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最新報告稱,全球海洋中可能有超過1500萬噸的微塑料,它已經從食物鏈最底端環節入侵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海洋總給人很遙遠的感覺,不過更殘酷的現實馬上就開始展現在大家眼前!
10月19日,《自然-食品》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稱,含有聚丙烯的嬰兒奶瓶衝泡標準配方奶粉時,奶瓶可能會釋放出塑料微粒,研究結果強調了微塑料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但很明顯,很多人可能認識不足!
聚丙烯的嬰兒奶瓶怎麼就冒出微塑料顆粒的?
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的數位中國學者和同事在世衛組織推薦的消毒方式和配方奶粉標準操作流程中,測試了10種嬰兒奶瓶的塑料微顆粒在衝泡過程中微塑料的釋放比例,使用的奶瓶為全球市場上銷量比較好的大品牌奶瓶!
材料包含聚丙烯或者包含了基於聚丙烯的蓋子等配件,結果發現,無論是哪種品牌的奶瓶,在衝泡過程中會釋放出130萬至1620萬顆粒的微塑料,並且在實驗的21天中會持續釋放,另外衝泡的溫度和微塑料顆粒數量比例有直接關係!
根據嬰幼兒出生時的奶粉比例,作者在論文中給出了全球各地受到微塑料顆粒影響的模型,在第一年中,如果使用聚丙烯奶瓶的話,每天將會暴露在160萬個微塑料顆粒的威脅之下,不過這一點在亞洲和非洲地區比較好,可能和提倡母乳餵養有關!
一般國內很多年輕父母都堅持餵養三個月以上,而且對塑料奶瓶的不信任性,用玻璃材質的比較多,相對奶瓶蓋子和奶嘴等都是在低溫時接觸,會比較好一些!而歐美以及澳洲的比例則更高一些!
另外研究團隊也給出了溫度對塑料微顆粒數量的影響數據,25℃時衝泡,微塑料的釋放量為每升60萬粒,70℃時衝泡為1620萬。當溫度上升到95℃,比如用開水滅菌或衝奶粉,微塑料的釋放量飆升到了每升5500萬!
這有點讓人不知所措,開水衝泡應該是不太會幹這種事,但開水燙燙消毒倒是必經的流程,大家都習慣如此操作,看來要改一改流程了,開水燙過再用涼白開水衝洗下!
但作者並沒有給出塑料微顆粒對嬰兒健康到底有多大影響,因此這還是個未知數,仍然需要進一步科學研究!
延伸閱讀:塑料微顆粒到底有多少?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對距離澳洲海岸線280~350千米範圍內的51個大面積分布的海底沉積物進行了取樣,深度大約在1600~3000米之間,經過檢測後每克沉積物中均檢出至少14個微顆粒,這可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因為澳洲外海是公認的遭受汙染最少的區之一!
很明顯這是全球性洋流帶來的,這些並不是本地沉積物,簡單的說這個結果可能是普適性的,全球洋底大致也是如此分布,那麼以此為樣本,估計全球3.6億平方千米的洋底大約有多少微塑料呢?大約是1500萬噸!
微塑料有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兩大類,初生微塑料是直接排入自然界的微塑料顆粒,來源是化妝品的成分,或者作為工業原料和樹脂顆粒等,次生的則是塑料垃圾通過化學或者自然界降解過程中形成!
微塑料並不是經過降解後的塑料,它只是碎裂成了更微小的顆粒,它的化學性質並沒有因此改變,而且還因為直徑很小,甚至可以因為食物鏈進入生物體的血液、淋巴系統和肝臟等,在生物體內富集,比如在海洋中有114種經濟魚類發現了微塑料。
它的危害會在食物鏈的頂端產生明顯的富集效應,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胃腸病學家菲利普·施沃布爾的團隊通過分布在全球的志願者調查,在取樣的糞便樣品中發現微塑料的概率是100%,常見的是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這是瓶蓋和塑料瓶的主要成分!
據菲利普·施沃布爾估計,全球可能有超過50%人體內都存在微塑料存在的痕跡!腸道系統內的微塑料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弗蘭克·凱裡認為,當微塑料富集到足夠濃度時足以影響人體健康,而且微塑料中可能還含有重金屬,這些影響可能會更大!
延伸閱讀:我們到底生產了多少塑料
美國環保署在2017年的數據,美國全年共生產了3540萬噸塑料製品,按美國產量佔全球30%計算,2017年全球生產了大約1億噸塑料製品!而從塑料發明以來,全球生產的塑料製品可能已經超過83億噸!
這些塑料製品中僅有16%被回收利用,而更多的則在自然界中慢慢分解,也許要300年以上才能將一個礦泉水瓶的塑料分解完畢,但我們生產一個瓶子,只需要1秒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