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碩博招生
在上個世紀,全球塑料產量已達到每年3.2億噸(Mt),超過40%的塑料被用作一次性包裝,從而產生塑料垃圾。
在歐洲,2014年塑料產量達到5800萬噸,而塑料釋放到環境中所經歷的降解卻是目前依舊難以解決的一個嚴重問題。
在大氣中的因素(如紫外線輻射和光氧化等)與細菌共同作用下,塑料碎片會被降解成微顆粒和納米顆粒,進入到我們的生存環境中。
而如今,世界上絕大部分海床,尤其是地中海的海床,都已經充斥著這些塑料和微塑料成分。
所謂微塑料(MPs)即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微塑料的存在可能已經在無形中充斥著人們的生活。
有報告稱,在食品,特別是在海鮮、海鹽和飲用水中都有發現微塑料的存在。在海洋動物的胃腸道中和人類腸道中也有檢出。
在人體組織內部,微塑料會被宿主機體視為異物,從而引發局部免疫反應和炎症。
圖片轉自Pixabay
而這種微塑料現在不僅僅影響這我們這一代人的健康,也影響著人類下一代的健康。
2021年1月,知名學術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國際環境》)雜誌刊發的一篇文章首次通過拉曼顯微光譜(Raman Microspectroscopy)技術檢測了妊娠參與者的胎盤樣本,研究微塑料對於胎兒生存環境的可能影響,竟然發現人類胎盤中存在微塑料。
文章題目為《Plasticenta: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placenta》,中文譯名為《人類胎盤中存在微塑料的首個證據》。
在此試驗中,研究人員共收集了6名健康女性志願者自願捐贈的胎盤樣本,並對樣本進行處理和檢測。
結果共在4例孕婦胎盤中檢測到12個微塑料顆粒(命名為#1-#12),其中,5個微塑料顆粒在胎兒側檢出;4個微塑料顆粒在母體側檢出;3個微塑料顆粒在羊膜中檢出。
已鑑別出的MPs中,顆粒#2、#10和#11鑑定為聚丙烯,碎片顆粒#1、#3-#9和#12為油漆、塗料或染料,這些微塑料通常應用於油漆、塗料、粘合劑、石膏、大分子塑料聚合物,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中。
這是首次揭示有色微塑料在人體胎盤中存在的文章。
在研究中發現的微塑料顆粒不僅僅來自於塗料中,在生活中也極為常見,例如,顏料氧化鐵黃(顆粒#1)用於聚合物(塑料和橡膠)和各種化妝品的著色,如BB霜和粉底;銅酞菁(顆粒#2、#5、#10、)和酞菁(顆粒#3)用於塑料材料(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著色,用於手指顏料;顏料蒽酮紫(4號粒子)特別用於紡織(棉/聚酯)染色、塗料、粘合劑、香料和空氣清新劑;顏料群青主要應用於化妝品中,如香皂、唇膏、睫毛膏、眼影等化妝品的配方。
而在胎盤的各分部均有發現微塑料的存在,說明這些微塑料一旦進入人體,就可以分部於胎盤任何部位。
然而,目前的試驗並不能揭示微塑料是如何到達血液進入胎盤的。研究人員做出了假設,認為微塑料可能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胎盤。
對此,研究人員進行了如下假設:
但無論微塑料可能透過哪種機制進入胎盤環境,微塑料的存在都可能通過誘導或增強免疫應答反應,從而降低機體對病原體的防禦機制。
同時,微塑料和其他的微粒,在進入人體後也可能改變幾個胎盤細胞調節通路,如懷孕期間的免疫機制;控制母體-胎兒通訊的非典型趨化因子受體功能管理;胎盤和子宮之間的信號傳導;子宮中T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的轉運等。所有這些影響都可能導致先兆子癇和胎兒生長受限等不良妊娠結局。
儘管目前微塑料進入胎盤的途徑和對胎兒的影響機制還未明確,但我們知道胎盤在支持胎兒發育以及充當胎兒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界面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孕婦儘可能的避免孕期接觸這類物質可能會避免胎兒接觸到微塑料顆粒,當然有關這部分的內容還需要科學研究進一步的探索。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0322297說明:國際科學是一個優質的大型公益科普平臺,每日報導「有趣+有用」的國內外重磅科研成果,既可供普通讀者學習新知、增加科學素養,亦可供科研工作者開拓科研選題與方法思路,敬請關注和推薦給你關心的人哦。1、本站現招兼職學術導師、顧問(博士以上),待遇豐厚,簡歷發至ketengedu@163.com。2、海外博士、教授人才引進職位內推,簡歷發至fudan1392@163.com。3、您如果有以下需求,歡迎求助我們:考博申博輔導 | 考研輔導 | 留學申請 | 計劃書輔導 | 論文輔導 | 科研方法 | 科研繪圖 | 英文潤色 | 碩博交友 | 招聘發布(後臺回復關鍵詞「約」,聯繫對接老師)編輯/審核:Vincent
——還只是本科?掃碼關注——
微信號:考研揭秘
注意考研變化!關注獲取資訊
註:本站所有文章僅為最新科研成果報導及信息提供,讀者的任何相關需求必須遵循現實中專業人士的意見,不得將文中內容作為實際應用參考。建議、合作、投稿等可後臺回復「約」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