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8月22日訊(記者 海洋) 「從歐尚買的小公魚,魚鰓裡卻發現白色小米粒大小的顆粒」,中國網財經記者近日接到市民燕女士(化名)爆料,其從歐尚北京豐臺店購買的小公魚攜帶寄生蟲。
帶有白色顆粒的魚鰓照片(左)以及超市的購物小票(右)(燕女士提供)
「本來要給家人做魚吃,自己也很愛吃魚」,燕女士說,結果看到魚鰓裏白色顆粒整個人都不好了,之後讓家人上網查資料,發現那可能是寄生蟲,頓時沒了做飯的心情,把洗了一半的魚統統倒進了垃圾桶,「感覺以後再也不會吃魚了」。
那麼這種出現在魚頭部的白色顆粒究竟是什麼。中國網財經記者從歐尚豐臺店相關工作人員那裡得到答案:「我們從廠家那裡得到回覆,魚鰓上的白色顆粒確實是一種寄生蟲,不過此前門店所售同類產品並未發現這種問題。」該工作人員表示。
「我們也會對該批產品進行檢測,若情況屬實,我們會停貨以及對問題產品進行下架等處理。」但當記者問及廠家提供的該批活魚是否有產品質量的相關合格證明時,其並未給出明確答覆。此外據該負責人介紹,門店每周會對所售魚類的肉質進行抽檢,但是只是檢測孔雀石綠等違禁物的指標是否合格,目前門店並沒有針對魚類疾病的檢測。
那麼鮮活的小魚在進入超市之前需要經歷怎樣的檢測流程?對此,歐尚超市採購部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網財經表示,活魚產品如果沒有明顯的畸形、死亡等明顯症狀,就是可以允許進入批發市場的。
「公司在採購時會請第三方的檢測機構對魚類的農殘值以及一些理化指標進行數據監測。而活魚從田間地頭到流通領域時,類似魚體內存寄生蟲等健康問題,公司很難做到條條檢測,需要國家相關部門予以檢測和監管。」該負責人表示。
雲南震序律師事務所張宏雷律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作為超市的採購商,有義務對其採購的活魚進行質量檢測和把控,例如肉類不新鮮或者魚體患病等問題。如果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遇到質量安全問題,同樣有權利要求商家退換貨或申請賠償。
(責任編輯:張明江)
版權聲明:
1.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
2.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歡迎轉載、商洽授權與合作。電話:(010)82081166轉6065 郵箱:finance@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