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當的哥月入四千 曾用英語拉來外國客人

2020-12-11 大眾網

  

轉變就業觀念愛上這一行

    幾乎每個周末,年輕的哥劉志成開車經過上海體育場時,都會看到招聘會外手拿簡歷等候的長龍。從小學到大學,劉志成曾和這些人一起走過。只是最後,在就業這座獨木橋前,劉志成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這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大學生,不做白領做藍領,開起了計程車。

    儘管就業形勢嚴峻,但受傳統觀念影響,不少大學生求職範圍仍局限在做公務員和當白領,少數人甚至寧可在家「啃老」也不願降低要求就業。近日,市交通行政執法總隊以及海博、錦江等出租公司聯合發出倡議,歡迎持有駕照的大學生加入的哥隊伍,既能實現就業,又能儘早接觸社會,積累社會經驗。

    大學生的哥首月收入近四千

    臉龐清秀、手指白皙修長,作為海博出租十分公司剛招收的一名大學生駕駛員,生於1987年的劉志成有些特別。劉志成就讀於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今年6月份畢業。當他的不少同學還在各大招聘會奔波時,劉志成已於今年1月9日正式和海博出租籤約並上班。

    一個大學本科生,為何沒畢業就開起了計程車?面對記者的疑問,劉志成調整了一下坐姿後回答,「現在工作不好找,我喜歡開車,這份工作目前來看最適合我。」劉志成說,他很喜歡開車,2007年底就拿到駕照,現在買不起車,開計程車能讓他過把癮。劉志成說,現在很多公司招聘時,本科生起薪1800元,大專生起薪只有1500元,而他開車第一個月就賺了近4000元。

    「有兩個住在我家旁邊的高中同學,畢業後就開起了計程車,我最後決定幹這行也是受了他們的影響。」劉志成說,開計程車雖然辛苦,但比一般的辦公室文員自由,收入也更高,還能接觸到社會各階層的人,父母也沒有表示反對。

    作為大學生的哥,大學裡打下的英語基礎很快為劉志成帶來了幫助。有一次在南京西路,一名老外連續攔了三輛計程車都沒走成,原因就是司機聽不懂英文,搞不清目的地。這時,恰好劉志成開車路過,用英文簡單交流後,把老外請上了自己的車。

    據海博出租十分公司經理謝小林介紹,在該公司1000多名駕駛員中,具有本科大專學歷的共18人。「過去不少大學生是在其他單位幹了一段時間再來開出租,而劉志成是直接從學校來到我們單位的。」

    謝小林說,出租公司歡迎更多大學生加盟,這可以提升駕駛員整體素質,公司也會為這些大學生的哥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開了10年出租 心態越來越好

    「走出校門時,不妨給自己打分,你有多大能力,你能做什麼事?」開了近10年計程車的李羽給當下面臨求職困境的大學生提出這樣的忠告。李羽是目前錦江出租為數不多的大學生的哥之一,上下班自由、收入穩定讓李羽漸漸愛上了自己的職業。

    李羽1990年本科畢業於天津某大學食品工程專業,當時的他自命不凡,沒有服從分配去崇明農場下屬一家食品廠上班。「當時感覺堂堂大學生什麼工作找不到,去崇明太遠了。」李羽說,畢業後10年裡,他換了多份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明白:「大學生」三個字就像一頂帽子,只起到裝飾作用,真正要靠的是帽子下面的腦袋瓜子。

    到了2000年,因為當時就職的國企經濟效益差,李羽就加入了錦江出租。一開始,不管是大學同學還是周圍鄰居都無法理解他的做法,李羽在他們眼裡成為異類。「剛開始時,我也很痛苦。」李羽回憶道,從很多客人的話裡能明顯感覺到一種藐視,仿佛開計程車就是一種上不了臺面低端的工種。

    幾年後,李羽漸漸愛上了心隨車動的感覺。每天走不一樣的路線、接觸不同的人、碰到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持續的新鮮感讓李羽的心態越來越好。「是不是大學生又怎麼樣?美國那麼多大學生都在工廠當工人,在餐廳刷盤子呢。」李羽說,如果大學生感覺開出租是委屈了自己,那就不要來,因為幹這一行沒有良好心態是肯定幹不好的。

    出租行業缺人才 大學生進來有前途

    開差頭的,不是下崗工人就是郊縣農民,一天累得要死,有什麼前途?對於很多人如此評價出租行業,交通行業「老法師」徐建國連連搖頭,「這是老觀念作祟,導致多年來高學歷的人不願進來。」徐建國說,現在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與其在家「啃老」,不如考慮到出租公司鍛鍊鍛鍊,既賺錢養活自己,還能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早上6:30做到第二天凌晨,正常情況一個月4000元肯定能賺到的。」徐建國說。

    記者從海博出租十分公司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公司數百名崇明的哥中有37人已在上海市區買了房。在該公司辦公室,46歲的丁建勝說,開了16年計程車的他,已經在崇明和彭浦新村各買了一套房。2007年,他的弟弟丁建章也在彭浦新村買了房,還把老婆孩子都接到了市區。

    據了解,現在在大眾、錦江、海博等幾大出租公司內,來自崇明金山等郊縣的駕駛員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而一批較早開出租的郊縣駕駛員現在很多已經在市區安家落戶。

  出租業邀大學生加盟 勞動部門推薦公司定向培養

    記者採訪中獲悉,目前上海市勞動部門正和上海友聯汽車服務公司(藍色聯盟成員)商討,勞動部門推薦10名大學生,由出租公司定向培養。

    據知情人透露,這些大學生會在第一線開計程車,時間大概會持續1至3年,隨後出租公司結合個人的表現和公司發展,將部分大學生培養為管理人員。

    由於這一方案仍然在磋商中,友聯汽服相關負責人不願向記者透露更多詳情。但記者從多名計程車行業內資深人士那裡了解到,目前不少計程車公司都躍躍欲試,想在當下嚴峻就業形勢下,招募部分優秀人才,包括部分大學生。

相關焦點

  • 的哥遇外國乘客語言不通 他群發消息請同行幫忙
    的哥遇兩位外國乘客,「英式中文」沒管用  他群發消息請同行們速來幫忙  接力送倆外國姑娘去辦籤證  「瀋陽都國際化了 咱的哥的姐也得抓緊學英語!」  6月17日上午,瀋陽愛心志願者的哥佟明東遇到一件棘手事:拉了兩名外國乘客,她們上車後,由於語言不通,司乘之間鬧出了不少笑話。在翻譯軟體的幫助下,他總算弄明白:她倆是外國留學生,由於籤證到期著急去辦延期手續。然而,因為溝通不暢,佟師傅總覺得沒服務好外國友人,趕忙發朋友圈求同行來幫忙!  「我要抓緊學會英語口語,以後更好為外國乘客服務!」佟師傅承諾。
  • 不會英語的的哥遇到爛醉如泥的外國小哥,咋整
    可今天(3月11日)凌晨,一個不會英語的的哥遇到了一個爛醉如泥的外國小哥,語言不通,這就尷尬了,怎麼辦?的哥開車把外國小哥送到派出所求助了。這名外國小哥20來歲,差不多1米8的個頭,還蠻帥,絡腮鬍,戴一頂鴨舌帽,標準的外國小帥哥。
  • 重慶的哥自學四門外語 為外國乘客當免費嚮導
    重慶的哥自學四門外語 為外國乘客當免費嚮導   中新網重慶7月23日電 題:重慶計程車司機自學四門外語 為外國乘客當免費嚮導  作者 韓璐 李培銘  「你好」、「到哪裡」、「謝謝乘坐」……每天,重慶計程車司機餘尖都會用英語、韓語、日語重複這些簡短的問候。
  • 北京:「語音翻譯」進出租 的哥能聽外國語
    北京:「語音翻譯」進出租 的哥能聽外國語  奧運會到了,來北京的外國遊客越來越多,這可是考驗的哥的時候,怎麼和外國乘客溝通是個大問題,不過最近,北京市開始在40部試點計程車上安裝一種翻譯系統,有了這個隨車翻譯的小秘書,哪國語言都沒問題。  在首汽停車場,已經安裝好翻譯系統的計程車正在接受測試。
  • 成都最洋氣的哥操7門外語 外國回頭客爆多(圖)
    來源:四川新聞網  的哥會說英語,在成都已經不是啥新鮮事兒了,可是,您見過會7門外語的的哥嗎?昨日,「洋氣」的哥姚剛告訴成都晚報記者,自己會英語、法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德語7門外語的簡單表達。
  • 上海的哥常拉老外 能用6國外語與人交流
    東方網8月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在上海某個街頭,你上了一輛計程車,的哥用純正的英語或法語對你說「早上好」,你一定會覺得有些驚奇!  這名的哥叫鈕德民,沒上過一天外語輔導班,也沒有出過國門,僅僅是在搭載老外乘客時「鸚鵡學舌」,6年下來,竟能夠用英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德語等多國語言與老外進行日常交流。   6年翻爛一本英漢詞典   開了近30年計程車的鈕德民學習外語的時間並不算長。
  • 老外假扮乘客考的哥 被考者均能用英語應對成功載客
    被考者均能用英語應對成功載客   2002年10月10日13:10  南方網-南方都市報 南方都市報 09:00:51順利通過老外的考試,這位深圳的哥很得意。
  • 規範用語「高大上」的哥講英語「打怵」
    對於新的計程車運營規範中26句服務用語,不少的哥的姐覺得太死板,有時候說了還不如不說。  「就像系安全帶這句吧,我說十次也不起作用,還被乘客嫌囉嗦。」2日,在天外村等活的的哥孫師傅,說起運營規範中的規範用語就一肚子委屈。
  • 網友編"英語手冊"笑果勝效果 的哥英語現在開始
    去年10月份,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正式發布了最新修訂的《計程車運營服務規範》,其中一條要求就是「的哥應會使用『很高興為您服務』等26句中文和英文用語」,這可難壞了的哥們。為了讓的哥更容易掌握英語,可愛的成都網友用中文標註了26句英文的發音,的哥終於學會了英文,可老外全蒙了!
  • 計程車新「國標」實施:的哥不得問路挑客 會26句英語
    製圖楊仕成   原標題:的哥不得問路挑客 要說普通話 會26句英語新《計程車運營服務規範》昨起實施4月1日開始,成都出租汽車將按國家新的《計程車運營服務規範》執行3月30日,成都商旅計程車公司的的哥趙偉,就遭遇了三名外國乘客打的時,因語言不通屢屢被拒的情況。「我勉強會兩句英語,聽出他們要去『升仙湖』,就趕緊把他們拉上車。」指著車上的一部簡易英語對話手冊,趙偉說,去年財富論壇時公司發了本英語對話手冊,成為救急的冊子,他時常和外國乘客比著說。昨日交班時,趙偉從同事那裡了解到,由於新國標出臺,公司又將舉行計程車英語培訓班。
  • 新計程車規範上路 的哥不得挑要客要會26句英語
    原標題:新計程車規範上路 的哥不得挑要客要會26句英語 託馬斯說,他遭遇的大部分的哥,還只會說拜拜。   3月30日,成都商旅計程車公司的的哥趙偉,就遭遇了三名外國乘客打的時,因語言不通屢屢被拒的情況。「我勉強會兩句英語,聽出他們要去"升仙湖",就趕緊把他們拉上車。」指著車上的一部簡易英語對話手冊,趙偉說,去年財富論壇時公司發了本英語對話手冊,成為救急的冊子,他時常和外國乘客比著說。
  • 中文標註發音 的哥學會9種外語-
    如果您只聽這幾句地道的計程車英語開場白,不看人,沒準會以為自己遇到一個老外計程車司機。可他叫董仕成,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從42歲開始自學英語,7年後他能會用9種外語和老外侃大山,很多來北京的老外都跟他特別熟,一些外國大使也成為其好友。  最近,他又擔任了「奧運培訓年」的培訓老師,專門教的士司機英語,成了風靡的哥圈的王牌的哥。
  • 的哥「敲詐」老外「賴帳」?機場民警英語解糾紛
    前日上午8時30分許,在武漢天河機場候機廳內,一名的哥緊緊地拽住一名「老外」的手。  此時,這名外國男子提著行李,掙扎著向安檢通道跑去。兩人毫不相讓,眼看著就要打成一團。  兩名警察見狀,從值班室衝出來,將兩人隔開。其中一民警用流利的英語問道:「canIhelpyou?」這名老外邊比劃著,邊向警察述說委屈:他已給的哥付了的士費,但的哥還找他要錢。
  • 成都的哥一邊開車一邊學英語
    如果在成都某街頭,你上了一輛計程車,車上放的不是廣播電臺的音樂或路況信息,而是一遍遍重複的英文單詞或短語,的哥一邊開車一邊跟著光碟操練英語口語,你會不會覺得有些驚奇?   這名的哥叫汪廣學,是成都錦城出租汽車有限公司的一名計程車駕駛員。今年43歲的他,沒上過大學,也沒出過國門。
  • 成都新規 老外坐出租司機要用英語招呼
    四川新聞網消息       (記者黃穎)昨日,記者從蓉城出租汽車公司獲悉,由該公司編撰、製作的《成都市蓉城出租汽車公司客運出租汽車駕駛員服務手冊》日前發到了公司近5000多名出租汽車駕駛員和全體管理人員手中,要求的哥的姐在外國乘客乘車時,會用簡單的英語文明用語為老外服務。
  • 50歲的哥學法語5年 欲攢錢去法國自由行
    1月7日下午,華商記者見到了景和平。  要說他的車和西安街頭其他計程車有什麼不同,就是前擋風玻璃旁放著一個紅色的小型播放器,上面插著個U盤,這是很多廣場舞大媽的標配,景師傅花29元錢在網上買的。採訪就在歌劇《卡門》的音樂聲中進行。  「聽過沒?好聽不?」景師傅問華商記者。  「聽過,好聽。」  「你是聽著音樂好聽,我能聽懂歌詞。」
  • 外國客人來武漢體驗高鐵之都,乘務員忙著學英語
    加拿大客人來了!美國客人來了!英國客人也來了!今日,記者從武漢鐵路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各國遊客來中國旅遊,選擇乘坐高鐵動車去往不同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武漢動車上上進的乘務員們,都在忙著學英語、練導遊,通過具備初步的涉外服務能力與這些外國乘客實現互動,介紹中國高鐵,展現良好微笑服務。
  • 為救白血病兒子的哥穿尿不溼拉活 已籌集部分善款
    為救兒子 的哥穿尿不溼拉活遼寧的哥兒子罹患白血病 為多賺錢穿尿不溼節省時間近日,網上一段「為救11歲患白血病的兒子,的哥穿尿不溼『拉活』」的視頻感動了不少網友,人們在關心患兒楊琦(化名)病況的同時,也擔憂著視頻中的的哥楊建文
  • 過路的哥放棄拉活 當街為女司機換備胎
    過路的哥放棄拉活 當街為女司機換備胎寒風天中他的仗義舉動在大夥心裡點了把火女司機將遭遇發上微博,感謝遼AGK975的計程車司機天氣雖然很冷,這位的哥卻溫暖了女司機的心。  「順便搭把手是應該的」  市民李女士表示,11月16日下午,當她駕車行駛到沈本大街美地莊園附近時,轎車左後輪胎不慎被扎破。家人短時間內無法趕到,沒自己換過輪胎的李女士犯了難。就在李女士焦急地不知所措之際,一位好心的計程車司機主動停車,幫她換備胎。
  • 不挑客,會英語這是中國標準的哥
    10月14日是「世界標準日」,主題是「國際標準推動積極改變」。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10月12日正式批准發布35項國家標準。內容涉及出租汽車運營服務、城市軌道交通管理、牙刷、嬰幼兒用品、家具、行動支付、車用乙醇汽油、體育場所開放條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