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沒有打火機怎麼生活?主要取火工具是燧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網友南方的樹:看電視劇經常聽到「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之類的話,但是我突然很好奇,古人又沒有打火機,該怎麼生活呢?難道像原始人那樣拿兩塊石頭不斷地摩擦?

在現代人的眼中,古人的生活總是一團謎。沒有電視,古人可以聽戲,沒有電腦,古人可以看書,但是古人連打火機都沒有,到底是怎樣生火的呢?

主要取火工具是燧

古代主要的取火工具稱為「燧」,有金燧、木燧之分。金燧取火於日,木燧取火於木。古代人們在行軍或打獵時,總是隨身帶有取火器,《禮記》中就有「左佩金燧」、「右佩木燧」的記載,表明晴天時用金燧取火,陰天時用木燧取火。

木燧也就是鑽木取火。古代鑽的木,一年之中還會根據不同季節隨時改變。《周記》規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棗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樹,冬天用槐檀,這叫「改火」或「更火」。因為古人認為只有根據木的顏色,與四時相配,才能得火,否則不能得火。每逢換季之時,就要改新火。到了南朝,當時仍行鑽木取火,但取消了「更火」這一風俗,不再實行改木。

金燧即向太陽取火。陽燧取火是人類利用光學儀器會聚太陽能的一個先驅。古代曾經用自製的古透鏡來取火。公元前2世紀,有人用冰作透鏡,會聚太陽光取火。用冰製成透鏡無法長期保存,於是就出現了用金屬來製造透鏡。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一段詳細的記載:用凹面銅鏡放在太陽下,其光都聚向內。在離鏡一二寸處,光聚為一點,大如麻菽,觸物即著火。實際上這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鏡。如果我們拿玻璃鏡,向著太陽,鏡也會聚如豆,再用易燃物放在底下,瞬間即可得火。過去古人出門,身邊都帶著燧。因為那時的燧為尖頂杯,體積很小,都佩戴腰間以備用。但以陽燧取火,有個不足之處,就是天陰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

從火鐮到火柴

古人另外一種取火方式是以石敲火。到了魏晉六朝,已經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發的火,叫「石火」。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鐵片與石相撞,下面在放著「火絨」,當火星落在絨上,燃燒時,再用「取燈」接引,即取得火。火絨,是艾或紙,加以硝水製成,揉之使軟,極易起火。「取燈」,北方叫「發燭」,以去皮麻秸做成小片狀,長五六寸,塗硫磺於首,遇火即燃,用以發火。在南方,發燭則用松木或杉木製成。

光緒初年,火柴還未盛行。當時取火技術又進了一步,用一種叫「火鐮」的工具。這種火鐮,縫皮為包,安鐵為刃內裝火石一片,火絨一團。如果要用火,取火絨豆許,放在石上,再用鐵刃撞擊,能發出火星,頃刻間就得火。火鐮是當時吸旱菸者不可離身之物。後來有了火柴,火鏡、火石、火絨等物就逐漸衰落了,最後消失。

相關焦點

  • 百萬年來人們都是怎麼取火的?看看古人的花樣打火機
    毫不誇張的說,火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目前發現的最早人類距今300多萬年,悠久的歷史歲月中,這些古人是怎麼取火用火的?考古發現雲南元謀人已經長期使用火堆,可以證明170萬年前人類就會使用火,甚至更早。或許正是學會了用火,古猿才成為人。
  • 古人做飯如何生火?沒有打火機與火柴的年代,他們是怎麼做的?
    這項舉世無雙的創舉就是「火」。「火」 作為現實生活中大家,司空見慣的生活必備用品,它的作用與貢獻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沒有「火」人類可能,依然處於「茹毛飲血」的時代;如果沒有「火」世界也將一片黑暗。2.陽燧:古代「打火機」(1)關於「陽燧」的記載古人雖然掌握了鑽木取火,以及「以石擊石」取火的技術。但由於這項技術的推廣並不徹底,或者說並不具備隨身攜帶的優勢,所以很多沒有掌握這項技術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在吃「冷餐」。
  • 匠品丨沒有火柴&打火機,古人是如何取火的?
    火的使用,是改變了人類進化歷史的重要事件。因為有了火,人類才開始食用熟食,向著文明的社會發展。我們如今使用的火柴、打火機是近200年才發明出來的,在打火機發明出來之前古人又是如何拿到生火的呢?很重要的一個取火工具是火鐮。
  • 沒有火柴打火機,混江湖的大俠們為啥能隨時生火?
    編者按:喜歡看武俠小說或聽評書的朋友們,不知道有沒有過這樣一個疑問:在沒有打火機或火柴的古代,為啥那些行走江湖的大俠們能隨時生火呢?古代到底有沒有可攜式生火工具呢?
  • 在沒有火柴和打火機的時候,大俠們行走江湖靠什麼生火?
    :在沒有打火機或火柴的古代,為啥那些行走江湖的大俠們能隨時生火呢?既然是古代,打火機、火柴之類可攜式現代生火工具就別想了。那麼怎麼生火呢?首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鑽木取火!雖然這個辦法看著很笨很原始,但這種生火方式真的很普遍。根據記載,一直到唐代,偏遠鄉下的人們還在鑽木取火。杜甫的《清明詩》裡就有寫到:「旅雁上雲歸此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 古代沒有打火機,祖先們是如何解決生火難題的?
    ,今天主要探討的是,距離我們幾千年前的祖先們,他們是靠什麼生火的,古代的生火工具都有哪些。或許很多人想到的工具都很原始,但請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在春秋戰國乃至更早時期,中國人其實就已經用上「打火機」了,而且古人這種打火機的原理還是光學原理,這種神秘而又神奇的點火工具叫陽燧,這東西在古書上早就有記載,比如在《周禮注》中就寫
  • 現在用古人的方法鑽木取火怎麼這麼難呀?原來是方法不對
    「鑽木取火」來源於遠古時期一個傳說,燧人氏從鳥類啄燧木出現火花而獲得靈感,便取下燧木枝,用鑽頭手工旋轉獲取火源,從此人們便掌握了生火的技能,無論是生活還是生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於是把燧人氏奉若神明,位居「三皇之首」。
  • 盤點從古至今的取火方式和工具,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火對於人們的生活非常重要,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在原始的社會中,火不僅可以幫人們烹熟食物,還能抵禦迅猛的野獸。從而也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跳板。那麼從古至今,人們取火的方式和生活的工具是什麼?下面就來簡單的盤點一下從古至今生火的工具。 1、自然取火遠古時期,人們還處於一個茹毛飲血的時代。人類取火的方式,主要靠閃電、雷擊、火山等自然的方式。當火種出現時,以添加木材或其他燃料來維持火種。但這樣的方式,火種的保存難以得到控制。
  • 沒有火柴和打火機的古代,人們是如何「生火」的
    發現火使用火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對火的掌握將人們與野獸區分開。 現代的廚房由各種家用電器和燃氣灶霸佔,已經很少手工生火,即使在偏僻的地區,仍然需要燒火做飯的地方,引火也只需打火機輕輕一按,就能夠輕易點火。
  • 古代的人怎麼取火
    張連敏對於人類來說,火是很重要的,在當今社會有著廣泛的應用,小到生活中的燒水、做飯、取暖,大到汽車飛機乃至火車等的運行,無一離不開火。歷史課上說,古人鑽木取火,那麼對木頭是否有要求呢?古代,所鑽之木根據不同的時節而改變。
  • 古人除了鑽木取火,還有其他取火方式嗎?有,且很不可思議!
    可以說火是人類文明開始發展的基礎,火的出現讓人類有著更大的進步空間,可以不再吃熟食,可以煉鐵製造一些工具等等,現在我們用火實在是太方便了。火柴在我們眼裡可能都是一個比較歷史化的物件了,但是要知道火柴傳到中國的時間是清朝的同治時期,也就是1862年至1874年,這個時間段才流入火柴,那麼之前的人們是怎麼取火的呢?千萬不要把思想停留在鑽木取火上。
  • 古人研究的鑽木取火術到現在卻難如登天,為什麼?看完後瞬間明白了!
    「鑽木取火」來源於遠古時期一個傳說,燧人氏從鳥類啄燧木出現火花而獲得靈感,便取下燧木枝,用鑽頭手工旋轉獲取火源,從此人們便掌握了生火的技能,無論是生活還是生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偉大的遠古發明家—燧人氏和有巢氏
    中國人相信,自己的血脈和文明的延續都來自與「三皇五帝」,但「三皇」是誰,眾說紛紜,幾千年了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結果。而主流的說法有三種:伏羲、燧人氏和神農氏;伏羲、女媧和神農氏;伏羲、神農氏和軒轅黃帝。我們先說燧人氏。燧人氏之所以被稱為這個名字,主要是他教會了當時的人們鑽木取火,是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原始人不會生火,所有的東西都只能生吃,而生吃不但食物難以下咽並且容易帶有大量的病菌,所以在燧人氏發明火之前,原始人體會不了熟食的美味和長期受到病菌的困擾。
  • 古人的取火方法有哪些?
    中國境內元謀人早在170萬年前也已經開始用火,火能把食物烤熟,吃熟食能更易消化和吸收,有助於促進人類的大腦發育。同時使用火取暖,可以保證人體的體毛退化以後,在寒冷的天氣不受凍。今天人類也無法擺脫用火,無論是大到火箭,小到日常生活,都需要火來推動,可以說火造就了人類。
  • 在沒有火柴,打火機的時代,古人是如何生火的?
    人類對火的認識、使用和掌握是人類與野獸的一大區別,火的應用,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早在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50萬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曾經使用火的痕跡。最讓人熟知的就是鑽木取火,但這種方法並不常用,因為即麻煩又耗時,而在我國古代就有記載,古人用太陽光生火,考工記中就記載了用青銅做成凹面鏡,用凹面鏡面向太陽,聚光來取火的方法,這種工具一般做成碟子或者小杯的形狀,可以隨身佩戴非常方便,這種方法到了清代依然有人使用,但是受天氣限制嚴重,夜晚,陰天下雨都沒辦法使用。
  • 沒有直接可用的生火工具(火柴、打火機等)時,這些方法你得學會
    火柴、打火機是最方便的取火工具,但是你不一定什麼時候都擁有它們,即使有也有損壞或用完的時候。對一個經常與野外打交道的人來說,無論你身上是否有火柴、打火機等方便的取火工具,你都必須能在需要火的時候把火點著,這就要求你必須掌握各種野外取火的方法。我們的祖先沒有火柴,也沒有打火機,但是他們卻能在需要火的時候想盡辦法把火點著。
  • 《抱樸子·對俗》古人如何取火?
    鑽木取火是大家都熟知的典故,古人到底是如何從大自然獲得火種的呢?葛洪生活的時代,人們已經在大量使用各種人造工具取火,一般常用的火摺子,是一種近似於火柴的工具。葛洪在論及神仙手段時,談及到"陽燧引火於朝日",這個從太陽裡引火的說法顯得很神奇。  同時葛洪還提到了"方諸求水於夕月",這兩種方術近乎於憑空取火和取水了。這麼神奇的方術在葛洪眼裡並不神奇,是可以學習和掌握的。
  • 三皇五帝時期:被遺忘的神話時代初,火祖燧人氏
    距今6482----6372年前,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位列三皇之一,尊稱「燧皇」。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火文化之鄉」稱號。燧人氏死後葬於商丘古城西南3裡處的燧皇陵。
  • 打火機發明時間比火柴還早 16世紀已有相關圖繪
    人害怕火,又離不開火。為了隨時隨地能使用火,人甚至主動尋找製造火的工具。  且不說燧人氏鑽木取火,就說火柴吧,其實,中國很早就出現了火柴。南北朝時期,人們將硫磺粘在小木棒上,藉助於火種或火刀火石,就能很方便地引火。這就是最原始的火柴。
  • 一起聊聊野外取火
    一般大家都看過類似的節目,就是講一個人在野外什麼都不帶,然後從生活找食物到做住處這樣的節目。在這些節目中,一班的野外生活都是鑽木取火。原因是?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木頭,樹枝,都很好找。再就是火絨。大自然中很多纖細的草,鳥窩,或者說一些椰絨之類的都可以作為火絨。在節目中看別人很容易的就把火生著了。其實在生活中,如果讓你去找一根樹枝和一塊木頭鑽木取火的話,我想並沒有那麼容易,並且我也試過,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