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1945年9月2日,這是一個值得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銘記的日子,在日本的東京灣舉行了受降儀式,這標誌著二戰的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同時中國的抗日戰爭也畫上圓滿的句號。岡村寧次作為中國地區的日軍總指揮官,在9月9日中國的南京地區也在投降書上正式籤字。
他身邊有一位得力助手叫今井武夫,乃是日軍總參謀副長,軍銜是日軍少將,處理的是中日關係方面的任務,但是在戰爭年代,這項任務就被冠以為「和平發展」,實際也就是拉人。因為有一些投降的後續工作,他被滯留在中國,但是在他的回憶錄中表示,走在南京的街上,卻沒有一人仇視我。
今井武夫出生於1898年,日本的陸軍少將,他曾經寫過多部回憶錄,詳細地介紹了戰爭的一些細節,成為研究抗日戰爭的第一手資料,直到1947年1月他才返回自己的祖國,期間一直待在南京。
戰爭失敗後,在南京的日本機關被搬到鼓樓對面,今井武夫表示這裡曾到處是日本的國旗,自己身穿軍服出去也有一種「驕傲感」,但是如今物是人非,只有寥寥無幾的日本人。
今井武夫本以為自己在這裡會受到歧視,甚至虐待,但是事實卻是完全不同。在這裡工作,國民將領還會邀請自己參加聚會。一次聚會上,王俊中將,鈕先銘少將,以及其他中國將領,還包括今井武夫等日本軍人。
他們相談甚歡,因為鈕先銘少將會一些日語,今井武夫表示雖然他們沒有歧視我,但是自己仍然對曾經的罪行表示愧疚。尤其是鈕先銘,曾經日本攻打南京的時候,還是團長的鈕先銘被逼跳河,所有人都以為他犧牲了,而他的妻子也最終改嫁,但是最終他卻活了過來,而且步步高升。
今井武夫工作之餘,最喜歡的便是早晨在街上散步,南京城內幾乎都是中國人,但是沒有一人戴有色眼鏡看自己,起初以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是日本人,但是卻時常有學生叫自己的名字。
而且有一次今井武夫開車出去,不小心車壞在路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吃力地說著中文,但是卻有很多人來幫忙推車,在回憶錄中表示這件小事讓他知道中國人的大度,以直報怨使自己敬佩不已。
總結
以德報怨,這似乎是中國自古以來比較常說的一種做法,在戰爭年代也展現得淋漓盡致,曾經有位日本俘虜不滿自己的飯菜,說中國人虐待俘虜,但是中國領導將其帶到自己士兵吃飯的地方。
他才知道自己一個俘虜吃的確實是最好的,中國優待俘虜這方面在國際上頗有讚譽。而以德報怨這種最早出現在《老子》中,講述的是報怨以德,只有這樣才可以最終實現和善。
而孔子的學生曾經詢問孔子相關的問題,孔子講道以直報怨,對待恩惠,則是以德報德。直是公正,正直的意思。大概意思也就是對待恩惠我們當然是用同樣的善良去回報,而對待曾經給予自己傷害的人則是用直。
但是這並不是以怨報怨,直在古漢語中有寬容的意思,但並不全是,直是一種正直高尚,有足夠的道德修養,不挾私報復,處理怨恨是用正直讓對方知錯,用自己的善意讓對方醒悟,公事公辦實現最終的和諧。
相比較於以德報怨,以直報怨更符合現如今的處理方式,我們講究的是和諧相處,但並不意味著忍讓或者退讓,如果觸碰到自己的底線,自己會採用公事公辦的原則去處理,做一個正直無畏但有底線的人。
就如同對待今井武夫一樣,我們不會夾帶私仇,對如今失勢的你實施報復,而是公事公辦,你投降了,但是會讓你從心底裡為曾經的事情感到愧疚。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作者必定刪除
參考資料
《老子》
《論語》
《今井武夫回憶錄》