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清華大學新雅書院」公眾號
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楊斌在新雅書院2018年畢業典禮上致辭
各位2018屆畢業生同學,以及遠道而來的各位親友,各位老師與同事:
歡迎你們來參加今天晚上的新雅書院畢業典禮。我首先對各位老師和同學致以最誠摯的祝賀。畢業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所以今天是你們的大日子。祝賀你們,祝福你們!
我想說三個詞,作為今天的臨行寄語吧。
第一個詞是「初心」。我想稍微回顧一下,當年在工字廳後廳的一張桌子旁,吉寧校長帶著時任教務處處長的鄭力和時任研究生院院長的我,我們在那兒構思和理順「教改40條」的那些文件,我相信鄭力校長也一定對那些吃盒飯的日子記憶猶新。中間談到新雅書院籌備的情況,鄭力說「可以今年開始,也可以明年開始,還有一些困難需要克服」,吉寧校長發揮了他一貫的風格:「為什麼不現在就開始!」鄭力就說:「好,我們趕快來辦。」所以新雅書院成立的時候,鄭力是非常重要的「接生婆」。從此,鄭力以教務處處長兼新雅書院院長這個身份,讓清華大學教務處,以及整個清華的本科教育成為了新雅書院重要的大後方、彈藥庫,也使得一些紛議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沒有對新雅構成影響,讓新雅得以進行一些較為自由的教育教學探索。清華大學建立新雅書院的初心是什麼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希望探索怎樣的教育才能讓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稱得起是「文化人」。這是一個俗詞兒,但我覺得挺合適,「以文化人」,翻譯成英文就是educated person。高瑾老師剛才在發言中所描述的那樣一種為人的方式,就是文化人應有的處世為人的方式。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所教育出來的畢業生,可以算是人才、能手,但不一定能算是文化人,這是我們教改中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培養「文化人」,這是新雅非常重要的一個初心,它不僅僅是要建「硬課」,更重要的是要讓「書院」這兩個字,在清華作為一種模式,儘可能作一些自由的探索。這個初心,我們要不斷地再次訪問,要不斷地想起它來,然後堅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其實說起初心(如果後面加個s的話),我們當時是希望在一段時間內形成四到五個書院群落,使得「道不孤」。另外我們也希望,「書院」是一種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有其他一些人才培養的方式,這些不同的教改試驗區,是我們人才培養不同的「類」,而不是不同的「層」。新雅也是一「類」,我們還要有不同的「類」,多樣生長,百花競放,春滿清華。今天同學們要從新雅書院畢業了,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回到那個「初心」,看看大家是否還有一些共同的認識.
新雅書院2014級畢業生
我想說的第二個詞,是「首屆」。「首屆」是挺不一樣的。你們在座諸位,都是新雅書院的「共同創建者」(co-founders)。我覺得這個非常了不得。你們會把作為「共同創建者」所形成的一些心智模式、行為習慣帶到你們今後的求學和工作當中去。首屆的學生有一種天生的創之道。所以當他看到有不滿、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的時候——你們知道這對於新生事物幾乎是必然的,他會想,我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解決它、補足它,而不是抱怨,更不是對未來產生很大的灰心。首屆的學生看問題的時候,正如「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他會從消極中創造奇蹟,從低落中尋找激昂。我覺得這是很不一樣的一種心態和行為習慣。我希望你們意識到,這本身構成了一份獨特的禮物,是你們的偏得。我也希望你們能夠享受這樣一種「首屆」的待遇。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說我們是鋪路石,是時代進步的鋪路石;我們鋪的這個路,真的會讓後來的新雅人、後來的清華人走得更順、更寬廣。
第三個詞是「新雅ing」。我想把「新雅」變成一個動詞,一種中文裡單個詞語很難表達出的現代進行時。有畢業,就意味著同學們在新雅學習的時間是有期限的,但是作為新雅人,你們的學習和成長其實是沒有期限的。新雅是個群,但群容易被看作是外在的,形式上的。順便說,在今天這個時代,你想擺脫一個「群」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我經常「憤而退群」,又被人給拉了回去。「新雅ing」的意思是說新雅的群,不是靠形式上、外在的聚集,而是全息反映在每個新雅人身上。大學裡學的東西、讀的東西,不管當時多麼努力,你現在還能記得不少,將來也會憶起些許;但是記得或者忘掉與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真正內化在你身上心裡的東西,是你作為Being的改變。譬如美,是很難下定義的,但是當我們真正看到的時候,我們會說這就是美。以後別人再問一個像樣的夠格的通識教育該是什麼樣子的,甘陽可以跟人羅列好多定義,但也可以簡單地說,你去看看今天在座的這些人——新雅人!另外我想,「ing」還包含著對「新雅」的「新」字的解釋,它可不僅僅是形容詞「新」的意思,它更是一個動詞,表示我們終其一生要「新」民、「新」時代、「新」風氣,更為根本的,是要「新」作為人的我們自己。「雅」也同樣如此。硬實力離不開軟實力,強起來也得要雅起來。也許今後你們可以養成個習慣,捫心自問,也要相互追問:你今天「新雅」了嗎?!
我衷心地希望諸位作為「首屆」,勿忘「初心」,持續「新雅」。預祝一切順利,不斷進步。謝謝大家!
編輯:趙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