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美多國開始對跨國網際網路巨頭開徵數字稅
2020年3月11日,英國政府宣布,將從4月1日開始對亞馬遜、臉書和谷歌在內的眾多美國科技巨頭徵收2%的「數字服務稅」。
11月25日,法國經財部宣布將從今年12月份起,開徵數字服務稅。
加拿大計劃從2022年起對提供數字服務的公司徵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正在研究一種共同的方法,以確保在國家預算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時,Alphabet 旗下谷歌公司和Facebook等數字巨頭能夠繳納各自的稅費。
2、各國為何著急徵收數字稅
2.1數字經濟引發了稅收的不公平
曾有人說過:你在google上的每一次搜索,都會導致一次失業。這個說法雖然誇張,但並非毫無道理。網際網路的普及,導致很多實體的服務業消失了。比如,電商的普及使得批發市場、街邊小店數量變少了;搜尋引擎使得低端的信息諮詢企業幾乎沒有生存空間了;而這些商家原來是要給企業所在地交稅,也解決了大量的就業。
現代稅制一般是採用屬地原則,但是類似於google 、amazon、Facebook之類的數字公司,其經營模式就擺脫了地域的限制,採取異地申報營業收入的辦法來逃稅。以法國為例,相當多的跨國公司沒有在法國設立實體機構,而是通過網際網路渠道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銷售,然後這些企業再到稅率更低的國家去報稅,比如說愛爾蘭。對於法國來說,既損失了稅收,又拉高了失業率。
2.2各國扶持自己的數字企業,維護數字主權
領空權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開始成為戰爭的工具。不論交戰國或中立國都禁止外國飛機不經允許飛越其國土的上空。戰後,1919年的《巴黎公約》和1944年的《芝加哥公約》都確定了"空中主權"原則,即締約國對其領土之上的空氣空間擁有主權。
數字主權時代來臨了。
當今時代,網際網路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可以主導社會輿論、思想方向;同時,數字經濟佔經濟總量比例越來越高,關係到國家的重大經濟利益。因此,數字權必將像領空權一樣,成為一個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國家的網絡傳媒完全由別國把持的風險巨大。在2010年開始的那場阿拉伯之春的運動裡,以著名的維基解密、臉書、推特等手機新媒體網站為主導,在對事態發展方向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某種意義上甚至成為了潛在政治局勢的「推手」。
同時,在大數據時代、智能時代,核心競爭就是對數據資源的競爭。誰都不願意將自己國家的數據免費地被拿走。因此,很多國家要求網際網路企業需將數據資源本地化保存。
3、大國都在打造自己的數字企業
近年來,俄羅斯進行了全球斷網實驗;歐盟開徵數字稅,以反壟斷敲打蘋果,以隱私問題敲打穀歌和Faceboo;印度封禁中國的大批APP。這些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的對網際網路全球化問題的反思和反抗,體現了各國在數字主權方面的焦慮。跨國網際網路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暢通無阻、贏家通吃的好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建立自己的數字企業方面,歐盟已經開始了統一行動。歐盟議會提出了一項數字法案,法案提到要基於5g建立領先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歐洲雲/歐洲網際網路。
印度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宣布禁止109款來自中國的應用程式,包括在印度最受歡迎、體量最大的TikTok,此外還包括中國人常用的微信、微博、UC瀏覽器、百度地圖等。而在印度封禁TikTok(抖音海外版)一個多月後,一款來自本土的替代軟體「Trell」坐收漁利——用戶增長了10倍,軟體使用時間劇增800%。另有多款印度本土APP藉機崛起。
4、徵收數字稅勢在必行,網絡逆全球化開始了
數字經濟佔經濟總量比例越來越高,同時數字經濟也是全球化最高的領域,也是利益分配最極端的領域。基本上所有的利潤都被美國公司獲取了,甚至絕大多數的工作機會都留在了美國。這種畸形的利益分配顯然是無法長久的。目前,對於要徵收數字稅基本已成為各國間的共識。
英國、法國、加拿大已明確了數字稅徵收的時間,並採取措施扶持歐盟自己的網際網路,甚至要模仿「中國網絡防火牆」建設歐洲防火牆;俄羅斯斷網實驗就是在為俄羅斯的網絡獨立進行測試;印度借中印邊界衝突之機,封禁了中國APP,實施了網際網路領域的「印度製造」。可預見的未來,網絡逆全球化已開始,區域網際網路或將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