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孩子素質的教育問題,不少家長覺得特別&34;,好好的一個孩子做錯事了之後卻只敢逃避問題,為了掩飾錯誤甚至不惜撒謊,越是教訓孩子,他們的&34;就越&34;。
有的家長甚至好幾個月都沒發現孩子做錯的事情,一直被蒙在鼓裡。還有的家長知道老師找上門來家訪了,才知道自家孩子做錯了事。
孩子不能一味的逃避問題,做錯了事情就該彌補錯誤,家長不能每次都等著&34;了才教訓孩子。
那麼怎樣才能把自家孩子教的像那些優秀的孩子一樣,高素質、不撒謊呢?資深育兒師帶各位家長重新審視家庭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初期,家長應當先設立一個目標:想要把孩子教育成怎樣的人?
很多家長其實在養孩子之前,就沒有把目標落實得太過詳細,只是想養一個&34;,但究竟如何為&34;,深究起來卻很含糊,家長們說不出個詳細的條目來。
其實高素質的好孩子身上有一些共性的優點,能讓人一眼看過去覺得是個好孩子,比如&34;&34;&34;&34;&34;……但是很多沒有計劃的家長卻不清楚這些優點是如何養成的。
我們有太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憑著感覺和一般的社會認知去判斷這件事情好不好、對不對、應該怎麼做,在看待教育孩子的問題時,思想大多只停留在事件的表面,不能看到問題背後深層次的、更重要的原則。
另外,我們要明白沒有目標的教育方式,僅僅是用&34;這個框架來把孩子的壞行為剔除,那麼家長就算再辛苦也不能把孩子可能存在的壞毛病全都解決掉。
&34;的教育方式也讓家長離孩子內心的思想太遠,很難達到深度的溝通。
在養成好孩子的共有優點時,家長們需要將自己的計劃補全,可以參考一下關於兒童生理和心理髮育的資料,一般來說,關於心理方面的優點都是越早交越好。
很多家長頭疼的&34;的問題,在家長們看來這樣就素質很差,因為撒謊是會&34;的,如果小事撒謊不被糾正過來,孩子慢慢的會變得謊話連篇,到時候想糾正也難了。
對於上小學之後的孩子一些明確是撒謊的行為,家長可能會很困惑,一再跟孩子強調撒謊是不對的,可是他們不知為何撒謊的水平卻越來越高了。
其實,孩子不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錯誤、撒謊&34;,主要是因為我們人性中存在著&34;。
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來看待這個問題,&34;其實是一種處理問題的&34;,孩子如果用撒謊的方式把錯誤掩蓋過去了,他們可以獲得很多&34;:
①不用挨罵、被批評;②心理上不用承受失敗的難過;③不用付出行動彌補錯誤;④知道自己做不了這種事,下次讓別人來做,自己也就&34;了。
如果我們將這4點整合來看,這些內容其實就是構成了&34;的4項基礎,也就是:
①接受評價;②接受自己情緒受到的影響;③為事情&34;;④進行事後總結和判斷。
我們一般來說做事的流程是:獲取情報→制定計劃→著手→負責到底。
而如果孩子在著手做事之後做&34;,往往就會將最後一步進行省略,不願意負責到底。這主要是因為,對&34;負責任的4項內容讓他們從感情上無法承受。
成功的家長教育孩子時寬容的節點很特別
如果要深究為什麼孩子對於&34;的負責任無法勇敢地承擔起來呢?這主要還是因為家長的教育不到位,或者進行了錯誤的教育手段。
譬如我們平時生活中,家長最常見的教育手段就是打罵,尤其是當孩子做錯了事情之後,家長的嗓門頓時變高,緊接著巴掌就來了。
我們前段時間大家一直在提倡,要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我們每個人第一次去嘗試自己不會做的事情時,都可能會失敗,有的時候甚至會引發一些嚴重的後果,這都是很常見的。
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永遠能夠一次性把陌生的事情做成功,但是很多我們成年人覺得家常便飯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卻是第一次做,如果不給他們第一次犯錯的機會,家長其實是太無理取鬧了。
成功教育孩子的家長,在事情一開始就允許孩子犯第一次錯誤,在錯誤發生之後,家長也會非常耐心的給孩子教怎樣去做。
優秀的家長會讓孩子不畏懼第一次嘗試做事,孩子們會漸漸習慣這種做事方式,第一次去做事的時候也就不會特別緊張,第一次做錯了事情也不會害怕去為錯事負責,因為負責任的&34;對他們來說並不可怕。
我們常說家長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家教是在孩子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一環,數十年影響著孩子們的一生。
如果家長在孩子幼年時期,對他們犯的低級錯誤容忍度太低,動不動就非打即罵,很容易讓孩子畏懼犯錯,不敢承擔自己犯錯之後的責任,就會養成撒謊的壞習慣。
孩子學不會負責任,長大後多半不會有出息
小的時候不敢對小事情負責任,孩子長大之後也就不敢對大的事情負責任,因為他們的內心中永遠無法承受負責任所要帶來的心理壓力。
我們經常說起有的成年人,年紀輕輕的不學好,撒謊成性不負責任,其實這類人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小時候沒有學會正面對待自己所要負的責任。
因此我們按照上文所述,在孩子初步嘗試做事的時候,家長想要給孩子培養一個比較好的心理環境,應當注意把握好第一次犯錯時候的反應。
我們在此要提醒各位家長,單純的和顏悅色並不是說就可以讓孩子不去迴避責任,有些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說話方式顯得特別有&34;,這種態度也是錯誤的。
我曾經看到一個大叔在教自己孩子摺紙飛機的時候,語言表情就顯得有些不屑一顧,雖然是笑著,但是從他的語氣中能聽到輕蔑。
他笑嘻嘻地對自己的兒子說:&34;
而我在旁觀中看到他的兒子很沉默,一句話也不想說,很少和父親有眼神或語言的交流。
我們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孩子雖然小,但是他也能夠從語言語氣中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如果家長不能夠平和尊重地和孩子交流,那麼無論說的話多麼有道理,孩子也不一定能聽得進去。
另外我們還要特別說一下,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三觀太過&34;,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虧,故意教孩子撒謊。
對於這種教育方式,某些家長還會沾沾自喜,以為是把孩子教得聰明了,但是這種小聰明遲早會反噬在家長自己身上。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去激發人性中&34;的一面,人的脾氣秉性存在著種種爭議,因此我們常說人性是複雜的。
但是如果提早給孩子教了一些不適合他們年齡的觀念,這其實就是在給孩子培養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