手稿中發掘整理出3首貝多芬12歲時創作的奏鳴曲。  庫珀編輯的這3卷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包括了貝多芬全部35首鋼琴奏鳴曲,除收錄最新發現的3首作品,全集中另外32首奏鳴曲曲譜也經過庫珀逐個音符校正。庫珀還在書中寫下15萬字評論,幫助讀者更好理解這些曲目。
  • 大音樂家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的經典音樂有哪些?
    這可能只有貝多芬可以做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是偉大的,生平有許多經典的曲目,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貝多芬簡介中文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外文名:Ludwig.van.Beethoven國籍:德國民族:日耳曼民族出生地:波恩出生日期:1770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1827年3月26日職業:作曲家、鋼琴家、音樂家畢業院校:波恩大學德國傑出的音樂家
  • 經典947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 | 嘉賓陣容(四)
    Andante più tosto allegretto小提琴:Guillaume Molko鋼琴:江晨貝多芬 降A大調鋼琴第三十一奏鳴曲,作品110Piano Sonata No.31 in A flat major, Op.110第一樂章 富有表現力如歌的中板
  • 「致敬樂聖-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音樂會...
    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作為南上海文化名片,亦不會錯過這場意義重大的紀念儀式,推出——《致敬樂聖-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音樂會》。本場演出不僅邀請到湯沐海指揮和上海愛樂樂團,更有重磅級鋼琴家加入,共同演奏貝多芬經典作品,帶來一場年度音樂盛宴。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貝多芬對於古典音樂具有裡程碑般的意義。
  •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
    《第十三號鋼琴奏鳴曲》Op.27 No.1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的運用導讀:拿坡裡和弦是和聲理論中非常特殊的一個和弦,尤其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被廣泛應用。有些國外著名的音樂學者如金德曼與查爾斯·羅森,分別在討論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時,提到此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的大量運用,但是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更為深刻的論述。因此本文要針對貝多芬的拿坡裡和弦進行系統化的梳理。
  • 「貝多芬最後之嫡傳弟子」德· 孔特斯基及其在華的幾場音樂會
    1823年六歲時,其父攜其前往維也納,師從「樂聖」貝多芬在內的名師。[13]八歲時就效仿莫扎特開始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且有原創作品發表。1829年,孔父攜其到聖彼得堡巡演,為俄國沙皇尼古拉陛下演奏後,深受賞識。經尼古拉的親自推薦,孔特斯基隨當時紅極一時的愛爾蘭鋼琴家、作曲家約翰 · 菲爾德(John Field,1782-1837)在莫斯科學琴。
  • 無聲電影|貝多芬《月光奏鳴曲》Flute Cover
    Moonlight Sonata貝多芬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14 in C minor, Op. 27, No. 2),又名「月光奏鳴曲」和「月光曲」。這首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是來自德國音樂評論家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撰寫的一篇評論,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夜晚的月色」。之後,該奏鳴曲在十九世紀後期便以此標題聞名於世。
  • 中國音樂人眼中的貝多芬什麼樣?這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中找到答案
    鋼琴家張勝量(牛牛)、小提琴家黃蒙拉、口琴演奏家趙晨曦、長笛演奏家胡喆接力演繹貝多芬《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黃蒙拉將貝多芬比作自己曲目庫中的一道「硬菜」,「對於所有學音樂的人而言,從一開始無論接觸的是什麼樂器,有三個作曲家絕對逃不掉,貝多芬、莫扎特、巴赫,他們是西方古典音樂的基石。貝多芬的作品更是影響了後代每一位作曲家,我在獨奏會中安排曲目時,經常選用他的作品,他像是菜單裡必點的那道牛排。」
  • 鋼琴家貝多芬5首最好聽的鋼琴曲分析
    01《月光奏鳴曲》貝多芬這一時期的奏鳴曲充滿了嘗試性的作法,他企圖重新評價奏鳴曲式主要的創作原理,他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是古典樂派開始朝浪漫樂派轉變的作品之一。這首奏鳴曲包含著貝多芬最原始的構思。它那夢一般即興的性質,探索鋼琴音響共鳴的方式已預察到約一百年後德彪西的印象樂派。貝多芬曾說過他的作品二十七號的兩首奏鳴曲都像幻想曲。
  • 「樂聖」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維也納古典樂派」最後一位代表人物,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因其不朽的創作,世人尊稱他為「樂聖」。  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生于波恩。祖父和父親都是宮廷音樂家。
  • 孕中期胎教音樂之西方經典系列:熱情奏鳴曲-貝多芬
    貝多芬,路德維希·馮(1770-1827),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情感表現的張力和藝術氣質都是他人無與倫比的。貝多芬的音樂講究音響的強弱對比。《熱情奏鳴曲》原名《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是由出版商所起,由於確切說出了該曲的本質而被沿用至今。此曲是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貝多芬認為這是自己最好的一首鋼琴奏鳴曲。貝多芬關於「熱情」的內容曾經說過:「去讀一下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吧「。
  • 陳薩說,鋼琴家最沒有指望的是你彈一輩子這些作品都彈不完
    原標題:陳薩說,鋼琴家最沒有指望的是你彈一輩子這些作品都彈不完總部倉庫在漢堡的一家網店是她最常光顧的,有一種新鮮的小朝天椒,是陳薩烹飪最愛的調味食材。此刻,這位享譽世界古典樂壇,少年成名,曾一度被大家稱為中國「鋼琴公主」的演奏家露出了一派天然真實的模樣。她炒菜的時候不聽蕭邦,也不聽李斯特或者貝多芬,沒有節奏在腦子裡盤旋,最多聽聽流行的Radiohead或者Damien Rice。
  • 馬拉松音樂會 · 亮點搶先看 | 音樂家帶你重走貝多芬之路,音樂劇...
    在如今的波恩,研究中心、博物館等紛紛建成,為探究這位「樂聖」提供了豐富的史料。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教授、星期廣播音樂會主持人王勇將四小時坐鎮直播間,作為德國國家學術交流委員會學者、首位中德聯培音樂學博士的他,將帶領我們深入德國,重走貝多芬的成長之路。同時,他還將從一名音樂廣播主持人的角度,聊一聊貝多芬的音樂是如何通過廣播,引領一代又一代的人踏入古典音樂大門。
  • 鋼琴家馬克西姆啟動「絲路狂想」中國巡演計劃
    鋼琴家馬克西姆啟動「絲路狂想」中國巡演計劃 2017-10-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絲路狂想」中國巡演計劃啟動
  • 研究發現,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是最受歡迎的「入睡」音樂
    近日,英國古典音樂媒體報導,根據一項全球睡眠研究,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是最流行的「入睡」音樂。20%的英國受訪者表示,這部經典的鋼琴曲是最有可能幫助他們擺脫困境的音樂。研究發現,總體而言,鋼琴獨奏音樂使沉著沉睡的人最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