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不愛自己的孩子了!」一看見自己孩子就討厭是什麼心理?

2020-09-05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打心底深愛著自己孩子的,但有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對孩子感到厭煩,畢竟親子關係也是社會角色關係的一種,它也逃不開人際吸引和人際排斥共同存在的狀況。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父母和孩子不得不在一起生活幾個月,有些父母還必須線上辦公,一邊操心工作的事情,一邊還要照顧家裡的「神獸」,承受他們的無理取鬧和噪音,可謂是煩不勝煩。

那麼為什麼你一看見自己的孩子就討厭?

正如你偶爾也會討厭你的父母和愛人那樣,即使是最親密的關係,也偶爾會有討厭對方的時候,這是非常正常的。

我們對一個人的感情往往兼具好惡兩個方面,對其與自己契合以及自己欣賞的那一方面,我們傾向於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產生肯定態度。

而對於那些與自己相悖、相衝突的一方面,我們傾向於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產生否定態度。

因此,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只要人們感受到消極的情緒,也會討厭他們,父母們不必因此有太大的心理壓力,要敢於直面內心的衝突,才能更好地化解衝突。

討厭孩子,背後的實質是一種態度。

那麼我們對孩子的態度受到哪些方面的影響呢?

第一,需要的滿足和情緒性經驗。

態度具有情緒體驗的成分,與人們需要滿足的經驗密切相關。

對於能夠滿足或是能夠幫助自己實現目的的對象,我們傾向於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並對它持肯定態度。

對於阻礙我們實現目的或是引起我們挫折感的對象,我們傾向於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並對它持否定態度。

一種態度與需要的聯繫越密切,或者與許多需要的滿足相聯繫,則該態度受到的影響就越大。

撫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雖然是責任,但它也與人們的需要有很大關聯。

埃裡克森認為,成年中期人們的發展任務是獲得繁殖感並避免停滯感,體驗著關懷的實現。

撫養孩子滿足了人們關懷下一代的需要,使人們的心理得到發展,但其往往又與人們追求快樂、獨處和安靜的需要相矛盾。

孩子天性愛鬧、愛玩,因此經常在家裡發出噪音,尖叫、破壞物品、無理取鬧、哭喊等事情更是頻繁發生。

因此這無疑會引起人們消極的情緒體驗,並且與人們的需要相悖,父母就很可能會討厭孩子。

第二,知識。

知識影響人們態度的形成,也可以使已經形成的態度發生改變。對於那些與自己沒有直接關聯的對象,人們態度的基本傾向一般是認知性的,知識的作用就會很明顯。

但那些與自己有直接關聯的對象,比如自己的孩子,那麼人們態度的基本傾向就會是情緒性的。

換言之,對於陌生人,我們依靠知識對其作出評價與產生態度,對於孩子,我們依靠我們的情緒對其作出評價與產生態度。

所以如果孩子惹得父母不開心了,父母往往沒辦法對其客觀地作出評價,而是在負面情緒的驅使下選擇責罵和訓斥。

第三,家庭。

父母小時候也有自己的小家庭,他們在那裡生活,他們的父母主導著他們個人的信息環境和觀念形成的過程,並且他們的父母也是他們最先認可的對象。

他們的父母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影響他們對於自己孩子的態度,包括認知態度、行為方式以及教養方式等等。

換言之,他們的父母當初如何對待他們,他們以後就會如何對待孩子。

如果他們的父母對他們耐心、溫柔,那麼在面對自己孩子的無理取鬧的時候,他們也傾向於對孩子耐心地教導。

如果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缺乏耐心,經常嫌棄、訓斥他們,則他們以後也會這樣對自己的孩子。

第四,遺傳因素和性別作用。

基因對態度有一定的影響,其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可能會遺傳到他們的身上。

此外,男女對待同一事物的態度有相當大的差異性,相比之下,現在的女性可能更缺乏耐心,可能會嫌棄孩子,而男人則可能有家暴傾向,對孩子大打出手。

有些父母說:「我已經不愛自己的孩子了!」這只是因為他們受到了以上因素的影響,但從心底來說,毫無疑問他們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等孩子開學之後,相信親子關係還會像以前一樣和睦。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相關焦點

  • 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最愛的書《看見孩子,看見自己》,最喜歡的詩歌《孩子》,最喜歡的心理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性格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性格?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係會內化到孩子的心理,成為內在的關係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係模式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的命運。成年的事業婚戀與其有絲絲的對應,是我們人生的起點。
  • 「我是位媽媽,但是我很討厭自己的孩子」
    前幾天,有讀者Q向我們私信諮詢:我是一位媽媽,但是我非常討厭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又覺得自己這樣不對,可是卻控制不了那種討厭的感覺,我是不是心理不正常?在Q的來信中,我們了解到她今年生了二胎,但是還在哺乳期。每天在家帶孩子的生活讓她焦慮又壓抑,尤其是二胎這個寶寶還非常愛鬧,攪得她睡不好吃不香,整個人在崩潰邊緣。
  • 父母討厭自己的孩子正常嗎?
    我是心理諮詢師,擅長親子和婚姻困境。 在心理學裡面,其實每個父母都有討厭孩子的一面,只不過這個討厭自己的孩子,並不被世俗所接受,所以一般都會壓抑。但是在生活中這部分其實是處處可見的,父母無意中用各種方法來表達對孩子的厭惡。
  • 「為什麼我會討厭自己的孩子?」面對孩子感到厭煩的媽媽們怎麼了
    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這話一點不假,可是爸爸媽媽真的是每時每刻對孩子都是充滿愛意的嗎?難道就沒有嫌棄他們,討厭他們的時候?當然有,很多家長都在網上吐槽過當孩子經歷可怕的"terrible two"(恐怖兩周歲)時期時,自己真是巴不得能擁有什麼超能力,讓孩子分分鐘從自己眼前消失。
  • 父母討厭自己的孩子,正常嗎?
    用拋棄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走了!」 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貶低自己家的孩子:「你要多學學隔壁的小明,每次考試都第一!」 用懲罰來簡單粗暴的教育孩子:「你給我罰站去!」
  • 家長討厭自己的孩子不上進怎麼辦?
    某家長問:我討厭我的女兒一點不上進怎麼辦?女兒10歲,跟我理想中的女孩子差太多了,一點也不文靜,一天到晚在外面瘋,比男孩子都瘋。讓她學了三年舞蹈,還是硬的跟鋼鐵一樣,一點也不柔軟。央求了好久要學畫畫,今年暑假給報了個畫畫班,也是不認真畫。字寫得也沒法入眼。
  • 討厭自己的孩子不上進怎麼辦?你需要重新認識自己和孩子
    某家長問:我討厭我的女兒一點不上進怎麼辦?女兒10歲,跟我理想中的女孩子差太多了,一點也不文靜,一天到晚在外面瘋,比男孩子都瘋。讓她學了三年舞蹈,還是硬的跟鋼鐵一樣,一點也不柔軟。央求了好久要學畫畫,今年暑假給報了個畫畫班,也是不認真畫。字寫得也沒法入眼。
  • 作為家長,你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嗎?能否接受自己孩子很平庸?
    作為家長,你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嗎?仔細想一下,當你產生討厭孩子念頭的時候,是因為什麼?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的到來,讓新手爸媽的生活軌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長大,或許他特別淘氣,不好管教,總有一些讓人惱火的「惡作劇」。後來的後來,他長大了,問題也越來越多。或許我們應該想想以下兩個問題?
  • 說真話,我以前討厭過自己的孩子
    你有沒有過一段時間,很討厭自己的孩子,很後悔產下他/她?前幾日,朋友向我調侃她對自己閨女的討厭。他說閨女上中小學後,愈來愈不懂事了,自身大白天工作累的要死了,夜裡回來也要解決閨女的各種各樣事兒,徹底沒了自身的日常生活,因此她剛開始猜疑和思考,難道說活著所有是為了更好地他人嗎?
  • 親子關係就是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當我們有願力去自我認識的時候,無論你過去的業力起點在哪裡,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可以自我認識,而自我認識決定了我們人生的終點。什麼是真愛?馬丁布伯《我與你》是這樣描述的:當我在關係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設想,不再將你視為我的目標或實現目標的對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間與全然的「你」相遇,這就是上帝。
  • 看見孩子 看見自己
    身處在華附這樣一個優秀的平臺,本身就已經被推著被動進步了,在日常的工作中,還需要主動進步,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帶著反思的愛,也許才會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借著準備這一次教育敘事的機會,我嘗試將反思的愛帶入日常的工作中,進行了一個找尋關鍵的過程,從看見孩子、看見自己兩個角度,從工作到生活指向個人成長、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反思了如下的問題:1.還記得自己選擇做教師的初衷嗎?2.工作的這幾年裡,為了實現初衷,自己做了哪些努力?3.工作中有充分發揮年輕教師的優勢,取長補短嗎?
  • 越來越討厭自己的孩子,已經4天沒跟孩子說話了
    今天看到一個網友發的帖子,說她朋友越來越討厭自己的孩子了,已經4天沒有搭理自己孩子了。常言道「虎毒不食子」,每個父母都應該是愛自己孩子的,不應該討厭自己的孩子。但現實是,很多的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發現孩子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越來越不符合自己理想中的孩子樣子,因此不免對孩子產生排斥。
  • 不被看見的孩子,心理發展不健全
    孩子走到這一步,往往經歷了漫長的心理鬥爭。孩子反叛、對抗,深層原因還是孩子內心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自己又不夠成熟,無法控制複雜的情緒。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這本書。01 常見逆反心理,挑戰教養權威孩子做出出格的事,往往是從不聽話開始。我有個朋友,她有兩個孩子。一個三歲多,一個一歲多。帶兩個小寶寶已經焦頭爛額了,現在老大開始不聽話:讓他做什麼事情都跟你反著來,成天把家裡弄得很亂,還經常把妹妹弄哭。
  • 家長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嗎?
    討厭自己孩子的家長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1.孩子嬰幼兒的階段,2.孩子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我想討厭自己孩子最多的一類家長應該就是那些沒有做好為人父母準備的年輕男女了吧。他們的孩子可能是意外懷上的;也可能是被家裡逼著要孩子的;也可能是剛開始對生孩子想當然的,然後事情的發展並不是那麼理想。
  • 孩子是自己的,但只有一半是自己
    你覺得家長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嗎,原因是什麼?然而這些父母轉頭又會在父母怎樣傷害他們的問題下回憶當年的苦,卻一點也不想想,儘管現在物質條件好了,不會因為一口吃的一件衣服受委屈了,孩子生活在一個沒有依仗的環境裡,內心得多害怕多無助。不愛他們,為啥要生他們,完成了你們的任務,你們孩子的人生又該誰來負責。
  • 知乎900萬人討論:突然討厭自己的孩子,我是生病了嗎?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非常火,引發了900萬人次的討論:突然開始討厭自己的孩子,不想再愛他,我是病了嗎?前兩天,我看到一個媽媽留言,說自己的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有次在學校的飲水機裡撒尿,被全校通報批評。雖然自己平時很溫和,但當天還是將孩子暴揍一頓。
  • 祛妄——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從妄圖掌控孩子一切的幻想,來到真實的世界,與孩子發生真實的連結,需要極大的勇氣。從覺察到自己與孩子是兩個人,到在真實的生活中真正看見孩子,需要持續地修行。01在學習覺察的日子裡,我看見,小我,也就是自戀,總想事無巨細地控制孩子,以吸取能量存活。我看見,我有如此多的劇情。
  • 「我非常討厭我的孩子」千萬別怪寶媽矯情,其中的苦只有她自己懂
    人們常說媽媽對孩子的愛,是世間最純粹最堅固,最不求回報的,可是在初為人母的時候,很多媽媽都要面臨身體和生活上的巨大轉變,導致她們在這一時期非常敏感,對孩子是既愛得深沉,又厭得煩躁。
  • 蘭海:「放下」自己,才能真正看見孩子
    的主旨演講,蘭海在會上表示,「放下」自己,才能夠真正的看見孩子。想要更好了解自己的孩子,第一不要有任何的偏見,第二不要有任何的假設,第三不要自以為是。但是我覺得了解的還不夠,我就問他你覺得這個職業你能做什麼呢,他說我現在就不太想上學了,我覺得這個職業特別好,我說你能幹嘛,他說我可以打代練,我說你這個代練怎麼個代法,他演示了一遍給我看,在哪個網站上接訂單,怎麼辦,因為正好在疫情期間幫別人打代練一天掙60塊錢,第一個星期說我花費了一個星期掙的420,我說那不能倆算一算,這收入水平能養活你自己嗎,自己算了一下,好像就是困難。
  • 我是一個媽媽,但我「不愛」自己的孩子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在「他家」人眼中,我就是一個不愛自己孩子的壞媽媽。「孩子你照顧不好,飯不會做,有事沒事喜歡打他吼他,你不愛孩子,也不是一個好媽媽」,這是我老公在指責我的不是,我已經很努力的在當一個合格的媽媽,在他眼裡,我一無是處,看不到我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