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服務與文化貿易領域成果豐碩
中國服務貿易研究院成立
《「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文化市場研究》項目啟動
《北京京劇百部經典劇情簡介標準譯本(中英對照)》在英國倫敦發布
「不做書齋裡的學術機構,不做紙上談兵的智庫,要把學術文章書寫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發展之路上。」16年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緊密結合國家文化發展的國際戰略,領全國之先,以前瞻視野展開廣視角、多層次的針對性研究,深耕服務貿易與文化貿易領域,為中國文化發展的國際戰略提供智力與人才支持,充分發揮了「學術外交」的獨特作用。
以前瞻視野深耕十六載
改革開放之初的1981年,北二外與對外經濟貿易部門合作設置外經系,是全國較早開辦對外經濟合作專業的高等院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外語強、專業精的多面手和複合型高質量人才。作為一所外語院校,在對外經貿學術研究及人才培養領域頗有傳承,並於近年在國際服務貿易與文化貿易研究及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自2003年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便以前瞻性的國際視野,確立了以國際服務貿易和文化貿易為特色的國際貿易學科建設方向。16年來,憑藉一支堅守於服務貿易和學術研究與理論探索的研究團隊,建立了跨學科、跨院校、跨領域、跨國界的合作研究機制,逐漸形成國際服務貿易與國際文化貿易學術研究綜合體, 並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國家政策諮政服務、企業「走出去」諮詢服務、推動中外合作研究機制以及促進中外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了學術外交的獨特作用。
以問題導向展開學術研究
北二外在國際服務貿易和文化貿易研究領域堅持「四位一體」協同發展原則,即從政、產、學、研四個方面綜合發力,推動學科跨越式發展。從非實體研究機構國際服務貿易暨國際文化貿易研究中心,發展到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的研究實體;從2003年的一門課程,到2007年的人才培養本科專業;直到2011年把一間保安門房做簡單刷白才擁有了集辦公、研討、接待於一體的固定辦公空間……心無旁騖地執著於國際服務貿易及文化貿易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和人才培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嘉珊用一句「安於此,樂於此」詮釋了北二外這支研究團隊的建設初心和研究定力。
研究團隊發展思路清晰,研究選題前瞻,研究視角獨特。近4年來,孵化並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研究項目25項,受國家及北京市政府部門委託研究項目10餘項,多項研究成果得到有關部門的批示和採納,在成果應用轉化、融合創新方面成效顯著。以「致用」帶動「政產學研」積極聯動,編撰形成了「《國際服務貿易評論》系列叢書」「文化貿易藍皮書系列——《中國國際文化貿易發展報告》《首都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報告》(2008年至2018年)」「『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文化市場研究系列叢書」「首都對外文化貿易研究基地學術論叢」等多部既有時代特徵、實踐意義,又富含理論價值的前沿學術成果,學術影響力持續提升。僅2018年,研究團隊學術成果就獲得了4項省部級獎項。
北二外緊密結合社會需求與企業發展需要,密切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團隊承擔起「學術外交」角色,始終堅持「真誠互動,平等對話,自信表達」,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塞爾維亞、匈牙利、斯洛維尼亞、波蘭等17個國家的20個機構建立起務實的學術合作機制。較早發起並主辦了「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論壇」「中外文化創意產業論壇」「走進海外:國際服務貿易及文化貿易合作對話」等系列活動,形成《重新發現:中國—中東歐十六國文化創業產業概覽(漢英對照)》《中英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案例(漢英對照)》等中外合作研究成果,為促進中外文化產業國際合作做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
以社會需求進行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逐漸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華文化必將更深入、更廣闊地走向世界,因此急需一批既掌握國際貿易規則和文化市場規律,又能夠深入理解各國文化內涵的高水平、國際化、綜合型人才。北二外主動作為,積極推進交叉學科國際文化貿易碩士專業建設、引領國際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政產學研聯動的培養機制……在北二外,一系列對標國家需求的文化貿易人才培養方式落地生根,成為新常態。
目前北二外已形成涵蓋本科、碩士、博士後培養的多層次、立體化的國際文化貿易人才培養體系,並最大限度吸引國內兄弟院校共同參與。得益於政產學研聯動培養模式,學生在校期間享有豐富的國內、國際實習實踐機會,基礎理論紮實、應用實踐能力強。畢業生進入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國家重點文化出口企業、行業協會組織及相關國際組織等機構就業,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肯定。
回首十六載,北二外已形成鮮明的國際服務貿易及文化貿易的學科專業特色,這特色是在實踐中長出來的,更是在探索中幹出來的!值此北二外建校55周年之際,這支團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探索「新文科」建設的新徵程中,守正融新、砥礪前行,必將譜寫出特色發展的新篇章。
秉承交叉融合理念 闖新文科建設「藍海」
——北二外國際文化貿易專業發展實踐
問:去年10月,國家教育部門等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您認為新文科「新」在哪裡?
李小牧: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學科建設亦應與時俱進。在新文科概念提出之前,理工科早有實踐,並且取得了顯著效果。國內一些綜合性大學在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領域實現了數學、物理、醫學等基礎學科的深度融合,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理工科在該領域的有益探索,為新文科建設提供了方向性的借鑑。
從總體上看,各門類學科都是在高度分化的同時,不斷走向綜合。傳統文科重視專業培養,專業劃分鮮明,但是人才培養難以博通,容易形成專業壁壘,制約人才全面發展。新文科的「新」是相對於傳統文科而言的,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帶來的新變化、新趨勢,它應該更加注重「需求導向」。在這個意義上,新文科的提出有利於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科交融,啟發全新的研究場景、研究工具甚至研究方法,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複合型、高層次、創新型人才。
問: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這樣一所特色鮮明的外國語大學來說,新文科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李小牧:北二外在創校之初便帶有學科交叉融合的「基因」。55年來,北二外為我國改革開放、外交外事和經濟文化事業培養了大批時代急需的人才。1964年,為配合國家整體外交,周恩來總理主導成立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彼時就對學校人才培養寄予複合交叉的高度期待,明確指出要培養既懂得外國語言,又通曉外國文化的新型人才,滿足我國外交外事工作蓬勃發展的需求。1981年,原國家對外經貿部門在北二外設立了全國首個對外經濟合作本科專業,突出外語複合經濟的特色,以順應中國改革開放發展需求;2003年,緊密結合國家文化發展的國際戰略,學校開始了國際服務貿易與文化貿易的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探索,相繼實施了國際文化貿易本科專業、交叉學科國際文化貿易碩士人才的培養,通過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實踐,該領域走在了國內前沿。
交叉融合的理念深刻烙印在了北二外的實踐探索中,不斷指導著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創新。面對新時代中國建設與發展需求,北二外不忘初心,始終秉承並發揚這一理念,朝著建設特色鮮明的外國語大學奮進。
問:在交叉融合的理念指導下,北二外在「新文科」建設的人才培養實踐中進行了哪些探索?
李小牧:北二外是國際文化貿易人才培養先行先試的開拓者和實踐者,源起於我國社會經濟國際化發展的現實需求,也始終以此為導向和指南。相比自然科學,在文科領域內打通學科壁壘、實現交叉融合是一項不小的挑戰,有著難以想像的困難。我們研究團隊潛心鑽研文化貿易內涵與外延,提煉文化貿易學科本身具備的交叉要素,以人才需求為導向,通過學術研究打破學科界限,實現了以應用經濟學為基礎,融合外國語言文學、中國語言文學、管理學等學科,打開文化貿易人才複合培養的突破口。
2012年獲批國家教育部門全國首個交叉學科國際文化貿易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權,分別從應用經濟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入口進入國際文化貿易平臺進行培養。結合交叉學科培養的需要與特點,採取模塊化課程體系。根據學生入口專業不同,設計入口專業模塊課程「固優」,以學科交叉模塊「補弱」,統合於國際文化貿易模塊夯實本專業基礎,並通過實訓模塊、聯合培養模塊強化人才培養的應用價值和全球視野。
在新形勢下,北二外紮根京華大地,凝心聚力改革。為釋放發展新動能,2019年,學校在機構改革基礎上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首次將研究院列為改革試點單位,主導並實施文化貿易人才全過程培養。此次改革進一步激發了研究院人才培養的活力,實現了政產學研聯動,資源融會貫通效果更加凸顯,為充分發揮導師組制優勢奠定了基礎。當前,「一帶一路」建設迅速推進,急需一批既懂得國際文化貿易規則又懂得沿線國家文化市場特性的高複合度專業人才。北二外及時回應國家發展需求,2020年起,入口專業將拓展至日語語言文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入口下設戰略政策規劃與大數據分析、文化企業跨國經營兩個研究方向,多語種入口聚焦英語國家文化貿易研究、日本文化貿易研究、西班牙語國家文化貿易研究等方向,在學科專業融合程度、人才培養規模質量等方面將再上一個新臺階。
問:早在2003年,北二外便確立了以國際服務貿易和文化貿易為特色的國際貿易學科建設方向,此舉十分具有前瞻性。北二外基於何種緣由開始對國際服務貿易和文化貿易的研究?
李小牧:眾所周知,北二外是一所追求特色發展的學校,我們的日語、旅遊管理等專業是學校別具優勢的「特色點」。對於國際貿易專業來說,我們也要尋求創新發展、找到新的增長點,這是學科自身求新、求發展的內部要求,更是基於學校長遠發展提出的「攻堅任務」。
具體來看,相比傳統貨物貿易,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行業領域廣泛。而北二外具有多語種融合、跨文化交流的天然優勢。在學科科研、教學等實踐中,我們發現了國際文化貿易方向這一「學術藍海」,自然要抓住發展機遇。
問:今年5月28日,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落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與此同時,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共建的中國服務貿易研究院成立。這對北二外未來在該領域的發展有什麼積極意義?
李小牧: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落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這本身就是對北二外多年來堅持國際服務貿易與文化貿易研究的認可,是我國國際服務貿易領域較高學術水平的標識。同時,這也極大鼓舞了北二外國際服務貿易與文化貿易團隊的學術熱情,必將激勵我們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與經濟社會發展。
未來,學校將進一步探索並推動新文科建設,鼓勵多語種專業學生通過交叉學科國際文化貿易碩士階段的學習,培養新時代對外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人才,走外國語大學新文科發展的融通之路,為學生自主性學習、交叉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態,將新文科的內涵理念真正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實踐中。
北二外服務與文化貿易發展大事記
2003年
在國內同類專業院校中率先開設了「國際文化貿易熱點問題」課程;
2006年
國際服務貿易暨國際文化貿易研究中心成立;
2007年
招收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文化貿易方向)本科生,首屆國際服務貿易論壇成功舉辦;
2010年
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成立;
2012年
經國家教育部門批覆,獲得國內首個交叉學科國際文化貿易碩士授予權,實現應用經濟學與外國語言文學共同招生;
2013年
李小牧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國有表演藝術院團體制改革現狀調查與發展路徑研究」獲批立項,並於2018年順利結項;
2014年
國家文化貿易學術研究平臺由北二外牽頭組建,目前已匯聚國內34家大學和研究機構、國際17個國家的20個機構以及70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開展學術研究;
2015年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下達《關於建立首都對外文化貿易研究基地的決定》,基地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首都對外文化貿易與文化交流協同創新中心」獲北京市認定;
2016年
發起並主辦「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論壇」,該系列論壇目前已在塞爾維亞、中國、波蘭、匈牙利成功舉辦四屆,發布《重新發現:中國—中東歐十六國文化創意產業概覽》(漢英對照)等標誌性研究成果;
2017年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市場研究項目啟動,已編撰出版系列著作中的《法國文化市場研究》《丹麥文化市場研究》《澳大利亞文化市場研究》;
2018年
北二外與梅蘭芳藝術基金會籤署合作協議,共建「梅蘭芳京劇藝術文化傳承研究基地」;
2019年
中國服務貿易研究院成立,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落地北二外,與原有機構協同支撐,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文化貿易學術服務綜合體」。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