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冬天,人們最煩惱的莫過於手腳冰冷,長滿凍瘡,不僅雙手腫脹、裂口影響美觀,而且凍瘡一暖和就會很癢,用手一抓容易撓破化膿感染,凍瘡帶來的痛苦令人備受折磨,除非春天到,天氣轉暖了,凍瘡才會慢慢好起來,這給人們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那麼對於凍瘡該如何預防、如何治療呢?下面我將自己的一些小經驗方法與大家共同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要想不受凍瘡困擾,首先就要做好預防工作。冬天氣溫很低,手部、耳朵,特別是腳部保暖工作需要做好。人的雙腳離心臟較遠,血液供應少,冬季腳部一旦受涼,會散發大量的體溫,使腳的溫度降低,供血受阻又進一步降低雙足的溫度,這樣不僅導致凍瘡,而且影響內臟,還會引起胃痛、下腹痛、腰痛、腿痛等疾病。因此冬季來臨,要加強腳部鍛鍊,穿好鞋襪,穿的襪子、鞋墊和棉鞋等應經常烘曬,只有鞋襪乾燥,才能保暖。
有些人的血液循環弱,經常感覺手腳冰涼,在冬季最易引起凍瘡。而且很多女孩子由於月經的緣故,體內每個月會丟失一部分鐵,加上很多女孩子很少吃富含鐵的牛羊肉和豬肝等食品,在冬天尤其怕冷。所以,經常手腳冰涼的人可以多吃一些黑色食物來驅除體內寒氣,如黑米、黑蕎麥、黑棗、黑豆、黑芝麻等。
穿得多不一定不被凍。我們經常會見到身邊很多人,每天都是羽絨服、棉褲緊緊包裹著的,保暖做得很好,但還是起了凍瘡,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缺乏活動,凍瘡和血液循環有密切的關係,為了預防凍瘡的發生,除注意保暖外,還要經常揉搓按摩手、腳和耳朵,堅持用冷水洗手、洗臉或適當的體育活動,加快血液流動。
潮溼的環境也會引起凍瘡。在潮溼環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可以明顯加重寒冷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促使凍瘡形成。所以生活環境一定要乾燥。
如果生了凍瘡,不論凍傷輕重如何,千萬不可立即到熱的室內去烤火或用熱水袋、 熱毛巾等突然加熱,以免引起血管痙攣,而造成局部壞死,也不可用力揉搓,否則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發生,引起各種炎症,而且用力過度易損傷皮膚,造成感染。
記得上學期間,手上最易起凍瘡,老媽就會找來茄子杆,帶根的那種,辣椒杆,一起煮水,用來泡洗長凍瘡的部位,連續洗幾次,不僅可以止癢,而且紅腫也會消退,凍瘡開始結成幹疤,這時候千萬不要用手去撕這塊幹疤,一定要等它自己慢慢消退。
正所謂冬病夏治,凍瘡如果在夏天就積極防治,當年冬天即可見效。可以用生薑切片後,來磨擦常患凍瘡的部位,每天1~2次即可,連擦1周。還可以用大蒜,剝去皮,搗成蒜泥,在陽光下曝曬至溫熱,將蒜泥薄薄地塗在易生凍瘡的部位。每天塗3~5次,連續5~7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