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汙染:有可能觸發免疫反應,減緩胎兒生長

2021-01-09 TOM資訊

近日,義大利研究人員首次在未出生嬰兒的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顆粒,並警告稱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目前還不清楚。但科學家們表示,它們攜帶的化學物質可能會造成長期損害,或破壞胎兒正在發育的免疫系統。這些顆粒很可能是被母親們攝入或吸入的。

在4名正常懷孕和分娩的健康女性的胎盤中,科學家們採用拉曼顯微光譜法,發現了這些顆粒。在胎盤的胎兒側和母側以及胎兒發育的羊膜上,均檢測到微塑料。

他們總共發現了12個球形或不規則形狀的微塑料碎片。然而,每個胎盤中只有大約4%被分析,這表明微塑料的總數要高得多。

所有被分析的顆粒都是被染成藍色、紅色、橙色或粉色的塑料,它們可能最初來自包裝、油漆或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

這些微塑料大多為10微米(0.01毫米)大小,這意味著它們足夠小,可以在血液中運輸。這些顆粒可能進入了嬰兒的身體,但研究人員無法評估這一點。

在發表在《國際環境》雜誌(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總結道:「由於胎盤在支持胎兒發育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作為與外部環境的接口,潛在有害塑料顆粒的存在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問題。」

研究人員指出,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評估人胎盤中的(微塑料)是否會引發免疫反應,以及其是否可能導致有毒汙染物釋放並對懷孕造成傷害。

他們稱,微塑料對胎兒的潛在影響包括減緩胎兒生長。

科學家們表示,在另外兩名參與研究的女性的胎盤中沒有發現這些顆粒,這可能是生理、飲食或生活方式不同的結果。

全球塑料年產量已超過3.2億噸,其中40%以上被用作一次性包裝,大量塑料垃圾大有「無孔不入」之勢。

非營利組織「塑料海洋國際」(plastic oceans International)表示,每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被傾倒到世界各地的海洋中。

而微塑料汙染已經觸及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從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到海洋的最深處。眾所周知,人們通過食物和水攝入並吸入這些微小顆粒。

此前的研究已經在食物、海鹽和飲用水中發現了微塑料。微塑料對人體的影響尚不完全清楚,但科學家表示,這些顆粒被視為異物,因此會觸發免疫反應。

它們對人體的影響還不清楚,但科學家們說,迫切需要評估這個問題,尤其是對嬰兒。

今年10月,科學家們透露,用塑料瓶餵養的嬰兒每天吞食數百萬顆粒。2019年,研究人員報告稱,在胎盤的胎兒側發現了空氣汙染顆粒,這表明未出生的嬰兒也暴露在機動車和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汙染空氣中。

為了防止胎盤受到任何汙染,義大利的研究人員在接生過程中使用了無塑料配方。產科醫生和助產士使用棉質手套幫助產婦分娩,在產房只使用棉質毛巾。

倫敦國王學院產科教授安德魯·申南(Andrew Shennan)表示,研究中的嬰兒都是正常分娩,這讓人感到放心,但「顯然,在嬰兒發育期間最好不要有異物」。

化學慈善機構化學信託(Chem Trust)的伊莉莎白·索爾特·格林(Elizabeth Salter Green)說:「嬰兒出生時沒有受到汙染。這項研究規模很小,但表明了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問題。」

最近的另一項研究表明,懷孕的實驗室大鼠吸入的塑料納米顆粒,可在其胎兒的肝臟、肺、心臟、腎臟和大腦中檢測到。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責任編輯: 4114RWL

相關焦點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汙染……
    關於微塑料汙染的話題,最近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我們只知道其分布廣泛,卻對其潛在危害知之甚少。近日,來自義大利的研究人員首次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這一發現再次印證了這些細微的塑料顆粒具有極強的滲透性,不僅存在於我們可見的世界中,甚至已經進入我們的體內。
  • 首次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科學家表示擔憂:或進入胎兒內臟
    一篇名為《Plasticenta: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placenta》(塑料胎盤:人類胎盤中存在微塑料的第一個證據)的論文,可以說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來自義大利的研究人員首次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汙染,遍布全球生態的人造細微汙染物亟需...
    關於微塑料汙染的話題,最近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我們只知道其分布廣泛,卻對其潛在危害知之甚少。近日,來自義大利的研究人員首次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這一發現再次印證了這些細微的塑料顆粒具有極強的滲透性,不僅存在於我們可見的世界中,甚至已經進入我們的體內。
  • 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 人類中出現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混合體
    21世紀,人類出生在一個被塑料垃圾包圍的世界。儘管此前的各項研究發現,微塑料顆粒早已遍及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日常活動中。然而,一項最新研究揭示,塑料微粒與人類的聯繫甚至可以追溯到子宮中。據「科學警告」網站(ScienceAlert)23日報導,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
  • 人類胎盤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可能來自BB霜、睫毛膏、粉底液……
    天下網商記者 張超隨著科學家對微塑料的研究不斷深入,我們正在發現一些觸目驚心的真相。比如,從馬裡亞納海溝到珠穆朗瑪峰,從海洋、雨水、河流到空氣,微塑料在地球上無處不在,而且最終會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最新的一項研究成果來自義大利科學家,他們在孕婦分娩的新生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
  • 首次在孕婦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是人類自食其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因為環境的關係以及我們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好像新生兒的健康程度真的受到了影響,什麼新生兒先天疾病又或者畸形嬰兒等。就在前段時間《國際環境》雜誌中刊載了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在人類的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微小的塑料顆粒。
  • 說起來嚇人…研究發現:人類胎盤中已發現微塑料成分
    所謂微塑料(MPs)即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微塑料的存在可能已經在無形中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有報告稱,在食品,特別是在海鮮、海鹽和飲用水中都有發現微塑料的存在。在海洋動物的胃腸道中和人類腸道中也有檢出。在人體組織內部,微塑料會被宿主機體視為異物,從而引發局部免疫反應和炎症。
  • 說起來嚇人……研究發現:人類胎盤中已發現微塑料成分
    所謂微塑料(MPs)即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微塑料的存在可能已經在無形中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有報告稱,在食品,特別是在海鮮、海鹽和飲用水中都有發現微塑料的存在。在海洋動物的胃腸道中和人類腸道中也有檢出。在人體組織內部,微塑料會被宿主機體視為異物,從而引發局部免疫反應和炎症。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科學家十分擔憂,人類正自食惡果!
    根據《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雜誌刊載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塑料微粒。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擔憂,人類製造的塑料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嬰兒。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儀器檢測了6個人類胎盤,結果發現4個胎盤中存在塑料微粒,其直徑為5到10微米,共計12顆。
  • 較真丨科學家在女性胎盤中發現塑料顆粒,人類將生出「電子嬰兒」嗎?
    流傳說法:近日有研究人員在人類胎盤中檢出了微塑料,這意味著人類不再僅僅由細胞組成,就像生了一個電子嬰兒。 較真要點:原研究中關於微塑料顆粒對胎兒的影響僅為猜測,這些顆粒到底有何危害仍需進一步研究,目前不需要過度恐慌,「生出了電子嬰兒」的說法過於誇張了。
  • 人類胎盤中發現塑料顆粒,科學家憂心忡忡,未來該怎麼解決?
    塑料的出現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都能夠看到塑料身影,就連我們的衣服當中甚至摻雜著塑料的身影。可是前段時間,根據《國際環境》發布的一篇雜誌,竟然意外發現在人體的胎盤中,發現了塑料微顆粒,難道說幼兒還沒有出生已經攜帶著的微量的塑料微顆粒?
  • 塑料顆粒開始「入侵」人類胎盤,塑料垃圾到底有多可怕?
    「對於我們的人類來說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加大資源環境壓力甚至會影響人們的健康安全 。最新發現!塑料顆粒開始「入侵」人類胎盤近日,據「科學警告」網站(ScienceAlert)報導,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
  • 限塑|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微塑料|嬰兒配方奶粉|塑料...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什麼是微塑料,如何產生?
  • 人類胎盤出現不該有的物質,人類還沒清醒
    地球環境汙染問題在人類工業發展之前已經存在了上百年的時間,人類的生產活動以及進步與發展,肯定會不可避免的造成地球生態環境的汙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地球環境與人類社會發展同樣如此,人類能做的就是在後續生產活動中有所改變。
  • 環保科普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
  • 科學家首次在「世界之巔」發現微塑料足跡,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世界上最高的微塑料「垃圾場」多年來,科學家已經多次對珠穆朗瑪峰這座 「世界上最高垃圾場」 的塑料汙染情況進行了研究。自人類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以來,越來越多的登山者開始挑戰珠穆朗瑪峰,他們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沿途和駐足區留下了大量的垃圾,包括食物殘渣、糞便等生物可降解垃圾,也有大量帳篷、繩索、塑料編織袋等不可被生物降解的永久性垃圾。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現在人類最頭疼的問題,如果生態惡化得不到有效控制,再過幾百年,地球生態就有可能徹底崩潰,人類將失去地球這個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而在眾多的環境汙染中,白色汙染是最容易讓我們忽視的一類汙染。
  • 「健康」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對健康有危害嗎?答案在這
    近日,包括美國CNN和英國《衛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報導,在2018年歐洲消化醫學會腸胃病學學術會議上,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菲利普·施瓦布爾等人報告,在人類的糞便樣品中首次發現微塑料,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微塑料究竟是個啥東東?它又是如何進入人體的,有何危害?
  • 駱永明等:重視土壤中微塑料汙染研究 發展源頭管控和環境降解修復...
    例如,Fuller和Gautam對澳大利亞雪梨某工業區土壤調查表明,微塑料含量達到0.03%-6.7%;有的研究者甚至認為,一些塑料汙染熱點地區土壤中微塑料含量可能高達60%。在瑞士的洪泛平原調查也發現,90%的土壤樣品中存在微塑料汙染,其汙染水平與流域人口密度相關,顯示人類活動對土壤微塑料汙染的貢獻。
  • 研究結論再次反轉 健康人類胎盤不存在微生物
    微生物組分布於人類機體的許多器官中,這一肉眼看不見的群體,甚至決定了人類對營養的攝取以及抵禦疾病的能力。因此,在過去幾十年,了解微生物如何塑造人類健康和成長發育的研究極為熱門。微生物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定居」在人體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