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黃州,在一個春天,寫了一首傷感詞,最後一句惹人憐

2020-12-11 史淚

思念一詞每每被提起,仿佛都籠罩著一層離別感傷之情,離家的孩子思念親人,相隔兩地的戀人思念情人,身處異鄉的人們思念家鄉……情人之間、朋友之間、家人之間往往在離別之後,會想念會思念。

無論是在日暮黃昏之時,還是在清風朗月中,亦或是在淅瀝秋雨下,感情無形無聲無色,卻能鑽進每一個毛孔中,每一處身體裡,讓你在某一個未知的瞬間,突然開始思念,開始懷念,開始想念。

蘇軾可以說是中華歷史上最具有天賦與才華於一身的人之一。他有著不俗的才情,也有著不俗的一生。但凡他所涉獵的領域或是圈子裡,都能達到同個時期幾乎是最頂尖的標準和水平。

他為世人留下了很多詩詞佳作,都堪稱經典;他的音樂水準也是極其高水平的;他擅長書法,可以說是宋朝最會寫字的人;

他也擅長繪畫,與成語故事胸有成竹中的主角文同有著同一水準;他的思想哲學也有著極高的造詣水平,還是有名的易學大家;

他的應試能力、執政能力、美食能力等都有著極高的水準。但他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仕途順利的,反而一波三折,慘遭被貶,背井離鄉飄零在外。

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經歷了震驚當時的「烏臺詩案」,之後慘遭被貶,他曾在貶謫黃州時期,被降職為一個相當低微的職位,當時他寫了一首《南鄉子·悵望送春杯》的集句詞。

讀後讓人感慨他的悲情遭遇,同時又敬佩他無限的生命活力。「悵望送春杯,漸老逢春能幾回」悵然失措地望著手中的這杯春酒,眼中是繁花似錦、綠葉茂盛的場景。

然而這種活力四射的美好的春景終究會因為四季輪迴而遠去,內心頓時無限感慨,心裡湧起的傷春之感竟然比手裡的這杯春酒還要濃鬱。

濃愁別緒,才下心頭,又上心頭。「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作者寫下這首詞的時節正是繁花似錦的春天,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希望。

但是作者在這裡是因為被貶,遠離家鄉和親人漂泊再此,在這種生機蓬勃的景象中,反倒是勾起詞人無限的思念與愁緒,倍感悽涼傷感,入眼的景象都化作沉痛的心情。

如果說上片中詞人注重寫景,那麼下片中詞人則直抒胸臆,著重描寫了自己思念故土的感情

吟斷望鄉臺,萬裡歸心獨上來」隨著不斷貶謫,詞人離自己的家鄉越來越遠,四處飄零但思想更加迫切,登高飲酒之際,更是加倍的懷念家鄉,更加的歸心似箭。

結尾蘇軾引用了李商隱《無題》的一句「一寸相思一寸灰」,在李商隱的詩中,這句話是表達了女主人公嚮往美好愛情的迫切心願,但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給人一種動人心弦的悲劇美。

蘇軾引用了這句在自己的詞中,如果說李商隱寫得是失意的愛情,那麼蘇軾寫得便是揮之不去憂愁的相思。

不僅思念自己的家鄉,也思念遠在家鄉的親人,奈何漂泊在外不能回去,相思與愁緒纏纏綿綿,絲絲糾結,令人輾轉反側,心如寒灰。本詞從向外觀照而反聽收視,反觀內心,更加寫出了詞人獨樹一幟橫放傑出的風格。

蘇東坡之所以歷經多年之後依然受人敬仰,他身上有著超俗的魅力。他不僅有著極高的深厚的文學造詣,不僅有著豁達豪邁,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樂觀,還有著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痴心不改,此生不渝。

如果你對蘇軾坎坷又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頗有興趣的話,既想系統地了解蘇軾的生平,又嫌棄史書材料過於晦澀枯燥,不如看一下這本《蘇軾詞傳》

另外,如果你是一個對古詩詞感興趣的古詩詞愛好者,除了《蘇軾詞傳》另外還有一整套圖書,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不到一頓飯錢,就能夠讓你走進蘇東坡的人生歷程,茶歇酒醒,讀來頤養性情,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學修養。

史淚結語:

我們不得不承認,蘇軾這一生面對的風雨和挫折並不容易,但他同樣也在這段風雨搖曳的經歷中造就了自己偉大的一生。林林總總,他不過是一個凡人,但受世人憧憬仰慕,心有光明能照亮他人之人。

相關焦點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蘇軾被貶期間以詞的形式給妻子寫了一封信,最後一句思念之情盡顯
    宋神宗元豐二年(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刑滿後被貶到黃州,這時候蘇軾和家人已經有半年沒見面了,蘇軾到黃州後,曾以詞的形式給妻子王閏之寫了一封信,名為《南歌子·感舊》。寸恨誰雲短,綿綿豈易裁。半年眉綠未曾開。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寂寞之詞,最後五個字,訴盡憂愁
    而在這些作品當中,蘇軾筆下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的一首《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就是在述說著人世間的孤獨。被稱作是「道盡世間最深的孤獨」之作。根據詞作的標題,「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我們可以得知,蘇軾在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是在黃州,也就是當年被貶謫黃州之時做創作的作品。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蘇軾,絕對是個很優秀的詞人,身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既能豪邁恢宏、也能婉約清新,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個人覺得他可以坐上宋代詞人的頭把交椅。蘇軾的詞作現存約300餘首,精品眾多,只選擇一首代表作很難取捨,還是選了他的這首《赤壁懷古》吧。《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人遭遇挫折,特別是重大挫折後,會倍感孤獨無助,蘇軾也不例外。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被貶到黃州的蘇軾,官職低微,沒有實權不說,還要受到當地官員的監視。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小詞,最後一句曲盡其妙,令人拍案叫絕!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軾在詩、詞、文等領域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的代表,並稱「蘇辛」。雖然蘇軾的詞大多是氣勢磅礴之作,但也有很多清新淡雅的詞作,如他的一首小詞《如夢令·有寄》。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因所謂的「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在黃州的四年裡,蘇軾雖然憑藉著他的樂觀曠達,率領全家度過了生活上的難關,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卻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 蘇軾被貶黃州後和好友韻作一首詞,寫得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
    元豐四年(1081),四十五歲的蘇軾正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當時蘇軾的好友章質夫寫了首《水龍吟》,內容是詠楊花的。因詞筆細膩,刻物生動而傳唱一時。蘇軾也很喜歡這首詞,便同樣和了一首《水龍吟》寄給章質夫。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 蘇軾被貶黃州時,和當地知州喝酒,隨手寫了一首詞,流露陣陣哀愁
    也都互相喜歡彼此的才氣及性格,只能說王安石並不明白實際情況,並且被人當成了提線木偶;這件事情後他還特意跑到聖上跟前求情,才讓蘇軾免於死罪,而變成了貶謫,離開了京城,來到了黃州。黃州於蘇軾而言,是生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 蘇軾最經典一首詞,即使是再過一千年,那也是無人能夠超越
    一首好的作品一定是能夠打動讀者,即使是千年之後,人們還是願意去品讀。那麼在蘇軾眾多的詞作中,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寫得最好,這首詞通篇氣勢磅礴,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而且創作這首詞時,蘇軾的人生正好是陷入了困境,當時他被貶到了黃州,由於烏臺詩案,蘇軾的人生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當時他在詩歌中抨擊了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新黨,另外還稍稍批評了宋神宗,於是他被人陷害,最終被貶到了蠻荒之地的湖北黃州。初到黃州時蘇軾悲痛欲絕,原本以為憑藉著自己的一身才華,一定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只是由於他太過於正直,同時又敢寫,這樣就讓他得罪了很多人。
  • 一首詞,共56個字,只有4字是自己寫的!算抄襲嗎?蘇軾:不算!
    蘇軾在我們的心目當中是大神一般的存在,他寫詩、寫詞、書法、畫畫無所不能,這樣的文學造詣,讓我們望其項背,但蘇軾有一首詞,共56個字,其中只有4個字是自己寫的,其餘全部都是來自於唐朝詩人的詩作,蘇軾也很坦然,雖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但題目已經告訴我們,這是集句詞。悵望送春杯。
  • 蘇軾被貶黃州後寫下一首詞,開頭平平,結尾12個字卻十分驚豔!
    在他為官的四十年中,竟有三分之一的歲月是在貶所度過。 蘇軾在仕途上遇到了極大的挫折,但在文學創作上卻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其詩,其詞,其文,都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之作。 據史料記載,神宗元豐六年蘇軾被貶黃州,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卜算子》這首詞,以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境。
  • 蘇軾被貶期間,寫了一首詞,開篇13個字,便成為詞中經典
    提起蘇東坡,不少人都耳熟能詳,他是宋朝時期著名的大詩人,屢次被貶卻心胸豁達,每次被貶到一個地方,都能創作出新的作品,讓後世印象深刻。提起蘇軾,大家想到的肯定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形象。的確,一直以來,豪邁不羈都是他的標籤。他的文字中,都是英雄氣概,激勵著無數人向上。
  • 蘇軾被貶海南,作一首描寫春光的絕美之詞,詞中含有七個「春」字
    從前在被貶在惠州時,窮得沒錢吃肉,還可以買別人不要的羊脊肉來啃。但是到了海南這種蠻荒之地,羊脊骨也沒得啃。好不容易過年了,當然盼望能看到一些「肉色」。這首詞的上、下兩闕開頭兩句,都是在寫春天的事物和春風。海南島自古人煙稀少,是朝廷流放重犯之地。
  • 蘇軾被貶後,看到梨花,寫了一首小詩,最後一句寫出了豁達瀟灑
    蘇軾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散文寫得非常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其實都在在「唐宋八大家「之中。」蘇軾是宋詞豪放派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曾寫過大江東去、挽弓射月的豪邁,也寫過千裡嬋娟、天涯芳草的柔美。他的詞風獨具一格,宋詞上有很高造詣。這樣一位大家其實詩作也寫得非常優秀。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宋詞中最豪放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有人想要把蘇軾往死裡整,可是張方平、司馬光、範鎮等一批早已讓位的元老重臣則為了拯救蘇軾而奔走。兩邊陸續開展輿論攻勢,搞得神宗皇帝很為難。從心底而言,他不期望蘇軾死。最終還是王安石站了出來,說了一句話:「安有盛世而殺才士者乎?」這一句話,救了蘇軾的命。除夕之夜,蘇軾被釋放出牢,他在牢房中一共熬過了四個月零二十天。烏臺詩案的結果,蘇東坡被貶黃州充任團練副使,不得籤署公事。
  • 蘇軾最令人絕望的一首詞,開頭便是名句,最後一句令人羨慕不已
    歐陽修一句獨步天下,蘇軾一下子名聲大噪,每有新作問世,人們爭相誦讀。年少時的蘇軾,是意氣風發的,才學便是他的立身之本。可世事難料,在蘇軾母親病故之後,蘇軾接連遭遇了各種磨難。王安石變法,蘇軾被迫離京,此後任過杭州通判,又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之後又被貶往黃州,當了一個不能施展抱負的閒官。那時的他,早已不是年少輕狂的少年,而是歷經風霜的中年。蘇軾是有一腔抱負的人,可惜懷才不遇。當他被貶往黃州,整日無所事事,只能在舊營地裡耕田的時候,心中就更為惆悵了。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蘇軾詩清新豪健,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一格。本詩語出驚人,開端便說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與詩人一向曠達豪爽的性格很不相符。我的心靈已然寂靜無欲了,不會再為外物所動。我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無法拴系的小船。有人問我平生的功業在何方,那就是黃州、惠州和儋州。黃州、惠州和儋州是蘇軾的貶謫之地。1079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倍感失意。
  • 蘇軾和朋友遊玩,寫了一首詞,最後一句彰顯豁達,成為千古名句
    這便是古代大文豪蘇軾的處世智慧,蘇軾的一生滌蕩起伏。從早年的意氣風發,到晚年的受貶失意,可以說蘇軾的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但是讓人非常驚訝的是,蘇軾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反而學會了在鬱郁不得志的狀態下解放心靈,用文字來舒緩自己心情。但是我們在蘇軾晚年的文字中,並沒有發現他有一絲的頹廢之感,反而越挫越勇,全部作品都充滿著一種非常豁達樂觀的心態。
  • 黃州惠州儋州,三次被貶依然笑對人生,蘇軾的旅遊日記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詩是蘇軾在臨死前寫的最後一首詩,他在病榻上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故事,從意氣風發的大宋少年郎,到垂垂老矣的耄耋老人,他的眼中一次次浮現著自己的歲月。縱馬汴京城,彎弓西北望,赤壁臨江賦,烏臺起風雲,荔枝三百顆。我的心就像已經燃燒殆盡的木頭,身體就如同未被系在碼頭的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