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的第一反應,凸顯了父母家教的水平,有出息的娃這樣做

2020-09-26 母嬰說

說起這個孩子素質的教育問題,不少家長覺得特別&34;,好好的一個孩子做錯事了之後卻只敢逃避問題,為了掩飾錯誤甚至不惜撒謊,越是教訓孩子,他們的&34;就越&34;。

有的家長甚至好幾個月都沒發現孩子做錯的事情,一直被蒙在鼓裡。還有的家長知道老師找上門來家訪了,才知道自家孩子做錯了事。

孩子不能一味的逃避問題,做錯了事情就該彌補錯誤,家長不能每次都等著&34;了才教訓孩子。

那麼怎樣才能把自家孩子教的像那些優秀的孩子一樣,高素質、不撒謊呢?資深育兒師帶各位家長重新審視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之前,家長內心的目標別太籠統

在教育孩子的初期,家長應當先設立一個目標:想要把孩子教育成怎樣的人?

很多家長其實在養孩子之前,就沒有把目標落實得太過詳細,只是想養一個&34;,但究竟如何為&34;,深究起來卻很含糊,家長們說不出個詳細的條目來。

其實高素質的好孩子身上有一些共性的優點,能讓人一眼看過去覺得是個好孩子,比如&34;&34;&34;&34;&34;……但是很多沒有計劃的家長卻不清楚這些優點是如何養成的。

我們有太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憑著感覺和一般的社會認知去判斷這件事情好不好、對不對、應該怎麼做,在看待教育孩子的問題時,思想大多只停留在事件的表面,不能看到問題背後深層次的、更重要的原則。

另外,我們要明白沒有目標的教育方式,僅僅是用&34;這個框架來把孩子的壞行為剔除,那麼家長就算再辛苦也不能把孩子可能存在的壞毛病全都解決掉。

&34;的教育方式也讓家長離孩子內心的思想太遠,很難達到深度的溝通。

養成一個&34;,家長要補全計劃

在養成好孩子的共有優點時,家長們需要將自己的計劃補全,可以參考一下關於兒童生理和心理髮育的資料,一般來說,關於心理方面的優點都是越早交越好。

很多家長頭疼的&34;的問題,在家長們看來這樣就素質很差,因為撒謊是會&34;的,如果小事撒謊不被糾正過來,孩子慢慢的會變得謊話連篇,到時候想糾正也難了。

對於上小學之後的孩子一些明確是撒謊的行為,家長可能會很困惑,一再跟孩子強調撒謊是不對的,可是他們不知為何撒謊的水平卻越來越高了。

到底怎樣做才能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呢?

其實,孩子不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錯誤、撒謊&34;,主要是因為我們人性中存在著&34;。

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來看待這個問題,&34;其實是一種處理問題的&34;,孩子如果用撒謊的方式把錯誤掩蓋過去了,他們可以獲得很多&34;:

①不用挨罵、被批評;②心理上不用承受失敗的難過;③不用付出行動彌補錯誤;④知道自己做不了這種事,下次讓別人來做,自己也就&34;了。

如果我們將這4點整合來看,這些內容其實就是構成了&34;的4項基礎,也就是:

①接受評價;②接受自己情緒受到的影響;③為事情&34;;④進行事後總結和判斷。

我們一般來說做事的流程是:獲取情報→制定計劃→著手→負責到底。

而如果孩子在著手做事之後做&34;,往往就會將最後一步進行省略,不願意負責到底。這主要是因為,對&34;負責任的4項內容讓他們從感情上無法承受。

成功的家長教育孩子時寬容的節點很特別

如果要深究為什麼孩子對於&34;的負責任無法勇敢地承擔起來呢?這主要還是因為家長的教育不到位,或者進行了錯誤的教育手段。

譬如我們平時生活中,家長最常見的教育手段就是打罵,尤其是當孩子做錯了事情之後,家長的嗓門頓時變高,緊接著巴掌就來了。

我們前段時間大家一直在提倡,要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我們每個人第一次去嘗試自己不會做的事情時,都可能會失敗,有的時候甚至會引發一些嚴重的後果,這都是很常見的。

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永遠能夠一次性把陌生的事情做成功,但是很多我們成年人覺得家常便飯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卻是第一次做,如果不給他們第一次犯錯的機會,家長其實是太無理取鬧了。

成功教育孩子的家長,在事情一開始就允許孩子犯第一次錯誤,在錯誤發生之後,家長也會非常耐心的給孩子教怎樣去做。

優秀的家長會讓孩子不畏懼第一次嘗試做事,孩子們會漸漸習慣這種做事方式,第一次去做事的時候也就不會特別緊張,第一次做錯了事情也不會害怕去為錯事負責,因為負責任的&34;對他們來說並不可怕。

我們常說家長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家教是在孩子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一環,數十年影響著孩子們的一生。

如果家長在孩子幼年時期,對他們犯的低級錯誤容忍度太低,動不動就非打即罵,很容易讓孩子畏懼犯錯,不敢承擔自己犯錯之後的責任,就會養成撒謊的壞習慣。

孩子學不會負責任,長大後多半不會有出息

小的時候不敢對小事情負責任,孩子長大之後也就不敢對大的事情負責任,因為他們的內心中永遠無法承受負責任所要帶來的心理壓力。

我們經常說起有的成年人,年紀輕輕的不學好,撒謊成性不負責任,其實這類人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小時候沒有學會正面對待自己所要負的責任

因此我們按照上文所述,在孩子初步嘗試做事的時候,家長想要給孩子培養一個比較好的心理環境,應當注意把握好第一次犯錯時候的反應。

我們在此要提醒各位家長,單純的和顏悅色並不是說就可以讓孩子不去迴避責任,有些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說話方式顯得特別有&34;,這種態度也是錯誤的。

我曾經看到一個大叔在教自己孩子摺紙飛機的時候,語言表情就顯得有些不屑一顧,雖然是笑著,但是從他的語氣中能聽到輕蔑。

他笑嘻嘻地對自己的兒子說:&34;

而我在旁觀中看到他的兒子很沉默,一句話也不想說,很少和父親有眼神或語言的交流。

我們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孩子雖然小,但是他也能夠從語言語氣中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如果家長不能夠平和尊重地和孩子交流,那麼無論說的話多麼有道理,孩子也不一定能聽得進去。

另外我們還要特別說一下,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三觀太過&34;,總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虧,故意教孩子撒謊。

對於這種教育方式,某些家長還會沾沾自喜,以為是把孩子教得聰明了,但是這種小聰明遲早會反噬在家長自己身上。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去激發人性中&34;的一面,人的脾氣秉性存在著種種爭議,因此我們常說人性是複雜的。

但是如果提早給孩子教了一些不適合他們年齡的觀念,這其實就是在給孩子培養惡劣。

相關焦點

  • 孩子做錯事,家長第一反應很重要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懂事陽光有禮貌的孩子,希望孩子如天使般事事能幹,但生活會告訴我們,我們面前常常面對的是一個好動的、頑皮的、淘氣的、執拗的小孩子,時不時還會有意或無意做一些大人看來不對的事情。這時,家長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是大發雷霆?還是擁抱安慰?還是置之不理?本人覺得,當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成年人的預期時,作為家長,一個成年人,一定要在腦袋裡迅速把這個事情過一遍,再做出反應,這個第一反應很重要。
  • 「低等」父母做保姆,「高等」父母造精英,4種方式讓娃更有出息
    文/育兒日記360(本文由育兒日記360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及分享)「養孩子連母雞都會,可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這是高爾基曾經說過的名言警句。然而很多父母卻把自己當作了保姆,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的一切。這樣的父母,能培養出有能力高情商的優秀人才嗎?
  • 父母這樣做,孩子大多有出息
    這時候也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孩子考得好,父母也跟著高興,孩子考的不如意,父母也整天愁眉苦臉,為孩子擔憂。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父母這樣做,孩子大多有出息。而有這三個特點的父母,孩子大多有出息。1.
  • 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事,家長的反應很重要,當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前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很多的事情,孩子做錯事是非常正常的,幾乎沒有任何的孩子在一生中不會犯錯,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有些時候孩子做錯事,並不是他故意而為之,而是無意中做錯的,這些都需要父母的教育,但是父母在教育或者提醒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語氣,因為很容易會導致自己的孩子變得怨恨父母,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反應,當你的孩子不小心做錯事
  • 當孩子做錯事,家長「眼旁觀」好不好?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家教
    雖然有商店的人走過來說會有保潔人員來打掃,但這位媽媽拒絕了,並表示:「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擔。」小男孩的反應完美地體現出了自己的教養,而媽媽的反應也彰顯出了自己教育有方。路過的行人看到這一幕都紛紛誇讚:「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家教!」
  • 孩子長大沒出息,多半是父母喜歡這樣做,希望你沒有
    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因為這個過程需要十幾年甚至是二十幾年,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喜歡經常打罵孩子,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打罵孩子,打罵孩子只會讓孩子變的越來越差勁。一般人可能以為小孩子長大後就忘了,但恰恰相反,小時候才是孩子心智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往往決定的以後的人生走向。
  • 孩子見到陌生人第一反應,能看出父母家教如何,別把不說話當內向
    父母給孩子的家教好不好,正不正確,並不一定非要從是否有禮貌,是否有教養是否有見識當中評判,從孩子見到陌生人的第一反應就能看出父母家教如何。孩子遇到陌生人不說話,眼神閃躲孩子年紀小,沒有大人那麼世故圓滑,在遇到陌生人時會有不適是正常的,但只要父母家教正確,孩子反應不會過於強烈。
  • 當孩子說出「大人做錯事也要打屁股」,父母該怎麼辦?
    最近,在刷知乎的時候刷到了一個問題:3歲的女兒準備了一個尺子說「大人做錯事也要打屁股」,應該允許嗎?有一天,3歲的女兒準備了一個尺子對大人說「大人做錯事也要打屁股」。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反應?也許大家看到孩子的反應,會跟孩子父母剛開始的反應一樣,情不自禁地笑一下。這種話從孩子口中說出來時,站在大人的角度第一反應會覺得有點幽默和新奇,但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你會發現,她並沒有跟你開玩笑。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特徵」,長大後多半會沒出息,你家娃有嗎?
    有的時候就會聽到誰誰的媽媽就孩子最近發生的事情感到很欣慰,覺得孩子挺懂事的,也會得到來自周圍的家長們的誇獎,說著孩子真的蠻聰明的。每當有哪位寶媽寶爸得到了這樣的禮遇就會很高興,雖然嘴上說著自謙的話,可臉上顯然是太知足了。可是話又說回來了,到底我們眼中的孩子的所謂的聰明行為真的就是值得鼓勵的行為嗎?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
  • 孩子從小家教嚴一定有出息嗎?
    孩子從小家教嚴一定有出息嗎?嚴厲的家庭教育總是會出現兩個極端,要麼就是孩子特別聽話,討好型的人格。要麼孩子特別叛逆,做什麼都跟家長反著做。長得還挺帥氣的,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總是像個書呆子。做作業特別慢,看表情總是一副鬱悶的樣子,究其原因才知道那個孩子的父母會在孩子。每天下課後回家,另外給他黃岡試卷讓他做。平時在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做完了,回家還要完成父母安排的許多作業。採訪他的父母時,父母還很自信地談到寒暑假其孩子做了幾百張試卷,在場的嘉賓聽了都覺得很驚訝。為這孩子感到可憐。
  • 「從接觸陌生人的第一反應,能看出孩子的家教」老師的話引人深思
    文|文兒小時候和小夥伴吵架,若小夥伴對自己父母不敬,往往口舌之爭就變成了揮拳頭。等自己當了父母,才知道更讓人難以忍受的,不是別人罵自己,而是孩子被罵「沒家教」,那簡直比罵自己還難受。都說孩子出生時是張白紙,被塗上什麼色彩全由家長做主,其實這就是「家教」的作用。「家教」往窄了說是「修養、見識」,往寬了說就是「家庭教育」,包含生活習慣、為人處世的態度、外在精神面貌等。
  •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受益一生,娃將來有出息
    其次、學習成績不好優秀的孩子一定是懂事聽話有禮貌,做什麼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見,並且聽從父母的教導。相反那些沒有養成好習慣的孩子,則會不好好的學習,整天就想著玩,做作業時不專注,拖拖拉拉。父母一批評,就會哭鬧,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犯錯。做錯事也會躲起來不敢承認,長大後往往沒有什麼擔當。所以這就告訴我們,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有好習慣的孩子,不僅能夠懂事聽話,而且也會有自己的主見,並且自律性高,將來會更有出息!
  • 孩子做錯事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都知道這樣做,讓孩子未來更優秀
    導語: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件趣事,他說他小的時候家庭生活條件並不是很寬裕,有一次他特別想吃瓜子,於是鬼使神差的去媽媽的錢包裡拿了一塊錢去小賣部買了一包瓜子,自己偷偷去小樹林把瓜子吃完後,看著手裡剩下的八毛錢越想越害怕,就回到家把剩下的錢交給了媽媽,說是在路上撿的。
  • 做錯事被老師批評,父母這樣做孩子更受益……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在表揚聲中長大的,批評往往會對他們構成壓力和挫折。有的家長會趕快安慰孩子,「沒事,你在媽媽心中永遠都是最棒的。」言下之意就是老師批評你是不對的。家長這麼說,孩子的心裡可能會舒服一點兒,但這並不利於孩子合理地看待老師的批評。有的家長則會說:「老師批評你是為你好。」甚至還會加上一句:「你今天做啥錯事了?」他們關注的是老師的批評,並強行讓孩子無理由接受。
  •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的態度,決定了溝通是否有效?
    文|阿妖孩子做錯事很多時候是我們用我們的認知來決定這件事的對錯,而孩子呢?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水灑了一地:1、媽媽可以說:"哦,我看到你把水灑到地上了,我們需要用拖把拖幹。"2、媽媽也可以說:"你怎麼這麼笨,一杯水都端部好,還能幹嘛呢?"
  • 怎麼才能培養有出息的孩子呢?很多人不知道這 樣做
    因為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爸爸作為主心骨都是以賺錢養家為主,而帶寶寶,做家務的事情,都由媽媽來承擔,相對於爸爸而言,所以媽媽和寶寶相處的時間明顯多了很多。於是,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到底是媽媽帶的娃還是爸爸帶的娃有出息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 清華教授直言:要讓孩子未來更有出息,父母要做到「三嚴兩松」
    文/樂仔(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教育子女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為在小朋友身上總會出現很多意外,家長要操心的地方有很多。鄰居家的孩子從小就非常調皮,因為他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再加上父親是幾代單傳,因此不管是小孩父母還是爺爺奶奶,對他都格外寵溺,不管小朋友做出什麼錯事都會包庇,沒有底線的維護。
  • 孩子做錯事總不承認,父母借用「特裡法則」,讓娃正視自己的錯誤
    孩子犯錯後總想逃避,「特裡法則」讓娃正視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很多的家長都抱怨,孩子小小年紀卻很愛面子,犯了錯誤趕緊扯皮,隱藏事實,害怕被人知道。一、為什麼孩子做錯事後,不願意承認1、害怕訓斥,批評有些家長脾氣比較暴躁,教育孩子時沒有耐心,看到孩子犯錯後,不問原因就開始大聲訓斥和吼叫孩子。
  • 孩子做錯事,父母不能責備他,那應該怎麼做?
    假如,你的孩子在客廳玩的時候,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作為父母,你會怎麼做呢?估計有不少媽媽會直接走到客廳把孩子直接批評一頓!此時的孩子要麼被嚇到「哇哇」大哭,要麼是委屈地站在原處不知所措!其實這兩種教育孩子的方法都不太正確,在這裡我給出的建議是,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如果我們對他大聲吼罵,這會強化這個事情在他的印象當中 ,讓他在以後的回憶裡都存在這一個印象:每當我做錯事,媽媽只知道吼叫我!
  • 孩子有這七種行為,說明被父母教育的很好,將來有出息
    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可以確認的是,家庭教育不好的人到了社會上很難立足。如果家庭教育沒有做好,人們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家教不行,沒有人喜歡和家教不好的人相處。所以早上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以下幾種行為,有的話說明孩子被教育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