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齊魯理工人堅守崗位,扛牢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責任,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初心,匯聚起創新發展的正能量。
疫情防控線上教學雙創佳績
疫情期間,齊魯理工學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決策部署,牢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為師生創造了安全的校園環境。大年初一,學校成立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緊急啟動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迅即開展師生健康摸排,嚴格校門出入管理,儲備防控急需物資,建設隔離區,制定應急預案,開展防控宣傳教育培訓演練,形成全校聯動、聯防、聯治的防控工作機制。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紮實有效,得到教育主管部門和駐地政府的肯定,被作為樣板在各學校進行推廣學習。學校也被評為「山東省高校後勤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抓疫情防控,教學質量同樣不能放鬆。學校按照「延期開學、如期開課、多種形式、保證質量」的原則,從1月26日開始全面啟動線上教學準備,整合全校力量,落實「一平臺二條線三預案線上教學組織模式」,全部線上教學課程以泛雅網絡課程建設為主線,以應用優質慕課為輔助,統一標準加強建設;每次課針對每個教學環節均準備三套預案,在線上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管理、教學平臺保障、師生培訓等方面精心部署、盡心準備,讓每一位學生在疫情防控時期都能參與到學校的教學中來,在教育部組織的線上教學滿意度調查中,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滿意度達到95%。
一流建設穩步推進
學校響應教育部「打贏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的號召,全面對接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和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雙萬計劃」,加大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力度,積極推進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自動化、貿易經濟、書法學等6個專業獲批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全部被推薦參加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評選。在課程建設方面,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虛擬仿真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構建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測量學》《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齊魯文化精神》等11門課程被山東省教育廳認定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師資建設工程碩果纍纍
為適應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學校創新實施「六大師資建設工程」,制定青年教師導師制培養計劃,鼓勵青年教師鑽研教法、學法,積極推行課堂教學改革。在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學校青年教師獲得工科組一等獎,理科組二等獎;在山東省高等教育學會組織的「疫情防控期間優秀共享課程與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學校教師省級教改立項6項,內容涉及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課程思政、專業集群建設等方方面面。
學科科研工作實現新突破
學校堅持實施學科專業一體化發展戰略,著力提升創新平臺建設。先後獲批「山東省土木工程檢測加固與安全評價研發中心」「山東省中德智慧工廠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生物醫學診療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三個省級研發、工程中心,為打造以理工為主要特色的應用型學科體系,提升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奠定了基礎。
智慧化校園建設獲批示範單位
學校堅持以應用需求為導向,以服務教學、科研、管理及師生生活為宗旨,搭建一站式網絡服務平臺和管理平臺,實現學生上課考勤、教師考勤、網上巡課多級聯動機制等特色功能,極大的推進了學校教學運行體系與學工管理體系的網絡化、信息化,廣大師生享受到高科技信息化技術帶來的方便和快捷。學校申報的《智慧化校園平臺建設為學校精細管理、職能服務提供支撐》,被山東省教育信息中心評為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應用優秀案例,學校以「優秀」成績順利通過教育信息化試點評估驗收,榮膺「山東省教育信息化示範單位」。
就業與創新創業成效顯著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學校堅持做到「疫情防控阻擊不放鬆,就業與創新創業服務不斷線」,率先開設了線上就業指導服務專區、專號、專人,畢業班輔導員、各學院就業工作專員通過線上方式為畢業生進行一對一的就業指導,提供相關手續辦理、求職招聘、就業諮詢服務等相關事宜,減緩畢業生的就業思想壓力和焦慮情緒。
學校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以大賽為抓手,依託實驗室、大學生創新創業社團開展賽事宣講、組織報名、作品選拔和指導工作。2020年學生在山東省物理科技創新大賽、化工過程實驗技能競賽、創業計劃大賽、創客大賽等各層次競賽中均獲一等獎。智能製造專業學生李鍇禾的創業項目《物聯萬物-應龍G10》獲得國家級大創項目,擁有發明和實用新型及外觀專利11項,在山東省物聯網技術智慧應用草案的擬定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當選中國發明協會會員。土木工程專業魏龍榮獲「山東優秀大學生創業者」,其創立的微校通項目覆蓋山東省56所高校,為32萬大學生解決了出行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