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消息:新一輪塑料汙染治理意見1月1日開始實施。因此,很多人在2021年的第一天發現,原先奶茶店、快餐店提供的一次性塑料吸管不見了,它們要麼被換成了紙質吸管、聚乳酸可降解吸管,要麼就變成了可以直接飲用的杯蓋。
「限塑令」大家並不陌生,國務院辦公廳早在2008年就發布過,現在超市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就是打那兒開始實施的。時隔12年,「限塑令」再度升級。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出臺規定,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除此還提出了其他很多要求。因為全方位提高了對塑料製品生產、使用、處理的要求,網友把這次的規定稱為「最強限塑令」。
為什麼要禁塑、限塑?
來看看這組數據
↓↓↓
全球平均每1分鐘消耗100萬個塑膠袋
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4億噸
中國消費超6000萬噸
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回收
而最終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
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全部加起來可以繞地球420圈
塑料垃圾到底有多可怕?
每年超10萬隻海洋動物
因被塑膠袋纏住或誤食塑膠袋而死亡
他們的生存空間被垃圾侵佔
食物被垃圾填滿
因為可能一個垃圾
就會導致海洋生物的滅絕
這些扔進海洋的
塑膠袋降解時間要200~1000年
塑料填埋佔用大量土地,
且被佔土地土壤受到汙染,長期得不到恢復
你扔掉的塑料垃圾最後去了哪?
每年約800萬噸塑料垃圾被傾倒入海洋
科學家曾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刊文稱,
太平洋垃圾帶漂浮著超過8萬噸垃圾,
主要是塑料瓶、塑膠袋等塑料製品,
這些「塑料怪物」的面積接近160萬平方公裡,
簡直觸目驚心!
「對於我們的人類來說
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
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
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加大資源環境壓力
甚至會影響人們的健康安全 。
最新發現!塑料顆粒開始「入侵」人類胎盤
近日,據「科學警告」網站(ScienceAlert)報導,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據悉,當時有6位孕媽參與了這項研究,其體徵及胎兒的健康均無任何異樣。
可是當科學家利用拉曼顯微光譜時,卻在四個胎盤中檢測到了12塊5至10微米大小的微塑料顆粒。
「研究過程中僅對每個胎盤中約4%的部分進行了分析,這表明微塑料在胎盤中的總數會更多。」研究人員表示,參與研究的胎盤中,胎盤的胎側、母側以及胎兒發育的羊膜中,均存在塑料顆粒,這也意味著,胎盤的所有部位都存在微塑料碎片。
更令人震驚的是,研究人員表示若在胎盤中發現了塑料顆粒,那麼胎兒的體內,可能也會出現同樣的物質。
研究人員分析:由於被檢測出來的塑料顆粒,是經過染色的紅、藍、橙、粉顆粒,所以懷疑這些10微米的塑料,可能是來自包裝、塗料、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然後被母體吸收或吸入體內。
10微米約合0.01毫米,也正是因為它足夠小,才能隨著數量、時間隨著人體血液進入到孕媽的體內或胎盤中。
這種日積月累的傷害,將會影響胎兒正常生長、基因,甚至破壞寶寶正常的免疫系統。
塑料正在一步步侵蝕我們的健康,更可怕的是塑化劑就隱藏在我們平時吃的、用的、玩的物品中。而目前解決塑料垃圾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選擇之一就是禁塑、限塑!所以,如何防止塑化劑、減少塑料垃圾保護環境?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防止塑化劑、減少塑料垃圾保護環境,從這些小事做起
◆ 準備一個可以反覆使用的購物袋,只要外出購物就帶上。
◆ 限制瓶裝水飲用量,最好準備一個可循環使用的水瓶。數據顯示,全球每分鐘售出超過100萬瓶飲用水。瓶裝水是塑料垃圾的主要來源之一。
◆ 棄用一次性咖啡杯,買一個好看又實用的保溫杯。一次性咖啡杯杯蓋大多是塑料製品。
◆ 少吃口香糖,因為它們含塑料成分,而且肯定無法回收利用。
◆ 避免使用含塑料微珠的洗護產品。塑料微珠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固體塑料顆粒,廣泛應用於牙膏、洗面奶、沐浴啫喱等洗護產品。微珠會汙染環境,破壞海洋生態。
◆ 不用一次性剃鬚刀。
◆ 用硬紙盒取代塑料容器。
◆ 使用密封罐、保鮮盒保存食物,棄用保鮮袋。
◆ 不用塑料吸管。如果實在需要,不妨選擇紙吸管,或者用海藻製造的可食用吸管。
來源:陝西生態環境、託尼的科學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